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雪天遍地蟲子是什麼現象?

風中的微笑E


東北大雪天遍地是蟲子,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種現象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擔憂,但是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嚴重,根據科學家目前的研究,這種蟲子對人沒有害。那麼大雪天為什麼會出現蟲呢?



雪跳蚤不是“跳蚤”

這種蟲子名叫雪跳蚤,但它並不是我們通常見到的跳蚤的住在雪地“親戚”,它之所以叫雪跳蚤,是因為看起來和跳蚤長得有點像,因此得到了這樣一個名字。跳蚤和雪跳蚤都屬於節肢動物,但其實跳蚤屬於蚤目,而血跳蚤是彈尾蟲(彈尾目)的一種,跳蚤有變態發育,經歷幼蟲、蛹和成蟲的過程,而雪跳蚤經過幾次蛻皮之後可以達到成熟。跳蚤會吸食動物和人的血液,而雪跳蚤則以腐質、菌類為食,所以目前來說,對人體無害(下圖中上為跳蚤,下為雪跳蚤)。


那麼為什麼在這樣的大雪天,如此寒冷的情況下,這種雪跳蚤還能夠出現呢?這是因為雪跳蚤體內比較特殊的結構,使得它們可以抵禦嚴寒天氣。與很多抗寒冷的昆蟲相似,雪跳蚤體內可以行成一些溶點很低的物質,比如高濃度的甘油等等,並不是說有了這些組織,它就不會被冷凍,但這些物質可以減慢液體結冰的速度,再加上下雪的時候,雪凝固的過程會放熱,所以下雪並不是十分冷,這些蟲子出現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雖然我們說這種蟲子對人體沒有害,但是目前也還沒有更進一步的研究,所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大家還是要注意一些,避免其他可能的一些不好的影響


三農實事分享


我在黑龍江生活了幾十年,別說我沒見過,聽都沒聽說過還會有這事!!!在我的印象裡,雪和蟲子是不可能同時出現的,因為他們之間至少要相差2個月的時間差。在我們這每年3到4月份積雪才能完全消融,5月份樹枝才剛剛開始發芽,基本到6月份飛蟲才能剛剛多起來。但是我感覺這事沒必要恐慌,昆蟲的爆發都是有周期的,比如17年蟬,17年爆發一次,比如蜉蝣,每隔幾年就要大規模爆發一次。去網上搜索了一下,這東西叫雪地跳蚤,能在零下六七度的環境生存,對土壤和積雪消融能起到有益作用,不會危害農作物。每年都有這種現象,沒必要大驚小怪。



陽光仙行者


看到問題中提到的“東北大雪天遍地蟲子是什麼現象”其實這種現象不止是在東北地區有,就連在我的家鄉河南地區也有過,只是沒有像東北的那樣多,當然我在河南老家發現這種蟲子的時候,也是在小時候只不過這幾年也就沒有再見到了,記得當時只要下雪天,那麼我們當地家家戶戶餵養的雞就會跑到雪地裡去啄這種蟲子吃,之所以這幾年對於這種蟲子少見了,主要是現在大家的生活衛生環境越來越好了,因此這蟲子也就沒有了生存的條件。

那麼在這裡我把這種蟲子的名字告訴大家,其名為“雪跳蚤”一般我們提到跳蚤就會想到動物身上的一種蟲子,其實這種蟲子和動物身上的不同,因為雪跳蚤可以在非常寒冷的氣候中生存,最低生存的溫度在零下的8度左右。

這種雪跳蚤非常小,一般如果沒有雪花的存在,我們是很難發現它們的身影,當然對於東北這麼多的雪跳蚤集體出現的場景,我個人認為和現在氣候變暖導致這些蟲子提前出現了。


那麼講到這裡就會有朋友會問,下雪天不是很冷嗎,怎麼還會是氣候變暖呢,其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叫“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必大家在下雪天和化雪的時候都能感同身受,雪跳蚤這種蟲子日常啃食植物為生,因此也被稱之為害蟲,當然一次性出來這麼多的現象,我個人認為一定要做好植物以及莊稼的保護,防止被這些大量的蟲子所啃食造成影響。


