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記憶:山村疫情沒有城市慘重,但卻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


瘟疫記憶:山村疫情沒有城市慘重,但卻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

庚子鼠年,一個叫新型冠狀病毒的傢伙闖進中國人的生活,將強大的人類殺得人仰馬翻。幸好中國人及時覺悟過來,萬民同袍,齊心竭力,與這個肉眼看不見的傢伙展開殊死搏鬥,醫務人員在前衝鋒拼殺,其餘人等在後嚴防死守,終於扼制住病毒的攻勢。

我是嚴防死守的一員,每天睜開第一眼就是看疫情的數據,一串串數字在眼前躍動,心情也隨之跌宕起伏,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串串數字,每一串數字後面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不知多少家庭在為之悲為之喜。

瘟疫記憶:山村疫情沒有城市慘重,但卻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

撫今追昔,閒來無事我便翻看人類疫情史。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人類的發展史上,瘟疫如影隨形,在《山海經》中就有關於瘟疫的描寫;《中國疫病史鑑》記錄,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小型瘟疫更是數不勝數。每次疫情,都能讓當時的社會為之戰慄。史書中每每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疚疫大作,十室九空”“家家有殭屍之病,室室有號泣之哀”等描述,透過文字也能觸摸到慘絕人寰的悲涼。

翻開文成縣誌,裡面也記錄著建縣以來至1990年我縣傳染病的情況。記錄的種類有霍亂、鼠疫、天花、病毒性肝炎、傷寒、脊髓灰質炎、麻疹、瘧疾、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氟病。數一下,記錄在案的大小疫情有30多次,死亡人數達到277人。在後期的訪問調查中,我還發現,縣誌記錄並不全面,現實的瘟疫數據要比記錄的大得多,程度要慘烈得多。

瘟疫記憶:山村疫情沒有城市慘重,但卻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

山村地闊人疏,交通不便,瘟疫沒有城市慘重,但足以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它給人們的不僅是死亡的哀傷,更可怕的是茫然無助的恐懼。在我們山村一帶,將瘟疫稱為“黃毒盅”,“給黃毒盅擂掉”是對人最惡毒的咒詛之一。

有一個故事,說古時有一個老好人,無論遇到什麼事都不生氣,無論對誰都笑臉相迎。有人想看看這人發怒的樣子,就偷偷地在他門口放了一個稻草人,上寫著“黃毒盅”三個字,意為黃毒盅上門。這是一個特過分的玩笑,那人打開門看見了,卻仍然不生氣,笑眯眯地將稻草人請到中堂供起來,每天燒香祭拜。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黃毒盅神來了,對他說,不久這一帶將會發生一場大瘟疫。你去大量收購楊梅,將楊梅用某藥材浸泡,曬乾用籮筐裝好,這是治瘟疫的良藥。此人半信半疑,但還是依法去做了。不久瘟疫真的鋪天蓋地而來,良醫無可奈何,官府手足無措,但吃了他特製的楊梅乾就好得一乾二淨,因而人們紛紛前來購買楊梅,楊梅賣完,人們就來拿裝楊梅籮筐的篾條,竟然也能醫好病,一場瘟疫就在幾筐楊梅乾中煙消雲散。

故事寄寓了古人好人有好報的願望,也寄託了人們戰勝瘟疫的美好憧憬。可惜,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這樣的好事,瘟疫也沒有喜劇的結尾,留給人們的永遠是苦痛的回憶。

瘟疫記憶:山村疫情沒有城市慘重,但卻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

留給鄰居趙老師痛苦回憶的是痢疾。1947年,趙老師爺爺奶奶得了痢疾,兩人不斷腹瀉,家人想盡辦法,用盡了藥,都沒有效果,前後21天兩人就相繼去世,爺爺時年五十七歲,奶奶五十一歲。我與一個行家說起這件事,行家說痢疾不可能這麼兇猛,大概兩位老人當年得的是霍亂類更危險的傳染病,只不過當時人誤認為痢疾了。是否是這樣,已無從考證,趙老師也說不清了,但這次傳染病帶來的悲痛與惶恐卻永遠銘刻在他心裡。

