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預告】戰“疫”第8期——孩子們的戰疫

【節目預告】戰“疫”第8期——孩子們的戰疫

突發的疫情給我們成年人帶來了緊張與恐慌,但是帶給孩子們的卻是一段悠長的假期,這個居家防疫的假期,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跟熊孩子們鬥智鬥勇。然而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孩子們的世界又是怎樣的?疫情即將過去,孩子如何調整好狀態,迎接久違的校園生活?本期《我要當醫生》節目我們請到兩位兒童健康方面的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 王荃;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 崔永華,請他們講一講疫情中與孩子有關的事。


《我要當醫生》本期話題精彩搶先看


疫情中,孩子發燒怎麼辦?

【節目預告】戰“疫”第8期——孩子們的戰疫

冬季是兒童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孩子患病後共同的常見症狀就是發熱。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孩子如果發燒了,家長難免會擔心,到底去不去醫院呢?去了醫院我的孩子會不會感染新冠病毒呢?什麼情況下我應該帶孩子去醫院呢?

王主任告訴我們,判斷是否去醫院,要掌握幾個原則:

  1. 3個月以下的孩子,只要發燒就去醫院;
  2. 無論多大的孩子,發燒超過3天,就要去醫院;
  3. 創傷造成明顯出血、傷後出現肢體活動障礙(肢體不會動或力量變弱)或意識改變(嗜睡或無法安撫的煩躁哭鬧),就要去醫院。

一個簡單判定方法:孩子這次生病,和以往相比,是不是有特別明顯不同的症狀和體徵?有,就去醫院!


居家防疫,別讓孩子受傷


【節目預告】戰“疫”第8期——孩子們的戰疫

居家隔離,對於防疫來說是安全的措施,但對孩子來說,家裡其實也隱藏著許多危險,而這些危險往往只是源於一些細節的缺失。

  1. 誤食:藥物、毒物、消毒劑等,一定要放到高處孩子不能夠到的地方;教育孩子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吃的;服藥一定遵照醫囑,看清說明書。
  2. 墜落傷:墜落傷的嚴重程度和墜落的高度並不完全成正比,即使普通椅子的高度也可能產生嚴重損傷。陽臺和窗戶下面不要堆放孩子可以攀爬的物品,一定要避免墜落。
  3. 燙傷:洗澡時一定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端熱的飯菜時一定觀察好周圍;不建議使用不能固定的桌布

別樣寒假別樣情

【節目預告】戰“疫”第8期——孩子們的戰疫

漫長的假期,多了很多親子時光,在這特殊假期,家長要怎樣與孩子共度呢?崔主任給出了幾方面的建議。

  1. 邊界意識:崔主任在節目中分享了一個例子,是他在澳大利亞街頭所見。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摔倒了,鞋也掉了,父母並沒有去幫他,而是站在一旁,等他自己哭著爬起來,找回掉了的鞋,自己穿不上就拎在手裡,一家人繼續往前走。這在我們國家大概是不容易見到的。我國文化和國情的特點導致在孩子的教育中,邊界意識不強。“哪些是自己的事,必須自己面對和完成?”應該從小就告訴孩子,讓他明白自己與他人的邊界在哪裡。這樣的孩子才會成為獨立的、有責任和擔當的人。
  2. 高質量陪伴:家長與孩子之間,並不是必須“距離產生美”,相反,家長對孩子的陪伴其實非常重要。關鍵是,怎樣陪伴。“監工式”陪伴、只有“陪”沒有“伴”,都不是有效的陪伴,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他目前的心理需求,給孩子設置一個感興趣的活動場景,跟孩子一起做一件感興趣的事情
    ,這才是高效的陪伴。
  3. 遠離焦慮:焦慮情緒會“傳染“,家長要首先調整好心態,否則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
  4. 合理要求:給孩子安排學習或其他任務要量力而行,符合實際情況。要知道有時候孩子完不成任務並不是不認真不專心,可能是能力不足,可能是有什麼困難。
【節目預告】戰“疫”第8期——孩子們的戰疫

這個假期註定是一段永生難忘的時光,它是一段危機,也是一段親子凝聚的機遇期。無論您的努力是成功還是不成功,它都將成為孩子成長記憶的一部分。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開學後孩子們要不要戴口罩?應該如何應對“開學綜合徵”?如何進行身體和心理的開學準備?

敬請關注 3月22日早8:00

北京衛視《我要當醫生》



【節目預告】戰“疫”第8期——孩子們的戰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 王荃


【節目預告】戰“疫”第8期——孩子們的戰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 崔永華


【節目預告】戰“疫”第8期——孩子們的戰疫

本期節目錄制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