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不驚,不患得失,才能放下焦慮,熱愛生活

道德經說: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一個人,認為自己受寵或者受辱,其實已經把自己放在了卑微的位置。因為受寵,所以擔心失寵,得到與失去都是位居人下的心理。心裡有了高下之分,就會患得患失,驚恐不安。

不論是商場、戰場,還是員工、領導,或者是夫妻間、朋友間,都需要保持一顆平常淡然的心,方能坦然面對一切。

寵辱不驚,不患得失,才能放下焦慮,熱愛生活

看淡寵辱,活出自我

有的人太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時極端的到了無中生有的地步。

工作上,領導說話嚴肅,他就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事,一天都擔驚受怕,什麼也幹不好。其實領導心情不好。

生活中,媳婦今天不高興,發點小脾氣,你覺得受了侮辱,大罵對方,甚至動手。

談判時,對方趾高氣昂,不可一世,處處壓著你說話。你被對方的氣場籠罩,被他牽著鼻子走。

太看重寵辱,就會迷失自己,讓自己處在最不利的位置。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都有著寵辱不驚的本色。

曾國藩少時讀書笨拙,連考六次秀才均以失敗告終。第六次,竟然被當作反面典型讓大家引以為鑑。人們都說他們家祖墳沒冒青煙,再怎麼折騰都沒用。當所有人都侮辱他質疑他時,曾國藩並沒有憤怒驚恐,更沒有因為別人的攻擊而扼殺自己的信念。他悉心研究,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結果一路高歌,官至宰相,萬人之上一人之下,成為晚清名士。

曾國藩的一生起起伏伏,屢次受到大清皇帝和慈禧的升職撤職,但他寵辱不驚,不為名利影響,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活出自我。

寵辱不驚,不患得失,才能放下焦慮,熱愛生活

不患得失,成就大業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怎麼能有大患呢?

所有的焦慮,都是因為患得患失。

有人擔心自己的身體。稍有不舒服,就胡思亂想,是不是生大病了,是不是得癌症了。如果沒生病,就會想,我要是生了大病怎麼辦,我有那麼多錢治療嗎?

有人擔心自己的工作。萬一哪天失業了怎麼辦。就算現在有一份好工作,也不保證以後一直會有好工作。

有人擔心家人朋友。擔心他們不愛自己,擔心他們出事。

有一個朋友,自己開的公司,經濟上很富足。但他過得並不快樂。他自己過得很拮据,也很焦慮。有人問他,你掙那麼多錢,為什麼不對自己好一些?他說怕事業失敗後沒有錢,怕生病了沒錢治病,怕父母身體不好了沒錢給他們養老。

一個人是否焦慮,真的不在錢多錢少。很多掙得少的人生活得很快樂,掙得多的人反而不幸福。為什麼?都是心態問題。

如果我們把得失看得淡一些,把失敗看得輕一些。失敗了,怕什麼,又不能少一層皮,大不了從頭再來。沒錢了,怕什麼,我有手有腳,大不了去擺地攤。生病了,怕什麼,真有重病,我就背起行囊去窮遊。

除了生死,我們還有什麼可怕的,可焦慮的。

寵辱不驚,不患得失,才能放下焦慮,熱愛生活

寵辱不驚,不患得失,人生才會如海一樣遼闊自由。

淡墨染清秋,職業經理人,專注職場解惑,個人成長,人生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