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利亞為何失敗?

綠葉49299975


這個問題讓貝利亞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難道掌控世界上最大國家的內務部不叫成功?在蘇聯呼風喚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叫成功?只不過是敗給了更為奸詐狡猾的赫魯曉夫,但這並不能說明貝利亞沒有成功過啊!

蘇聯的斯大林時代,貝利亞是一個令人顫抖的名字,作為斯大林的心腹,貝利亞是腥風血雨的“大清洗”運動的主要執行者,死在貝利亞手中的黨政軍人物不計取數,更有數百萬人被關押或流放。“貝利亞”作為斯大林“酷政”的代名詞,自然也是負面形象的代表。

但隨著時間推移,客觀看待貝利亞的聲音越來越多,比如貝利亞在衛國戰爭期間包括情報、外交到組織修造防禦工事、工廠後撤和武器生產等方面做出了諸多貢獻,二戰後主持搶奪德國專家和研發核武器工作。

可以說,貝利亞雖然“臭名昭著”,但對於蘇聯而言還是有很大貢獻的,而且在斯大林去世後,身為蘇聯二把手的貝利亞對症下藥進行了一系列旨在推進蘇聯社會發展的改革,這使得貝利亞的形象更加改觀。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二號人物,幾乎是一夜之間就被奪走了一切,並以極其齷齪的罪名被處決,實在是匪夷所思。

那麼,握有實權的貝利亞為何會死無葬身之地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歷史舊賬害死人

貝利亞的失敗,最根本原因在於他是斯大林的心腹。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身為斯大林“大總管”的貝利亞,本質上是依附斯大林起家的。從1933年斯大林遇刺案中奮不顧身為斯大林擋子彈開始,貝利亞的地位就直線躥升,最終成為蘇聯的二號人物。

而有了呼風喚雨能力的貝利亞充分利用手中的權力為斯大林保駕護航,他控制的內務部成了比錦衣衛、東廠還恐怖的特務集團。他們滲透到蘇聯的各個角落,將不利於斯大林統治的勢力紛紛清除,為了打擊政敵甚至掀起紅色恐怖。

比如那個著名笑話,說斯大林的菸斗不見了,負責尋找的貝利亞找到10個供認不諱的竊賊,好幾個還忍不了嚴刑拷打掛掉了,然後斯大林在沙發下找到了菸斗。

正因為貝利亞在斯大林的羽翼下隻手遮天,幾乎掌握了所有人的黑材料,甚至可以任意炮製黑材料,這讓所有人對貝利亞都恨之入骨。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的去世,對所有人而言都是轉機,失去靠山的貝利亞在等到問鼎權力之巔機會的同時,也不得不為了自己的命運而進行一系列收攏民心的改革,為接下來的“登基”鋪路。

而貝利亞的所有同僚,早已受夠了斯大林的頤指氣使,對狐假虎威的貝利亞也是憤恨交加。如果貝利亞上位,儘管可能不會走斯大林的老路,但他隨時可以將任何一個人置於死地。所以儘管派別林立,但大家在清算貝利亞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於是貝利亞被槍殺在家中,他的罪名在他死後被公諸於眾。

2、激進改革要了命

作為蘇聯的奠基者之一,斯大林對蘇聯的崛起居功至偉,但他給蘇聯帶來的影響同樣致命,尤其是積重難返的斯大林模式。

為了維護權威,斯大林不惜打壓政敵,確立專制統治,這使得蘇聯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失去活力,在從二戰廢墟中站起來後便舉步維艱。

針對這樣的境況,貝利亞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平反冤假錯案、改革安保機關、大赦百萬犯人、反對個人崇拜、改革民族政策、改善外交政策等。

應該說,對於在斯大林統治下長期受高壓控制的人們,難得的解脫固然是令人欣慰的,貝利亞的改革也是與時俱進的。但貝利亞太著急了,著急到斯大林一死,就想通過否認斯大林的做法鞏固自己的權威。

而這種數典忘祖的做法震驚了所有人,要知道,一個連自己的老師都可以隨便踩在腳下的人,還會對誰仁慈?貝利亞的所謂“善政”,不僅沒有拉攏到大家的支持,反而令大家更為恐懼。而當恐懼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變成了歇斯底里的憤怒和以死相博的莫大勇氣。

而且,任何改革無論出於公心還是私利,都會或多或少觸及很多人的利益。而貝利亞在斯大林去世後突然的“改弦更張”,無論怎麼看都像是腥風血雨前的片刻寧靜,所以大家也都做好了誓死相搏的準備。貝利亞在還沒有得到政敵的諒解和支持時,就已經樹立了一大波新的敵人,貝利亞不死,大家怎能心安?

