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景泰帝朱祁鈺是怎麼死的?是明英宗害死的嗎?

秉燭讀春秋


關於景泰帝朱祁鈺是怎麼死的,明代史書多有禁忌。官方修定的《明英宗實錄》,有20餘處景帝有病的記錄,大肆渲染景帝病情,目的恐怕就是為了讓人相信景泰帝是病死的。正是這種欲蓋彌章的現象過多,後世對景泰帝之死,反而有了更多的猜測和懷疑。主要有病死和被英宗殺死兩種說法,通過相關史料分析,英宗派人將其殺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由留守至監國,再到登上帝位,可以說經歷了一波三折。從開始的謙讓,到最後登上帝位,尊明英宗為太上皇。他重用於謙,擊退瓦剌大軍,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享受君臨天下,擁有了至高無上皇權的朱祁鈺,逐漸愛上了這個皇帝的寶座。然而,好景不長,瓦剌見從俘虜的明英宗身上撈不到什麼好處,就準備將英宗送還明朝,讓你們自己窩裡鬥,他們好在一邊看熱鬧。

在皇帝的寶座上剛坐熱屁股的朱祁玉,雖不甘心接哥哥回朝,但見滿朝大臣都非常熱心,只得同意派人接回了太上皇朱祁鎮。英宗朱祁鎮回朝當日,景帝朱祁鈺親自出城門迎接,兩兄弟抱頭痛哭,相互謙讓。其實,原本兄弟二人感情還不錯,從英宗御駕親征時,讓朱祁鈺監國就可以看出來,他對弟弟朱祁鈺還是很信任的。兩兄弟謙讓歸謙讓,但皇權的魔力會讓人變成魔鬼。歷史上為了爭皇位,兄弟相殘的例子舉不勝舉,最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就是兄弟相殘的典型。朱祁鈺在權力和兄弟兩個選擇上,選擇了權力,他將哥哥朱祁鎮軟禁在南宮。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景帝還是不夠狠啊!

景帝還有一個煩心事,就是繼承人問題。朱祁鈺雖已繼英宗之位,但太子仍是英宗之子朱見深,景帝就想立自己的兒子為繼承人。於是,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廢朱見深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不想,第二年,太子朱見濟夭折了。景帝就這一個兒子,這一下給景帝朱祁玉打擊不小。雖然景帝正值壯年,但皇后汪氏連生兩胎都是女兒,其他妃子也沒有為其生下皇子。繼承人的問題成了困擾景帝的大事,他不想將皇位再交給其他兄弟後人,景帝就廢掉皇后汪氏,立杭氏為皇后,但不久,皇后杭氏也病死了。景帝當下的主要任務就是“造人”,他在後宮和妃子們加班加點的工作,但卻沒有什麼成效。

景泰七年,在國事煩勞和後宮“造人”縱慾過度的雙重熬煎下,景帝的身體出現了問題,他病倒了。見景帝病倒,又沒有繼承人。大臣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密謀迎英宗復位,圖謀大功。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徐有貞等人率兵千餘人,直奔幽禁英宗的南宮,搗毀宮牆,迎接英宗前往奉天殿,守門衛士見有人過來,喝令停止前進,英宗喝道:“朕太上皇也”。衛兵不敢阻攔。英宗等人到奉天殿後,徐有貞等人山呼萬歲,鐘鼓齊鳴。這就是著名的“奪門之變”。待到黎明,群臣上朝,方知英宗已經復位。在病榻上的景帝聽說英宗復位,只是連聲說“好!好!”

英宗復位之後,覺得景帝已經病勢沉重活不久了。在登極詔書中只宣佈自己復位,卻忘了寫廢去景帝一事。這也是明朝歷史上同時有兩個皇帝的一段時間,成為了歷史笑話。直到二月份,才由孫太后下詔,將景帝廢為郕王。英宗被幽禁七年多時間,幽禁期間,景帝對其嚴加防範,而且經常斥責;復位後的英宗對景帝非常仇恨,將其遷居西苑永安宮,嚴密看守,並且不允許有內監侍候;病重的景帝,也無人敢用醫藥救治。這應該是英宗想置他於死地,卻又不想親自動手,就希望他早點病死了事。

可是,病重的景帝雖未用藥,但身體卻奇蹟般地好轉了。其實,景帝的病不過是為了傳宗接代,在後宮中縱慾過度造成的;他被廢后,幽禁西苑,自然斷絕了女色,於是病體漸漸康復。景帝病情的好轉,令盼著景帝早死的英宗、孫太后及擁立大臣們非常的不安。景帝的存在,終究是一個不安定因素,擔心有人利用他作文章,只有徹底除掉景帝,才能永遠消除隱患。於是,二月十九日,在英宗的授意下,太監蔣安用帛將景帝勒死,時年景帝三十歲。這也是景帝逐漸康復後,又突然離奇死去的真相。

