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疫情雖然逐步得到控制,小微企業衝擊很大,該怎麼解決呢?

MiNi


小微企業這次受疫情打擊影響很大。尤其是除商超以外的服務行業。建議小微企業先精簡壓縮開支,畢竟國家會有相關優惠政策出臺。另外,就是苦練內功,做自媒體擴大品牌,還有就是儘量的找個可以優勢互補的行業朋友組團共度艱難。


威名知識產權


再堅持幾天。疫情已好轉,病人少十萬,月底見拐點

武漢“封城”到現在20多天了,17日下午,鍾南山院士給出了最新的分析和判斷。鍾南山認為,新冠肺炎發病人數比預計少了10萬人,這超出預期,是國家強有力的干預起了大作用。

關於何時到達峰值,何時才是疫情“拐點”,鍾南山院士表示:初步估計,二月中或者二月中下旬一點,就南方來說,應該達到峰值了:“達到峰值不見得說它馬上會下降。達到峰值,是指積累的病例,或者說新增的病例”。他說,就全國來看,應該還是二月中下旬達到峰值。

.

賀全國病人少十萬

.

阻疫情,滅新冠,

全民居家來奮戰。

舉國體制顯成效,

發病病人少十萬。

.

李蘭娟,鍾南山,

老當益壯成典範。

縱然病例破七萬,

猶待月底見拐點!



經濟信息速遞


疫情來時洶洶,月餘席捲全國。覆巢之下無完卵,小微企業更加慘,因為本來中國的小微企業就舉步維艱,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弱,背後又是一個個嗷嗷待哺的家庭,幾乎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這次疫情壓倒很多小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真的是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在生存面前,任何大道理都蒼白無力,什麼“加油”,什麼“挺住”,在我看來就是矯情,旁人的幾聲吶喊,改變不了當局者的任何困境,不能讓賬單消失,不能減輕房租、水電、工資、貨款等等一眾壓力, 時代一粒灰,個人的一座山。


能做什麼?我覺得能做的非常有限,只有接受這種局面。接受三五個月不盈利,一年半載上正軌的局面,然後再積極點講,自助者他助。


他助。雖然國家、政府在積極推出一系列的舉措來幫扶小微企業,但那是宏觀方面的,具體到一個個體,可能並不能立竿見影,水到止渴。各省、各地都會出臺政策,可能細節不一樣,但是不會超出以下幾個方面,建議中小微企業通過網絡、電話等渠道瞭解一下,萬一能用上呢:(一)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三)開通金融服務便捷通道(四)減免中小企業房租(五)落實中小企業稅費減免政策(六)延期交納稅款(七)返還失業保險費(八)對實施“留崗留薪”企業予以補助(九)緩繳社會保險費(十)企業穩就業獎勵。一旦符合條件或者要求,就要向相關部門申請,疫情期間,獲批相對比較容易。


自助。那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千方百計提高質量,優化服務,做好客戶體驗,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找短板,補不足,利用疫情休假期間梳理一下自己業務流程,看看有沒有提高的地方,苦練內功。


最後,從我專業角度提醒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要用足,比如生活服務業免徵增值稅了,生活服務業中小微企業比重是很大的,涉及到餐飲、旅遊等等,比如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醫保費和緩繳住房公積金等,抓住一切一切能利用的機會,先使企業活下去,再想企業活得好。


小河說


小微企業這幾年本來就經營困難,舉步維艱,這次疫情對小微企業衝擊極大。那該怎麼解決呢?

首先是復工難。

現在多數地方規模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復工條件一樣。現在復工的手續大多非常繁瑣,復工的要求嚴格,同樣的復工條件,規模企業可能不算什麼,但具體到小微企業上,可能就不容易了。復工要求嚴格,應該說是必要的,問題是,針對規模企業的一些嚴格要求,對於一些小微企業來說,特別是人數很少,或工序簡單的小微企業,並不是要求嚴格,有些其實是多餘的,如就餐管理,很多小微企業根本就沒有食堂;再如測溫槍,有的小微企業就幾個人,一人一個體溫表就可以了,也不會交叉感染。

企業復工條件應該精準施策,分類要求。

復工難的另外一個因素是現在防控形式的嚴格。復工後一旦出現感染者,附近都要戒嚴,封廠,大量隔離,長時間停產整頓,還有賠償金,甚至罰款、處罰,包括給感染者本人造成的傷害。如此等等。就是能夠復工,怎麼復工?這對於規模企業可以承擔,對於小微企業,就很難了。企業復工,是一個系統性的社會經濟管理的綜合問題