所以,貝利亞的落敗,是蘇聯高層博弈的最終結果,而且貝利亞的死,也徹底宣告了蘇聯斯大林時代的結束,而後赫魯曉夫愛1956年“二十大”上再度補刀,蘇聯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1953年,當時貝利亞54歲,這是他離最高權力最近的一次。

1953年,當時貝利亞54歲,這是他幾乎手捧最高權力,但是又高高跌落摔得最狠的一次。

(貝利亞)

貝利亞最早是從參與情報工作開始了革命的生涯。他工作出色一度引起蘇聯高層領導人乃至是斯大林的高度重視。由於他的出色表現,職務也逐漸提高。

1938年9月,貝利亞被調入當時的政治中心莫斯科,成為了內務人民委員。

這時候正好是斯大林統治的恐怖時期,他的鎮壓政策達到高潮,國內政治氛圍高度緊張。貝利亞接任內務人民委員之後,立刻展現出了他對斯大林的忠心,很好的完成了斯大林交給了鎮壓任務,被斯大林授予了以及國家安全委員的稱號。又在1939年的蘇共十八大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

(貝利亞和斯大林)

同時貝利亞還兼任了國家安全總局局長一職,負責他從出道開始一直參與的情報工作。在這一任上,他替斯大林解決了一快大的心病——托洛茨基。

另外因為貝利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色貢獻,1945年戰爭結束之後,他還被授予了元帥的稱號。

但是斯大林永遠不會完全信任一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貝利亞就被免去了內務人民委員的職務,被斯大林劃上了應該排除的名單。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貝利亞和馬林科夫領導組成了蘇聯新一屆的領導班子,但是由於馬林科夫缺少政治才能,所以基本上是貝利亞說了算了。

(馬林科夫)

由於貝利亞長期從事情報工作,所以公眾形象一直不佳,因此貝利亞一上臺開始啟動了一系列否定斯大林政策的改革。貝利亞希望你可以通過改革改變自己在公眾中的不良印象同時,出於政治利益考慮,希望加強自己的權力,對蘇聯而言,他希望通過改革緩解蘇聯政權存在的內外部的壓力。

貝利亞上臺之後確實平反了一一系列的冤假錯案。

但是在外交方面,貝利亞極具冒險性的對東德推行經濟“新方針”, 試探著希望以德國中立為條件嘗試兩德的合併。這項政策引起了極大的騷亂,他也因此被指控為“犧牲東德”。這項政策也是使得他被迅速孤立並被排擠出政治舞臺的主要原因。

(赫魯曉夫)

1953年6月26日,貝利亞被捕入獄,他所主張的改革也戛然而止。赫魯曉夫上臺之後剝奪了他一切權利。直到12月24日蘇聯最高法院秘密審理宣判,有背叛祖國,同外國情報組織,建立秘密聯繫,反對蘇維埃國家活動道德敗壞,恐嚇和迫害忠於共產黨的人民政治活動家等罪名。隨即不久即執行槍決。


一盤拉條子


二戰之後,作為斯大林心腹的貝利亞被晉升為元帥,成為了蘇聯實際上的二號人物。不過,這位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壇大鱷,卻在斯大林病逝後,很快倒臺,並遭到了槍斃。他到底是在什麼地方犯了錯呢?

