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兩個國家發生核戰爭,先發射核武器的國家是不是能穩操勝券?

雛菊西瓜Peterpan


當然不是了,否則就不會存在核威懾以及二次核反擊能力這種說法了。以美俄爆發核大戰為例,假如美國率先向俄羅斯發動核打擊,摧毀俄羅斯大量重要目標,美國就穩操勝券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俄羅斯繼承了蘇聯龐大的核武庫,儘管歷經幾次核裁軍,核武器數量大幅度減少,但是俄羅斯的核打擊能力卻是在不斷增強。

最新的資料顯示,目前俄羅斯隨時處於備戰狀態的核彈頭有1765枚,裝備在523件發射載具上。其中俄戰略火箭軍掌握的陸基核導彈是俄羅斯核威懾力量的基石,它時刻處於備戰狀態的陸基核導彈接近300枚,型號包括R-36M2(SS-18)、UR-100N(SS-19)、“白楊”導彈(SS-25)、“白楊M”(SS-27)、RS-24“亞爾斯”(SS-29)等多款導彈。除了前兩款採用固定發射井以外,剩下三款均為公路機動發射型號,而美國要在首次核打擊中完全打掉這些核反擊平臺絕非易事。

俄羅斯軍隊核戰大演習示意圖

固定發射井的位置雖然早已經被曝光掌握,很容易遭到首批攻擊,但這些發射井本身就進行過加固,可以抗擊相當當量核彈頭的攻擊,需要使用精度極高的大當量核彈頭才能保證有效摧毀。

而要摧毀公路機動型號的洲際導彈更是充滿挑戰,俄羅斯國土面積廣大,很多地方是地廣人稀,可供公路機動型號的洲際導彈發射車行駛、躲藏的地方不計其數。當初美國研發裝備B-2A隱身轟炸機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使用它深入蘇/俄境內,利用合成孔徑雷達搜索攻擊這些公路機動的洲際導彈。問題是B-2A隱身轟炸機數量只有20架,即使它能夠快速找到這些公路機動的洲際導彈,要一一打掉俄羅斯現有的150多輛公路機動洲際導彈發射車仍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內,不少公路機動的洲際導彈發射車已經完成發射導彈的終極任務了。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美國真的能夠解決俄羅斯陸地上所有核反擊力量,俄羅斯仍然擁有最佳的二次核反擊力量——海軍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俄羅斯海軍現階段擁有11艘戰略核潛艇,分別是6艘667BRDM型、2艘667BDR型以及3艘“北風之神”核潛艇,每艘潛艇均可攜帶16枚潛射彈道導彈,而且均能攜帶多彈頭,預計它們能夠投放大約600枚核彈頭,如果不能在第一批核打擊中摧毀它們,它們的反擊仍然足夠美國本土喝上滿滿一壺了。


科羅廖夫


雙方投入核戰可能性太小,世界上最可能使用核彈的是俄羅斯,因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往往不按常規出牌,如果美國,北約對俄羅斯強壓過大,俄不計後果可能使核彈,怎麼樣都是死,一起來吧,到那地步,美國北約國家將是災難性的,毀滅,有的國家可能不存在了,那樣的話,世界將重新洗牌。

核戰爭肯定是先發制人佔先,把你的絕大部分核彈頭和發射裝置打掉了,你僅剩的幾枚在發射裝置也假如完好的情況下,能夠突防對方的導彈防禦系統的幾率又有幾分呢?到時候可是拿自己民族的滅頂之災去換取對方的微小輕傷啊!所以孫子兵法一直在強調兵貴在奇,而二戰後美國和以色列每次區域戰爭都通過先發制人打出的第一拳而取得了先機!

如果確定對方也要用核武了,那肯定是先動手好,我感覺先動手起碼能把大部分陸上的核武毀掉,潛艇的比較麻煩了。另外幾百個核彈是毀滅不了中美俄這種大國的,連所有城市一個都不夠,更別提更寬廣的農村了,還有更更寬廣的山區沙漠湖泊等地方要求炸不到的。也就看核爆後對空氣的影響夠不夠影響全國的了。

論打架,有種說法叫反殺,一般都是先下手的死的好慘。因為先動手的,都有先試探的心理,數量,質量上都會下意識的控制,而後發制人就不同了,當他忍受住了攻擊後,對對方已略有了解,可以有策略的,有傾向性的,全方位地擊向對方,對方在此時防備是不足的,所以反殺比較可怕,要麼不打,打則致人死地。

前提是你要把戰略值班的機動導彈發射車,戰略核潛艇,戰略值班轟炸機全部幹掉,現在核戰沒有三位一體都是不完整的,有一個漏網之魚,都能幹你10個甚至幾十個城市,這是人民不願看到的,不可承受之痛!!目前即便是美國在和大國對抗的時候也不能保證第一波就能幹掉對方所有核設施!!所以你的命題不準確,還是歇歇吧!!第一波導彈發射井你能全部覆蓋掉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還有一些戰略偽裝發射井,深山的一些發射井,很難全部一次幹掉!

