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農村如何養老?

金燕LOVE


回農村養老,是許多人的夢想。養老呢,建議具備幾個基本條件:

1.一處平房。一處冬暖夏涼、水電齊全,具備基本生活條件的房子。不用裝修豪華,只需擁有農村生活的感覺。

2.一個院落。院子不用大,可養養花、曬衣被、喝喝茶,悠閒自在,時而會會老友,聊聊過往,時而村鄰來訪,聊聊農事。

3.一片小地。最好有半畝幾分的菜地,種上油菜、菠菜、小蔥等數種家常菜,豐收量大還可分享近鄰親朋,也是一種勞動的快樂與榮耀,也是農村養老張身健體的方式。

農村養老,遠離城市喧囂與燈火闌珊,最重要的還是一種心態、一種心境,也是一種迴歸的生活方式。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化,農村養老也許會成為一種追求。你說呢?

山東老兵秦長興的分享,請交流、評論。謝謝


秦長興


我是鄉村淇譯,一個在農村種植水稻和養殖河蟹的八零後農民。

隨著新農村的建設,現在的農村也是越來越好的了,農村的整體的環境都是有了很好的提高,柏油路的鋪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相當的健全了。綠水青山的也是讓人們很嚮往農村的。

以前從農村走出去的人在外面打拼了一輩子,受到

落葉歸根傳統的影響,都是想回到農村來養老的,在我看了這個是可行的,不過也是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才行的。

農村要有房子

大家也是知道的,農村的宅基地是不可以買賣的,那麼你想回到農村養老那麼住的地方是必須要解決的首要條件。我們在農村出去的人以前在農村都是有房子的,只要我們沒有賣了,那麼就是可以繼續回去居住的,這樣一來有住的地方,而且還有菜園子可以種點小菜,也是非常不錯的。

我二姨家就是這樣子的,他們老兩口在年輕的時候是在農村生活的,後來兒子長大了成家就是在城市裡面生活了,有了小孩以後就把我二姨他們老兩口接到城市裡面幫忙看孩子去了。在城市裡面也是生活可能有二十多年了,可是農村的房子還是留著呢?時不時的還是會回來修繕一下的,現在孫子也是長大了也用不到老兩口一老看著了,現在也是想回到農村來養老了。說是在幫著看幾年就會回到農村來安享晚年了。剩下的事他們我都老了,幫不上兒子什麼忙了,就讓他們自己闖蕩吧。

必須經濟方面沒有壓力才行

等到老了以後回到農村來養老,那麼我們在經濟上面是不能太薄弱的,因為我們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是幹不動活了,也就是沒有了經濟來源,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或者有退休金或者自己手裡頭有錢,這樣才能支撐起我們在農村養老的花銷的。雖然在農村菜不用花錢,糧食不用花錢可是別的方面還是得花錢的,那麼這個時候最好是有退休金那麼這樣一來就能更好的在農村生活了。

像我說的我二姨他們老兩口就是有退休金的,因為我們這裡以前是屬於國營農場的性質,所以在他們那一輩人都是有退休金的。他們老兩口一個月的退休金加起來能有兩千八百多塊錢,這些錢對於他們在農村生活一個月是搓搓有餘的。

所以在我看來,要是想回到農村來養老,那麼在自身的條件下也是允許的話,那麼我們還是回到農村來養老還是不錯的,慢節奏的生活和悠閒的午後時光是老人非常期待的。

那麼你們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大家在底下評論區留言大家互相探討一下呢?

發表自己對於農村的一些看法。分享一些農村趣事和自己養種植經驗,喜歡可以動動你發財小手關注一下吧。


鄉村淇譯


回農村如何養去?

我來回答;本大媽真的嚮往農村生活,期望著可以回農村養老,在小院房屋,屋前種花,種多肉,種莞香(已種下),靜靜的賞著,觀著一年四季,花開花落,每天清晨掃著小院中的落葉,活動活動下筋骨。[耶][耶][耶]

屋後種菜種瓜,種下幾棵葫蘆,幾個月的瓜菜源源不斷。再養幾隻🐔下蛋,自給自足,真令人羨慕!

生活來源也有逐年上調的養老金,有間民房收點小租,只要身體沒什麼大病,生活能自理,回農村養老去!(問題是現在還要照顧一家人的一日三餐,老到不能動時,誰來照顧你也是個問題,夢想下好了)[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相知倍真惜


從經濟方面來看

首先現在國家為年滿60週歲的老人,每人每月發放85元的養老金,也有的地方會高些,是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而定的,並且也是隨著工人工資一起漲的,很多老人都是到年末一起取,也是有一千多塊錢的!

其次是農村老人到了90週歲,國家會每人每月發放100元的補貼,這個也是分各地情況不同而發放金額也不同的!

再則就是獨生子女的,也會有一定的補貼!

