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房地產有哪些影響?

清風喲清風


此次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個人觀點:

1. 新房銷售滯緩,疫情導致所有人減少外出,售樓部,房產中介停業,整個房地產生意慘淡,考慮孩子上學的或者著急住的更多的會考慮買二手房,這部分客戶的需求是不會變的,二手房房東急用錢,就會導致二手房降價,對新房產生衝擊,部分開發商資金鍊緊張,在疫情結束就會迅速的做出降價等促銷方案,進一步影響整個房地產的形式。

2. 剛需買二手,凡是買新房的都不是那麼剛,疫情對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有影響,這部分新房客戶會觀望,因為房地產在疫情剛結束是處於一個不穩定的階段,他們會觀望到房地產趨於穩定時再去考慮入手。

3. 疫情對經濟產生影響,就有可能導致收入的不穩定及不確定,做生意的可能生意慘淡,上班的可能工資變動,這些都會影響客戶購房需求的強烈程度,直接影響房地產的銷售。

4. 房地產回暖將會出現在今年的下半年,到了下半年,首先房地產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國家雖然一直在控制房地產的漲價,但也不會放任房地產持續降價,國家會出臺一些政策來刺激房地產的發展,再就是房地產經過幾個月的調整,政策將會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之前觀望的購房需求者也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入手。

5. 房地產會不會像17年前非典過後出現大漲,不會,首先非典的時候是中國剛加入wto,是中國發展的一個快速階段,現在跟17年前的經濟形勢是不一樣的,再就是全球的發達國家房地產和資本市場是持平的,但在中國房地產是遠高於資本市場的,這兩者將會日漸平衡,樓市不可能崩盤,但也不可能快速發展。


龍城雙塔新快訊


Hello,大家好,先祝大家新年快樂,今年應該大家過的都不是說特別的快樂,但是,我們一定能挺過去的,因為過年加上疫情,好久沒有在頭條上發表文章了。大家最近過的怎麼樣?應該都跟我一樣吧,每天在家吃了睡,睡了吃,也不能外出,不過這兩天我也開始了,在家工作了一個狀態,沒事兒,拍拍抖音,等等一系列的一個工作狀態,說今天要來聊一聊疫情過後的房價,我個人覺得,畢竟房地產作為支柱性的一個起,肯定會出臺各種政策來穩房,因為房價肯定是沒辦法往下跌的,因為畢竟國家的很多收入還是來自於房地產。就是穩房價,但是呢,每年的春節前後都是房市的小陽春,但是看今年的房價銷售額簡直是寥寥無幾,其實對於購房群體也有一定的打擊,當然了,壓力最大的肯定是開發商,因為他們的資金都是借貸的,反正我個人覺得不管壓力再大,肯定會有出臺政策來解決這個事,來穩住房價,但是我覺得不管是政策歸政策,開發商肯定急需回籠資金,我個人覺得應該疫情過後,應該會有一個小陽春,也就是意思是把春節前後的小陽春向後推遲了。所以有需要想買房的朋友,可以關注樓市


田哥說房


大家好,我是一個快樂的小豬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因為疫情對房價會不會有影響,取決於疫情的走勢和變化,這對於我來說是未知的,而我不可能在一個存在變量的問題中,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推導,來得出一個概率相對更大的可能。

第一、2003年的非典,對房價幾乎沒有影響。

相信我的讀者中,絕大多數對2003年的非典沒什麼經歷或印象,包括我們團隊的4個人中,也只有我剛剛踏出校園,一定程度上感受多一些,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歷。

相信我的讀者中,絕大多數對2003年的非典沒什麼經歷或印象,包括我們團隊的4個人中,也只有我剛剛踏出校園,一定程度上感受多一些,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歷。