景帝死後,英宗下詔斥其:

“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

英宗賜朱祁鈺諡號為“戾”,稱為郕戾王,表示其終身為惡。並且,不準其葬入他生前在昌平所建的陵寢,改葬在西山景泰陵。景帝也是唯一個沒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可見英宗對這個弟弟的仇恨。


劍南閒書


景泰帝朱祁鈺之死,正史記載為病死。我們暫且猜測一下。原因一:自然病死,原因二:朱祁鎮復辟後賜死,原因三:朱祁鎮將病重的朱祁鈺軟禁,朱祁鈺鬱悶而死。

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朝之恥土木堡之變發生了。明軍精銳20多萬全軍覆沒,統帥朱祁鎮被俘。朱祁鈺繼承皇位,期間瓦剌軍通過朱祁鎮勒索了明朝大量贖金。而後感覺朱祁鎮是累贅,想將朱祁鎮送回。朱祁鈺千方百計不讓朱祁鎮回來。

最終,朱祁鎮終於還是歷經千辛萬苦回到明朝。被朱祁鈺冷落,住在南宮。朱祁鈺幾次三番想找茬弄死朱祁鎮,更有甚者抓了朱祁鎮的侍者阮浪,只想讓他說出朱祁鎮有復辟得企圖。但是這些都沒有打垮朱祁鎮,而是使他明白,一山不能容二虎,以後就有意聯絡自己的親信謀求復辟。

公元1457年,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幫助下復辟成功。此時朱祁鈺已經病重。被降為郕王,軟禁於西苑。期間的事情,正史無記載,我們可以順勢推理一下,被軟禁後,朱祁鎮不許其他人進入西苑,等於把他完全封閉起來。朱祁鈺本來病重,被哥哥奪權後又有些許鬱悶,太醫因為西苑被禁又不能隨意進入,以上多種原因導致朱祁鈺加速死亡。於是我們推測是原因三,被軟禁後鬱悶而死。

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也可以說出來討論。。。






知行合一2020


明朝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重病臥床。正月十六日晚,三個冒險投機分子——軍界的武清侯石亨、政界御史徐有貞、內庭太監曹吉祥密謀兵變,率兵一千擁被囚於南宮的太上皇朱祁鎮復位,正月十七日早朝,復辟成功。復位當天,即逮捕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等人,二十二日殺二人。二月初一,廢景帝為郕王,遷於西內永安宮,二月十九日,郕王薨於西宮,年三十歲。奇葩的是,從正月十七到二月初一,明朝竟在兩個皇帝,奇怪的是從二月初一到二月十九日,景泰帝死亡,這十幾天景泰帝經歷了什麼?死亡原因是什麼?至今成謎。

關於景泰帝死有兩種說法:

第一,重病而死,景泰八年正月,景泰病重臥床,召石亨議後事,石亨見到景泰帝身體狀況,料不會久,所以冒險發動政變,擁正統帝朱祁鎮復位,以擁立之功謀取政治地位。我認為這種說法可信,畢竟石亨親見了景泰帝的狀態才發動政變的,不然,在軍界僅次於于謙的二號人物不會冒險的。另外,《英宗實錄》有二十多處也記載了景泰帝疾病狀況,但是,英宗被囚八年,對景泰心存忌恨,所以這本書越記載景泰有病,反而覺得欲蓋彌彰。

第二,被害說,史書陸釴《病逸漫記》記載: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乾隆十四年(1769)年,為景泰陵立碑題辭:"子亦隨死,終於殺,禮西山,實所自取爾。"也認為被殺。史載朱祁鎮復辟後幾天,在朝堂上說:弟弟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如果病情見好又突然死亡,確實讓人懷疑。

總之,縱觀朱祁鈺,是其父臨幸罪臣漢王朱高煦府上侍女而生,可以說生得憋屈;朱祁鎮被俘當上了皇帝,可以說是皇位來得突然,最後死的迷霧重重。



金烏木木


英宗奪門之變成功後即復位,將巳患重病的明代宗朱祁鈺囚禁。朱祁鈺病重期間,英宗不準太醫幫他看病且加以凌辱,令其病情日益嚴重,不久便駕崩。至於他的死說法不一,眾論紛壇,一說是因重病而死,又說是英宗命太監用白綾將其勒死。朱祁鈺死後,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後葬於玉泉山。


文海墨韻


這裡是《公子說歷史》,關於朱祁鈺是怎麼死的,這裡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北京保衛戰勝利後,朱祁鈺在於謙的極力勸諫下,終於鬆口同意迎接太上皇回京。然後派出使者楊善前往瓦剌的大營接回朱祁鎮。說實話,我們不得不佩服這楊善確實是個玩嘴皮子的高手,為什麼呢?因為朱祁鈺並沒有給他任何用於交換朱祁鎮的禮物,就騎著一匹瘦馬前往瓦剌大營了。