而那些體弱多病,鰥寡孤獨的,生活困難的,無子無女的,國家給定為困難戶,五保戶,會按季度發放補助金,一年也會有幾千塊錢的!

從生活方面

就我們這裡周邊而言,農村老人能自己照顧自己的大多數都是單獨生活的,有自己的,也有和老伴一起,他們不願和子女們生活在一起,畢竟兩代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所以喜歡單獨生活!實在是到了不能動的時候,在依靠兒女!而兒女也會經常去看看他們怎樣,有哪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也會根據自己了實際情況給老人一些生活費,零花錢的!

所以現在農村老人的養老雖然不如城市老人開的多,但農村老人會報著知足常樂的態度,分配好自己的養老金和孩子們給的零用錢!

我是農村巧紅姐,歡迎關注加評論!發表一下你的觀點!


上樑不正下樑爽歪歪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聽完我的回答相信你也會有一個永遠不老的年輕心態。

養老是不可能養老的了,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身體可以老去,但是心態卻可以永遠年輕。年輕時候想做而沒能做的,想看的而沒能看的,想去的而沒能去的……只要是想的我們可以創造條件去實現,雖不能全部實現,但努力過了就不會有遺憾。生命在於運動,生命在於折騰,心態年輕了,生活就年輕了。兒孫繞膝,全家人把自己供奉成老祖宗那樣的養老,活著活著也就真的老去了,浪費了自己最後的時光。我絕不會依賴自己的兒女孫兒什麼的過晚年,假如我有一天真的是老的無法動彈了,我絕對會有尊嚴的死去,絕不會苟延殘喘的活著。只要我對父母兒子盡心盡完應有的責任,子孫之事絕不過問,兒孫自有兒孫福嘛,我就會開始真正為自己活那怕一天,我也才不枉從這世上走一遭。

等我老了,我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去看看自己的初戀,或許她還活著,或許早已化作一堆墳冢,但我還是要見到她,我會告訴她我對她的想念,會訴說自己的遺憾,還會告訴她今天的重逢相見之喜……

第二件最想做的事就是帶上妻子,陪她做她想做的事,去更多美麗的城市,陪她一起逛街,吃各種美食,陪她聊最甜蜜的話,或許也可以再上一次老年大學,彌補那些沒能陪她的大學時光……

第三件想做的事就是有一個自己的小花園,園中種上各種喜歡的花呀,草呀,再養一條大狗,品茗談天地,賞花語人生。看門前花開花落,望窗外雲卷與舒……


秉逸先生


既然是回而不是去,那就是從農村出來現在年紀大了再回去農村養老,那要分二種情況,有退休金和無退休金,如果有退休金的,你本身在農村有房,那就打打牌種種菜,日子舒服得很。沒有退休金的,如果當地有對農民優惠支持的一次性買保險然後按月發退休金的政策,那沒錢都要借錢去買,有個六七年就回本了,然後再利用農業資源種點容易換錢的農作物再養點雞鴨找補點生活費,也就不會那麼辛苦,等到六七年後做不動了退休金也漲起來了,也能夠你很好生活


蕃薯大叔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三十出頭的我,早就想好以後要回農村養老了。

春天,南方的小鄉下其實還蠻冷的,而且會有一段長長的梅雨季節,夾著濃濃的霧。

我會跟老梁在某個趕集的日子,上集市買點菜苗,茄子啊,青椒啊,西紅柿啊…種到家門口的田裡,再去買幾隻小雞小鴨回來圈著養起來。天氣好的時候,上山去挖點春筍,吃剩的拿來曬筍乾。也在這個萬物復甦的季節,自己做一小瓶麥芽糖,可以吃到冬天。

在天氣漸漸熱起來的初夏,採茶,製茶。我還想自己種地瓜,偶爾去給菜園除除草,施施肥。這個時候,可以去弄點夏天特有的筍回來做酸筍,加排骨燉,很是開胃。小鄉下的夏天整體還是很涼快的,甚至連風扇都用不上,省電又環保。不懂到那時,孩子們會不會願意回來避暑,如果沒回來也沒事。我們一直覺得到了那個年紀,我和老梁的生活跟孩子們應該是分開的,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我們有我們自己的養老方式。

秋天,一場雨一場涼,小鄉下的秋天來的特別早。早晚都會涼得很快,我們很快就能收穫春天種下的瓜果。老梁愛吃辣椒,到了那個歲數,我應該會做辣醬醬了。這樣,我們可以坐在院子裡吃著滷麵配著辣椒醬,感嘆,一年又快過去了。

冬天,秋天收穫的地瓜可以用來做地瓜粉,地瓜角。趁著某個北風吹的晴天,可以很快地曬乾。我要種一片芥菜,在這個時候用來做酸菜。這個時候的菜園裡,要有花菜,包菜,香菜…迎接著即將到來的過年。對了,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去竹林挖點幾個冬筍。這樣這個冬天才會圓滿。