2003年爆發的非典疫情,其時間和今年的差不多,最早是在2002年的11-12月出現於廣州,據說也是吃了野味果子狸造成的。當時的人們也通過報紙、電視等新聞媒介討論這些事情,偶爾聽到誰誰誰發熱被隔離了,或者某棟樓被隔離了。但在成都,普通人感覺還是離自己比較遠,人們正常外出,也不強制佩戴口罩,遠不像今天這般“嚴陣以待”。

當時的我,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面試找工作才是頭等大事。印象中,非典對我找工作沒有造成任何影響,在當年的3月,我就成功進入了一家企業開始了我的試用期。而此時,非典對經濟的影響才開始顯現,我所在的企業是一家以會展、旅遊、酒店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受非典的影響特別大,所以我從試用期第一個月開始,工資就打了八折,直到三個月後才恢復,此時大概7月,非典的影響早已煙消雲散。

現在回想起來,2003年非典在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印象中,存在感還是很低的,除了讓我少拿三個月20%的工資外,我們該吃吃該喝喝,該上班上班,該聚會聚會,並沒有覺得它多麼可怕,或者帶來了多大的影響。也正因為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我對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是非常樂觀的,當年我們在信息、財力、醫療水平、政府組織力上,完全不能與今天相提並論,但依然戰勝了非典,所以這次“抗疫”勝利也是早晚的事。

而2003年的9月,我就買了我人生的第一套房子,算是一次小小的抄底,從那個月以後,成都的房價就一路上漲,一直漲到2007年底達到週期最高峰,並於2008年5月地震後才開始下跌。

所以,從2003年一二季度爆發非典疫情,到2003年三四季度房價開啟上漲週期,我們可以發現,房價走勢有其自身規律,疫情對它並不會帶來太大的負面影響。而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住宅投資達到了10792.3億,歷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商品住宅竣工面積33774.61萬平方米,銷售金額7955.7億元,相比2002年的6032.3億元,漲幅高達31.88%;商品房銷售面積33717.6萬平方米,較2002年26808.3萬平方米增長25.77%。

因此,儘管2003年和2020年不可同日而語,但至少說明一個問題,疫情和房價沒有必然聯繫,抱著疫情“把房價打下來”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第二、2020年的疫情,或提前釋放政策空間。

疫情對房價沒有太大影響,不代表對房地產行業沒有影響。

最後,說一點關於疫情的。

我從骨子裡就堅定的認為我們一定會在短時間內戰勝它,在我的潛意識裡,我認為2月之內疫情就會發生轉折,到了3、4月,人們基本就會淡忘這次疫情,逐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最遲5、6月,天氣熱起來,此次疫情就徹底煙消雲散。沒有其他的原因,第一我經歷過非典,大概知道怎麼回事;第二我就是認為中國太強大了,中國人民太牛逼了,沒有任何困難是我們戰勝不了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一個快樂的小豬


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讓中國發展的走向突然拐了彎,其影響顯然是巨大的。

超過了03年的非典,超過了08年的汶川地震,甚至可能超過中美之間的那點事。

面對黑天鵝事件,房地產行業又將會受到怎樣的波及?

結合過往經驗,我們不妨大膽預測:疫情帶給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大概率事件。

01

部分房企因資金鍊破產

這次疫情,給房地產行業再次敲響警鐘:高負債高槓杆真的很危險!

工地被迫停工,何時開工未知!

售樓處被迫關閉,銷售回款基本為0!

員工被迫放假,即使重新上班很多工作也沒法開展!

金融機構被迫暫緩,何時推進融資也未知!

顯而易見,房企的多數收入來源都被疫情砍斷了!

