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雞擁有2000多年飼養歷史,但在本世紀初卻趨於瀕危狀態

蕭山雞(Xiaoshan chicken)俗稱越雞,屬於兼用型地方品種。

蕭山雞肉質優良,具有三黃雞特徵(黃脛、黃羽、黃皮)符合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消費習慣,有2000多年的飼養史。1989年,蕭山雞被收錄於《中國家禽品種志》。

這種雞擁有2000多年飼養歷史,但在本世紀初卻趨於瀕危狀態

體型外貌特徵

外貌特徵

蕭山雞體態勻稱,羽毛緊湊。單冠直立,冠齒5~8個,呈紅色。肉髯、耳葉呈紅色。虹彩呈橘黃色。皮膚、脛呈黃色。

公雞喙稍彎曲,較粗短,前端呈黃色,基部呈褐色;眼球較小;全身羽毛顏色有紅色、黃色、淺黃色三種,頸、翼、背部顏色較深。母雞冠峰不高;喙呈褐黃色,前端稍黃,後端稍褐,深淺不一;全身羽毛多為黃色,個體間羽色深淺略有不同,部分個體全身呈麻栗色;有少數個體頸部羽毛有黑斑;尾羽和翼羽多呈黑色。雛雞絨毛呈淡黃色。

這種雞擁有2000多年飼養歷史,但在本世紀初卻趨於瀕危狀態

體重和體尺

蕭山雞成年雞體重和體尺見表1。

這種雞擁有2000多年飼養歷史,但在本世紀初卻趨於瀕危狀態

生產性能

肉用性能

在舍飼條件下,蕭山雞90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1492g,初生至35日齡成活率為95%,36~90日齡成活率為96.8%。蕭山雞生長期不同階段體重見表2,屠宰性能見表3。

這種雞擁有2000多年飼養歷史,但在本世紀初卻趨於瀕危狀態

這種雞擁有2000多年飼養歷史,但在本世紀初卻趨於瀕危狀態


蛋品質

蕭山雞蛋品質測定結果見表4。

這種雞擁有2000多年飼養歷史,但在本世紀初卻趨於瀕危狀態


繁殖性能

據蕭山東海養殖公司蕭山雞保種場2007年對保種群種雞生產性能的測定,蕭山雞150~170日齡開產,500日齡產蛋數150.5個,平均蛋重52g。種蛋受精率84.9%,受精蛋孵化率為89.5%。母雞就巢率30%。

品種評價

蕭山雞肉質優良,具有三黃雞特徵(黃脛、黃羽、黃皮)符合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消費習慣,特別是其閹雞聞名於江蘇、浙江一帶。

但其早期生長速度慢,今後應繼續進行純系選育,提高其早期生長速度和產蛋性能,也可作為配套雜交的素材,組成配套系在生產上應用。

這種雞擁有2000多年飼養歷史,但在本世紀初卻趨於瀕危狀態

發展現狀

蕭山雞保種方式主要採取保種場和基因庫的方式。由蕭山東海養殖公司蕭山雞保種場承擔保種任務,保存種群種雞1500只。1976年國家地方禽種資源基因庫從產地引進蕭山雞種蛋進行繼代保種。

同年,成立了蕭山雞選育協作組,此後近二十年,蕭山雞群體得到大規模的擴張,1986年達到205萬隻。但到90年代後,受經濟效益影響,蕭山雞種雞場以飼養外來的蛋雞品種為主,蕭山雞的選育工作暫停,回到農戶自繁自養的狀態,2005年下降至1500只,蕭山雞逐步趨於瀕危狀態。

2005年,東海養殖公司重新成立蕭山雞種雞場,開展保種,組成選育群,利用蕭山雞與該場選育的B系母雞組成903配套系,並進入生產中試階段,群體數量逐漸增加。

信息來源於《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家禽志》《“絕種”的蕭山雞又回來了》。

這種雞擁有2000多年飼養歷史,但在本世紀初卻趨於瀕危狀態

種群評估利器 . 京芯一號

使用“京芯一號”芯片進行檢測,蕭山雞保種工作可以得知群體的有效含量,梳理群體的系譜,明確群體的近交係數。當群體存在過度近交現象,整體保種效果不佳時,可以及時通過基因組親緣關係係數進行人為配種干預降低近交增量,保持蕭山雞群體的遺傳多樣性。

“京芯一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發而成,是專門針對我國地方雞種設計的中高通量SNP分型芯片。利用“京芯一號”芯片對實驗樣本DNA進行檢測,對得到的SNP數據進行質控後,可以對保種群體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親緣關係分析、群體遺傳結構分析、近交係數分析,通過分析結果可以讓保種場更精準地進行保種工作。


這種雞擁有2000多年飼養歷史,但在本世紀初卻趨於瀕危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