(貝利亞舊照)

1920年,貝利亞還只是一名剛剛加入契卡的普通格魯吉亞青年。但隨著蘇聯的日漸強勢,貝利亞敏銳地提前認識到了“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個道理。在之後的奮鬥中,貝利亞堅定地跟隨了斯大林的步伐。在1933年一場刺殺中,貝利亞奮不顧身地用身體掩護了斯大林,從而取得了斯大林的極大信任。

1938年,貝利亞被斯大林調到莫斯科,開始負責內務部的相關工作。實際上,當時的內務部本來是主要負責情報方面工作的。但時任負責人的葉若欽因為做出了錯誤決議,導致蘇聯龐大的情報網,處在了癱瘓的狀態中。

契卡出身的貝利亞,很快對內務部進行了重建,並且讓內務部成為一個無孔不入的情報機構,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前身。

當年,斯大林在向羅斯福介紹貝利亞時,曾得意地說:“這是我們的希姆萊。”

二戰結束後,蘇聯的一切大小事務,甚至連斯大林發病時要看什麼醫生,都得經過貝利亞同意。可以說,貝利亞已經成為了蘇聯僅次於斯大林的重要角色。

說起來,貝利亞的一生真是一本傳奇奮鬥史。他的故事充分說明了,選擇一個好的領導,是多麼的重要。

(斯大林舊照)

不過,在斯大林去世後,位高權重的貝利亞卻倒臺了,用“成也斯大林,敗也斯大林”這句話來形容貝利亞,實在再貼切不過了。

斯大林在世的時候,貝利亞依附斯大林,為他處理大大小小的事務,甚得斯大林歡心。貝利亞的這種情況,類似於中國古代皇帝面前的紅人,比如秦朝的趙高、明朝的魏忠賢這樣的,仗著皇帝的寵信,權力滔天。

斯大林的去世,意味著貝利亞失去了靠山,同時也意味著,所有的怒火都將由他貝利亞來承擔。

慌了神的貝利亞,開始全盤否認斯大林的大清洗運動,並且開始不停地平反冤案,杜絕個人崇拜,反對專斷。與其說他是在爭政權,不如說他是在討好其他人,保住自己的地位。

不過,雖然貝利亞做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卻終究於事無補。說到底,雖然大清洗的命令是斯大林下的,但貝利亞卻是大清洗計劃的實際執行者。當年為了討好斯大林,貝利亞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為此他得罪了無數蘇聯人。因此,在斯大林倒臺後,根本沒人願意和這樣一個劊子手合作。

(朱可夫舊照)

不過,導致貝利亞失敗的最關鍵原因,還是因為他手中沒有兵權。

自古以來,無論是哪個朝代,一向是有兵才有權。貝利亞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在大清洗中得罪軍部大佬朱可夫。

作為蘇聯戰神,朱可夫在蘇聯軍中的威望無出其右。而偏偏貝利亞在大清洗中,搜查了朱可夫莫斯科的公寓,並繳獲了大量朱可夫在德國收羅的戰利品。

本來家中有一些戰利品,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當時貝利亞為了徹底打倒朱可夫,又為他羅列了一大串罪名。其中最大的一條罪名,就是說朱可夫把二戰勝利的功勞,都歸到自己一個人身上,與黨的精神相悖。

當然了,貝利亞這麼做,多半是經過斯大林授意的。但貝利亞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絲毫沒有留後手。

這也導致朱可夫最終站在了赫魯曉夫身邊,在赫魯曉夫和朱可夫的聯手打擊下,貝利亞也只能接受被槍決的命運。


張生全精彩歷史


貝利亞為何失敗,看看他的前任就知道了!

亞戈達,這位猶太出身的特工頭子,是蘇聯肅反運動的第一位直接負責人,此前他在烏克蘭工作,當大饑荒席捲當地的時候,他依然忠實的履行職責,不斷的把“階級敵人”和“反革命陰謀分子”投入監獄,然後挨個處死。

肅反開始後,基洛夫、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老前輩被他一個個幹掉,就連親侄女,也不放過。

當然,比起兩位繼任者,他的殘忍更像身不由己,許多早年抓捕的對象得以獲釋或者保住性命,以至斯大林頻頻發出對他不滿的信號,1936年9月25日,斯大林在給政治局委員的一封電報中評價道:

“亞戈達顯然在揭露托洛茨基一季諾維也夫集團的工作中未能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務。國家政治保安總局在這項工作上延誤了4年時間……”

老大如此評價,亞戈達的日子也就走到了盡頭,1936年9月,他被葉若夫取代,1938年3月,他與布哈林一起受審,最終以參與托洛茨基集團、德國間諜,殺害高爾基、古比雪夫、明仁斯基,謀害葉若夫、謀殺基洛夫等罪行被判處死刑,判決生效兩天後他被處死,三個月後,他的妻子也被槍決。

亞戈達臨死前說了一句話:看來,上帝是真實存在的!