關於痢疾的灰色記憶父親也有,說是十來歲的時候,大約在1947年前後吧,鄰居的一個堂兄弟得了痢證(痢疾),整天拉稀,村裡人說這是傳染病會死人的,於是奶奶就安排一群兄妹大逃亡,逃到鄰村外婆家躲起來。堂兄弟卻很幸運,不知吃了什麼藥,堅強地挺過來了。

瘟疫記憶:山村疫情沒有城市慘重,但卻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

真正給父母抹上痛苦回憶的是脊髓灰質炎,山村裡叫小兒麻痺症。大約是1964年吧,我姐姐一週歲上下,已經能在凳子上扶著牆壁左右走動了,正當大家誇獎姐姐開步早時,姐姐卻身體發熱了,哇哇地哭。因為體溫不是很高,父母就沒當回事,只管忙自己的事,以為不久就會自愈的。不久姐姐果真不發燒了,也不哭了,但卻死也不肯走路了,父母還罵姐姐變懶了。過了很久才發現事情不對,姐姐雙腳完全沒力氣了。母親才抱著姐姐來文成醫院就醫,醫生說,來遲了,治治看,就給姐姐針灸,治了一段時間,雙腳慢慢有了力氣,也活絡了好多。醫生說,有希望,現在春節放假,等春節後再來。但過完春節,父母就忙農活了,家裡又沒錢,一天過一天,帶姐姐去醫治的事就這樣拖過去了。母親現在說起那段往事還抹眼淚,說對不起姐姐,那時借點錢再去治一回,姐姐也許就不會雙腳癱瘓了。

給我岳母留下恐懼記憶的是腦膜炎,大約是1959年,岳母還是十二三歲的小孩,突然聽說鄰居爺爺身體發熱頭疼,不久鄰居奶奶也發熱頭疼,還嘔吐,大家急忙找藥醫治,但均無效,病情進一步加重。於是就有人說,大約是中了什麼邪,大家又張羅請神許願,但這裡還沒開張,兩位老人就突然去世了。岳母姐妹嚇得躲在家裡不敢外出,不久又聽說鄰屋的一個小姑娘也得病了,頭痛、發熱,她家裡人非常害怕,急忙送她到鎮裡醫院就醫,醫生說是腦膜炎,不知怎的,醫了幾天,也死了。村人都嚇呆了,將小孩關在家裡,不讓出門,不知是誰說的,吃甜菜可預防腦膜炎,於是一家人猛吃甜菜,最後也的確沒有染上腦膜炎。

瘟疫記憶:山村疫情沒有城市慘重,但卻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

稱得上慘烈的是鄰村下垟的1952年春天,寧靜的山村,猝不及防被天花攪得雞犬不寧,全村三百多人,竟有三十多人得了天花,而且大多是十五歲以下的小孩,整個村莊瀰漫著恐懼的灰雲。沒得病的,父母將小孩趕到樓上,不讓下來;得了病的,四處找藥醫治,據說最好的是羚羊角泡水喝,但羚羊角不是家家都有,因而大多數的小孩只得吃清涼解毒的草藥,有的甚至用尿桶瘡燒灰泡水喝,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小孩接二連三死去,一戶張姓人家兩天內死了兩個小孩,考地自然村兩兄弟在兩小時內先後死去,全村一共死了十七個人。那個春天,全村哀哭聲驚天動地,直到今天,我去詢問老人時,老人還是一臉哀傷。

我對瘟疫的記憶是從點寶與吃糖丸開始的,點寶是在手臂上劃個小傷口,然後就任之發炎,癢癢的,最後留下一分硬幣大小的疤。開始小孩都有點怕,醫生說,哪個小孩勇敢就獎你一粒糖兒,不勇敢就沒糖吃。果真,點了寶,醫生就給我們一粒圓圓的糖,而且點寶也不怎麼疼,因而一群小孩都樂意接受了。後來才明白,點寶是種牛痘,是防天花的疫苗;糖兒其實是糖丸,是防小兒麻痺症的。