核彈先發制人與後發制人並不說明先發者優勢,後發者報復並非不能翻轉形勢,如今核潛艇躲在大洋深處,深山發射井,公路機動發射都防不勝防,你若炸三峽大壩炸黃河長江並不能阻制核報復,說不定是毀滅性報復,你信嗎?大國之間沒可能,因為即使先發制人也無論如何摧毀不了大國的核武器設施,一般核武都佈置在最隱蔽的地方,何況還有戰略核潛艇這種東西。如果是小國呢?就可以了嗎?我看也未必,就算你能一輪齊射發射出足夠多的核導彈把小國全面覆蓋全面摧毀,可是它仍然有戰略核潛艇……

1千5百枚核武器同時在自己國家引爆,全世界都玩完。誰也跑不了。到時引發地殼板塊變動,大地震,大海嘯,火山噴發,火山噴出大量有毒氣體,火山灰擋住幾年的太陽,引起大波動的氣候,氣溫變化,零上1百度至零下1百度,植物死亡百分七十至百分之八十。物種大滅絕,到時大家一起完蛋。還有一個核國家打另一個核國家,你能在同一時間消滅對方的所有核武器麼,包括江河湖泊,深山老林的,還有一些機動的核武器,戰略轟炸機等,最要命的是對手有多少核潛艇,都在什麼位置,如何在同一時間把這些核潛艇全部消滅,別的核國家會不會來打我,這些事你想想可能辦成麼,誰也不敢打這個包票。如果某個國家首先使用核武器打擊地方國家,那麼你就面臨所有擁有核武器國家的優先打擊權。也就是說你成為了所有擁有核武器國家的首要目標,不論敵國還是友國。 還有就是長江黃河大壩,不用核武器太浪費了,一架戰鬥機就可以搞定了,不需要破壞水源,只將大壩炸掉死人會無數,比你破壞水源要大得多!

所謂核彈先發制人打擊敵國不是等你打擊一天後受打擊國再二次反擊?!哪會愚蠢到這個地步呢!!被打擊國立馬會5至10分鐘時間內(或幾乎1分鐘甚至同時)起動核彈反擊!所說的不首先使用核彈只是力爭佔領國家道德致高點罷了!核戰爭沒有勝利者!次後還擊者會使用當量威力更大的氰彈!無論怎樣罵戰總體上人類文明在進步,深信核戰爭不會發生!

先發制人扔核彈,看起來是佔到了便宜,其實不然。只要挺過了第一波攻擊,能夠還以核打擊,把核彈同樣扔到對方的國土上,核戰爭之下,玉石俱焚,還有什麼便宜可言。就算是一國擁有核彈最多,但雙方肯定不敢比賽著相互對扔,那樣的話,日子真的不想過啦?戰爭不是個人單挑,二次大戰中,日本人準備一億玉碎,兩顆核彈一扔,不也就無條件投降了嘛。現代戰爭,不是說扔核彈就得投降,但互相比賽扔核彈,總是不能想象。


歷史深度揭秘


從廣義上講,發生核戰爭沒有贏家,曾經有人問愛因斯坦,第三次世界打戰用什麼武器?愛因斯坦說: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戰一定是石頭和木棒。核戰爭能把人類打回石器時代,這是不爭的事實。

從狹義上講,先發射核武器的國家佔了一定的先機,但第一波攻擊不足以全部摧毀對方的國家和人民,在都有一定攔截能力的情況下,最多就是摧毀幾個城市。那麼絕對面臨對方的反擊,而且這種反擊絕對是不計後果,不計成本,不什亡國滅種的反擊,就像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說:俄羅斯都沒有了,我還要這個世界幹什麼。

對於美國、俄羅斯這樣的核大國,都有毀滅地球幾十次的能力,而且都是國土面積巨大,先發射後發射都是一樣的結果,只是多活幾個小時,少活幾個小時的問題。但對於核武器第二梯隊的中國、法國、英國來說,都有三維一體的核反擊能力。美國想摧毀中國,至少美國也要被摧毀一大半,美國任何人也承受不了這樣的後果。對於核武器第三梯隊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核能力相對有限,如果核強國先發制人,很可能把他們制服。