亞戈達看到了上帝,葉若夫卻看不到,這位名氣極大的殺人魔是個不折不扣的心理變態,由於身材矮小(比斯大林矮一頭,相傳斯大林只有173cm),加上學歷程度低(小學文化),他對世界上一切充滿憎恨,據早年認識他的人回憶,從孩童時代,他就極端冷酷無情,經常用沾滿煤油的紙條綁住貓的尾巴並將其點燃,然後眼睜睜的看著貓被燒死。

亞戈達死後,葉若夫登上了權力的巔峰,蘇聯大清洗也達到高潮,將近半數的政治人員和軍事指揮人員因“不忠”或“叛逃”的名義被葉若夫簽字處死。

人殺的差不多了,葉若夫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1938斯大林點名批評葉若夫的工作,很快他的職位被貝利亞取代,1940年葉若夫以德國間諜、托洛茨基陰謀集團成員、謀殺斯大林等罪名被處死,據說死前他遭到了猛烈的毆打!

也許是蘇聯歷史沒有學好,貝利亞對兔死狗烹的道理全然不懂,葉若夫死後,他得以登上大位,據斯大林的女兒回憶:

夾鼻眼鏡後面一雙鼓泡眼,一副似笑非笑的樣子!

從後世留存的照片來看,貝利亞的長相符合想象中的劊子手的一切特徵,說他是惡魔並不為過,他也用真實的所作所為回應世人對他的判斷。

但這樣的人,必敗無疑!

為什麼?因為全世界都不喜歡這樣的人,即便是斯大林,也不過把他和兩位前任,看作是能夠給自己做惡事的惡狗,他們只能活在陰影裡, 且隨時準備背鍋而死。

所以,即便貝利亞生前,被看做是蘇聯的二號人物,但這種二號人物對一號的依附性極強,一旦老大倒了,立馬變得一文不值。

貝利亞能死在斯大林後頭,還要感謝二次世界大戰,突如其來的戰爭讓斯大林無暇應付,即便貝利亞不得人心,他也需要有這樣一個傢伙來鎮住那些軍功卓著的將領。

貝利亞自然也清楚自身的定位,在斯大林死後,他裝模作樣的推出一系列舉措,例如平反冤假錯案,改善蘇南關係,等等,貌似十分對國內外事務十分清醒。

但整個蘇聯上層都不敢接納他的建議,也沒有人會真心擁護他,要知道,赫魯曉夫也好,馬林科夫也好,他們上臺,好歹能保住性命,貝利亞上臺,等待國家的,就是地獄。

所以說,貝利亞必敗!

斯大林能夠獨掌乾坤,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產物,且他是通過一系列運作才有了後來的權勢地位,有了殷鑑在前,貝利亞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複製前任的偉業,而且他的能力也較斯大林相差甚遠。

權力這玩意,說來說去,其實就是人心,想要獲取人心,無外乎那幾個辦法:

恐懼,利益,法律!

獨裁者喜歡用恐懼,這個雖然很危險,但能獲取的權力也最大,薩達姆、卡扎菲都是這種手段的忠實擁躉,他們的下場也很慘。

半獨裁者傾向於利益,他們之所以選擇這種方法,一來是他們沒有機會或能力像獨裁者那樣掌控權力,二來他們面臨的環境不允許他們這麼做,敘利亞的阿薩德就是此中的典型。

現代政治推崇法律。這個就不說了,比比皆是!

如果有的選,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兩個。

出來混,不過是為了過好日子,如果連命都搭上了,實在不值得!

所以說,貝利亞這種行事方式,本就違揹人性,他能夠呼風喚雨,不過是狐假虎威,一旦老大到了,必然遭到反噬。

這就好比是吸星大法,一旦自身內力壓不住異種真氣,就等死吧!