瘟疫記憶:山村疫情沒有城市慘重,但卻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

打預防針是上小學的事了,消息靈通的同學說,下午全班同學都要打針,我們不信,沒病為什麼要打針呀。但一上課,校長老師帶著醫生進來了,我們嚇得大氣都不敢喘,女同學更是嚇得要哭出來。校長說,大家不要怕,這是預防針,打了就不會生病。醫生說,一點也不痛,哪個同學勇敢先打?我後排的同學就站起來,說我不怕痛,我先打,老師就表揚他,同學真得上去打了,說一點也不痛;我也想被表揚,心裡嚇得直打鼓,但還是說我也先打,醫生一針戳進來,我也學同學的樣子勇敢地說一點也不痛,眼淚卻差一點從眼眶裡滾出來。

當時打針其實是注射麻疹疫苗。麻疹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山村最普遍的一種傳染病,而且死亡率很高。山村裡稱之為做小客,說是每個人都必然會做的,沒做過小客的在世上還只是一個客人,只有做了小客才真正算世上的人。反正遲早會得,大家也就不防備,因而每次麻疹來襲時,村裡小孩就接二連三得病,先是身體微熱,咳嗽,然後高燒,皮膚就出現皮疹,先是耳後、頸部,沿著髮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幹及上肢。這一過程父母如臨大敵,整天護著小孩。不能讓皮疹出得太快,也不能讓皮疹出不出來,體溫太高了,會把人燒壞,就要用涼茶替小孩解毒,鹽滷拌黃泥用布包好敷在小孩身上降溫;小孩皮疹出了一半不出了,這是最危險的,將會死人,就要給小孩吃“發”的食物,促使皮疹發出來;還要防止小孩撓癢,撓破了將會留下疤痕。直到小孩皮疹從頭出到腳,然後按順序消失,父母才長長鬆一口氣。當時的家庭,往往是幾個小孩一起得麻疹,服侍了這個又要服待那個,一個過程下來,父母累得脫了一層皮。我得麻疹時,恰好我鄰居一個堂妹也得麻疹,她爸爸外出有事,沒把她看護好,不幸去世了,這事將母親嚇掉了魂,她守著我三天三夜也不敢睡,等我病好了,母親也病倒了。

瘟疫記憶:山村疫情沒有城市慘重,但卻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

我還得過黃疸,我記得是讀小學一年級,村裡小學生接二連三得了黃疸,我的尿也變得渾黃,母親就帶我去診所看,醫生看了看我的指甲及眼睛,就說我得黃疸了。學校就讓我不要去上課,我挺高興,還是與朋友無憂無慮地玩。母親給我吃藥,我印象裡,主要是草藥燒兔肉,讓我一碗一碗地喝湯,湯有點氣味,有點澀,不好喝,有時只喝半碗就逃走了,不知是藥起了作用,還是我的免疫力強,後來稀裡糊塗就好了。長大了才明白,當時我得的黃疸其實是甲肝,這是一種自愈性很強的病,可見在所有得過傳染病的人當中,我還是挺幸運的一個人。

瘟疫記憶:山村疫情沒有城市慘重,但卻在人們心中刻下慘痛的印記

女兒出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了,國家已開展計劃免疫,給嬰兒建卡造冊。一出生就開始注射疫苗,後來定期按計劃打預防針。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注射疫苗成了最重要的事。醫生說,現在的小孩真幸運,打了疫苗,就不用擔心什麼瘟疫了。我也相信現代醫學已戰勝了瘟疫,女兒這一代及他們的後代再不用擔驚受怕。不想我們還是太天真了,其實瘟疫時刻躲在暗處,時刻睜大眼睛窺視著人類。人類在進步,他們也在進化,人類一旦犯錯,它們就會席捲而來,而且變得更兇烈,更慘烈,非典是這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是這樣。

人類,真得要時刻警醒呀!

文 / 周玉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