紀錄鄉土


沒見過,也沒聽過,剛才我問了一個七十多歲的大爺,他也沒見過這種情況,只告訴我,過去時候清明前後也就是四月份也有下雪的天氣,東北種莊稼都是春天種,小麥就是四月份種,麥苗長出來了也有下雪的時候,但小麥的蟲子是綠色的,而且只有麥田附近才有,比如想種玉米的地方就不會有,因為玉米是五月份播種。但是現在剛剛進三月而且是黑色的蟲子,老人也表示沒見過,相信有關部門已經開始介入了,很快就會有答案的


理性分析評論


這個沒啥稀奇的,可能現在網絡發達了,都覺得是個事了,我小時候在山上經常看見,特別是闊葉林裡面的陽坡,這東西太小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層灰,那時候還好奇這小蟲子大冬天的還能在雪地上生存,長大了好奇這種蟲子怎麼能在雪上生存,就上網查了才知道是啥。我跟別人說好多人都沒聽說過,可能是我們這比較多吧,我家是吉林白山的


維野子


我從小就出生在東北黑龍江,長這麼大了還沒見過東北大雪天裡面遍地有蟲子,有的只是漫天飛舞的雪花,周圍是銀白世界,腳走過時留下深深的足窩,不一會飛舞的雪花就把足跡蓋的無影無蹤。還真沒還過雪天有蟲子。有生已來第一次聽說[what]


精彩的芭蕾舞者


最近幾天東北地區出現了大面積的下雪,可是目前已經到了雨水的節氣,即便是東北大雪覆蓋著大地,溫度卻是不斷的上升。目前東北地區平均在零度左右,這也使得東北地區的溫度相對比較暖和了,好多人由於疫情的原因在家裡實在憋不住了,開始出去到雪地裡去玩耍,尋找一下春天的蹤跡。當然現在大雪覆蓋大自然的景象只有長城以北的地方是存在的,對於南長城以南的地方是很少見到的,即便是下了雪,隨即也就會融化了,沒有積雪覆蓋大地的美景了。


東北地區的許多網友在雪地裡玩耍時,突然發現了雪面上卻出現了一種小蟲子,而且蟲子的數量非常的多,並且屬於群聚性的在雪面上爬來爬去。這些蟲子讓網友非常的驚奇,於是拍下了小視頻發到網上,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畢竟大雪的天氣不應該是一些小蟲子到地面上活動。即便是黃淮地區現在雨水的節氣,也沒有使得一些蟲子到地面上爬行,因為驚蟄還沒有到來。在農村有一種說法,驚蟄一聲雷,萬物復甦,動物紛紛的爬出洞來找食吃。

對於東北雪地裡發現的這種蟲子,究竟是什麼小蟲呢?在動物界的專業屬於叫彈尾蟲,也就是這種蟲子,平時是爬行的,一旦到了危急的時候會彈跳行動,能夠跳的高度在1~3公分之間。這種蟲子在低溫的情況下能夠生存,特別在冰點也就是零度的情況下會出來活動覓食,因此東北地區最近屬於化雪的天氣,也就是溫度在0度左右才出現了這麼多彈尾蟲的出來找食吃。


彈尾蟲在東北地區叫做雪跳騷,這一點也是不為過的,形象地描述了這種小蟲子的走動的外形特徵。但這種雪跳蚤並不是我們所說的過去咬人吸血的那種跳蚤,這種雪跳蚤主要吃一些腐敗的植物衛生。雪跳蚤廣泛分佈於全球的事,各個地方的土壤當中或者是落葉層當中,也可以說是到處可見的一種害蟲,對於一些蔬菜或者蘑菇都有極大的破壞性。

在平時由於這種跳蚤非常的小,一般人是看不見的,但是最近幾天由於東北地區溫度不斷的上升,已經到了0度左右。化雪的天氣使得雪地下的雪跳蚤爬到雪的表面上取暖,才讓東北地區的網友才能夠清楚的看到見,畢竟小小的蟲子在雪面上是很顯眼的,而且數量又非常的多。因此才出現了東北有一種跳蚤非常的顯眼,這種蟲子屬於一種害蟲,但是不構成極大的農業災害現象,可以採用一些高效低毒的敵百蟲農藥就能夠殺滅掉。


宗元三農堂


東北大雪天遍地蟲子是什麼現象?

