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份量

科學家的份量


科學家的份量

關注疫情的人會發現,這一週,英美兩國政府的防疫政策已經轉向。特朗普不再說新冠病毒就像“普通流感"了,英國的“群體免疫"也無疾而終了。

3月18日,特朗普簽署了一項應對疫情的法案,包括帶薪休假、加強失業保險、提供免費檢測病毒等措施,繼中斷與歐洲的人員往來後,暫時關閉了美加兩國邊境。英國則終於開始大面積停課,號召人們儘量不要外出,甚至有消息說要對倫敦進行封城。

兩國政策的大幅轉向,源於倫敦帝國大學提供的一份重要報告。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COVID-19應急小組3月16日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模擬了不同抗疫策略及可能的結果。

報告預計,如果政府採取“延緩策略",最終英國會有25萬人死亡,美國則會達到110~120萬。更嚴重的是,兩國都承受不起大規模疫情爆發帶來的醫療擠兌。如果採取“阻斷策略",英國死亡率將大幅降至2萬人左右。如果阻斷措施實施5個月或更久,包括整個人口適當的社交距離、病例及家庭成員的隔離、以關閉學校作為補充措施,則大約3周後,重症監護需求將持續下降,疫情得到抑制,最終使傳播係數降至1以下,直到疫苗出現。

特朗普政府成員在回應抗疫政策轉變時公開承認採納了該報告提出的抗疫建議。

這份報告之所以有如此份量,是因為有該大學著名的數理生物學家NeiⅠ Ferguson領銜。尼爾.弗格森團隊是英國政府決策的重要智囊,也為美國政府所看重。所以愛丁堡大學的Devi Sridha說,關鍵不在於報告說了什麼,而在於是誰說的,弗格森本人就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弗格森的確名不虛傳,甚至可以說是英國新冠疫情的“吹哨人“,他明確指出,英國如果不加控制,其ICU病床將在4月第二週開始供不應求。

早在1月17日,弗格森團隊就發表報告,根據當時海外通報的感染者數量推測,截止到12日,武漢即已有1700人以上出現中到嚴重症狀,且可能存在人傳人狀況。這一預警甚至早於鍾南山20日的公開宣佈。

不幸的是,52歲的弗格森19日在社交賬號上宣佈,自己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呈陽性。沒想到,一心想建立模型尋找遏制辦法的科學家,被自己分析的對象所盯上,這病毒可真會尋找目標呀。

科學決策的基礎是尊重科學。不僅要讓科學家有足夠的話語權,而且也要在平時將尊重落到實處才行。這不,西班牙的一位科學家就有點憤憤不平。她吐槽說:

“你給那些足球明星每月100萬歐,給科研人員1800歐,現在你跟科研人員要治療辦法?去找C羅或梅西要解藥吧……"

看看,平時不重視,臨時抱佛腳哪行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