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偷的每一個懶,歲月都會加倍奉還

偷過的懶,日後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時間也許是“懶惰”最好的擋箭牌。

“我想多看幾本書,可是沒有時間”;

“這門課我早就想學了,可是沒有時間”;

“我想開一家自己的網店,可是沒有時間”…

那些想看但沒有看的書,沒能來得及學的技能,沒有實現的夢想,好像都可以用“沒時間”來搪塞。

可當我們必須獨處之時,時間變得充裕的時候,很多人的夢想卻變成了:吃飯、睡覺、看劇、不工作。

你偷的每一個懶,歲月都會加倍奉還

比如疫情期間,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江蘇溧陽某企業員工朱某,在返工後由於不想去上班,於是謊稱曾在超市與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密切接觸過。結果,剛復工的企業被迅速叫停,47名員工被隔離。後來經民警核查,朱某才承認撒了謊,原因竟然只是為了能夠在家刷劇。朱某稱:自己也沒想那麼多,就是想偷偷懶,拿個帶薪假期而已…

不想付出,但想收穫…這個世界極少存在這樣的捷徑,無非一場不勞而獲的美夢。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有自以為是的聰明,做事情投機取巧,以為自己賺了便宜。但殊不知他為自己的未來挖了一個大坑,一旦陷進去就再也無法逃脫。人的一生也有四季,春天不播種,秋天就不會有收穫。一念之差貪圖休息,也許代價就是丟掉工作。

你偷的每一個懶,歲月都會加倍奉還

“懶惰雖然柔弱似水,卻常常把我們征服:它滲透進生活中一切目標和行為,蠶食和毀滅著激情和美德”。該努力的時候選擇偷懶才是一個人最愚蠢的表現。


閒著閒著,一個人就廢了


一份針對職場人群在家辦公狀態的調查顯示:超過41%的職場人在家辦公的狀態比較隨性,只有有任務時才會開工;另有17%的職場人在家上班時間比平日晚。

不得不說,有些職場人,在疫情蔓延下的日子裡,肆無忌憚地揮霍時光,渾渾噩噩、無所追求。記得知乎上有個話題很火:“有哪些給年輕人的忠告?”,其中有一條回答讓人深省:“如果你現在不努力讓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那麼以後,你就會浪費大把的時間,去應付你不想要的生活”。是的,走得太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

你偷的每一個懶,歲月都會加倍奉還

17 年前的非典,許多行業同樣舉步維艱,線下教育、零售業、餐飲業…一度萎靡不振。但在那一年,也有人抓住了機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那一年的5月4日,在家中休息的馬雲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得知阿里的一名員工被診斷為“非典疑似病例”。情急之下,5月6日,阿里杭州公司宣佈全員在家辦公,自行隔離。突然到來的危機,非但沒能中斷阿里巴巴的業務運營,反而因為線下銷售受阻,所有人全力專攻線上業務,迎來了企業快速增長。同時,淘寶網的籌備也並未因為“非典”出現任何地擱置,哪怕隔離,他們依然保持“自驅力”,高效地完成工作。結果,5月10日,淘寶正式上線,數十億人的生活方式被徹底顛覆了。

被窩裡的溫度,遠不如未來的收穫溫暖;書本里的故事,總有你學到的人生。貪圖安逸,只會讓生命生鏽。所以,別讓自己閒下來,抓住機會,完成質變,才會是未來的贏家。


在自律和放縱之間,別選擇後者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名正讀高三的男生在武漢方艙醫院備戰高考。還專門把考試的六門課程的參考資料都帶到了醫院,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很緊湊。他說:“我要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最後的衝刺,不能掉隊。這次對我來說,斬殺病魔是面對高考前的一次大考”。即使被感染,即使不知道何時能治癒,他也沒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而是心懷夢想,努力備考。

你偷的每一個懶,歲月都會加倍奉還

優秀的人不論身處何境,依然閃閃發光。逆襲從來都不是傳奇的一躍而上,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走出來的。有人說:“一切終將過去,但過去之後,有人依然停留在原地,有人已經迭代升級”。疫情之下,被無限延長的假期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分水嶺。如果你任憑自己在疫情下消沉、墮落,那麼在不遠的將來,你就會成為那個被時代拋棄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