核武器是一種戰略武器,基本不可能用,但絕對不能沒有。毛主席說:一萬年也要把它搞出來。這是大國的基石,大國的象徵,也是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都有的壓倉石。


渝不二


在70年代,蘇曾有一個計劃,那就是對中的飽和核打擊。

他們當時的所有計劃都圍繞的一點進行,那就是切斷中國所有的核反擊力量。


我們偉大的祖國一直奉行一個原則。

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這句話我們正面看就是,我們不會第一個使用。

但是反過來看,意思就是你可以用,但是我必定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看著好像沒什麼底氣,可是這句話可謂硬氣十足。

因為核武器是一個雙刃刀,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輕易的去使用它。就算你擁有毀滅全世界的力量,但是你只要丟下一顆,就會有核捆綁效應產生。


核捆綁的威脅是永遠在全世界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因為核捆綁的存在,全世界維持了和平。所以現在的時代,沒有人會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除非這個國家瀕臨崩潰,或者統治者失去理智。

但是在現在的政治制度之下,這樣的情況發生的幾率微乎其微,也不會有獨裁者的出現,獨斷專行。

所以這個命題本身不存在。

即使這個命題存在,但是我們又要考慮一個問題,這是為什麼所有核大國都會強調三位一體核力量。


那就是為啦戰爭中的持續性,,還有二次反擊能力,你打我的陸基,我要海基,什麼都沒有啦我還有飛機。

一個國家如果什麼都不存在。只要他還有一艘核潛艇,敵對國家就會寢食難安。

也許再過十幾年,就會有天空中的宇宙核彈。一切的防護手段,對於四維一體的戰爭而言,都是偽命題,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還會有人發動戰爭。

答案是除了喪心病狂的人,沒有人會這樣做。

我能想到的唯一一個雙方都有核武器,但是會有勝敗發生的,唯一結果就是兩個國家實力非常不對等。

比如美朝,一輪飽和攻擊就可以被消滅的國家,沒有持續力。

不過這樣的戰爭打下去就會面臨的是,全世界所有核國家的敵意,這樣的敵意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承受。

所以,任何在戰爭中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都不一定能夠獲得勝利,除非他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

最後我要說的是,感謝愛因斯坦,他最應該獲得的不是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是諾貝爾和平獎。


阿斗不傻


去年初,普京總統曾扔下一句霸氣的狠話:“如果俄羅斯遭到核攻擊,那麼,我們就會用核武器毀滅這世界。因為俄羅斯都不在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一個世界?”

雖說這話更多的就是在針對美國,但也很明顯的強調了,目前的有核國家,那也分三六九等,核威懾方面,俄羅斯算是非常有底氣的。

鑑於核國家之間的威懾力相差深遠,所以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世界上的合法擁核國家只有聯合國五常,後來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又明確限制了非核國家研發核武的行為。所以,之後的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朝鮮等國的核武器都是偷偷摸摸搞出來的,能否實戰,有多大威力,不太好說。

此外,目前掌握氫彈,也就是“熱核技術”的,只有聯合國五常。

原子彈運用的是核裂變,而氫彈是核聚變,核聚變是在核裂變的基礎上形成二次爆炸,威力更廣,範圍更大。因此,氫彈研發的難度遠高於原子彈,保管技術和維護成本更是大多數國家想都不敢想的。

關於氫彈,世界上有兩個版本。美國的那種已經被被證明,屬於坑爹型,只有超級大國才有那麼大規模的軍費養著,放一般國家,能把政府能給折騰的破了產。美國一次小規模維護都能趕上印度一年的軍費總額。

所以,美國雖然財大氣粗,但保有的氫彈量也不太大,估計只是保留技術,少量持有,來保持威懾力;類似情形的還有英法,只掌握了技術,但沒有保存其本身;甚至連能造出世界最大號“沙皇炸彈”的蘇聯和現代的俄羅斯也主動銷燬了大多數氫彈,目前是怎麼個“庫存”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再看咱們中國,因為于敏團隊另闢蹊徑的方法,所以養護成本相對較低,據說常備30發,這個威懾力還是相當可以的。