日慕鄉關


貝利亞是斯大林時代的蘇聯二號人物,也是斯大林大清洗計劃的主要執行者之一。在斯大林死後,貝利亞原本最靠近蘇聯領導人的位置。但是由於他想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觸犯了赫魯曉夫等人的利益,最終被眾人聯合扳倒。

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是蘇聯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蘇聯大清洗運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執行者。

在1934到1938年的蘇聯大清洗運動中,有130萬蘇聯人被判刑,其中一半直接被槍殺。許多蘇聯知識份子和高級將領莫名其妙就遭到斯大林的政治鎮壓和殘酷迫害,而貝利亞就是主要的幫兇,因為他本身就是從事情報工作的。

1953年3月5日晚9點鐘,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因腦溢血不治身亡,蘇聯最高層進入了短暫的權利空白期。當時,蘇聯中央委員會的最高權利一共掌握在四個人的手中,分別是貝利亞、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莫洛托夫。

此後,貝利亞為了確立自己的聲望,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平反冤假錯案和釋放囚徒。但赫魯曉夫等人擔心貝利亞會清算自己,於是與馬林科夫、朱可夫等人聯合起來對付貝利亞。

在1953年6月25日的會議上,赫魯曉夫與其他蘇共官員在政治局上指責貝利亞為間諜,破壞國家安全。隨後,朱可夫率領軍人衝進會場,將貝利亞逮捕。在整個過程中貝利亞毫無準備,而赫魯曉夫等人早已經策劃了許久。

在貝利亞被捕後,其家人也受到牽連而被流放。至於貝利亞本人,則與他的六名助手在當年的12月23日被蘇聯警察槍決,罪名是間諜罪、叛國罪、試圖進行資本主義復辟和推翻蘇維埃政權罪。就這樣,蘇聯的二號人物貝利亞被赫魯曉夫等人聯合扳倒了。

不過,也有人認為赫魯曉夫等人擔心遭到貝利亞反撲,已經提前槍殺了貝利亞,所以後面的逮捕、審判一直到槍決貝利亞這個過程,都只是用了一個替身在演戲,目的是欺騙其他蘇聯官員,達到瞞天過海的目的。

貝利亞的兒子謝爾戈後來回憶說,父親貝利亞早就被赫魯曉夫等人派來的蘇聯軍隊槍殺在了自己的家中,後面被捕的只是一個替身。但是也有很多人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認為謝爾戈只是在汙衊蘇聯高層。


世界人文通史


這又是一段塵封的往事。恐怕年輕一點的網友知道貝利亞的不多,所以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此人:

貝利亞,格魯吉亞人(1899年3月29日- 1953年12月23日),蘇聯政治家、元帥、二戰期間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安全和秘密警察機構(NKVD)領導人;1941年起晉升為斯大林領導下的副總理。1946年,他正式進入政治局。

貝利亞是斯大林時期最長壽、最有影響力的秘密警察頭子,在二戰期間和二戰後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1939年蘇聯入侵波蘭後,他負責組織來卡廷大慘案。貝利亞負責管理著蘇聯的大片領土,二戰期間,他指揮著秘密警察,負責保護軍事情報和行動。

貝利亞還監管著古拉格勞改營的大規模擴建,並且負責監督被稱為夏拉什卡斯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秘密拘留設施。

貝利亞曾經和斯大林一起參加過雅爾塔會議,斯大林把他介紹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稱他為“我們的希姆萊”。(即德國秘密警察頭目)

貝利亞還組織二戰以及戰後接管中歐和東歐一些國家的機構,並在這些國家進行政治鎮壓,反對顛覆。

貝利亞履行自己的職責時決策果斷、毫不妥協、技巧熟練、成效顯著,在負責蘇聯原子彈研究項目時達到了頂峰。

斯大林曾經就此給了貝利亞絕對的優先權,在貝利亞對西方的間諜活動的嚴密監視下,這個項目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就得以實現,而西方國家卻對此毫不知情。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後,貝利亞成了蘇聯第一副總理兼內務部部長。在這種雙重身份下,他與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組成了三駕馬車,短暫地代替斯大林領導了這個國家。

