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与印度合伙拆我们的家 但让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个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不是一纸文字就能改变的。血脉里的根,永远深扎于中华大地。我们需要做的,是重视传统文化,而不是遗忘它们。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时尚,被韩流、欧美文化吸引,反而称传统的东西为老古董、土。那些被其他国家羡慕不已的文化,正在被很多年轻人所嫌弃。

印度多次申遗象棋,原因是大象最早来自于印度。联合国多次拒绝,但印度一直锲而不舍。终于,联合国忍无可忍回应:“不认识汉字莫?"

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申遗事件,小编最先想到的便是韩国,万万没想到印度也有这样的骚操作。

逐渐被韩化的中国文化

韩国的一万元钱币,拿到手中你会发现莫名的熟悉感。因为,它的背面印着中国发明的浑天仪。

韩国与印度合伙拆我们的家 但让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个

2005年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其实他们的端午节和我国的端午节,民俗有很大的差别。

韩国与印度合伙拆我们的家 但让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个

2007年,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主张,《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是源自韩国。

韩国与印度合伙拆我们的家 但让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个

韩国学者认为孔子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后代。同样被归入“韩国籍”的还有西施、李白和李时珍。

韩国与印度合伙拆我们的家 但让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个

《北京日报》2016年11月18日的报道称,这一回,他们瞄准了汉字匾额。古代的韩国是使用汉字的,街面上的牌匾也是汉字。不过,随着朝鲜王朝建立,就发明了新的文字,从而废弃了汉字。

韩国与印度合伙拆我们的家 但让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个

2019年,韩国又盯上了我们的螺蛳粉。一些韩国网友发出为螺蛳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称螺蛳粉“是大韩民国流淌在血液里的传统口味”。不过,柳州人民立马不愿意了,霸气回应,不可能。

韩国与印度合伙拆我们的家 但让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个


韩国与印度合伙拆我们的家 但让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个

为什么韩国文化和中华文化如此相似,其实这是因为明朝时期,我国对韩国的影响。

韩国的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李氏朝鲜,深受明朝的影响。因此韩国经历了近500年的全面汉化,到了清朝,朝鲜使臣进京朝贡时甚至还穿着仿版的大明服饰。

现代韩国保留了相当显著的汉文化特质,但这一特质正是韩国人民不愿意承认的,他们坚信自己的文化和汉文化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才会不断申遗。

韩国与印度合伙拆我们的家 但让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个

文化永远值得尊敬

但申遗本身并不是一场文化争夺,真正的文化,经历千年已经融入人的血液当中。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时尚,被韩流、欧美文化吸引,反而称传统的东西为老古董、土。大家抢着庆祝圣诞节,而春节却被嫌弃无聊。说起来,很可悲,那些被外国人抢着申遗的中华文化,却被中华儿女忽视,甚至遗忘。

文化需要保护与传承,我们与其嘲笑他国"拷贝猫",不如行动起来传承我们的文化。光说不做,一味嫌弃传统文化,连"拷贝猫"都不如,不是吗?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三毛

中国、中华文化,是永远值得我们栖息的生活家园与灵魂家园。守护它们,就是等同于筑牢我们的家。

韩国与印度合伙拆我们的家 但让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