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安家》發現,這3種家庭,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看了《安家》發現,這3種家庭,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最近電視劇《安家》熱播,身邊的人都在追。作為已婚已育的老母親,無論看什麼,都能自動提取出和養孩子有關的信息,這次也不例外。

比起上億的老洋房,“一切為了兒子”的嚴叔嚴嬸兒,“咆哮式輔導”的蘇天培媽媽,“孩子就是世界中心”的闞太太,“科學育兒難推進”的宮醫生……更能給我觸動。

1

嚴叔嚴嬸兒:一切為了兒子

嚴叔嚴嬸兒有間包子鋪,劇裡安家天下中介門店的員工常在包子鋪買早飯。

老兩口起早貪黑,勤勤懇懇一輩子,靠著包子豆漿,攢下300多萬,捨不得背利息,又不想兒子辛苦還房貸,全給了兒子買房子。

嚴叔還說:“咱攢錢是為了啥,不就是兒子娶媳婦用嗎,明年你就負責在家帶孫子,我一個人幹包子鋪。”

可惜最後,兒子住進了老兩口用一輩子換來的房子裡,面對親家母捷足先登,兒子卻裝傻說:“你們先回去吧,有空我去看你們。”把老兩口拒之門外了……

看了《安家》發現,這3種家庭,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圖源:電視劇《安家》

2

蘇天培媽媽:我吼你是因為我愛你

《安家》中的蘇天培上七年級,腦子好,喜歡發明創造,但是成績不好,考試經常倒數。

蘇媽媽是位極負責任的母親,孩子的教育問題抓得死死的:

“我是你媽媽,我會害你嗎?”

“一說到學習,你就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你打遊戲的精神頭哪去了?”

“你玩手機能出名堂來嗎?”

“你跟我是仇人對吧。”

看了《安家》發現,這3種家庭,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圖源:電視劇《安家》

蘇媽媽“嘶吼式”輔導法,的的確確驗證了那句“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但孩子的學習並沒有起色,反倒是周圍鄰居一個個怨聲載道……

3

宮蓓蓓:隔代育兒壓力大

海清飾演的是醫生宮蓓蓓,丈夫也是高知。兩個人有事業、換了新房子、迎來了第二個孩子。在外人看來,這是美滿幸福的一家。

但事實上,這個家庭有著巨大的隱患——隔代育兒觀念偏差。

夫婦二人工作繁忙,生下老二之後,大兒子就交給公婆照顧了。一照顧,矛盾也來了,最典型的就是,宮蓓蓓不希望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原因有三:害怕孩子近視;害怕孩子吃飯時候看視頻會噎到;不能助長孩子“仗著溺愛不自己吃飯還一心二用”的壞習慣。

但爺爺奶奶這邊覺得一邊吃飯一邊看動畫片沒問題:不僅可以讓孩子多吃幾口,還省了哄孩子吃飯的口舌。

看了《安家》發現,這3種家庭,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隔代育兒矛盾一觸即發,再加上丈夫不合理的調停,宮蓓蓓的家庭關係變得更加惡化……

看了《安家》發現,這3種家庭,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電視劇裡也不例外,追到現在,只覺得人間真實。

1

愛得太滿,孩子不懂得什麼是愛

像嚴叔嚴嬸兒這樣全心全意愛孩子的父母太多了,自己再苦不算苦,自己再難不算難,無條件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滿足不了還會覺得愧疚……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在這樣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往往既不懂的體諒父母,也不能自立自強。

看了《安家》發現,這3種家庭,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圖源:電視劇《安家》

2

焦慮的家庭,總是看見孩子的缺點

蘇天培媽媽是“因為孩子寫作業問題上熱搜”的媽媽代表,她的焦慮幾乎溢出屏幕。

而這樣的焦慮給孩子帶來的最大影響是——讓孩子失去自信,不斷自我否定,在“我不行”的路上越走越遠,不會再做任何努力和嘗試,甚至最終厭惡自己……

看了《安家》發現,這3種家庭,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圖源:電視劇《安家》

3

沒有標準,孩子自然沒有規矩

像宮蓓蓓這樣深陷“隔代育兒”矛盾的家庭也不少:

一個離不開長輩的幫助、又不滿長輩的管教方式的全職媽媽;

一個“連尿片怎麼換都不知道”的甩手爸爸;

再加上溺愛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這樣環境裡成長的孩子,可能會仗著長輩的寵愛,趁機撒嬌達成自己的要求,時間長了很難建立規則意識,進而無法判斷事情的合理性。

看了《安家》發現,這3種家庭,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圖源:電視劇《安家》

每個家長無疑都是愛孩子的,愛孩子更應該計深遠,教養一個孩子,絕不僅僅是對他在我們身邊的二十年負責,更是要對他離開我們的兩個、三個二十年負責。

比起愛,我們更需要會愛,有正確的方法愛孩子。

看了《安家》發現,這3種家庭,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我們為了孩子付出這麼多,有沒有問過自己:付出這些,究竟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大多數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心中有愛、眼裡有光,懂得感恩、勇於擔當,自理自立、自信自強。

而要培養出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在教養孩子時注意下面3點

1

愛要有留白

讓孩子知道我們工作的辛勞和賺錢的不易,不過分樹立我們是超人的萬能形象。

孩子會懂得幸福來之不易,更有助於他們培養同理心、責任心和感恩的心。

愛孩子,要懂得愛一半留一半,留下的那一半既是給自己一份關懷,也是給孩子一份空間去啟迪他們自己的思考。

2

幫助孩子發現興趣,並鼓勵

在能力範圍內,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愛好,合理培養和發展。

父母要做的是培養他們的興趣,而不是強迫他們學習。我們都知道,一句“我要學”,抵過千千萬萬次“要我學”的效果。

那我們應該努力做到,在孩子感興趣的時候,放手讓孩子去闖,在孩子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伸手給孩子託底。

3

寵愛和規則不是矛盾

有隔代養育的家庭,明白這點更加重要。

寵愛與規則,自由和他律,從來不是矛盾,一個是感性的愛,一個是理性的愛。管教並不是為了證明父母的力量有多強大,而是為了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教養孩子,就像放風箏。風箏線在自己手裡,放任不管和一味死拽,風箏都不會飛得好、飛得遠,只有鬆弛有度時,風箏才能翱翔天空。

父母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一個個房產,不是一張張銀行卡,而是獨立生活的能力。

願我們的孩子在未來,

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滋養,能發現生活的美好與快樂;

懂得探索和取悅自己,懂得與自然、他人和諧共處;

遭遇挫折,也不會輕易對生活失望;

陷入困頓,內心依然富足而強大;

明白努力的價值,也滿足於平凡的生活;

伸手能幫助別人,反手會擁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