與此同時,員工工資要支出、貸款利息要歸還,尤其是還有高額的債務到期。

數據顯示,2020年房企的還債規模將超過6000億。

如今,地產停擺1個月,而後續市場恢復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對現金流控制不到位的房企來說就是命懸生死一線。

我們不難猜測,即便後續會有政府救助,也將會有一些中小房企因此而宣告破產。

02

收併購掀起新高潮

如今,地產行業競爭法則:大魚吃小魚,大魚被更大的魚吃掉。

中小房企遭遇“飢餓遊戲”的時候,對於那些資金實力雄厚,或擁有穩健現金流的房企而言,則迎來一場圍獵遊戲。

儘管疫情也給大型房企的當前造成了極大困難,但於他們而言:危機過後是更大的機遇。

疫情結束後,那些手握重金的房企將通過收併購獲得大量優質的項目和價格便宜的土地,從而成為留在牌桌上的勝者。

屆時,大魚吃小魚、大魚吃大魚的收併購將頻頻上演,行業將加快步入寡頭時代。

03

迎來貨幣放水、政策刺激

大災大難,大水漫灌。

幾乎每次危機過後,都會迎來強有力的刺激政策。

我們可以參照2003年的非典,當時為刺激經濟回暖,央行貨幣大放水,房地產行業因此迎來一波紅利。

2008年也是如此,貨幣放水後,央行投放的大量資金沉澱在房地產的開發、交易和流通環節,帶動了房企和居民槓桿率的快速上升。

儘管當下,貨幣投放前總會建起防洪壩,防範資金過快過量的流入房地產,但不可否認的是,提振房地產是拉動GDP最簡單有效的手段。

除了貨幣放水,降準降息、減稅降費等政策組合拳也大概率會出現,而政策性補貼、延期付款等已經出臺。

就在2月3日,央行開展了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相較於去年同期多向市場投放了9000億元,而這也被認為就是個開端。

我們期望這一次,切莫用力過猛,然後再猛踩剎車。

04

地方政策大面積鬆綁

對於房地產行業而言,當前的調控主思路是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從而防範和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

具體而言就是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將調控的主導權交給了地方政府。

那麼,當前地產市場的主要風險是什麼?

不是房價過快上漲,而是疫情疊加下的市場過快下行。

在疫情爆發前,各地其實已經在密集的出臺各種樓市鬆綁政策。

市場預期在2020年,各地樓市限制政策大概率會鬆綁或取消。

如今,在疫情的封鎖下,各地樓市都已經陷入冰凍期,幾乎是無任何的成交。可以預見疫情不結束,樓市就不會解封。

在疫情的疊加下,地方政府取消當地樓市限制政策的意願會更加的強烈。

05

土地市場迎來機會

抗疫是場突如其來的戰役,而維護經濟的平穩發展則是地方政府長期的持久戰。

當下,絕大多數的土地出讓計劃都被疫情打斷了,土地市場被按下了“暫停鍵”。

據統計,上海、杭州、重慶、天津、惠州等多個城市都將計劃好的土地出讓日期進行了延期。

一個值得注意的消息是,自去年下半年來,土地市場就已經遇冷,底價成交,流拍屢見不鮮。

預計待疫情結束後,各地政府會重新評估土地市場。

屆時各地都會出現土地集中出讓的情況,餘糧充足的房企將等來一場渴求已久的土地盛宴。

06

房企迎來融資高潮

想必在這個時候,有餘糧的房企並不多。

2019年,大概是房企近十年來融資環境最差的一年。除了有限的幾個窗口期,基本上都處於收緊狀態。

細心觀察,2020年初曾有個短暫的發債窗口期,時間也就2個星期左右,行動迅速的房企抓住這個短暫的窗口期融了一部分錢。

隨著春節的到來以及疫情爆發,這個窗口期就結束了。

那麼,下一個窗口期什麼時候到來呢?