然而,在1953年6月赫魯曉夫發動的政變中,貝利亞最終被趕下臺,隨後因叛國罪被捕。1953年12月23日,他被判處死刑,由帕維爾·巴蒂茨基執行。

下面再來看看貝利亞失敗的原因:

隨著斯大林接近70,年歲不饒人,他的下屬之間為繼承而在戰後的克里姆林宮進行了一場隱蔽的鬥爭。

二戰結束後,日達諾夫似乎是最有可能的候選人。戰爭期間,日達諾夫在列寧格勒擔任領導人,到1946年,他負責所有的文化事務。1946年以後,貝里亞與馬林科夫結盟,對抗日達諾夫的崛起。

1946年1月,貝利亞辭去了內務部部長一職,同時保留了對國家安全事務的總控制權,擔任副總理和斯大林時期國家安全機構的負責人。

然而,新任內務部部長謝爾蓋·克魯格洛夫(Sergei Kruglov)並不是貝里亞對人。同樣,到1946年夏天,貝里亞的親信,國家安全部長梅爾庫洛夫被阿巴庫莫夫所取代。

斯大林開始鼓勵阿巴庫莫夫在國家安全部內部建立自己的網絡,以對抗貝利亞對權力部門的統治。

在斯大林授意之下,阿巴庫莫夫迅速採取行動,用新人取代了貝利亞的親信在安全機構各個部門的領導。

1948年8月,日達諾夫突然去世,貝利亞和馬林科夫通過清洗日達諾夫在所謂“列寧格勒事件”中的同夥,鞏固他們自己的權力。

被處決的人包括日達諾夫的副手庫茲涅佐夫(Alexey Kuznetsov),經濟部長沃茲涅辛斯基,波普科夫,俄羅斯共和國總理米哈伊爾·羅迪奧諾夫。

1953年1月13日,蘇聯歷史上最大的反猶事件開始於《真理報》上的一篇文章——它開始了後來被稱為“醫生陰謀”的事件。

在這一陰謀中,蘇聯對一些著名的猶太醫生被指控謀害蘇聯高層領導人並被逮捕。與此同時,蘇聯媒體開始了一場反猶宣傳運動。

最初,有37名猶太人被捕,但這個數字很快增長到數百人。數十名蘇聯猶太人醫生被解僱、逮捕、送往古拉格集中營,或被處決。

有蘇聯歷史專家分析,“醫生的陰謀”大概是斯大林為了解僱貝利亞,用其他人取代貝利亞而編造的藉口。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後幾天,貝利亞釋放了所有被捕的醫生,宣佈整個事件是捏造的,並逮捕了直接參與此事的國家安全部的官員。

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時這樣記錄和評價貝利亞對。赫魯曉夫寫到:

