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小康的腳步一刻也沒落下——廣西都安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新華社南寧3月21日電 題:奔向小康的腳步一刻也沒落下——廣西都安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黃浩銘

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是廣西4個極度貧困縣之一,一度被列為疫情中風險區。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都安縣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力衝刺脫貧攻堅目標。

近段時間,在大興鎮古朝村,工人們正沿著石山的峭壁開鑿一條通屯道路。這條約5公里長的砂石路修通後,兩個屯的30多戶人家就能告別不通路的歷史。

“受疫情影響,這條路的開工時間從2月初推遲到2月底,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力爭5月底完成施工。”古朝村駐村第一書記韋安說。

砂石路剛修到自家宅基地門口,古朝村三巴屯貧困戶韋耀忠就開始張羅自家的危房改造。周邊的20多名村民過來幫忙互助建房,10來天時間地基和首層框架就做好了。

“進度比預想中慢了一點,但影響不大。”韋耀忠一邊攪拌著水泥,一邊對記者說。

外出務工是貧困群眾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都安縣通過開展“點對點、一站式”直達服務,已將近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送到廣東等地務工。

“多虧政府組織直達包車,省去許多麻煩。”大興鎮村民韋昌柏說。他在深圳市龍崗區一家電子廠工作,受疫情影響他已在家待了1個多月,坐上前往深圳的農民工返崗包車後,他終於鬆了口氣。

為幫助暫時不能到外地務工的群眾就業,都安縣想方設法增加本地崗位,協調當地重點工程優先使用本地貧困農民工,出臺措施鼓勵扶貧車間儘快復工復產。

記者在中鐵北京工程局貴南高鐵項目部都安制梁場施工現場看到,車間內機器聲隆隆、焊機發出的火花四射,數百名工人分佈在不同崗位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制梁場黨支部書記耿傑介紹,目前貴南高鐵都安段有560多名工人,隨著全面復工,企業將提供400個崗位吸納本地人員就業。

在都安縣梵依服飾的扶貧車間裡,工人們正在為服裝訂單趕貨。梵依服飾有限公司生產總監潘豔萍說,公司的員工80%以上是本地貧困戶,政府為公司復工提供了一批口罩和消毒水,並提供穩崗補貼,現在大部分員工已到崗,加班加點消化前期訂單。

牛羊養殖是當地特色扶貧產業。在都安龍洲朝成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牛舍裡,負責人黃朝成正在給這裡的30多頭牛投餵青飼料。這個合作社帶動了17戶貧困戶脫貧增收,生產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合作社有飼料廠,短暫的運輸不暢沒有對我們造成影響,經歷疫情後,反而堅定我們擴大生產規模、強化抵禦風險能力的決心。”黃朝成說。

“通過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我們奔向小康的腳步一刻也沒落下。”河池市副市長、都安縣委書記陳繼勇表示,都安縣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圍繞剩餘貧困人口脫貧、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防止致貧返貧三大核心任務,對住房安全、特色產業覆蓋等11項重點工作實行掛牌督戰,確保所有任務如期完成。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