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電動車的抗疫故事

近日,央視新聞抖音平臺發佈了一條關於疫後復工出行的短視頻《一人一車 安心出行》。視頻介紹了復工時期關於預防潛在交叉感染的知識,科普了“一人一車”的意義。

視頻的所宣傳的理念——獨立出行,成為了社會熱議的焦點。


一輛電動車的抗疫故事

這條視頻的製作方,是來自江蘇的企業雅迪電動車;而在這場關乎全體中國人的戰役裡,雅迪,也留下了屬於它的故事。疫情來臨,複雜的交通狀況,改變了個體的出行選擇;而伴隨著“逆行者”的腳步,一個品牌、一種交通工具、一個新的出行理念,在時代的洪流中,也悄悄印下了自己的轍印。


我們今天要講述的,就是“一輛電動車的抗疫故事”。


拯救生命的“一輛小車”


湖北武鋼二醫院的王秀紅醫生不會想到,這段一個多月的抗疫經歷,會和一輛小車緊密相連——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一輛電動車記錄了她的第一次夜戰,每一個汗流浹背的奔忙和每一程披星戴月的歸途。


從2020年元月開始,武鋼二醫院被指定為收治發熱病人的定點醫院。王秀紅糖足工作室負責人王秀紅,作為黨齡30年的老黨員毅然奔赴一線——在整個封禁時期,她和她身邊的團隊一天也沒有停止過上門服務。


一輛電動車的抗疫故事

如果要用一個詞去形容王秀紅和她同事們的狀態,就是“停不得”。隨著戰疫走向深處,“運力”,卻越來越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就在一個月前,開車進小區還是他和他的同事們的首選,偶爾,地鐵也可以承擔長距離的壓力。


可是,隨著“封城”計劃越走越細,公共交通系統被迫叫停,他們工作的旅途只剩雙腳——套著沉重三級防護的隔離服,有時一場治療的時間就長達7-8個小時,沉重的治療設備在拖慢他們的腳步——時間稍縱即逝,生命亦然。


在爭分奪秒之中,類似的運力困境,不僅在道路之上,也在醫院之內。


“從2月初,人民醫院東院被定為定點專治醫院後,後勤保障的壓力就越來越大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療設備處的工程師張斌說。


一個病人的檢查,就意味著一場物資耗材的調度,而一個疑似病人一天之中需要篩查的項目可能超過20項。為了讓每一次“運輸”按時通關,縮短檢查的時間,整個2月,張斌和他的同事都不得不把精力全部放在大樓之間的幾條小路上。


病患帶來的調度壓力越來越大,眼看著病床數從原計劃的800突破1000、逼近1500床,張斌的同事們,常常感到連擦把汗的機會都沒有。


20天前,王秀紅、張斌迎來了轉機——“一輛小車”。張斌口中的“小車”,是半個月前緊急從江蘇捐來的上千輛最新款的雅迪電動車。


一輛電動車的抗疫故事


誰也沒有想到,它們對一線運力的幫助如此之大,小車幾乎以一“車”之力打通了獨立出行的脈絡:與死神搶生命,電動車意味著快速、準點到達;與天災搶物資,它意味著短暫的時間裡,多一分遊刃有餘的機會。


它便捷、安全、易於清潔、方便停靠。每當手把擰轉,抗疫一線的醫生和工作人員們,心也隨著充能的聲音,漸漸填滿。


而在此之外,這輛小車,王秀紅、張斌和武漢的上千個醫護工作人員,終於找到了這段時間最適合他們通勤方式,伴隨著他們出發,奮戰,回家。這些穿梭於城市空曠道路上的小車,和它們的主人一道,構成了這場人類同疾病之間的戰爭中,最牢不可破的堅強防線。


一輛電動車的抗疫故事


穿梭在“逆行”路上的他們與它們


疫情了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交通運輸領域,以電動車“獨立出行”正在成為了中國炙手可熱關鍵詞。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後,武漢汽車交通的流量減少了超過9成。當然,待在家裡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是,對於那些身處社會保障崗位,不得不頂風出門的“逆行者”而言,一輛輕便、好騎、耐用的電動車,是他們最好的坐騎。


這兩週,對於在街道辦幹事小劉來說,待在電動車座椅上的時間,比坐在椅子上的時間更長。每一天,他都要走訪街道下轄的超過10個社區。如果駕車出行,停車難、停車遠是最大的難題,更不用主路上層層疊疊的路障帶來的麻煩,而一輛輕便的電動車化解了這些難題。

經歷類似的,是巴彥綽爾日報社的攝影記者老張。公共設施的停擺,讓時間成為他和同事新的挑戰——沒有什麼比一輛充電迅速,一小時就能將他送往下一程的電動車,更值得信賴。


在小劉和老張的背後,是同一個電動車品牌——雅迪。


早在疫情剛剛爆發時,雅迪電動車就第一時間成立“援助疫區指揮部”。1月27日,企業設立3000萬專項基金。從重疫區湖北孝感,到安徽大別山區的缺需城鎮,在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醫用手套等醫護物資之外,雅迪也清晰地發現,自家的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空前搶手。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疫情期間,光是雅迪電動車品牌捐贈給一線醫護人員用於日常出行的車輛,就達到了10000輛。