加之,即便氫彈花費巨大,也不是你想學就能學的到的,像當年的法國,那是費了多大勁才踉踉蹌蹌的整出來的,差點成了國際笑柄。畢竟,這個壓箱底的技術,一旦大家都有了,就等於沒有。

所以,這麼看,當今的合法或非法擁核國量不小,但大多數只能算是低端玩家,真正能拿著末日武器“對轟”的高端玩家,只有中美俄三國。

客觀看,高端玩家對低端玩家,先打後打,其實差別並不很大,畢竟優勢太明顯。

比如,所謂的要“先發制人”,先決條件是具備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陸基、空基海基核力量都得有投放打擊能力才行。而這方面,全球也僅僅是中美俄三國能做得到。

否則,沒有靠譜的投送平臺、射程夠遠的導彈,你再先發制人,也得夠得著目標打擊區域才行。

此外,還得考慮對方的反導預警系統,只要不是“飽和式”轟炸,中美俄的預警系統都具備相當大的攔截能力。

這裡,大家可能會問,那中途給打下了,不是還得產生巨大的核汙染嗎?

其實,核彈裡裝的不是直接類似於炸藥的東西,而是幾種物質,按流程接觸和引發聚變。 所以,攔截就是要把這些物質的結構破壞,讓其無法促成聚變。當然,攔截中無法避免的會洩露一些放射性物質,一定的汙染是有的,但遠到不了那種無法收拾的境地。

此外,還得考量的是對方的戰略縱深,比如,東北亞地區,美國相同當量的彈下去,對日本和俄羅斯的打擊力度肯定是差別巨大的。

但是,如果換成三個高端玩家互扔的話,先發制人的一方肯定會掌握明顯優勢。

這點,早在冷戰時期,就被充分考慮到了。

比如,造價24億美金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當年研發初衷就是為了利用其隱形優勢,深入蘇聯領空尋找和消滅對方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以掌握制勝先機。

因為,跟導彈比,隱形飛機很難被發現,不好攔截。

很顯然,高端玩家們一旦互相動手,那絕對是驚天動地的。比如,俄羅斯核彈頭數量極大,能對美國的防空系統進行“飽和式”打擊,而美國那邊的情況也是類似。它們之間的核戰,幾乎就等同於世界大戰,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所以,開頭提及的,普京他老人家放出的狠話——“俄羅斯都不在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一個世界?”還算是有點事實依據的。

好在,全球化趨勢下,大國愈發剋制,遠到不了魚死網破的那一步。即便是美國跟伊朗劍拔弩張的互相叫板,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伊朗在頻頻挑戰“石油——美元”體系,棄用美元結算,讓美利堅認為這樣影響自己賺錢了,歸根到底,主要還是經濟摩擦,遠達不到要麼生存,要麼滅亡的程度。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如果是攻打印度,先發後發都一樣,但如果是美俄互毆,情況就不一樣了

首先還得先明確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人類製造的核武器是摧毀不了地球的,甚至滅亡不了人類。雖然今天全球的核彈頭總數超過15000枚,但是放到發射架上的核彈頭遠遠沒有這麼多,不是所有的核彈頭都能實現在天空中翱翔的願望,大多數核彈頭的一生只能在倉庫中渡過。

當然,那些裝在發射架上的核武器就已經足以重創人類文明瞭,起碼會給一個國家造成巨大的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真的爆發核大戰,那麼參戰的雙方將直接退回到一百年前,甚至兩百年前,但回到石器時代是不至於。

其實核武器的威力是有限的,在很多人心中,假如美俄開戰,俄羅斯的核彈頭壓根不需要洲際導彈,只要扔進太平洋裡,巨大的海嘯就能淹沒整個美國。

這種描述真的是超級誇大了核武器的威力,將核彈頭扔進太平洋中,幾乎就等於你把一塊磚頭扔進青海湖中央,你在岸邊連個浪花都看不見。核彈頭必須扔到敵人的頭頂上才能發揮出作用,把核彈頭扔到太平洋裡搞不出海嘯,只能是搞笑。

如果爆發核戰爭,先動手的一方肯定有優勢,因為核彈頭反射是需要準備時間的,雖然如今核武器發射的準備時間已經很短了,但各國的陸基導彈發射井基本上都已經被友邦的偵查衛星摸得一清二楚。若是開戰,先把這些陸基洲際導彈基地給端了,然後在再把重要機場給廢了,防止你的戰略轟炸機起飛。(導彈發射井是不可能挪窩的)

