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口罩暴利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

俗人講俗事


小漲還是可以接受,畢竟在平時口罩還是偏向冷門一點的商品。也有可能原材料也在漲價,還是可以理解的。

但暴漲那是肯定不行的,國家處於危難中,你卻趁機發國難財,別說口碑不好,連國家都不允許是吧


遠道公子


相信大家一直都在關注疫情的發展,也一直在關注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不過在疫情期間,人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口罩短缺,大家都知道,現在就是口罩難求的狀態,不過有些聰明的小夥伴就問了,按照中國的生產能力,就算是全民買口罩,也不會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怎麼會缺成這樣呢?在弄清原因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目前口罩售賣的情況


天龍洪師


口罩現在就是硬通貨,當然是暴利啦。


凌皮微步


對發國難財的黑心商人嚴查重罰,絕不手軟。


五水-老梁


首先發國難財是違法的,適當漲價市場監管部門不會去管你


短影剪輯


這次疫情比較嚴重分佈廣泛,口罩屬於防護用品人人都需要。疫情期間不應該漲價,更不應該成為斂財的工具。


陌上暖暖


物以稀為貴,只要不是殘次產品,只要質量有保證,特殊時期的價格可以高於正常時期的市場價,因為,一是質量是好的,可以保證大家的安全,二是,價格略高於正常時期的價格,大家不會過多的盲目囤貨,造成緊缺物資的更加緊缺,給實實在在需要的人帶來無物可用的窘態。


青石峽客


誰也沒想到,2020年平時不起眼的口罩居然成了緊俏品,“一罩難求”,讓口罩身價翻了數倍,各種市場亂象也隨之而來。

疫情發生之後,在國際上採購口罩,前幾天一批一次性申報從烏干達進口20000只N95口罩引起了海關工作人員的注意,不查不知道,一查事情大了,申報進口的20000只口罩實際僅有8000只,並且除了外包裝破損髒汙外,還存在偽造生產日期、部分產品黴變等問題。

目前,這批口罩經權利人3M公司確認為假冒偽劣產品,上海海關也對這起侵權口罩案件立案調查了。

在這次疫情之中,有人奔赴前線負重前行,但也有人昧著良心生產、倒賣不合格口罩,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

生死之間,利益之前,最不可低估的就是人性。


案例觸目驚心:口罩市場,亂象橫生

案例一:黑心廠家“偷樑換柱”

“最近一週大家都不願用公司發的口罩了,公司也就不發了。”上海某公司員工小趙說。

企業復工,為員工安全著想發放口罩,本該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家卻高興不起來。薄如蟬翼的口罩,一撕就爛,一看就像假貨。

還有今年2月初,上海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因復工後疫情防控需要,以合同價132萬採購23萬隻口罩,但員工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口罩存在質量問題。

好朋友小伊前段時間也和我吐槽,公司發的口罩摸著就很薄,她按照網上的檢驗口罩真假的方法一查,果真有問題,現在也不敢用公司發的口罩了。

此類情況不是少數,疫情之下,企業為復工需要大量採購口罩,有人就是看中了這個“商機”,“偷樑換柱”假口罩問題層出不窮。

有資料顯示,全國各地查扣假劣口罩有上千萬只,就連重疫區湖北也查出上百萬的假劣口罩,成為假劣口罩重災區。

買20萬隻口罩只收到2000個,賣家還不退錢

吳晟是深圳一格傢俱公司的創始人兼CEO,按照當地政府的企業復工要求,通過中間人介紹採購了一批口罩,雙方約定每隻口罩3.75元,採購20萬隻口罩,總價75萬元。

按照約定,吳晟在2月19日以公司的賬戶把75萬元錢打進對方公司的賬戶,“當時覺得公司對公還是挺放心的”。

然而,打完款之後,出人意料的情況就發生了,之前對方答應修改合同一事沒有了下文,吳晟要求對方退款,對方以開會、工廠已開始生產等各種理由搪塞,承諾2月22日提供物流單號可供查詢,2月26日口罩就能運到深圳,但2月22日吳晟並沒有收到對方的發貨憑證、物流單號。

2月23日,吳晟再次聯繫對方公司的人,對方表達了歉意,承諾當晚10點把錢退回來,最晚2月24日退款,但2月24日再聯繫對方,對方又找各種理由拒不退款、也不發貨,到2月26日直接就不接電話、不回消息了。

2月29日,吳晟收到對方發來的2000只口罩,經過再三追問才知道,原來對方公司還有個上家,對方公司向上家公司一次性採購了20萬隻口罩,每隻口罩單價2.8元,轉賣給吳晟的單價是3.75元,也就是說對方公司會從中牟利19萬元差價。