斯大林中風後,貝利亞√斯大林的態度立即轉變了,開始仇恨和嘲笑這位最高領導人。當斯大林意識稍微得到恢復時,貝利亞跪在地吻他的手。

而當斯大林再次失去知覺時,貝利亞立刻站起身來,朝地上吐痰。

斯大林的幕僚Vasili Lozgachev後來回憶說,貝利亞和馬林科夫是政治局成員者最先來到斯大林身邊的人。

3月2日,當發現斯大林因中風失去意識後,在赫魯曉夫通知政治局其他成員;後者於3月2日的凌晨03:00到達了斯大林的住所。

很顯然,當時無意識的斯大林還連衣服都沒有換,而且是“病態,需要得到及時的醫療關注”。

據說,當時貝利亞憤怒地斥責身邊工作人員的說法,命令他們“不要打擾我們,不要引起恐慌,不要打擾斯大林同志!” 然後迅速離開。

據一名曾經參加治療的醫生回憶說,在斯大林中風癱瘓後,醫療救助被推遲了整整12個小時,無法說話。

斯大林逝世後,貝利亞的野心迅速膨脹。在

貝利亞被任命為第一副總理,並重新任命秘密警察部隊的官員,將秘密警察與國家安全部合併。

貝利亞的盟友馬林科夫(Malenkov)擔任新總理。這樣,貝利亞就成了政府中的二號人物。赫魯曉夫是當時的蘇共總書記。

伏羅希洛夫Voroshilov成了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名譽上的國家元首。

對於貝利亞的經歷以及斯大林生前對貝利亞的一些“冷處理”(削弱權利),其他蘇聯領導人在斯大林逝世後貝爾亞的動機持懷疑態度,

比如赫魯曉夫就強烈反對貝利亞和馬林科夫之間的聯盟,不過當時還苦於找到挑戰他們的機會。

1953年6月,這個機會終於當時一場反對東德共產黨政權的自發起義在東柏林爆發。

貝拉亞自己聲稱,在起義之後,他可能願意看到一個統一的德國,並結束冷戰,以獲得美國的援助。

因為,當時二戰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正嚴重的影響著蘇聯以及所有東歐國家。貝利亞認為,與美國改善關係可以為戰後重建提供更多的資金援助。

例如,貝利亞就曾經主張給予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自治;並且將這個政策擴展到所有蘇聯集團國家。

貝利亞就曾經這樣評價東德說,“這甚至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只有蘇聯軍隊的國家。”

東德的起義使莫洛托夫、馬爾倫科夫和尼古拉·布甘內斯相信,貝利亞的政策是危險的,破壞了蘇聯的權力。

就在東德起義事件發生的幾天內,赫魯曉夫說服其他領導人支持對貝利亞的清洗,此時,貝利亞的主要盟友馬林科夫也拋棄了他。

1953年6月26日,貝利亞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秘密地點被捕。

事後有歷史學家分析,貝利亞之所以被捕,是因為赫魯曉夫準備一個精心策劃的局。

赫魯曉夫在6月26日召開了一個高級別領導人會議,會上赫魯曉夫突然對貝利亞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指責他是英國間諜。

當時貝利亞完全措手不及,反而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尼基塔·瑟維奇? (赫魯曉夫的暱稱)你為什麼在我的褲子裡抓跳蚤?“

莫洛托夫和其他領導人馬上加入了赫魯曉夫批評貝利亞的行列,一起指責貝利亞的“間諜”行為。

當貝利亞終於明白到發生了什麼,並哀傷地請求馬林科夫為他說話時,他的這位老朋友卻一言不發,迴避他淒涼的目光。

馬林科夫在他的辦公桌上按下了一個按鈕,埋伏在附近的一個房間裡的一群全副武裝人員離開進來逮捕了貝利亞。

貝利亞首先被關押在莫斯科的一個警衛室,然後被拘押在莫斯科軍區總部的一個碉裡。國防部長命令坦克部隊和特種兵進入莫斯科,以防止效忠貝利亞安全部隊營救貝利亞。

當然,先下手為強,許多貝拉尼亞的下屬還沒有來得及得知究竟發生了什麼就被秘密逮捕了。

在1953年12月23日,蘇聯最高法院在沒有辯護律師,貝利亞沒有上訴的權利的情況下 貝利亞被判處叛國罪。

這一天,貝利亞和其他所有同案犯都被判處死刑。當死亡判決被執行時,據說貝利亞癱倒在地板上哭泣求饒,但無濟於事。

其他六名被告在審判結束的同一天被行刑隊處決。貝利亞被分開執行。貝利亞的屍體隨後被火化,骨灰被埋在莫斯科附近的森林裡。

(貝利亞其人)




閒看秋風999


〇貝利亞(1899一1953年)。全名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格魯吉亞人,長期擔任前蘇聯秘密警察最高領導人,蘇聯元帥軍銜。曾掩護斯大林躲過暗殺,深得斯大林信任。生前最高職務任蘇聯部長會議第1副主席(副總理),兼內務部長(克格勃頭目)。

〇作為特務的頭兒,貝利亞追隨斯大林,參與所謂的“大清洗”運動,得罪了太多的人,特別是蘇聯高層大佬。斯大林逝世後,成為人人忌恨又恐懼的孤家寡人。

〇他的主要對手是陰謀家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利用當時蘇聯的1把手馬林科夫對2把手貝利亞的畏懼,聯合馬林科夫及其他領導人,決定除掉貝利亞。而貝利亞對危險的來臨毫不知情,在被宣佈罪行之後,束手就擒。