不過即便是地毯式轟炸,總歸還是會有漏網之魚,尤其是可以四處流浪的導彈發射車,這傢伙一旦出了門,根本不容易鎖定。

而且幾個主要的擁核大國都是有戰略核潛艇的,可以在水下執行核反擊任務,而防禦核潛艇是非常困難的。

當然,對於已經升空的彈道導彈,也不是完全沒有攔截的可能。目前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在實驗過程中已經能夠擊落大部分的導彈,但美國人也不可能做到100%攔截,哪怕有10%的導彈攔截失敗,那麼美國的幾個大型城市也就都成為歷史了。

因此,對於美俄這樣勢均力敵的核武大國來說,核戰爭一旦爆發,先發制人給對方造成的傷害肯定更大,但絕對做不到穩操勝券,所以大家都很老實,基本上只是打嘴仗。

以上的這些結論都是針對美俄兩個核大國作出的,如果是換成美國和印度,那麼不論是先發還是後發,美國人都能贏。

首先印度不具備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沒有戰略轟炸機,雖然現在印度已經擁有了一艘核動力潛艇,但這艘和潛力更像是攻擊性潛艇。即便印度軍方一再強調印度的核潛艇具備發射彈道導彈的能力,但印度潛射導彈的射程僅有700公里,這是在開玩笑嘛?

做個簡單的對比,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上的UGM-96A彈道導彈,其射程可達7400公里,是印度潛射導彈射程的十倍。

(印度首艘“殲敵者號”核潛艇,它於2009年下水)

而且印度核潛艇的靜音性肯定無法和歐美核潛艇相提並論,只要一出港口,穩穩地處於美國的監視之下,到時候別說核反擊了,美軍上來就能把它先發擊沉。

至於印度的陸基彈道導彈,射程太短,根本夠不到美國。印度最新型的印度“烈火-5”導彈,射程剛剛超過5000公里,都算不上洲際導彈。

(“烈火-5”導彈)

所以即便是同樣擁有核武器,各國擁有核武器的數量是不一樣的,所擁有的投擲武器也是不一樣的,各國的核威懾力也都是不一樣的。對於一些二流擁核國家,先發制人還是可以穩操勝券的。


千佛山車神


並不是。

導彈飛行需要時間。假設導彈從俄國遠東沿海打擊美國東海岸約需要1小時,打擊美國西海岸約需30-40分鐘。而這30分鐘就給予了被打擊國家能夠進行反擊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被打擊國家可以準備攔截導彈,也可以準備打擊對方。這樣就造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為什麼美國死活不讓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就是因為導彈從古巴打擊美國本土只需要約6分鐘,美國的反應時間大大縮短。


而且,“死亡反擊系統”也不是吃素的。“死亡反擊系統”又稱“死手系統”,是指在本國遭受全面飽和核打擊並且無法聯繫到國家領導人和操作核武器人員時自動反擊核武器的核反擊體系;當該系統被觸發時,所有被預設好的目標都會受到飽和核打擊;被自動核打擊的國家不僅包括敵方國家,還包括所有的擁核國家和大的常規工業國;一旦一個國家的死亡反擊系統被觸發,其他國家會遭到飽和核打擊,他國死亡反擊系統也會被隨之觸發。該體系的存在是為了保證戰爭結束後本國倖存者與其他大國之間的實力差距較大。在20世紀80年代由蘇聯率先研製,幾十年過去了,保不準世界上的所有核大國都擁有這種黑科技。


而當一次性使用大量核武器後,全球大概率會出現核冬天。核爆炸能產生大量煙塵微粒,大部分微粒的直徑小於1微米。這些微粒可以在大氣層中(從地面蔓延至平流層)停留一年至數年,平流層沒有降水,這些微粒可以停留在平流層長達十年之久。這種微粒對太陽到地球的可見光阻礙能力較強,而對地球發散的紅外線阻礙能力較弱,很可能造成地表溫度下降,平流層以上的高層大氣溫度升高。作物會減產甚至絕收,浮游生物被殺滅進而影響食物鏈崩潰。高劑量的輻射和紫外線增強會使人類大量患病。人類文明倒退也會影響人類壽命。據估計,若地球的工業區遭受共計100枚核彈(佔全球核彈總數的0.4%),就可以產生煙塵使全球農業癱瘓;注意,這種癱瘓將會是全球性的。


