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中藥——白芍


白話中藥——白芍


白芍——小故事

東漢神醫華佗在其後宅闢藥園、鑿藥池、建藥房、種藥草,廣為傳授、種植、加工中藥材技術。但每味藥他都要仔細品嚐,弄清藥性後,才用到病人身上。

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給華佗一棵芍藥,他就把它種在了屋前。華佗嚐了這棵芍藥的葉、莖、花之後,覺得平平常常,似乎沒有什麼藥性。


白話中藥——白芍


一天深夜,華佗正在燈下看書,突然聽到有女子哭聲。華佗頗感納悶,推門走出去,卻不見人影,只見那棵芍藥。華佗心裡一動:難道它就是剛才哭的那個女子?他看了看芍藥花,搖了搖頭,自言自語地說:“你自己全身上下無奇特之處,怎能讓你入藥?”轉身又回屋看書去了。

誰知剛剛坐下,又聽見那女子的啼哭聲,出去看時,還是那棵芍藥。華佗覺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將剛才發生的事給她描述了一遍。妻子望著窗外的花木藥草說:“這裡的一草一木,到你手裡都成了良藥,被你用來救活了無數病人的生命,獨這株芍藥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華佗聽罷笑道:“我嚐盡了百草,藥性無不辨得一清二楚,該用什麼就用什麼,沒有錯過分毫。對這芍藥,我也多次嘗過了它的葉、莖、花,確實不能入藥,怎麼說是委屈了它呢?”

事隔幾日,華夫人血崩腹痛,用藥無效。她瞞著丈夫,挖起芍藥根煎水喝了。不過半日,腹痛漸止。她把此事告訴了丈夫,華佗才知道他確實委屈了芍藥。

後來,華佗對芍藥做了細緻的試驗,發現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鎮痛、滋補、調經的效果。




白話中藥——白芍


中藥白芍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乾燥根。本品氣微,味微苦、酸。以質堅實、類白色、粉性足者為佳。生用、清炒用或酒炙用。

【藥性】苦、酸,微寒。歸肝、脾經。

【功效】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


白話中藥——白芍


【應用】

1.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崩漏

本品味酸,主入肝經,偏益肝之陰血。用治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或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中漏下等。

2.自汗,盜汗

本品有斂陰止汗之功。若外感風寒,營衛不和之汗出惡風,可配伍溫經通陽的桂枝以調和營衛;用治虛勞自汗不止;陰虛盜汗等。

3.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急疼痛

本品酸斂肝陰,養血柔肝而止痛,治療血虛肝鬱,脅肋疼痛;也可調肝理脾,柔肝止痛,治療脾虛肝旺,腹痛洩瀉;痢疾腹痛;陰血虧虛,筋脈失養而致手足攣急作痛。

4.肝陽上亢,頭痛眩暈

本品養血斂陰、平抑肝陽,為治肝陽上亢之常用藥。

【用法用量】煎服,6~15g。平抑肝陽、斂陰止汗多生用,養血調經、柔肝止痛多炒用或酒炒用。

【使用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陽衰虛寒之證不宜使用。



下期還是我們週一彙總分享,讓我們週一再見哦!


白話中藥——白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