再就是對小微企業今後的發展經營提出了高要求。

小微企業經過這次衝擊,對今後的發展經營提出了高要求。這對小微企業是一次積極的推動。其實這幾年大的經濟環境已經在要求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面對這次疫情衝擊,國家一定出臺一些扶持政策。小微企業應該藉助這些政策,做到專而精,做精做細,真正提高產品的檔次和市場競爭力。


東西融合論壇


在疫情非常時期,小型企業,開實體店的,此時此刻,做好以下幾點,哪怕不能救你,也可以幫你減少點損失...兩個別指望:免租?只是讓你喘口氣,不是給你輸氧氣。免息?你能不能拿到免息貸款還是個問題,就算能拿到,這種不多不少的貸款只能幫你,但不能救你,甚至很大可能會變成你新的負擔,最後錢沒賺到反倒又新欠了一筆,只是免息,不是免還。幾個別犯傻。

一、實在經營不下去,比如本來生意就一般般,每月也沒賺幾個錢的,及時止損。

二、勉強能經營下去的,充分考慮疫情後的市場,做好心理和資金準備,因為在殘酷的市場面前,杯水車薪的堅持一分不值。

三、如果疫情對你的生意影響,只是暫時的,而你又還有能力去堅持,想好對策,做好充分準備,應對疫情後或長或短的復甦期。

四、一定要明白並相信,別指望誰來幫你救你,能幫你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五、生意不好做,咱就保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放寬心態,別怪國家,別怪疫情,更不要怪自己。

所以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才是唯一出路。因為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只有變。





也不列外


自強者萬強。分享一下加華資本在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分享的一些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是的,我們很難。但艱難之中也要保持持續的思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營,咬定青山不放鬆。

王陽明說,心在事上磨。把小事磨穿,意志力和心智自然就有了,更多的大事難事都會有解。疫情是一場考驗,考驗著企業的反脆弱能力。也提醒著每個經營者要提高企業免疫力,專注增長,開源節流,終將轉危為機。

如何短期抗疫、長期改造,提升生命力?這就需要企業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1234”體系。

一個不變:耕耘消費者的終身價值。

兩個經營法則:內部價值經營,外部價值創造。

三條商業軍規:高毛利下總成本領先,系統運營管理優化,自我迭代與刷新。

疫情讓很多事停了,但我們每個人的思想不能停,學習更不能停。好企業都是在事上磨出來的,短期抗疫、長期變革,冷靜思考,危中也會有機遇!


增長進化論


很高興能夠來回答這個問題!

目前,在舉國上下抗擊新型肺炎疫情的背後,中小企業的生存情況開始顯得步履維艱,前幾天天我關注到兩個數據,一則是來自於西貝莜麵村,全國2萬員工月工資支出逾期未發1.5億元。另外一則是來自於海底撈火鍋,9天損失7個億,兩個數據的背後,是整個餐飲行業的縮影,甚至是整個市場的縮影。

為了應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問題,在二月初,央媽釋放1.2萬億逆回購,各部委也相繼出臺系列政策,要求各金融機構不得對住宿餐飲、旅遊文化批發零售等受影響較大的服務行業斷貸,各地政府也積極倡議轄區業主主動減租,以降低中小企業房租成本。

然而,這些外部幫助的舉措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但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該如何開展一場自救,這點至關重要。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轉危為安有所幫助:

一是在當前疫情繼續時,採取集中與分散辦公相結合的工作方式。

這段時間大量企業開啟了雲辦公的工作模式(條件允許的行業),很多工作其實是可以遠程在家完成,企業沒必要非辦公室不工作,這種想法萬不可取。比如2003年非典期間,很多外貿公司採取在家工作的模式,甚至在後來誕生出了大量的外貿經紀人,也就意味著有能力的員工可以變成獨立的經濟體,由公司進行扶持,還能擴增公司業務體量。管理決策層研究新型商業模式和公司治理結構;

市場部門通過互聯網維護好客戶,以迎接疫情過後市場需求的"井噴"。研究市場營銷策略,挖掘市場新需求;

研發部門研究新的產品,改進生產流程以減少人工需求。改善產品功能,提高產品質量;

