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多少人每個月要拿出自己的工資來還銀行的貸款?

懂社保


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發佈過一個報告,叫《

2017年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這個報告裡詳細發佈過個人信貸相關的數據,雖然沒有最新的數據,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份報告做一個借鑑。

2017年我國擁有貸款的成人數量3.6億左右

報告的第四部分詳細記錄了2017年我國個人信貸的情況:

人均個人未償還貸款筆數與上年基本持平,銀行仍是居民獲得借款的主要渠道,銀行以外的機構、平臺是居民獲得借款的重要補充。調查顯示,2017 年,全國成年人人均個人未償還貸款筆數為 0.49 筆,與上年基本持平,農村地區成年人個人未償還貸款筆數為 0.41 筆。江西、廣西、廣東、雲南、寧夏等省(自治區)成年人個人未償還貸款筆數均超過了 0.6 筆。2017 年,全國成年人在銀行有貸款的比例為 39.78%,農村地區為 35.86%;在銀行以外的機構、平臺獲得過借款的成年人比例為 22.74%,農村地區為 20.28%。

通過報告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成人在銀行有貸款的比例是39.78%,按照目前我國人口數據,18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在9億左右,按照這個比例測算,目前國內有貸款的人數量就在3.6億左右。

如果你現在有貸款在還,你就是全國40%的負翁。

2017年,全國就業人口7.7億左右

同樣是2017年的數據,全國一共有就業人口在7.7億,這個7.7億上班幹活的人大概是怎麼分佈的呢?

公務員企事業單位4000萬

國企3000萬

私企1.55億

農民2.2億

非工業建築業的服務行業3億

這樣就很清楚了,目前我們貸款的人有3.6億了,拋開2.2億農民,其他人群合計在5.5億。所以,有大概3.6/5.5=65%,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毛估估的比例,每100個上班的人裡,大概就有65個人每個月要拿出自己的工資付銀行的貸款。


這個數量,還是很龐大的。



金融筆記


19年4月份回家做清明,晚上同族的堂兄弟20來人聚一起喝酒聊天,期間有個環節是這麼多堂兄弟要捐款,修繕祖墳和買其他的東西,反正是聊到錢這方面了。

其中有個有2個小孩的堂哥,沒辦法只能在家裡務農了,他說了句話讓我比較吃驚:諾(拿起手機來搖了搖),沒錢了。每個月都使用花唄……

我吃驚是有幾個原因的:一是堂哥可以開通花唄了,只是不知額度有多少;二是堂哥的拮据,加上有賭博的習慣,換不上了怎麼辦……

舉這個例子主要是想表達貸款已經觸及到各個角落,覆蓋廣大的人民群眾。

把改成:你身邊的朋友有多少人每個月要拿出自己的工作來還銀行的貸款?會更好點。

比如我吧,本身我是有信用卡的,每個月信用卡的還款都在好幾千以上,其他的房貸車貸沒有,就是信用卡。我認識的朋友十個當中有8個是有信用卡的或者有車貸房貸的,這個對於我的意義是我要爭取有房貸,就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激勵。

我們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數據把,認識下當今社會,國人的一個貸款的狀況:

央行發佈《2017年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17年全國成年人在銀行有貸款的比例是39.78%,農村地區是35.86%;在銀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機構平臺獲得過貸款的成年人比例為22.74%,農村地區為20.28%。

2018年第三季度,央行報告數據:人均持有信用卡0.47張。(你又貢獻了多少張呢?)

總結:你管有多少人每個月要還銀行的貸款,我想我們要做的是先檢查下自己有多少筆貸款沒還清,有多少張信用卡刷空了……

最後祝各位好好用卡,天天有錢花……


卡商思維


2018年信用卡授信總額度15.4萬億,期末應償額度6.85萬億,18年底信用卡總持卡量6.86億張,而全國18到60週歲的人口有9億人,人均持卡0.76張,人均需償還貸款約0.76萬。而且這是每個月的數據,也就是說基本上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持卡人是需要每個月都倒卡還貸的,這算下來這個群體有人三億人,當然這其中各個職業的人群並未統計,但總體每個月需要用自己的收入還信用卡和貸款的人數還是很龐大。

簡單回答一下,望對題主有所幫助,也歡迎評論交流!




大勝說支付


這個數量不少哦,這根據房子的總價,個人的收入,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就我來說,14年拿了駕照,就把錢拿去買車了,現在後悔囉,房子買不起了,只有租房坐。但沒有後悔藥,這就是命吧。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省城我買不起,就到縣城買了一套。沒發再不搞快縣城都買不起了,這房價稱稱往上漲。有很多月供都是兩千多,15年之前買的月供基本一千多。所以買房要趁早。同志們搞快哦




任務重啊


逗鍋


第一、我覺得可以明確的告訴,很多人。

第二、要把人群做一個劃分。25歲以下的,要還貸款的很少,以為他們剛畢業沒多久;25-50的這類人群估計要還貸款的比例就多了,因為他們有房貸車貸,貸款做生意,等等;50歲以上,因為年紀大了,再加經過前面幾十年的積累,和消費觀不一樣,可能要還貸款的比較少了。

第三、還要界定一下,要拿一個工資的多少比例來還貸款,如果還貸款的金額在50%以下,應該對生活質量沒有太大的影響。

第四、建議需要貸款買車,買房的朋友,根據家庭收入,合理規劃。買車買房,本來就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卻因為還貸壓力太大而影響了生活,那就本末倒置了。