我曾經在東北黑龍江生活過幾年,冬天基本上冰天雪地,氣溫都在零下十幾度,冰雪整個冬季是不會消融的。每年到3~4月份冰雪緩慢消融,5月價樹枝開始發芽,到6月份才看到各種小蟲子出現和活動。在冬季這冰天雪地氣溫非常低空氣十分寒冷的冬天時候,本地小蟲子當入冬時,冷空氣到來之前,早以鑽進土壤凍層以下冬眠,除此之外,在自然環境中小蟲子是無處安身越冬的。近一個多月來,有網友反應這種罕見的奇異現象,滿山遍野,鋪天蓋地地出現小蟲子,當時第一次聽說,對此是根本無法相信的事情。後來通過各種途徑,仔細瞭解,認真求證,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一種真真實實的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



東北某些地區,出現的這種雪地裡有大量的小蟲子,說起來形成的原因非常簡單。大家在小時候,玩過蒲公英的花球的人,就基本上能夠理解這種自然現象。蒲公英開著黃黃的小花過後,便出現毛茸茸的小白絨毛球,是蒲公英種子成熟的時候。當你摘一朵蒲公英小毛球的時候,在空中用嘴一吹,蒲公英的種子帶著尾毛,像降落傘一樣,隨風飄散在空中,飄落遠方。東北局部地區出現鋪天蓋地的小蟲子,就是蒲公英種子隨風飄散一樣,從非常繁多的受蟲災地區,經過颳起大能量級別風力的大風,颳走大量的小蟲子,升到高空,隨著大氣環流,攜帶小蟲子的氣團,飄移到東北局部地區的上空,在小蟲子的重力下,鋪天蓋地地降落在廣闊無邊的雪地上,就出現了目前東北的這一幕情景。~


東北局部地區雪地上大量的小蟲子,主要種類是蚜蟲和蟎類小蟲子,是在溫暖地區植物上寄生繁殖的大量蚜蟲和蟎蟲,隨著刮大級別的暴風飄散而來形成的。這此害蟲不耐低溫,在-5℃~-7℃之間,將會凍死,失去生命而不復存在。這些小蟲子降落在雪地上,通過低溫,將會全部凍死,不會給植物造成危害。這種現象是由極端氣候變化造成的大氣環流,將受災地區的害蟲隨風遷移飄散而來,形成目前東北地區這種罕見奇怪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就像南方地區降落魚雨一樣的道理。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鄂東三農


就在這兩天,東北這旮沓裡面又下起了大雪,按道理來說東北下雪都和咱們北方人吃餃子和南方人吃湯圓一樣習以為常,但是最近這一場大雪,卻迅速上了熱搜,原因是這次東北不光下雪了,而且還下起了蟲子。這個很多人都沒有見過,是在東北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大爺也沒有看到過這種情況,所以大家都比較好奇,也比較擔心會不會引發什麼不好的事情,今天老張就來給大家說道說道這個問題。

實際上這個蟲子叫做雪跳蚤,相信很多年齡大一點的朋友聽見“跳蚤”兩個詞的時候肯定非常的心有餘悸,因為以前家裡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大家住的房子都比較低矮潮溼,屋裡面衛生條件也不好,所以經常房子裡面會有跳蚤。尤其到天氣熱的時候,那個身上的癢啊,根本就忍受不住。不過跳蚤雖然是吸血的寄生蟲,但是雪跳蚤卻不是寄生蟲,因為雪跳蚤屬於彈尾昆蟲。