生產部門在保證疫情安全的情況下,輪班生產。

二是一定要取得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政策支持。當前政府對疫情防控的要求是,防控與復工兩不誤。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發佈了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貨幣政策、財稅政策、人力資源政策。這些政策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具體幫扶和指導,有利於中小型企業從容應對疫情。同時,有融資業務的中小企業,應積極與信貸投放銀行溝通,做好減息、延期的協商,假如協商不順,千萬不要拖欠貸款造成逾期影響徵信。

三是團結股東、管理層、員工和合同相對方,共同應對疫情。這場疫情繫天災,最高院已明確定性為不可抗力。面對不可抗力,一方面要同心協力,抓住機遇,增強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則要根據疫情防控,解除不能履行的合同。而在疫情中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而無需承擔違約責任。總而言之,在2003年"非典"期間,一些中小企業由於採取了相應的自救措施,化危為機,催生了很多互聯網公司和科技企業。有的甚至快速成為上市公司。因此,只要我們團結拼博、抓住機遇、加強管理和合作,借力國家政策來提高核心競爭力,中小型企業就一定會渡過難關,順利地熬過去。


陳先生談金融


這是疫情,對於中小企業衝擊確實很大,尤其是一些從事服務行業的中小企業,甚至面臨了破產的風險。能不能渡過難關確實很難預測,但是可以朝著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爭取政府的支持。

國家對於這一塊也非常的重視,意識到了此次疫情對於中小企業帶來的衝擊,行動非常的迅速,相關的政府部門已經制定出臺了有關的措施,包括貸款、利息、納稅、招工、疫情防控以及復工復產等各個方面。如果企業遇到了困難,可以對照相關的政策依據,尋找政府部門的支持,可以一定程度緩解疫情帶來的衝擊。

2.尋找更多的融資渠道。

這次疫情帶來的衝擊很猛,但是是短暫和可控的,疫情過後市場依舊會恢復原狀,市場的規模並沒有縮小,中小企業遇到的普遍問題就是資金問題。所以中小企業的老闆,要通過自己的各種渠道和方式,籌集到更多的資金,熬過了這個階段,或許業績還會有提升,因為畢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夠挺過去。

3.創新工作方式。

常言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這次疫情對於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而言,既是一次打擊和重創,也是一次挑戰和考驗,更是一次倒逼和改革。在複雜的情況下,企業如何通過創新維持生產和銷售,都是企業家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比如最近一些大型房產企業,改變了原有的銷售方式和銷售模式,在網上進行預售,這也是一種工作方式的創新。

希望中小企業都能挺過難關。


職場老中醫


這次疫情,對於小微企業堪稱災難級別,尤其是一些從事服務行業的中小企業,甚至面臨了破產的風險,無法營業產生的房租,工資以及各種費用。很多個體戶以及小微企業現金流不足以3個月。針對小微企業個體戶(親身體會)我任務有加下舉措:

1.人員精簡與調整

整合現有員,適度減少管理崗位,將行政後勤管理崗位編為銷售,有條件的可以做一下線上銷售,想辦法讓企業活下來,有收入。對於人多的企業可以適當減少一些人員,做到精益求精。

2.尋找更多的融資渠道。

這次疫情帶來的衝擊很猛,但是是短暫和可控的,疫情過後市場依舊會恢復原狀,市場的規模並沒有縮小,中小企業遇到的普遍問題就是資金問題。所以中小企業的老闆,要通過自己的各種渠道和方式,籌集到更多的資金,熬過了這個階段,或許業績還會有提升 。



財稅小斌


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國進入應急一級響應,繼武漢之後湖北全省封城,各地封路封村,延遲開工,開學。給中國各行各業造成了具大的經濟損失。

小微企業近幾年本來就經營困難,舉步維艱,疫情的衝擊對小微企業又是雪上加霜。怎樣度過難關,有幾下幾點

一,做到小而專,不要求大,做精做細,專業為本。

二,精兵簡政,裁員是必須的,降低人工成本。只有自己活著才是為國家作貢獻。

三,節流為本。節省開支,降低材料成本,減少租賃面積,處理閒置設備,處理滯銷品。降低倉庫庫存及運作成本,降低內耗。

四,銷售開源,擴大專業優勢,加大開源力度,利用網絡銷售為主,短平快扁平化銷售方式,加快資金回籠,減少業務員。降低差旅費。

五,融資盤活,資金短缺是小微企業通病,資金週轉不過來死得更快。融資儘量優先銀行貸款,股份融資,爭取供應商的支持。千萬不要碰高利貸。

總之,不死就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