但現在的問題是,對方公司在發了2000只口罩之後,即不退款也不發貨了。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該醫療公司不會供貨給市場,對方還跟他依舊進行買賣交易,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騙局”。

炒高價

1月底,北京豐臺一家藥店將進價200元一盒的3M口罩,對外銷售850元。

天津也出現過高價賣口罩的藥店,進價12元一隻的口罩賣到128元,進價15.2元/盒的口罩賣到58-78元/盒。

深圳一藥房員工賣二手口罩和三無口罩賺“外快”,一天賣出超過25000個。

一個日本代購利用自身工作之便掃遍街頭巷尾、醫院診所,往國內倒賣口罩,賺了2000萬日元,口口聲聲“代買口罩不賺錢”。

……

這樣的消息爆料層出不窮,趁著疫情大家急需口罩,哄抬物價打法國難財的商家、個人被爆出一個又一個,查處一個又一個。


暴利口罩:4分錢拿貨,轉手上千倍的價格賣出

“我從來沒見過哪個行業的回本週期能像口罩這麼快,這個行業太瘋狂、太誇張了,從打片機中掉落的藍色口罩片,更多時候就像堆積起來的小額人民幣,說口罩機是‘印鈔機’毫不為過。”

疫情突然襲來,搶購生產機器設備口罩機、囤積榮盆不熔噴布、鼻樑條等原材料,以及跟生產口罩有關的整個鏈條成為一門非常賺錢的遊戲,專業做口罩的、其他行業改行做口罩的前仆後繼的人都趕來做口罩生意。

做口罩到底有多賺錢?

按照正常生產,一臺口罩機每天生產口罩10萬個到16萬個不等,普通的口罩成本不超過6毛錢,正常時候就3、4毛錢,最高峰時候5、6毛錢,現在基本上現貨批發價是兩塊錢以上,期貨價格是一塊五到兩塊之間,按每個至少純賺1塊錢來算,保守估計一天也能賺10萬塊。早期口罩機價格大概在十幾萬、二十幾萬的樣子,算上原材料,兩三天就回本了,後面都是淨賺。

口罩生意到底有多好做?

以前口罩廠老闆都是求著把口罩供給藥店、醫療機構,有時候對方還愛搭不理,結款週期都是三個月後結、半年結,甚至一年一結。

現在不一樣了,都是秒結,國內國外的訂單都湧進來了,哪怕你手上有1億隻口罩現貨,也可以瞬間賣掉。 只要每天有出貨量,得到的就是現金流,要求預付50%, 對方就會打50%,有時候要求付全款,對方也直接就打過來,有時候幾十萬的訂單連合同都不用籤。

一個口罩廠老闆說,他的一個同事的老師的朋友找到他想訂一批口罩,直接就和他說:“我先給你打20萬,你先把那批貨給壓著,明天、後天能發貨就行。”

一個不認識、沒見過的陌生人,因為一批口罩,上來瞬間就感直接給打款20萬元,哪個行業有這麼好做得生意?

生意好做又賺錢,一些不法商家就動起了歪腦筋,藉著生產口罩的由頭,製假售假。

之前警方公佈的假“飄安”口罩,有記者發現部分假“飄安”口罩的生產商居然是來自一些家庭作坊。個人等經銷商以低廉的價格(一般0.3元/只左右,最低可至0.04元/只)拿貨,多次轉手(已知五級經銷),通過個人、藥房、電商平臺等渠道銷售,售價一般3元/只。

還有之前江都警方破獲的一起“3M口罩”製假案,為掩人耳目,製假售假人訂製了假冒的3M口罩商標、包裝盒等物品稍加偽裝後,通過電商平臺、微信朋友圈等途徑進行銷售,非法獲利290萬元,扣押待銷售50多萬元利潤真是高的嚇人。

諸如此類的製假售假、謀取暴利的事情還有很多,有些不法分子就是盯準了這個“機會”,趁機謀取暴利。


錢可以以後賺,但良知丟了就找不回了

市場上存在著大量製假售假,販賣“假口罩的行為,國家也進行了嚴厲打擊。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疫情防控期間,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打擊利用疫情謀取暴利的價格違法行為,各地對哄抬價格的執法標準不一,所以很多藥房都不敢賣口罩了。其中不乏通過正規渠道進價較高導致售價不算太低的藥店老闆被舉報後連連喊冤的案例。

法律約束是一種手段,但更重要的還是每個人自身的道德品質對自己的約束。

商業到最後拼得還是人性,疫情面前,口罩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商業問題,賺錢固然重要,但是錢可以以後慢慢賺,丟了良心就難找回了。


視頻大荃


防止飛沫傳染!


長生魚魚魚


物以稀為貴,沒什麼好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