說起來彈尾昆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還記得小的時候咱們遇見的那種黑色的小蟲子嗎?如果把蟲子翻過來放在地面上的話,這樣的蟲子就會一下子用屁股在桌面上快速一蹦,能蹦二三十公分高,實際上雪跳蚤就和咱們小時候遇見的這種蟲子屬於近親。雪跳蚤可以在零下7攝氏度以上的溫度活動,並且在全球範圍內分佈非常廣泛,從海拔6000多米的青藏高原雪山到夏威夷的火山口都有雪跳蚤的存在。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大家不必要太過於擔心,

本次東北天上下雪跳蚤,實際上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為什麼之前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也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今年立春之後東北平均氣溫偏高,很多地區平均氣溫已經達到零下7攝氏度以上。所以實際上今年溫度比較高,造成了這種蟲子過早的從土壤裡面鑽出來活動,很多都爬到樹上或者樹枝上面,由於最近又突然下起了大雪,雖然這些蟲子不怕下雪,但是下雪還是對它們有一些影響的。在氣溫較低的時候,雪跳蚤為了防止自己身體被凍僵,體內會產生酮類和醇類有機物,這些物質相較於水來說冰點更低。與此同時,這些物質的產生也會降低身體的靈敏度和活性,因此在樹上的很多雪跳蚤自然就掉下來了落到白皚皚的雪地上,如果人進樹林的話,也會掉到人的身上。

對於雪跳蚤這種蟲子,實際上對人是沒有多大影響的,更不會寄生在人的身上,所以首先老張可以在這裡確定的告訴大家東北下雪天上下的黑蟲子基本就是雪跳蚤,而且不會寄生在大家人體身上。但是雪跳蚤很多人都見過,會有很多人說,和之前見到的雪跳蚤不一樣,這是因為雪跳蚤總類非常多,可能大家見到的是不同的雪跳蚤。其實雪跳蚤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富含有機物的地下,基本上和我們平時的生活範圍沒有重合點,所以大家不必要太過於驚慌和擔心。


老張談三農


人們通常說瑞雪兆豐年,是因為寒冬大雪可以把一些寄生蟲、病菌凍死,而偏偏在大雪地裡面有一種小蟲子的存在,這讓大家感到驚恐。因為當你欣賞著雪白無瑕的雪景的時候,突然看見出現一片密密麻麻的細小的蟲子。就像我國東北大雪地裡面就會出現這種蟲子,那麼這種蟲子到底是什麼生物呢?

雪地裡的蟲子--雪跳蚤

這種蟲子叫雪跳蚤,它的體積很小,密密麻麻像小芝麻一樣,但跳蚤是屬於彈尾蟲的一種,其彈跳力為自身高度的幾十倍,但這蟲彈跳不是靠腳而是靠它的尾巴。在下雪天在潮溼的地方更容易找到它們,像湖泊岸邊、水渠邊,這種蟲子能夠在低溫條件下生存,據科學研究它可以生存在-7℃的環境。

這種蟲子雖然可以抗凍,但是還是比較喜歡生長在溫暖的環境裡,在下了一場大雪之後,雪下面的土壤裡是比較溫暖的,它就集中在這些土裡面,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它就會爬到雪的表面曬太陽,這時大家就發現了這種生物。

不得不說這些小微生物對於外界環境的變化比大個體生物適應能力強很多,因為不斷的進化,它體內能夠將冰凍溶解,可以使自身不受到寒凍的侵害。那些抗凍的蟲子體內會產生高濃度甘油和其它的乙醇分子,我們都知道乙醇和甘油的結晶點是比較低,這樣就可以使結冰更慢,細胞內的物質不容易結冰。

所以在這裡提醒大家的就是,在冬天不要看到雪很乾淨就要吃,雪裡面也是很髒的,有很多微生物。雪跳蚤也有人類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學習其機體抗凍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