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疫情”漲粉?自媒體“批量造謠”,該整治了!

系列虛假文章出自誰手?

《疫情之下的阿爾及利亞:店鋪關門歇業,有家難回,在阿爾及利亞待著太難了!!》《疫情之下的印尼:店鋪關門歇業,有家難回,在印尼待著太難了!!》……2月22日至3月16日,“掌上柬埔寨”“掌上莫斯科”等幾十個微信公眾號發佈多篇雷同文章。

借“疫情”涨粉?自媒体“批量造谣”,该整治了!

這些文章以華人口吻講述“國外疫情下的困境”,均以“疫情之下的××國:店鋪關門歇業,在××華商太難了!”為題,如套公式一般,僅將地名、人名和行業進行更換後再次發佈。

據上游新聞報道,這些微信公眾號的賬號主體為福建省福清市的三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分別為郭紅、薛育明、郭仕強(郭紅哥哥)。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製造這一系列虛假文章背後的人或是郭紅。有網民調侃:一個“郭紅”,炮製了你朋友圈所有的“世界失控”。

借“疫情”涨粉?自媒体“批量造谣”,该整治了!

3月19日,郭紅丈夫薛育明對此回應稱,假消息與妻子無關,都是自己一手策劃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閱讀量和漲粉。薛育明在接受上游新聞採訪時表示,2月下旬,他在網上看到類似文章後,便產生了藉助“疫情”漲粉的想法。於是,他和員工炮製了數百篇“華商太難了”的文章。

另據上游新聞報道,郭仕強介紹,妹夫薛育明出生於1990年,是自媒體從業者。福清是華僑之鄉,有很多個華僑微信群。在第一篇文章發表後,薛育明便開始向各個華僑微信群推廣。而之前,他們更是用同樣的方法炮製了一系列“世界失控了”的文章。

借“疫情”涨粉?自媒体“批量造谣”,该整治了!

如何批量生產這麼多高度相似的文章?

澎湃新聞將發佈在“埃塞爾比亞華人信息港”公眾號上的《留在埃塞俄比亞的華人華僑:囤積食物自我防護,思來想去還是暫時不回國好!》和發佈在“匈牙利便民信息港”公眾號上的《留在匈牙利的華人華僑:囤積食物自我防護,思來想去還是暫時不回國好!》上的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後發現:

批量生產疫情文章的要點是修改地理信息、人物經歷。

基本修改點

大洲、國家、城市在內的地理信息

衍生修改點

天氣,依據地理信息

其他修改點

人物經歷的處理比較草率,僅修改姓氏、性別和行業

借“疫情”涨粉?自媒体“批量造谣”,该整治了!

此外,這些經過複製、粘貼的文章會按照一定的時間規律進行發佈。

各相關方如何處置此事?

01 管理方

3月19日下午,福清市網信辦工作人員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已經約談“華商真難”系列文章發佈方的負責人,目前,公安機關也已介入調查此事。同時,福清市網信辦一名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處理結果暫未出來。

02 平臺方

借“疫情”涨粉?自媒体“批量造谣”,该整治了!

對此,微信方面表示,此類文章涉及誇大誤導,違反《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範》,微信已刪除相關文章近100篇,封禁3個主體下的50個違規公眾賬號。微信方面強調,對於暱稱涉及不正確使用國家名、地名的70個賬號,也統一清除暱稱處理。

依據

這類文章違反了《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範》4.11條,即不得發佈標題涉及國內外政治、軍事、經濟、國家政策的虛假/誇大內容,如:吹噓發生戰事、過度曲解政策、傳播虛假政策等。對違規情節較輕的公眾號,將對其名稱、頭像、功能介紹、圖文消息等違規點進行處理;情節較重的,將限制其賬號群發、關注、分享、搜索等功能,或直接限制賬號使用。

借“疫情”涨粉?自媒体“批量造谣”,该整治了!

