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風險暴露其三,恐慌下半場望結束——3月16日市場大跌點評

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研究團隊編寫,

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

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戶。

謝超 黃亞銣 李瑾 黃凱松

四大風險暴露其三:在2月27日發佈的《趨勢外推階段,關注四大風險——三月策略及十大金股》中,我們提出了後市四大風險的判斷:①1季度數據不及預期的風險,進入到3月中旬或者4月中旬的數據披露期,樂觀的預期和嚴峻的現實之間的差別有可能會對市場形成一定擾動;②泡沫經濟預期證偽的風險;③滯脹加劇的風險;④新冠疫情在海外傳播導致外盤震盪加劇的風險。此前,海外疫情快速擴散已經誘發了美股崩盤,兌現了第四個風險;今天公佈的1-2月份數據兌現了第一個風險,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說,房地產“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兌現了第二個風險。

四大風險兌現三個,是誘發今天和近期回調的根本原因。由於油價大幅下跌,短期內滯脹風險暴露的概率較低。

行動的勇氣與市場的反向預期。2008年,時任美國財長保爾森曾經在美國參議院尋求拯救市場的授權時說:如果你手裡拿著的是支小水槍,你將不得不經常使用它。如果人們知道你擁有一枚火箭筒,也許你永遠都不會用到它。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也在危機平息後寫了一本有關救市的超常規貨幣政策決策的回憶錄《行動的勇氣》。美聯儲今晨宣佈“0利率+7000億美元回購”的超常規政策,不過是2008年“行動的勇氣”的翻版。但從08年救市政策推出的初期看,市場依然是會先有反向預期,因為市場短期是個投票器,當恐慌籠罩時,一切的信號都將被理解為利空的信號。正是因為有這種短期的反向預期,才決定了行動需要勇氣,需要承受短期加大擾動的風險。當然,這也意味著保爾森“永遠用不到的火箭筒”的說法也僅僅是個幻想,打消反向預期的唯一辦法就是不但要有火箭筒,而且要展示給市場它的威力。

政策經濟週期與撿便宜貨。從政策經濟週期的角度看,前述反向預期的行為金融學邏輯,恰恰給價值投資者創造了撿便宜貨的機會。政策經濟週期的邏輯是,政策內生於經濟,目的是為了扭轉數據弱的形勢。從政策和經濟二維互動的角度看,市場的恐慌性下跌將分成上下半場:上半場,政策力度不夠,市場持續恐慌性下跌;下半場,火箭炮式政策上場,引發市場反向預期,進一步恐慌性下跌。之後過度寬鬆政策體現出效力,下半場的恐慌結束,市場進入到等待數據的磨底階段。導致政策用過勁的觸發點,通常是經濟預期過度悲觀,通常也對應著市場跌出價值空間的時候。今天上證綜指PETTM收於12.1倍,隱含增長預期大約4.5%,對於全年GDP增速而言已經比較合理;另一方面,從六大發電集團煤耗的數據來看,中國經濟正在以平緩的斜率逐步復甦,一季度已然是本輪週期的底部。綜合兩方面來看,如果繼續大幅下跌,我們建議價值投資者可以考慮積極配置。

配置三個方向:①高股息標的。根據《V型反轉後,高股息板塊值得關注》(2月21日),在市場震盪時期,高股息板塊跑贏大勢的勝率較高;

②作為逆週期抓手的純內需標的。2020Q1是中國經濟的至暗時刻,受傷害最大的是日常消費;2020Q2有可能會是海外經濟的至暗時刻,進出口總額佔中國GDP的31%,傷害的是外需依賴度比較大的企業,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日常消費和外需都難以成為未來一個季度的希望,投資與汽車是啟動冰封經濟的相對可靠的抓手,建議關注新老基建、汽車和地產;③著眼於下半年,可以考慮儲備消費品裡面的價值股。

風險提示:宏觀政策低於預期;海外疫情防控低於預期。

—————————————————————————

光大策略團隊

謝 超 北京大學博士 首席策略分析師

黃亞銣 清華大學碩士 行業與大類資產配置

李 瑾 北京大學碩士 主題與行業比較研究

黃凱松 廈門大學碩士 投資組合與行業比較

—————————————————————————

本訂閱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閱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閱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