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起居,行動坐臥,養活一團春意思


春分養生 | 飲食起居,行動坐臥,養活一團春意思

養生自古有門道,順應時節效果好。

《黃帝內經》對春季的養生有這樣的描述:

讓我們跟隨古人的腳步,看看春天應該如何養生。


1 飲食


春天喜食甘,少食酸。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
春季肝火過旺容易傷及脾臟,影響人體消化吸收。
因此,春天很多人會出現出現食慾不振、脹氣反酸等症狀。
酸本身就是收斂收攝,會抑制肝氣的生髮。
此時再吃酸味,會間接加重脾胃的負擔。
而食用甘甜、綿軟的食物,則能調和脾胃。

春分養生 | 飲食起居,行動坐臥,養活一團春意思


如大棗的性味平和,可以益氣補血;
糯米味甘性溫,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反胃。
此外,春天應季的新鮮蔬菜,多具有天然的芳香氣味。
如韭菜、香菜、茼蒿、茴香、椿芽等。
食用這些,能起到振奮食慾的功效。

2 起居


《黃帝內經》中說“夜臥早起”,也就是晚睡早起。
轉入春天,白晝逐漸變長,黑夜開始縮短。
人也應該順應這種自然規律。
適度減少睡眠、增加活動時間。
曾國藩家訓中,有“八本”的說法。
其中有一條就是:“居家以不晏起為本”。
他告訴家中子弟:“黎時即起,醒後不沾戀。”
清早即起,能夠使人一整天都精神振奮。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春季要“晚睡早起”。


但起床的時間也不宜早於天亮,即不要在5點前起床;
晚睡不要晚於半夜子時,即不要超過晚上11點。
否則,也會對人體健康不利。


春分養生 | 飲食起居,行動坐臥,養活一團春意思

3 行動


所謂 “廣步於庭”,就是鼓勵人們,在春天多進行一些戶外活動。
春天適當的增加活動量,能夠幫助人體生髮陽氣,提高免疫力。
需注意的是,剛從“冬藏”的狀態走向“復甦”。
因此,春季不宜進行過於劇烈的運動。
劇烈運動出汗過多,反而耗傷身體。
相較於古人有限的活動空間,如今可供我們選擇的鍛鍊形式可謂多種多樣。
踏青賞花、爬山挖野菜、廣場放風箏,都是非常適宜春天的活動。
這些活動不僅運動量適中,而且能夠讓全家人共同參與。
大自然中不僅有新鮮空氣,也有宜人的春日美景。
這些都將對陽氣的生髮、肝氣的疏通起到積極作用。
如今疫情已經日趨平穩,外出活動仍需要做好防疫措施。
儘量選擇人少空曠的地方,能夠更加安全地進行運動。


4 坐臥

“披髮緩形”,就是要披散頭髮,穿著寬鬆的衣物。
讓身體髮膚在春天裡,處於一種自然、放鬆的狀態。

春分養生 | 飲食起居,行動坐臥,養活一團春意思

這樣做是為了適應自然生長的規律,也是促進人體陽氣生髮的一種方法。
同時,“緩行”也有行動緩慢的意思。
人的肝臟,具有“喜條達而惡抑鬱”的特點。
春季肝火上燥,處事不宜著急上火。


每日早起晚睡前,不妨靜坐片刻。
有助於調養情致,使肝氣通達舒暢。
午後也可以來到室外,在陽光下稍坐片刻。
曬曬太陽、慢走兩步,“春困”和疲乏都會離你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