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成績好,家長是陪護還是培養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張正陽紅


教育孩子的重點不在於教,而是育。

在學習成績提升上,教的關鍵點在於施教者,這個角色讓老師扮演就好了,他們更加專業,教重點、抓考點等等,家長沒必要在這裡浪費大量時間精力,除非你正好是孩子同級的老師。

育是陪伴、是支持、是以孩子為中心的方式。孩子更瞭解自己的需求,家長儘可能的提供支持、引導和幫助就夠了;如果孩子不瞭解,那家長就需要陪Ta一起探索、發現、分析,是哪裡遇到問題,哪些擅長,哪些不會,提問啟發Ta自己找到解決方案,而不是直接教給怎麼做。

家長陪護是短期行為,當下也許見效快,但是如果讓孩子養成學習總要依賴父母的習慣,會給他造成一種我是給你學習、完成任務的錯覺。

如果能幫助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一種自我負責的狀態,而這種思維模式的益處不僅僅體現在成績上,此後的人生遇到困境也能更多的從自我出發想辦法解決,不會只是等靠要、依賴父母他人。


心靈的碎時光


我讀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小學階段,為了孩子更好的學習,很多媽媽選擇在家陪護,但是經濟壓力大,許多家長內心也很矛盾,不知道要陪到什麼時候,哪天才能放開手,讓孩子獨立學習。

我發現,班級成績好,學習態度好的學生,有的是父母一方陪伴,有的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有很多也不識字,但孩子確實培養的也很好。所以陪讀與否相對孩子成績來說,不是絕對的。但是成績差的學生大多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作為父母,應該有自己的事業,要讓孩子明白,工作的辛苦,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先把孩子培養成人,再培養成才,這樣的孩子在社會才能受歡迎。因為有的學生成績雖好,可是其他方面表現自私,霸道,或者太敏感,脆弱好像也不太好。有的孩子成績雖然一般,但為人處事非常好,將來說不定也有出息,不要只盯著分數,要全面的評價自己的孩子,多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激勵他做得更好。作為家長,要耐心等待,你家的孩子現在沒有開花,或許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如何才能提高學習成績,因素是很多的。首先,就是環境。不要讓他接觸過多的電子產品,遊戲,電視等容易上癮的事物,會讓孩子分心。孩子學習期間,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要養成拖拉的壞習慣,這個一旦養成,非常難改。儘可能早的培養閱讀習慣,小學時間充裕,到了初中高中,想看本課外書鼓勵就難了。培養閱讀興趣,可以間接地提高理解能力,拓寬知識面。勤與老師溝通,形成家校共育。及時給予鼓勵和懲罰,有利於習慣的培養。

一個好的習慣養成,離不開家長的付出。你的陪伴是為了他的獨立,而不要變成他的依靠。


螢火課堂


孩子學習好,從孩子的角度,三件事:

1、好心態:想學好,相信自己能做到

2、好習慣:好的學習方法,長期堅持養成習慣

3、完整知識網絡。

這三件事,重要性逐級遞減。

目標明確了,作為家長,我們要考慮自己能做到什麼?但是,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培養好心態。而孩子好心態的起點,就是溫暖的🏠。

所以囉嗦一大堆,總結回答:首先做好陪伴,有餘力再幫助孩子培養習慣、補充知識。


光頭錢老師


要想讓孩子成績好,最終目標要養成孩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但對於孩子來說,自覺學習的習慣養成,需要家長的協助和監督,不能一直或者全程陪護,也不能一下子放手不管。在孩子沒有養成自覺學習習慣時要耐心引導和監督,最終培養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名書字華


養成自覺的習慣更好一些。最好結合《正面管教》《非暴力溝通》《父母的語言》《不吼不叫》等書,給孩子充分的溝通和約定之後實行。父母也儘量檢查孩子的作業,瞭解一個基本的學習情況,心裡有數,針對輔導和幫助。


王春華mzd


看情況而定,孩子是自律的孩子的話,陪讀的意義在於可以吃的好一些,可以陪伴減壓。如果不自律是需要陪讀的,最好是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內因畢竟更重要。我也面臨這樣的情況,孩子住校,如果陪讀,生活上可以照顧好一點,做好後盾很重要。


胡豆86


陪護是途徑,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目標,所以我的建議是先用悉心的陪護和耐心的教育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的學習習慣和自律的品質,最終實現自治的目標。


鴨婆凳


低年級陪護,但是陪護並不能代表就不用自覺了。

高年級要放手,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