如何評價自媒體的批量造謠行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教授、博導孟威看來,這種批量炮製是網絡謠言傳播的一種套路化手段。

一方面,此次事件呈現出的是思想觀念的問題,即自媒體通過批量化生產迎合受眾某種觀點和心理傾向的內容,操控信息覆蓋用戶認知,製造出輿論一邊倒假相,影響用戶做出正確輿情判斷和行為選擇。

另一方面,其背後也隱藏著生產者的商業化動機。謠言操作簡便,在短時間內容易吸引受眾注意,刷出存在感,能更快實現流量變現,這是一種商業利益驅動下的野蠻營銷。

借“疫情”涨粉?自媒体“批量造谣”,该整治了!

藉助“疫情”漲粉批量造謠有哪些危害?

毫無疑問,在全球疫情蔓延這個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人們更渴望得到真實、準確的消息,這批自媒體批量炮製虛假信息的造謠行為實在可恨,已然對社會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高級經濟師郭全中表示,

大量的虛假信息使得用戶難以有效獲得真實信息,進而對事件造成誤判。這些虛假信息形成了信息噪聲,不利於真實信息的傳播,有可能導致整個社會恐慌和對媒體信任感的降低。此外,編造系列假新聞也有可能對國家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孟威也表示:

謠言耗費了媒體平臺資源,浪費了公眾注意力,造成更多人的認知干擾和混亂,增加了疫情輿論辨析的社會成本。

謠言的批量再生也是濫用話語權的表現,是對抗互聯網法治言論環境的表現,對文明健康的互聯網內容生態造成衝擊。這種行為也連帶損害了傳播平臺和其他自媒體的社會評價,屬於一種自媒體“自殘”行為。

借“疫情”涨粉?自媒体“批量造谣”,该整治了!

批量造謠文章背後,有何驅動因素?

疫情期間,自媒體藉助“疫情”來蹭流量的現象屢見不鮮,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孟威是這樣分析的:

網民心理的非理性因素是造成傳謠和信謠的一個重要原因。自媒體信息生成和擴散幾乎同步,在交流互動中, 網民出於好奇與獵奇心,對於非主流、挑戰性信息很難做到完全的心理免疫,這使謠言可能獲得更大的傳播市場。

此外,公眾在尋求、傳播和表達意見看法時具有選擇性,當某種十分迎合公眾心理的信息或潛在情感出現時,更容易導致公眾的“羊群行為”,助長謠言的製造、傳播和盲從。

這類事件也再次提醒當代社會建立公共理性和群體責任意識的重要性。這也表明,在新媒體傳播生態環境中,真實信息內容與共同價值理念的分享同樣重要。

借“疫情”涨粉?自媒体“批量造谣”,该整治了!

此類自媒體亂象該如何治理?

孟威提出,治理自媒體亂象,依法依規綜合治理是有效舉措。

從內容生產角度看,主流媒體要彰顯專業性優勢,做好對社會行為、心態的真實瞭望,及時提供真實全面準確的信息,強化權威性,提升公信力,以優質信息消解謠言,規避內容次生災害。

從內容平臺角度看,作為傳播起點,平臺不是旁觀者。內容平臺需進一步提升價值理性,擔負主體責任,做好信息把關,同時採取有效機制防範謠言流出,快速應急減少謠言的社會傷害。

從內容使用者角度來看,公眾作為信息傳播主體和接受者, 有責任也有義務依法規範言論行為,積極培養對信息的理解和判斷能力,提高網絡素養,增強謠言抵禦力,珍惜話語權,用好話語權,共同營造理性、文明的輿論氛圍。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對於這種利用疫情公然炮製虛假新聞的行為必須堅決嚴厲打擊。正如人民網所評:

面對疫情,每一個人都應該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保持理性,相互守望,都應避免製造恐慌和過分恐慌。而那些躲在屏幕後面敲擊鍵盤、製造恐慌的無恥行徑,各國都應嚴厲打擊。凡是給疫情增加不確定因素的行徑,也必將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本文來自傳播君約訪並綜合澎湃新聞、上游新聞等報道

✿投稿 [email protected].com

徵訂《網絡傳播》雜誌郵發代號:80-199

戳“” 訂閱《網絡傳播》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