暗中觀察1688


只能說絕大多數吧!只要買房買車,全款的比例應該不超百分之二十,畢竟有個,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熱人掌握了百分之八十的社會財富💰💰💰,現在這個比例可能更高,一九定律了。

拿自己舉例,要買房,家裡給了點首付,剩下的都是自己慢慢還😂😂😂被銀行套了三十年。


hello字先生


說實話現在每個人身上差不多,都有銀行的貸款,或者是用信用卡要還。特別是90後,現在物價飛漲,入不敷出。除了面對必要的生活費,還有房貸車貸,等等。除非你有很好的理財能力。或者家庭本來就比較富裕。而且90後消費比較高,而且容易衝動消費。還有一些攀比心理的存在。


影像金融


當70/80後自嘲進入油膩中年、90後開始佛系養生時,一波新生軍已然登上歷史舞臺。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發展和經濟轉型而成長起來的95後,性格鮮明喜歡剁手,是目前中國社會消費的新中堅力量。

最早的一批95後,今年也差不多是24歲了,很多人已經從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找工作了。曾經困擾80後、90後的問題,95後依然逃脫不了,比如:買房。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在所有購房群體中,25歲以下的購房者佔到了大約10%,雖然比例不大,但是作為剛進入社會不久,收入水平還很低的95後來說,這十分之一的購買力不容小視。

小風是一名95後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才畢業一年的他,已經在武漢買房,一名剛踏入社會不久的大學生如今已經擁有一套自己的房產,說起來著實讓身邊的人羨慕。然而買房背後的心酸,又豈是外表看起來那麼光鮮。

最錯誤的決定:勸我爸不買房

小風老家在湖北孝昌,在武漢上了四年大學的他,想要留在武漢發展。父母是樸素的普通裝修從業者,一家人吃穿不愁,生活平靜且安逸。

父母的勤勞給他和他姐姐帶來了很穩定的成長環境,姐姐大學畢業選擇去了上海發展,做數據庫工程師,薪資方面可觀,不用家裡過多操心。

因為姐姐一直在上海工作生活,目前也沒有回到家鄉的打算,父母也就沒有打算給姐姐買房,當然了,家中的經濟條件也不足以資助姐姐在上海買房。而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小風,日後在哪裡買房安家的問題。

小風上大學的時候,爸爸曾和他提起過他以後發展的方向和在哪個城市落腳的問題,想用積蓄給他在武漢買套房,那個時候的小風還沉浸在大學生活的自由與歡快,絲毫沒有考慮過這些。

那時候,小風和每個普通的大學生一樣,沒有過多的經濟壓力,每天上上課,做些自己喜歡的事。

那個時候的小風什麼都不懂,沒有自己掙過錢,對未來充滿著信心,覺得他以後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換來車子房子,可以不用父母幫襯實現人生目標。

另一方面,他覺得父母用大半輩子存的錢一下子就給了自己,挺心疼父母的。所以他做了一個錯誤決定,他說服了他爸爸不買房。

租房:辛苦賺來的錢進了別人腰包

大二暑假,小風利用暑假時間和朋友一起兼職,開始接觸社會多了,這時小風發現很多東西和他想的並不太一樣,錢真的不是那麼好掙!

以前只知道伸手向父母拿錢用,卻從來就不知道父母賺錢是何等的艱難,也從來沒想過錢是如此的來之不易。一直到自己親身去兼職,才知道原來賺錢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容易。

賺錢難,更要命的是還要租房,看著辛苦賺來的錢,進了房東的腰包,可以想象,小風對於擁有自己房子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到了寒假放假在家,小風的爸爸再次跟他提起買房的事,時過一年他發現房子的漲幅挺大的,房子變得越來越貴,他開始認真的考慮買房的問題。

小風在體會了一些現實問題後,發現其實買房更是一種投資,但要強的他依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買房。

無奈拼爹買房:甘心做房奴

日子就一分一秒的滴答,然而到小風畢業,沒有半點積蓄的他想要買房無疑是白日做夢。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買房不知是5年還是10年之後。

畢業之後的小風,連武漢大概的幾個區位都分不太清楚,整個買房的過程快的令人有些吃驚,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左右的時間。跟著父母一起看房選房,對比了幾種常見的戶型,最後選擇了在武漢礄口區購買自己的第一套房。

一套111㎡的房子,每個月要還將近8000的房貸,對於現在的小風來說,有著不小的壓力。

小風說道,當時買房還是有些倉促的,買房時的他甚至連武漢有幾個區都還未了解清楚,他在武漢上大學的四年中,他喜歡上了武漢這個城市,他相信日後的武漢會越來越好,是個十分有潛力的城市。

如果沒有父母的資金,對於小風來說,在武漢買房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小風稱,“如果靠我自己,感覺要奮鬥一輩子才能在武漢買上房。買了房,確實多了些安定的感覺。”

95後作為時代潮流中不一樣的煙火,他們或“拼爹”買房,或優雅租房。在他們身上,更鮮明地體現出新一代青年人,對住房和生活的全新態度。



淄博財經


這個要看在哪個城市,一線城市的房價基數太高,比如我在深圳,房子買的在相對比較便宜的區域,每個月月供也要1萬多,自己又不是專業的高精尖,普通工資收入根本沒法覆蓋,所以只能出來創業做生意,如果指望上班可以供房,那早就要餓死了


Terry樓先生


我周圍的同事差不多都有房貸,每個月不同程度的要拿出2000-4000元用來還房貸,我是89年的,這個年齡段的生活壓力還是挺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