一輛電動車的抗疫故事

家住青島的徐先生通過天貓旗艦店,聯繫到了雅迪電動車的客服人員。在與客戶的交流中,雅迪獲悉,徐先生的愛人是當地參加防疫工作的護士——受疫情影響,經常加班錯過公交車。徐先生聽說雅迪電動車為湖北疫區的醫護人員捐贈電動車的事蹟後,深受感動,於是也想給自己的愛人購買一輛電動車用來上下班,但是擔心疫情期間物流無法配送。


為此,雅迪電動車官方旗艦店物流負責人第一時間聯繫流溝通配送計劃,當天下午訂單就通過審核並從寧波倉出庫裝車。翌日上午,一輛經過全方位消毒的雅迪電輕摩,順利地到達了用戶所在的網點。


一輛電動車的抗疫故事

湖北衛視特別報道雅迪千萬元物資馳援黃岡


憑藉上述疫情期間的硬核表現,雅迪電動車不僅成為了行業首家被央視1套《新聞聯播》重點關注的企業,也被央視4套中文國際頻道、湖北衛視、人民網抖音賬號等權威媒體點名稱讚。


在疫情陰雨中的中國,王醫生、張醫生、小劉、老張這樣特殊的騎行者,數不勝數。他們是外賣小哥、是快遞工人,也是與時間賽跑的醫護人員、新聞從業者、公職人員。一個相似點是:他們腳下的路延伸得越遠,抗疫的曙光,就越近。


電動車,復工出行的最優解


復工潮已然到來。在專家的建議下,不少市民主動選擇了騎行電動車出門——這同樣也成為了各地大街小巷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根據2月18日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預計到本月底,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1.58億至1.61億人次,日均1440萬至1467萬人次,疫情防控和運輸保障任務繁重。


宏觀來講,企業復工意味著將帶來新一輪的人員聚集和大範圍流動,這之中,公交、地鐵每日人流量較大,人員集中且來源分散。具體到每個班次的車輛,更是難以隨時消毒管控。


在此基礎上,如何在復工的通勤過程中預防感染、隔絕新冠病毒傳播,最大限度的保障復工人員的安全健康,成了現下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中國政府網、人民日報等官方平臺也已經多次發文,提醒復工人員做好通勤期間的防護工作。


恢復道路運力,保護復工者的健康安全,層層需求之下,人們對於疫情期間的“國民級防控交通工具”早已是望眼欲穿。


對於這個問題,主流媒體和專家給出的答案,還是電動車。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專家組副組長、急診科主任張勁農教授就曾提到:防止疫情全球蔓延,封城和禁止乘坐公共交通都是有效的措施。但需要配套措施,如鼓勵私家車、電動自行車出行。


一輛電動車的抗疫故事


專家和權威媒體,認為電動車和自行車相對更加安全,理由何在?


首先,比起高鐵、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的封閉空間,電動車和自行車屬於開放空間,新鮮的空氣可以高速流通,帶著口罩可以有效做到防控,其次,人與人之間無接觸,一人一車,可以遠離公共交通的密集人群。


而進一步講,從防控的理論上來說,相較於公共自行車普遍存在的消毒問題,和騎行增大肺部呼吸量所帶來的潛在隱患,騎行電動車顯然要更為安全。


另一邊,在同私家車的對比中,電動車的優勢也很明顯。


汽車雖然封閉性更好,但是價格更高,超出相當一部分人群的購買力,而且汽車數量的激增同樣會帶來嚴重的交通擁堵和汙染問題,尤其在一些大城市,限號和停車位緊張的現狀,對於私家車出行來說顯然並不樂觀。


相較之下,電動車不僅更加輕便,同時牌照發放更快,也更加環保節能,停車充電也更加方便。


回顧過去,歷史同樣也證明了這一點,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電動車行業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一舉取代摩托車、自行車成為兩輪交通出行領域的霸主,時光飛逝,藉助於這些獨有的優勢,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的復工出行,電動車依舊是最佳的“答案”。


可以預見到的是,伴隨著疫情的逐步消退,電動車市場必將在未來迎來強勢的崛起。


而對於在此期間加入“騎行大軍”的新人來說,如何在市場上琳琅滿目的電動車品牌中做出選擇,同樣也是一大挑戰。


一輛電動車的抗疫故事


截至目前,從全國範圍內來看,陸續開始營業的電動車門店之中,表現最好的品牌,非雅迪莫屬,其遍佈全國的兩萬多個銷售門店已經陸續營業,並且成為不少復工出行消費者的首選“購車打卡地”。


毋庸置疑,無論疫情如何嚴峻,我們都將迎來屬於最後的勝利。在這場抗疫的攻堅戰,人們不會忘記,聚光燈外,始終有一輛雅迪電動車,相伴於他們的前行之路。


出行雖然“獨立”,卻讓人覺得,心有可援、心有可依——這正是雅迪的溫度與厚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