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與印度合夥拆我們的家 但讓人擔心的卻不是這個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不是一紙文字就能改變的。血脈裡的根,永遠深扎於中華大地。我們需要做的,是重視傳統文化,而不是遺忘它們。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崇尚時尚,被韓流、歐美文化吸引,反而稱傳統的東西為老古董、土。那些被其他國家羨慕不已的文化,正在被很多年輕人所嫌棄。

印度多次申遺象棋,原因是大象最早來自於印度。聯合國多次拒絕,但印度一直鍥而不捨。終於,聯合國忍無可忍回應:“不認識漢字莫?"

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申遺事件,小編最先想到的便是韓國,萬萬沒想到印度也有這樣的騷操作。

逐漸被韓化的中國文化

韓國的一萬元錢幣,拿到手中你會發現莫名的熟悉感。因為,它的背面印著中國發明的渾天儀。

韓國與印度合夥拆我們的家 但讓人擔心的卻不是這個

2005年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但其實他們的端午節和我國的端午節,民俗有很大的差別。

韓國與印度合夥拆我們的家 但讓人擔心的卻不是這個

2007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鄭在書主張,《山海經》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風伯等東夷系的神均在高句麗古墓壁畫中出現,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源自韓國。

韓國與印度合夥拆我們的家 但讓人擔心的卻不是這個

韓國學者認為孔子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後代。同樣被歸入“韓國籍”的還有西施、李白和李時珍。

韓國與印度合夥拆我們的家 但讓人擔心的卻不是這個

《北京日報》2016年11月18日的報道稱,這一回,他們瞄準了漢字匾額。古代的韓國是使用漢字的,街面上的牌匾也是漢字。不過,隨著朝鮮王朝建立,就發明了新的文字,從而廢棄了漢字。

韓國與印度合夥拆我們的家 但讓人擔心的卻不是這個

2019年,韓國又盯上了我們的螺螄粉。一些韓國網友發出為螺螄粉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號召,稱螺螄粉“是大韓民國流淌在血液裡的傳統口味”。不過,柳州人民立馬不願意了,霸氣回應,不可能。

韓國與印度合夥拆我們的家 但讓人擔心的卻不是這個


韓國與印度合夥拆我們的家 但讓人擔心的卻不是這個

為什麼韓國文化和中華文化如此相似,其實這是因為明朝時期,我國對韓國的影響。

韓國的最後一個封建政權——李氏朝鮮,深受明朝的影響。因此韓國經歷了近500年的全面漢化,到了清朝,朝鮮使臣進京朝貢時甚至還穿著仿版的大明服飾。

現代韓國保留了相當顯著的漢文化特質,但這一特質正是韓國人民不願意承認的,他們堅信自己的文化和漢文化沒有任何關係。因此,才會不斷申遺。

韓國與印度合夥拆我們的家 但讓人擔心的卻不是這個

文化永遠值得尊敬

但申遺本身並不是一場文化爭奪,真正的文化,經歷千年已經融入人的血液當中。真正讓人擔心的是年輕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崇尚時尚,被韓流、歐美文化吸引,反而稱傳統的東西為老古董、土。大家搶著慶祝聖誕節,而春節卻被嫌棄無聊。說起來,很可悲,那些被外國人搶著申遺的中華文化,卻被中華兒女忽視,甚至遺忘。

文化需要保護與傳承,我們與其嘲笑他國"拷貝貓",不如行動起來傳承我們的文化。光說不做,一味嫌棄傳統文化,連"拷貝貓"都不如,不是嗎?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三毛

中國、中華文化,是永遠值得我們棲息的生活家園與靈魂家園。守護它們,就是等同於築牢我們的家。

韓國與印度合夥拆我們的家 但讓人擔心的卻不是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