〇貝利亞不掌握軍權,曾得罪了聲名赫赫丶軍權在握的軍事領導人朱可夫。赫魯曉夫爭取到朱可夫等軍方的支持,貝利亞被清算的命運不可避免。在政治局會議上遭批判丶逮捕,不久被槍決。

〇貝利亞在反德國法西斯戰爭中立有巨大功勳。赫魯曉夫出於政治鬥爭需要,在秘密報告中將“屎盆子”扣到貝利亞頭上,其中不少汙衊丶貶損之詞。

下圖人物頭像,依次為貝利亞丶馬林科夫丶赫魯曉夫丶朱可夫。


趙凡丁201


貝利亞(1899~1953),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長(1953)。

格魯吉亞人,出身農民家庭。1919年畢業於技術學院。1921年起,先後任阿塞拜彊肅反委員會副主席,格魯吉亞、外高加索國家政治保衛局主席。

1931年起,任格魯吉亞黨中央第一書記,南高加索邊區黨委書記、笫一書記。

1941年起,仼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衛國戰爭時期位國防委員會委員、副主席。

1945年被仼命為蘇聯元帥。

二戰後,任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副主席。

10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後,任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長。同年6月被開除出黨,解除政府一切職務,同年12月被處決。

斯大林生前,貝利亞為蘇聯第一寵臣。大權在握,殺伐無度,樹敵過多。斯大林去世後,更是獨斷專行,我行我素,把莫洛托夫、馬林科夫等一大批元老都不放在眼裡,在軍界,他連朱可夫這類徳高望重、軍權在握的人也敢得罪,這是他滅亡的主要原因。當朱可夫用槍指著他時,他才萬分後悔,但一切都晚了。


楓丹白露211735932


貝利亞奧特曼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貝利亞曾經的輝煌還是在我們心中。正如捷德所說的“遇到事情不能坐以待斃”,貝利亞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他失去了奧特精神。沒有奧特精神的貝利亞不是一個合格的貝利亞,曾經的他是如此的強悍!

曾經的貝利亞是如此的狂妄,單手吊打其他奧特曼還舉得高高的!但是現在貝利亞真的是墮落了哈,最後居然是輸給了兒子的光線技能。這貝利亞是以為設定變成這樣了?還是因為變弱了呢?

曾經的貝利亞一棒子打得其他奧特曼“蛋疼”,這樣的奧特曼沒有出現第二個!所以貝利亞應該是最強的奧特曼,如果可能神秘四奧或許也不是他的對手,真是棒子在手,天下我有啊!不過捷德劇情中比較神奇的是,貝利亞的棒子一會有一會又沒有,難道是穿幫了?

我們的炎頭大隊長也是,跑來救駕還是失敗了。結果還被貝利亞奧特曼一腳踩在地上,看來真的是比較狂妄!當時的貝利亞是擁有著強大的奧特精神的,沒錯遇到事情不能坐以待斃,所以當時的貝利亞非常的厲害打敗了這麼多的奧特曼。但是沒想到再到了捷德的身上,看來貝利亞真的是謝幕了!

遇到事情不能坐以待斃,所以沒有奧特精神的貝利亞是失敗的。或許這也是他最終失敗的真正的原因,畢竟他真的是奧特曼。對於此次貝利亞的離去真的是有吐不完的槽!不過大家對於這樣的結果你們怎麼看呢?貝利亞真的是失敗者麼?


酷愛74755442


就這麼幾點簡單原因:

第一,長期作為斯大林的打手和劊子手,殺人如麻導致雙手沾滿鮮血,國內外無數人做夢都希望他不得好死;

第二,對權力的渴望,讓他為攫取最高地位而不惜手段打擊政治對手,在國內、政府內部、黨內樹敵無數,尤其是大肅反時期處決了大批軍隊高級軍官,深深地得罪了軍隊;

第三,長期處於高位,加之把持克格勃這個強力部門,使他對自己的能力迷之般自信,大大降低了其政治警惕性。幾個競爭對手地位比他高的沒有他心狠手辣和果斷,掌握軍隊的又沒有他地位高,包括後來居上的赫魯曉夫也不被貝利亞放在眼裡。貝利亞只看到自己的優勢,堅信假以時日足以把那些對手一個個排除掉,完全不在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