可能是因為從小在鄉下長大,我覺得我始終不太適應城市的生活。待到一把年紀時,我們不想奮鬥了,一定會回來鄉下。


曦歌夕夢


大量農村青年外出打工、工作、或創業。讓多數在農村養老的老人變成了二人世界或獨居。還有一小部分老人和兒媳、孫子一起居住。現在農村沒有了兒孫繞膝、雞犬相聞、男耕女織、歡聲笑語的氛圍。因此、農村老人是寂寞的。

農村生活的老人、有田有山。習慣了忙碌的老人不願坐享清閒。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產的糧油、蔬菜、水果、肉食不僅能保障家庭的食用,還可以送給在外打拼的兒女們,健康、綠色的食物提醒他們不要忘記父母的牽掛和家鄉的味道。因此、農村老人是辛苦的。

現在農村老人有養老金、醫療保險,各種補貼、精準扶貧等惠農措施,使農村老人衣食無憂,就醫不愁。儘管錢不多,但對農村老人來說,小事不用向兒女伸手了。心裡也踏實的多了。他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農村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遠離喧囂,節奏緩慢,適合老人喜歡環境安靜的需求。讓老人覺得舒心,快樂。

在農村養老的老人,精神生活除了閒暇時看看電視,紅白喜事,走親訪友 ,偶爾與親朋或鄰居打點小牌。調劑一下鬱悶的心情。

這就是在農村養老的老人的日常生活,快樂地享受優美的環境!舒心的安靜!幸福的辛苦!無憂的時光!


大道豐邑


回農村如何養老?且看看本村王老師吧。王老師從縣城高中退休,師孃是農村戶口,八十年代中期隨老師進城,現在老師師孃回村安度晚年。一座小院在青山綠水間是一處亮麗的風景,院中幾壟疏菜吸收著陽光雨露,小雞小鴨圍著師孃咯咯叫,每月四千多的退休金,就象不會遲到的學生,準時到卡里報到。逢年過節,村裡幾位老人,收到老師送來的油鹽等生活用品,村裡留守的兒童放假了,召集在小院裡,有王老師義務輔導功課,朗朗書聲,歡歌笑語,為寂靜的鄉村帶來生機與朝氣…這就是王老師回農村養老的方式。


你的愛象火苗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故土難離!這句話放在誰身上應該都適用!在城裡買了房子,仍然還是有人要回家鄉養老,老了老了總想著落葉歸根。

其實,現在農村很多人出門在外打拼多年,有很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很多也都在城市安家落戶了,但是在年老退休的時候又回農村老家修房子這種現象真的挺多的。我這幾年大部分時間都在鄉村打轉轉,見過很多農村新建的小洋房,很多就是這種在城裡打拼然後返鄉回老家建設的新房子。

對於這種現象,我個人有幾點看法跟體會。

第一、很多農村人都有一種落葉歸根的戀鄉情節

像我自己體會就非常深刻,雖然從農村出來到城市上大學,也有很多機會可以留在城市,但是骨子裡頭總是還是懷著一種對家鄉很特別的不捨的情感,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到家鄉創業。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從農村走出來的人都和我有著差不多的想法和情感,不論走出去多久多遠,心底始終割捨不掉對家鄉的眷戀,總想著落葉要歸根。

所以,等在外打拼多年,有一點基礎和能力了,年紀也大了,就越發想回到老家養老。

第二、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還有不少人,在外奮鬥多年,功成名就,就想回老家把老宅子重建或者翻修,即使很少回老家住,但是也要做很氣派的新房子,尤其是有些人覺得老宅子是家族運勢的福地,所以自己成功了就更加要衣錦還鄉、光宗耀祖,把老宅子弄得越氣派覺得運勢就會更加隆順。

第三、農村交通條件、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了

這一點,也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老家農村養老的主要原因。其實,誰都知道現如今實際情況來說,城市的教育、醫療、交通、消費等等很多條件都比農村要便捷太多,不論是物質還是文化生活水平也都比農村要高很多,如果現在農村還是幾十年很多地方一樣交通不暢、條件落後,我想很多人一旦到城市打出一片天地,就不會願意選擇回農村了。

但是,近些年,國家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大部分農村交通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出行也都很方便,還有國家農村網絡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果,大部分農村都通了網絡,所以除了一些物資和消費方面農村不及城市便捷和豐富以外,整體來說現在在農村尤其是有些城郊,它們的居住環境和條件相比城市也呈現出一些特有的優勢,比如說:空氣更清醒,環境更安靜,有山有水有小院等等,所以有些人能力允許,越來越多的選擇回農村老家蓋新房子養老。

總的來說,對於從農村走出去,然後又願意選擇回農村老家建房子養老的,大體就是因為戀鄉、衣錦還鄉、更喜歡農村越來越便捷自由的環境這幾方面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