很多人士預測,疫情結束的第一時間,融資窗口就會打開,而這一次窗口期的時間和力度也可能是近幾年空前的。

在我們看來,疫情結束後,最快重啟的大概率也是房企融資。

07

年內會迎來購房高潮

土地市場啟動,中央層面的降準降息以及放水,地方層面的放鬆或取消限制,那麼終究會迎來一場樓市的復甦。

很多專家已經預測,樓市大概率會在3-5月啟動新一輪的上漲行情。

疫情的爆發,只能推遲上漲的時間點,卻很難阻止市場的復甦。

很多人會疑問因為疫情導致中國經濟眼下的困難,恐怕復甦沒那麼容易。

但我們借鑑2003年非典,就會發現,當年疫情結束後,國家大量基建投入用以刺激經濟,

加大在醫療、交運、教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上的投入,最終帶領中國經濟走向正軌,而房地產是最早復甦的行業之一。

08

行業孕育出新機會

2003年非典疫情,催生了中國電商經濟,從此網絡購物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而這次的疫情爆發,極有可能會改變我們傳統的辦公生態,越來越多的人適應線上辦公。

那麼,受此影響最為嚴重的,必然就是商業地產。

無論是購物中心還是寫字樓,抑或是共享辦公、長租公寓等,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

與此同時,嚴重疫情下讓我們看到了物業管理的價值,重新認知了優質物業管理下的生活場景。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物業分拆上市漸成氣候,預計疫情結束後,物業公司分拆獨立上市潮將爆發,有望成為全行業的最大亮點。



小姐姐220


大家好,我是勇談。疫情爆發後受到衝擊最嚴重的行業就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除去傳統的零售、餐飲受到較大沖擊外,房地產這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受到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畢竟1-2個月的零成交會使得不少房企出現資金流轉困難,高達70%的資金負債率不是鬧著玩的。那麼此次疫情對於房地產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其影響甚至要高於2003年的非典。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此次疫情對於房地產的影響的巨大的,至少2個月沒有什麼銷售收入對於房企來說是一個考驗

第一、房地產行業是一個絕對的資金密集型行業,沒有資金來源隨時都有爆發破產危機的可能性。此次疫情導致的停產、停業導致了房企主要收入來源的銷售預付款、定金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暫停,這項業務基本佔據了房企資金來源的40%左右。這項資金短缺了,必然導致房企資金出現困難。雖然有些房企倉促上馬了“線上購房”,但是受制於合同簽訂、貸款等流程必須線下進行,線上購房的效果肯定不會理想,用“杯水車薪”來形容房企遇到的資金問題不為過。

第二、我國房企高負債、高資金流轉的前提是項目按照進度完工,否則貸款就無法批覆,此次疫情必然導致不少房企獲得銀行貸款的過程變長。一般來說房企獲得銀行貸款必須使得項目完工率達到30%以上,那麼因為疫情的影響無疑很多項目都會出現晚期的情況。如果銀行不開後門,不少房企或許需要再抗1-2個月才能獲得貸款。本身資金就不充裕的房企能否扛過這次意外,這裡持謹慎態度。

究竟是耐住性子逼迫房地產行業轉型?還是說要再次“飲鴆止渴”?疫情不得不說再次給予我們的機會

我曾在我的專欄中一個章節中提到“房地產過去的4個坎”其中2003年房地產行業能夠安然度過,且迎來房價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非典”。為了維持經濟增長,國家對於房產調控從過去的嚴格管制到鼓勵大家買房,一下子口子打開後房價就開始了又一波上漲。今天的局面與17年前是何曾的相似?我們採取什麼措施,決定了房地產未來的走向。幾點觀察:

第一、利用此次疫情加快房地產行業改革的步伐?還是說再等等?其實很考驗決策者的智慧。2003年的非典疫情後因為保經濟增長而採取的貨幣寬鬆政策,導致了大量的資金進入樓市進而抬高了房價。那麼此次疫情後央行已經釋放了1.7萬億的資金,後期究竟要不要繼續採取貨幣寬鬆政策?要不要違背2019年底高層的“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指示?這點很考驗央行的智慧。

第二、從個人觀點來說房企作為高毛利企業,如果沒有能夠撐2-3個月的資金?足以說明很多問題。包括任何行業在內,如果說你的企業資金不能維持企業度過2-3個月的困難期,那麼就說明企業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這個應該是企業經營的失敗,失敗了就應該交由市場做出選擇。接近10萬家房企的規模,在全球來說都是最大規模了,到底要不要這麼多房企?是一個問題,這個10萬家房企吸納的社會資金多了,那麼流入實體和製造業的自然就少了。

