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敢問路在何方?

資源型企業就是抱著市場奶瓶的嬰兒

萬科董事會主席

鬱亮在2019年目標與行動溝通會上這樣說:"我們再也找不到一個和房地產賺錢前景相當的行業!"整個房地產行業正經歷一場寒冬。資源型企業與房地產企業在本質上有著相同的基因——抱著市場經濟的奶瓶!房地產密集型、爆發式擴張的今天,市場的可擴張已經變的不可再生。資源的不可再生屬性,註定我們的企業需要轉型、需要多元發展、需要在市場經濟中取得一定的話語權,謀取一條穩健發展的求生之路。談轉型且先思考——敢問路在何方?

用簡單的資本投入買不來轉型

一個人換一身漂亮衣服,他的能力和智慧不會增長分毫。轉型,不是簡單的在形式上涉獵一個行業,不是簡單的設立董事會、監事會,不是簡單的股份制改革……轉型,轉的首先是思想,要用矩陣的思維分析我們能幹什麼,市場需要什麼,我們的優勢是什麼,如何在市場經濟中尋得一片藍海。

轉型=再創業,認真做好一件事

宗慶後曾騎著腳踏車帶著雪糕箱大街小巷售賣,42歲開始創業,憑藉一瓶乳酸飲料,發展成今天的資本帝國。30年的旅程、總資產400億、80個生產基地、品牌價值533億元……"

認真做好一件事,這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宗總在採訪中這樣說。認真做好一件事,是專注的信仰,是經濟個體和社會責任者該有的工匠精神,像德國精神那樣,夯實而精緻。德國精神,像一名穩重又智慧的工匠,成就信仰而屹立不倒,不為繁華所動,不為追利而走向歧途。

困境=思考,放下奶瓶的企業才會學著長大

猶太人曾經像是被上帝遺忘和拋棄的孩子,他們生活貧瘠,受人欺凌,連牲畜都不如的壓迫,使得這個渺小的不到人類總數1%的群體創造了全世界10%以上的財富。他們沒有資源,卻做到了智慧和資源的完美運作。世界上的首富,是猶太人的家族,只是在這個世界上,他們不張揚,不刷存在感。如果問:誰能夠調動全世界的資源?不是出爾反爾的美帝國,也不是財富流油的中東,而是曾經飽受磨難摧殘的猶太人。當我們為猶太現象而歎服的時候,中東國家因為一桶石油,幾十年來戰亂不斷。自然資源像奶水一樣,給人以不勞而獲的財富,卻又同時奪走了人的智慧與奮鬥精神。轉型,必將是改變吮吸續命的現狀,而走向斷奶成長的路,像今天的華為一樣,自立自強。

董明珠做一款空調,在節能高效、造福人類的路上貢獻一箇中國企業的責任擔當;

克明面業靠一把麵條,2018年淨利潤1.86億元,市值50億元。2020年1季度的全民抗疫中,公司營業利潤更是暴增;

桃李麵包做了一袋麵包,2018年實現淨利潤6.42億元,市值257.3億元;

海天味業做了一瓶醬油,2018年實現淨利潤43.65億元,市值2509億元……

轉型一定是做好自己能做好的,而不是向著高大上一無所知的衝上去。

任正非面對突如其來的產業鏈干預,被迫拿出備胎,走向艱難的成長之路、真正輝煌之路……

居安思危,踏實做好一件事,是每一個市場經濟中的企業應當有的姿態,而不是購買、套用、任人宰割。

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幸運,而是點滴奮鬥,堅實基礎打下的江山。轉型,不是一個人或一撮人的突飛精進,而是一個企業整體融合、全局安排。曾經的漢尼拔是古羅馬的噩夢,縱橫古羅馬無敵手,卻在最後一場戰役中輸掉了迦太基的自由。無論是傳統戰略觀還是現代戰略觀,全局性都是戰略管理的重中之重。全局性,不是一個自然村與另一個自然村的簡單合併整合,而是資本站在全局的高度,分配、統籌、規劃、應對。全局性,不是漢尼拔的所向無敵,而是整個國家的戰略一體化。

前車之鑑——做實業的,不要輕易動資本

觀藍寶石行業翹楚奧瑞德的隕落,值得每一個企業人深思並引以為戒。一個優秀的企業,必定是技術提升與資源配置、有序增長配比的結果。奧瑞德在2014至2016年,淨利潤逐年穩增,卻在技術瓶頸未提升的情況下,簡單的資本擴張,貪婪的資本會瞬間侵蝕掉實體經濟的成果,讓一個企業衰敗死亡。2018年,奧瑞德虧損達到了18億元,真正的虧損絕對遠遠大於這個數字。資本運作的"作"字,是一個多音字,一字兩意,一意是整合發展之路,一意是死亡之路。而資本永遠無法改變的貪婪屬性,註定了資本運作都走向了死亡之路。華為任總說:"華為不輕易允許資本進來,因為資本貪婪的本性會破壞我們的理想實現,我們只為理想而奮鬥,不為金錢而奮鬥!""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為華為點贊,華為的精神——不為金錢而奮鬥,在世界5G建設中拿到了35%的份額,這樣不為金錢奮鬥的理念,使得華為人年均收入達到了35萬元。每一個華為人都值得為華為精神而驕傲,每一名中國人都值得為華為精神而鼓掌,為華為做好了自己的事情而鼓掌。

術業有專攻,當轉型成為必然之路的時候,一定先看看自己能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