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臨時抱佛腳” ,而不是抱別的腳?

我們經常用“臨時抱佛腳”來形容那些平時不用功,馬上考試時翻書複習的學生。除此之外,這句話還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平時對佛將信將疑,遇到疾病災難才想起求佛保佑的不怎麼虔誠的信徒;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平時不大往來,有事登門求人的客人,抱佛腳也就是抱大腿了。那麼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為什麼是“臨時抱佛腳” ,而不是抱別的腳?

據宋代張世南《宦遊紀聞》記載,古時候在雲南的南邊有一個藩國,這個國家裡面的人都只信奉佛教。有一次一個犯了死罪的人,在被官兵追捕,走投無路逃進一座寺廟,廟裡面有巨大的佛像,逃犯一見到佛像,心中悔恨不已,便抱著佛像的腳邊哭便磕頭懺悔。一邊磕頭一邊嘴裡禱告:“佛祖慈悲為懷,我自知有罪,請求剃度為僧,從今以後,再也不敢為非作歹。”不一會兒,磕頭磕得滿身是血。

正在這時,官兵進來看見此情此景,竟被罪犯虔誠信佛,真心悔過的態度感動,將此事上報給國王,國王也是信佛之人,便赦免了他死罪,讓他在寺廟做和尚。後來,這個國家的一些和尚來到中國傳播佛教時,將這個典故傳了過來。現在的俗語“閒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就是從那裡傳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