疫情發生雖然是不可抗力,也是市場經濟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讓市場做出選擇逼迫房地產行業轉型才能使得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

雖然說我國商品房制度已經確立並實施了20多年,但是到目前為止可以肯定是我國商品房並不是在完全的市場經濟下成長起來的,有太多的人為干預因素在。起碼從政策和資金扶持上來說,房地產行業得到的傾斜是遠遠高於其他行業的。那麼在商品房相對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要不要重新給房地產行業立規矩?我看是有必要的。

第一、以產品和服務取勝是任何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而不是投機取巧。過去20多年的房地產發展存在了太多的投機取巧,各種勾結,囤房、囤地等情況至今也是屢見不鮮。甚至最搞笑的是,一次房價上漲竟然能讓一批快要破產的房企起死回生,這在任何行業都是不常見的。低負債率的企業才能造就出好的產品,這點我始終認為。

第二、房企建造的房屋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要資產,理應為全體民眾負責。建立健全房企終身負責制,逼迫房企為房屋質量買單等應該早日實行。如今不少城市曝出的維權問題,多數都是因為房屋質量問題引起的。很多分房企都抱著一種思想“房子交付後就沒事了”,頂多房企給予2-5年的質保期,這樣做合適嗎?要知道如今家電行業已經開始試行“終身質保”,作為建築行業來說是不是要學習下?

綜上,疫情對於房地產行業的影響是有的,而且可以預見的是會很大。不少房企或許會步入資金困難期,那麼到底是救?還是不救?決策者心理要有數。畢竟一些壞的習慣都是“慣”出來的,市場才是最好的“老師”,而疫情就當做是“老師”佈置的一個“作業”吧。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勇談房產壹貳叄


難以置信!疫情未了,卻猴急扶植房地產,某些城市的司馬昭之心

發自武漢的新冠病毒疫情肆孽,給各大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現在最關鍵的是,防止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救市資金,被挪用到房地產領域。

比如,一些叫囂鼓吹刺激房地產發展的無恥言論,在肆孽橫行。

君不見:

無錫,西安,深圳這些地方,第一時間,甚至還在疫情還不明朗的情況下,猴急火了的出臺扶植房地產的政策!

那些扶植房地產發展的文件,真是情真意切,讓人潸然淚下!

不過,我想問的是,這些城市:到底是真為民,還是真為房?

很顯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但,無錫、西安、深圳、鄭州、成都陸續出臺房地產市場“救市”政策。

江西和安徽房的地產協會,也不甘寂寞獻醜於前,赤膊上陣,建議放鬆限購!

這些城市,新政內容詳實,從納稅、銀行信貸、監管資金、預售申請、土地出讓、復工、房產交易、減租、工程進度、疫情損失等多個領域,對房地產企業進行全方位保障。

措施嚴密,對房地產企業的愛護呵護之心,天地可鑑,日月同輝,簡直不要太感動!

一時間,群魔亂舞!

可是這些城市想過沒有,對於中國經濟最大貢獻的不是房地產,而是萬億實體工廠!

你們吃的用的,以及防疫保障物質,不是房地產生產出來的,而是眾多實體企業!

現在疫情還處於膠著狀態,全國眾多中小企業,實體工廠都處於無法開工的艱難境地。

口罩,防護服短缺,疫情前線醫療物質缺乏,前線抗疫的醫生護士,保障人員精疲力盡,無錫,深圳,西安這些城市卻第一時間,發出對房地產企業無微不至的關懷!

你們要明白,你們生活安好背後默默奉獻的是誰?

中國真正的底蘊,是我們眾多創造了極大物質財富的工廠,而不是黃浦江邊讓富人炫耀奢靡生活的湯臣一品豪宅!