核戰爭沒有贏家,任何一方發起戰爭都是不明智的選擇,也不會佔上風,請珍愛世界和平。


二戰吐槽君


想的太簡單了,後手方不可能沒有還手能力。

在冷戰時期美蘇差點爆發核戰爭,後來被解密節目曝光出來,蘇聯有一個死手系統,專門有人在地下幾十公里的掩體蹲守,一旦發生整個蘇聯受到核攻擊,即使是政府官員全部遇難,蹲守人員也可以檢測地面的放射量,發射全部核彈幹掉美國,即使蹲守人員也意外陣亡,死手系統一旦監測到地面輻射超標會自動啟動核武,保證讓敵人後悔莫及,美國更是有影子政府,也是在地下蹲守,一旦地面受到核攻擊現政府官員包括總統全部死亡,立刻轉正指揮核彈反擊,這個還是以前曝光的,現在估計更加先進。

據我所知現在的幾個核大國都是實行核捆綁政策,簡單來說就是一旦自己國家受到毀滅國家的核攻擊,核彈自動會摧毀現有的所有大國,將所有國家拉入核戰爭,保證戰後即使有人活著,也絕對保證沒有最後漁翁得利的國家,所以核戰爭不會有贏家,除了瘋子估計不會有人拿人類的命運開玩笑,不要認為這些大國幹不出來,就像普京前一陣對美國說的話,我一直認為沒有俄羅斯存在的世界,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紫玄修行


大國都有偵查衛星。衛星上帶有靈敏的熱源(紅外)檢測系統。導彈起飛後尾部的噴射出的熱量,會被衛星檢測到。衛星通過數據鏈,傳回到基地。搜索雷達跟蹤到後。計算機會根據彈道軌跡計算出大致的落地。被確認確實受到攻擊,必然會做出反擊。

實際晚發射者就是耽誤幾分鐘或十幾分鍾而已。最終雙方核彈都會給對方造成災難。

所以,先發射者並不能穩操勝券!


劍雨1358


差不多是這樣,尤其是核大國之間的核武器互射往往是致命而且是無法防禦的。

通常一枚洲際導彈從發射井中發射後僅僅需要30-40分鐘就可以命中目標。而防空系統從發現到組織防禦的時間也僅僅有不到半小時的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對核武器進行攔截,不如自己也發射核武器使對方承受相同的損失。這樣在雙方都承擔了巨大的損傷後依然可以保持戰略上的平衡。


這也就是核捆綁政策的前身了叫做——互相毀滅。


美國和蘇聯當年都制定了詳細的攻擊計劃,規劃第一波核彈要打到哪幾個目標上。

從蘇聯的規劃上要攻擊的目標達到了數百個,而第一波攻擊所需要發射的核彈數量也達到了2000多枚。


當然了,在蘇聯發起核攻擊的同時,美國如果捕獲了速度大規模來襲的導彈,那麼也會在第一時間打開導彈發射井進行還擊。

於是美國所標定的攻擊目標也就立刻成了靶子。因此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核大戰也就沒有真正的打起來過。


後來,又有了核捆綁政策。理論是當兩個有核國家互相發生戰爭後,這兩個有核國家就會被拉到一個極低的軍事、經濟水平之上。為了不使第三國獲利,那麼發射核彈攻擊敵國的同時,也會同時向其他有核國家發射,這樣就可以確保將所有的軍事大國拉到相同的水平上。這樣就沒有第三國獲利一說了。


因此如果真的爆發核戰爭,那麼也就是大家全都被轟而已。

目前還有一種說法,核戰爭爆發的時候對於一些區域性的非核大國其實也是核捆綁的打擊目標。


在互相毀滅的核捆綁政策下,其實誕生了一個真正的核彈裁撤條約——《中導條約》。中程導彈的打擊速度比洲際導彈更快,因此更防不勝防。美蘇兩國當時都被對方的軍事實力所震懾,於是才不得不簽訂了《中導條約》。


如果沒有《中導條約》,那麼出於投機心裡冒險主義的驅使,恐怕我們已經在很多年前就經歷核戰爭了。

但目前的國際形勢是五常之外,又有很多國家實際擁有了核武器。而擁有核武器的這些小國很可能將核武器作為攻擊敵國的有效手段。

由於這些小國的核武器還遠遠沒有達到一下子毀滅全世界的水平上,那麼他們恐怕會排除在核捆綁政策之外。

也就是說,俄羅斯不會因為印度發射了三枚核導彈就向全世界發射幾千枚洲際導彈。在這種情形下,則很有可能推進這些小國在戰場上敢於動用核武器作為打擊手段。長此以往,核武器則很可能在幾十年內成為戰場上普遍使用的大型殺傷武器。


所謂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也就大體如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