為什麼很多人不配合防疫工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家開展了嚴格有效的防控工作,截止到目前已取得階段性勝利。但伴隨防疫工作的,是源源不斷爆出有民眾甚至海外歸國人員不配合防疫工作,有些甚至上升為鬥毆傷人事件。在抗疫初期,出現這種事件,還有當時民眾對疫情嚴重性和國家防控工作嚴肅性認識不足的原因,還可以理解。但已長期開展防疫工作的今天,仍然屢屢發生抵制抗疫工作的事件,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目前,全國民眾都認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和配合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在國家免費為疫情患者治療的情況下,對每個民眾而言,配合防疫工作是一種“自救”,而不配合防疫甚至是一種“自殺”,那為何很多人不“自救”卻冒著被拘留的風險而“自殺”呢?筆者認為,有相當一部分此類抗疫衝突事件,雙方都有責任。

第一,經濟學中假設人都是理性人,但在現實生活中,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綜合體。當人們支配行為時,有時不只出於理性,很多時出於感性,而這感性,在此次是否配合防疫工作中,就體現在防疫工作人員在要求民眾配合工作時的態度上。從大量抗疫報道中可以看到,相當一部分抗疫民眾都是女性,她們往往注重的是感受。全國大量防疫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待人接物言談舉止水平高低不同。原本是愛護民眾而開展的防控工作,在某些防控人員嘴裡表達出的可能就是一種蠻橫命令的態度,給人的感覺就是“拿著雞毛當令箭”,也許民眾正要配合時,因為工作人員的態度而無法接受,隨即發生口角甚至肢體衝突。所以,防控人員在組織民眾配合工作時,一定要注意說話方式,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即使在大強度高壓力的工作中也務必做到。

第二,每個人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同,當遇到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時,很多人會有牴觸甚至是反抗心理。疫情前大家不用戴口罩,行動自由,防疫工作後,突然要被要求戴口罩,比如沒兩天才能出門一次,再加上疫情的危害給人心理造成的壓力,使得大家對突然的行為受限會產生牴觸心理。若此時稍有不如意,如限制方式不能接受,則極易爆發。

第三,疫情期間,相當部分民眾沒有經濟來源,若因為先前存款量少導致生活面臨巨大經濟壓力,則當面對防疫人員時,會將其視作“替罪羔羊”而遷怒於之。

以上原因只針對部分抗疫抗檢衝突事件而言,確實有抗疫抗檢拒不配合工作民眾是或因位高權重或自視過高目無法紀,或因自私自利道德不端在此不做分析。希望將來開展類似公共工作時,多考慮人的內心感受。這就類似當年醫患關係的那句“醫生不只要看到人身上的病,還要看到生病的人”道理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