疫情之後,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房價,不能讓房價暴漲,寒了實體企業家堅持做實業的心,讓企業家看到房價暴漲的賺錢效應,而放棄恢復千瘡百孔的實體工廠和企業運作,去炒房。


軍輝論房


我來為您回答,十年地產從業人員。

本月26日,中國房地產產業協會發出倡議:號召房地產各開發企業暫時停止售樓處銷售活動,待疫情過後再行恢復。

暫停房地產銷售意味著什麼?

一、建築施工會暫停

這裡面分為三部分。

第一,拿了地,還沒有開發。

房地產行業,沉澱在土地裡的資金,是最多的。很多企業的拿地款,也是來自於銀行開發貸。這時,暫停施工的最直接結果是:無法如期達到預期的預售工程條件,進而會影響後面的開盤時間。那麼對於這部分項目而言,暫停施工可以說是影響很大的。一旦多方面的還款節點與銷售節點未能匹配上,那這部分房企日子就會非常難過。

第二,拿了地,已經在建設中,但還未達到預售條件。

這是比第一種情況更艱難的處境。資金投入更多,但暫停施工、暫停銷售就意味著短期內難以獲得現金迴流。

第三,已經在銷售過程中的項目。

這種類型的項目,建築施工暫停,引起的最直接結果顯然是:交房時間會相應延後,這個相信業主也能夠理解。暫停銷售,對於這部分項目,因為有前期銷售資金的迴流,相對暫停施工的影響是比較小於前二者的。

二、上客渠道受影響

前段時間,房地產銷售渠道為王,傳統營銷沒落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但銷售渠道,主要依靠中介門店帶客、密集派單拓客、上門陌拜等方式為主。而現在要求人員儘可能減少流動、不去密集人群場所。考慮疫情大概率要到四五月份才能告一段落,傳統渠道的這種上客方式顯然是受到極大衝擊的。

而我們要知道,現如今各房企對於渠道的依賴是很強的。一旦渠道上客被腰斬,那未來即使房地產企業啟動銷售,也是難以達成有效上客量的。

三、購房需求短期內被抑制

傳統的春節期間,是房地產行業的淡季。一來很多人回家過年了,並不急於在春節期間購房;而來春節期間主要以家庭聚會為主,也不會將難得的春節假期用來購房。

這在目前尚處於春節期間,影響相對不大,但問題是後面兩個月。金三月、銀四月、鑽五月,歷來是房地產行業的旺季。春天到來,氣候轉暖,在一二月份被抑制的需求,也得以在三四五月釋放,形成一波小陽春。但今年可就說不準了。

疫情按照目前形勢,大概率要到四五月份天氣轉暖的時候,才會煙消雲散。而售樓處相對是一個人群聚集、雜亂的地方,即使比如在元宵節後恢復銷售,但疫情的影響,必然影響相當比例的人前去看房。

因此,肺炎對房地產的影響,如未來幾天肺炎防控未能有明顯利好,起碼要持續到4月份。

四、上下半年,房價可能波動

此處不談武漢。武漢此次受到的城市打擊,絕不僅僅只是醫院。各行各業可能都會出現一個小幅衰退。

主要講其他城市。當各地購房需求因肺炎被抑制,大概率需要到四五月份才能恢復,到九十月份可能迎來爆發。屆時預計各地房價(特質供需良好城市,比如一二線城市及強三線城市)會迎來上揚。

從以上四點看,在今年的三四月份,一些急著回款的項目,尤其是資金實力不足、拿地建設中途停工的項目等,為了吸引客戶購房,可能會有較好的優惠放出。


xi說樓市


疫情對房地產肯定有很大沖擊,

根據相關機構研究顯示,2020年全國住宅交易量受疫情影響下滑4%-15%。

採用①採用“中值迴歸法”+②結合非典“SARS”對當年樓市的影響的方法,對2020年全國樓市做出三種假設預判:

1、如果疫情於2月底結束,則2020年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4%;

