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宮蓓蓓換房給婚姻埋下的“雷”,和“喪偶式育兒”無關

《安家》這部自帶“熱搜體質”的電視劇現在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


如果從“職場劇”的角度來看,這部劇的“槽點”確實不少,但假如我們轉換一下視角,把它看成是一部借“房產中介”這件”職場的外衣“來反應當下現實生活的“都市情感劇”的話,就能從中找到不少的共鳴點。


在創作《安家》之前,編劇六六曾經前往各大城市尋找真實的素材,所以,從“沒有我賣不出的房子”的房似錦到“門店吉祥物”朱閃閃,通過他們每一單的房屋買賣過程所反映出的,其實就是不同階層的人們所真實面臨的不同層面的現實問題。


《安家》:宮蓓蓓換房給婚姻埋下的“雷”,和“喪偶式育兒”無關


在這些以真實人物為原型的故事中,高知已婚女性宮蓓蓓的兩次買房經歷讓我特別有感觸。


如果說宮蓓蓓第一次買“跑道房”時,她同為博士的老公的那句:“博士窮的多了,買不起房的也多”,讓人不免有些唏噓的話,那麼宮蓓蓓在第二次執意換房的整件事情地處理中,則顯得不夠理智。


在我看來,宮蓓蓓的再次換房,至少連踩了婚姻生活中的三大“雷區”,如果處理不好,將極有可能會影響她今後的婚姻生活質量。


第一大“雷區”:“正面硬槓”是引爆婆媳矛盾的第一大忌。


劇中宮蓓蓓之所以堅持要換兩室一廳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她做為一名專業的婦產科醫生,越來越無法接受公婆對兒子的各種錯誤養育方式。


比如對孩子事事包辦,這麼大的孩子還在“餵飯”。比如對孩子過分溺愛,讓孩子不分時間場合,毫無節制地玩遊戲。公婆的這些行為,無論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是習慣養成肯定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安家》:宮蓓蓓換房給婚姻埋下的“雷”,和“喪偶式育兒”無關


宮蓓蓓所面臨的這一“隔代育兒”問題真的是非常具有代表性。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表明,在我國,平均有50% 的家庭都是老人在幫著照看第3代,而在北京等一線城市,這個比例更是上升到了70%。


所以,由“隔代育兒”所引發的以婆媳矛盾為主的家庭問題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宮蓓蓓自然也“難以倖免”。而且,我認為宮蓓蓓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犯了一個非常明顯的錯誤。


從宮蓓蓓自身的情況來看,雖然她的學歷和收入都不低,但她有一個最大的不利因素是她的父母離她很遠,在帶孩子這件事上無法給她提供任何人力上的幫助及支持。


只要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在孩子出生的頭幾年,相對於經濟上的支出,養育人在心力及體力上的巨大透支與付出的確更為不易。


因此,宮蓓蓓在成功跳槽且收入增加之後,認為兩口子自己帶兩個孩子的時機已成熟,她不用再為了孩子忍氣吞聲地和公婆住在一起了,立馬就開始直接對公婆的錯誤養育方式進行指責(從公婆的反應可以看出,之前宮蓓蓓應該不是這樣)。


僅就這一點而言,宮蓓蓓這種突然“正面硬槓”的行為,除了進一步激化家庭矛盾之外,對她的婚姻真的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呀。


第二大“雷區”:“老公無用”是破壞親子關係的頭號殺手。


在換房的過程中,因為宮蓓蓓事先並未告訴他老公自己的真實想法,所以導致兩人在該換什麼樣的房子的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安家》:宮蓓蓓換房給婚姻埋下的“雷”,和“喪偶式育兒”無關

在這個過程中,我當然能夠理解宮蓓蓓又要忙工作,又要照顧兩個孩子的辛苦與不易。


但是對她用“謝謝你”的方式來指責她老公:“老大你一塊尿布都沒換過,一塊尿不溼也不會用,到現在老二你也不會用尿不溼”,完全把自己等同於“喪偶式育兒”的受害者的這種說法,我卻並不認同。


估且不說宮蓓蓓家裡有公婆在“主力帶娃”,單從他們夫妻倆的感情來看,宮蓓蓓的老公就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丈夫。


那麼,之所以會造成他老公“從來沒管過孩子”這一事實,除了有公婆在帶孩子這個原因以外,也不排除宮蓓蓓其實根本就認為他老公“帶不了”孩子,所以也從未真正讓他老公參與過任何“育兒”的過程,這或許應該被叫做“假喪偶式育兒”。


很多夫妻在有了孩子之後,妻子總是感覺自己比丈夫能更快的適應角色的轉換,這一方面當然是緣於母性的生物本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社會普遍的認知都覺得養孩子就應該是當媽的事。


這樣一來,做妻子的在潛意識裡就會認為老公根本就不可能會帶孩子,從來不會放手讓老公參與育兒,最終生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喪偶式育兒”的怨婦。


我個人認為,妻子不讓老公參與養娃過程而導致的“假喪偶式育兒”其最大的問題在於,這樣做的結果會破壞父親與子女之間的親子關係。


因為妻子覺得丈夫在帶孩子方面壓根幫不上忙,長此以往一定會在孩子面前或多或少地表現出對孩子爸爸的不認可。那麼,孩子本來從小就和父親不夠親密,再受到母親評價的影響,和父親之間的關係就有可能存在隱患,而這種隱患勢必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好的影響。


《安家》:宮蓓蓓換房給婚姻埋下的“雷”,和“喪偶式育兒”無關

第三大“雷區”:“夫妻分居”是危害婚姻關係的最大隱患。


如果說宮蓓蓓之前“連踩兩雷”都還算是“情有可原”的話,我對她最終居然會和她老公“商量”出一個“夫妻分居”的結果來真的是感到無法理解,因為這個方法對婚姻關係而言,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第一,就像“異地戀”是所有正常的戀愛關係中最讓人擔心的一種一樣,“夫妻分居”也一定是婚姻關係中最為危險的一個信號。


在法律上,夫妻分居的時間長短是可以做為認定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一個重要證據的。為了解決育兒矛盾而犧牲夫妻感情,實在有“得不償失”的風險啊。


第二,從一個家庭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一個三口之家還是三代同堂,

只有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的家庭才是最“健康”的家庭。


正如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的那樣,夫妻關係永遠都是“家庭的定海神針”。為了解決育兒矛盾而犧牲夫妻感情,實在有“本末倒置”的風險啊。


第三,哪怕單單從育兒的現實情況出發,宮蓓蓓的這個決定也是極不明智的。


她的兩個孩子都還很小,哪怕她全職在家帶兩個孩子都不一定有精力能夠照顧得過來,何況她還要上班。為了解決育兒矛盾非要把好好的自己活成個“單親媽媽”,實在有“捨本逐末”的風險啊。


《安家》:宮蓓蓓換房給婚姻埋下的“雷”,和“喪偶式育兒”無關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宮蓓蓓再次換房的這個故事卻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對婚姻失望,也許僅僅只是因為我們總是在婚姻中把自己看得過於重要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