2、如果疫情於3月底結束,則2020年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8%;

3、如果疫情於6月底結束,則2020年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5%;



地產金融


地產重啟。分為三個階段

近期:疫情管制中。房管局要求售樓部關門,同時地產來訪的主要渠道分銷公司因為交通管制停擺,地產公司開始大量使用專業網站搭建的網上售樓部,但是成交很少。降價滯銷出現

中期:疫情過後。剛需客戶集中購買,會有一波來訪成交反彈,但是時間會很短。因為實體行業因為疫情影響,投資客和改善客戶會大幅下降,地產公司持續銷售會收到影響。部分公司資金鍊緊張會帶頭降價,導致競品項目降價,地產價格會出現疲軟,投資客基本消亡。疫情影響實體經濟後部分經濟實力較差的業主會出現斷供(特別是首付分期客戶,事業或者破產的同時需要一邊還首付尾款,一邊還銀行貸款,只能斷供)部分地產公司資金壓力進一步增加

遠期:缺少了投資客和改善客戶,加之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起到一定的反思和調整作用,房住不炒進一步得到執行。部分實力較差的地產公司收到了斷供、降價、滯銷的影響出現破產。對地產公司貸款較多的銀行首當其衝面臨風險,銀行會進一步降低對地產公司帶貸款的限制,地產公司日子會更加難過。過程會出現延期交房(回款難、貸款難、業主斷供、疫情和揚塵管控停工等多方面影響),屆時剛需購買會更加傾向於國企和央企地產公司的項目,小型民營地產公司開始退出歷史舞臺。地方政府開始集中接手整理爛尾項目。

中國地產結構從此重啟

不是壞事,這一調整如果順利度過因地產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將不會存在,國家每個階段的發展一定會有優勝劣汰,相信中國的科技信息等行業將會進步一歩發展壯大,走在世界的前列。


鄭州張震


房地產是一個人員密集型的行業的,在疫情下人員的流動是嚴控的。和餐飲行業很相識沒有客源,再好的佳餚也難以上席。

當下各售樓部、中介門店暫行關閉,沒有新房、二手房也沒有。

對於開發企業,工地施工也是暫行停止的。

可以看到一些開發企業和實力中介公司已開通“網上看房”APP通道。

但這也是暫時的房源展示,動輒幾十萬,多則上百萬上千萬的交易沒有面對面的溝通達成成交是很難的。

本人從事房地產行業10餘年,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是至今為止最大的“黑天鵝”事件。

耳邊響起2019年萬科地產的那句撕心裂肺“會活下去”的豪言壯語!2019年的經濟工作“穩”字當頭 ,2020年經濟工作“轉”字當頭,2021年經濟工作“啟”字當頭!2019年是這三年最好的一年!

作為地產人,2020年註定是一個寫進歷史的時刻。

作為地產人,2020年將是一個分水嶺。

作為地產人,2020年我們要懂得自我欣賞!為自己鼓掌!堅強的“活下去”!


疫情面前,對房地產的影響主要有這個幾個方面:

1、新房、二手房面對面交易關閉,促成線上交易新的銷售模式的開啟。

2、開發企業工程進度放緩或者關停,疫情後施工工程進度日程緊張。

3、中小型開發企業拿地熱情銳減,實力開發企業逆市底價收購、拿地。

4、從業人員變為在家待業人員房產企業人力資源成本壓力山大。

5、對營銷銷公司,今年銷售進度放緩或違約。

6、對租賃企業和業主疫情下會有不少的拖欠、違約、退租商戶,租賃市場疫情後將重新洗牌。

7、疫情對於消費者信心需要一個恢復期,疫情後優質資產將受追捧,消費者回歸理性。

8、疫情下貨幣政策為增加流動性,會有所寬鬆這將利好於房地產。

這個是本人對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的愚見。

抗擊新型肺炎疫情 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感謝奮戰的一線的醫務工作!您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