楊善就這樣來到了也先的面前,他沒有豐厚的禮物,也沒有體面的國書,但他要讓眼前的這個草原霸主心甘情願地與自己和談,並且免費把朱祁鎮交給自己。他唯一的依仗就是他的嘴皮子,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也先:為什麼你們降低馬的價格?
楊善:其實我們並沒有降低馬的價格啊,太師送馬過來,馬價逐年上升,我們買不起卻又不忍心拒絕太師,只好略微降低價格,這也是不得已的啊,您想想,現在的馬價比最初時候已經高了很多了啊。

也先:為什麼你們賣給我們的布匹都是劣等貨?
楊善:布匹被剪壞的事情,我們深表遺憾,也已經嚴厲查處了相關責任人員。況且您送來的馬匹不也有不好的嗎?我想這自然也不是您的意思吧!
也先(臉色微紅):當然,當然,我可以保證,這絕對不是我的安排。那你們又為何降低給我們的封賞?
楊善:太師勿怪,其實歲賜我們也沒有減,我們減去的只不過是虛報的人數,已經核實的人都沒有降過的。

這場關於“明朝到底有沒有虧待瓦剌”的辯論最終以也先尷尬無語而收場,而此時楊善趁熱打鐵地提出了送還太上皇以保兩國友好互市的建議,算是給也先一個臺階下,而也先也識趣地答應了,就在此時,一個最致命的問題拋了出來:國書上沒寫要送還太上皇,使者也沒帶錢,怎麼辦?楊善的終極智慧在這時顯現了出來:

這是為了成全太師的名聲啊!國書上故意不寫,是為了讓太師自己做這件事,您想啊,要是在國書上寫出來,太師您不就成了奉命行事了嗎?這可是大明的一片苦心啊!

這下算是徹底把也先哄舒服了,也先決定親自派人隨同楊善保護朱祁鎮回京。接下來就是重點了,朱祁鈺親自出迎,可是奇怪的是既沒有隨行官員,也沒有儀仗隊,只是幾個小太監跟隨,兄弟二人假情假意地哭訴了一會兒,就一起攜手回宮了,沒過兩天,朱祁鈺就以讓朱祁鎮好好休養為由,將他軟禁在了南宮,一關就是7年。


ok,到這裡故事算是講完了,我們從中瞭解到兩個很重要的信息:

一、朱祁鈺雖然表面上答應接回朱祁鎮,但是通過他的做法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不情願的

二、朱祁鎮被軟禁在南宮(破敗的房子),已經明白了他弟弟的真實意圖


表面上看,朱祁鈺好像是贏了,自己依然坐在皇帝的寶座上發號施令,可是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明朝是信奉正朔的,他手裡的大臣實際上都是明英宗的追隨者。這就意味著朱祁鈺和大臣之間存在著必然的矛盾,而朱祁鈺接下來的做法則提前引爆了這個矛盾,朱祁鈺決定了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下算是徹底惹惱了這幫大臣,大家紛紛以“正朔”為名聯合反對,朱祁鈺卻不以為然,可誰曾想,第二年朱見濟就病死了,這下朱祁鈺很尷尬,大臣們就用“立國本”為由再次提議恢復朱祁鎮長子朱見深的太子名分,而朱祁鈺顯然是被權力衝昏了頭腦,他嚴厲斥責大臣,表示自己還年輕,太子之事可以再緩緩。

可以說到這一步,朱祁鈺就已經註定了他的命運,原因在於他現在是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官員集團,官員是需要依靠的,既然皇帝不站在他們這邊,那麼只能去找其他人了,誰呢?當然是朱祁鎮!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旋即朱祁鎮聯合徐有貞,石亨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朱祁鈺病體難支,無力阻止,只能說一句“哥哥做皇帝了,好!”一個月後,朱祁鈺暴斃而亡。死因雖然不詳,但是我們從朱祁鎮給他的“戾”這個奸惡的諡號來看,也能分辨出一二了,其十有八九是和朱祁鎮本人有著很大的關係的!


公子墨卿


據正史記載:景泰帝朱祁鈺突然病重。

由於他的兒子早夭。所以皇位繼承人,成了大問題。

明英宗朱祁鎮就在這時發動奪門之變,重新奪回皇位,而朱祁鈺不久後病重身亡。要說和他沒有什麼關係,估計沒什麼人信。朱祁鎮就算沒有直接害死朱祁鈺,至少有不作為,放任朱祁鈺病重身亡之責。

明代宗朱祁鈺(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玄孫,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為賢妃吳氏,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
宣德三年(1428年),冊封郕王。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兵敗被俘。在兵部侍郎于謙和孫太后支持下,即位為帝,尊奉明英宗為太上皇。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重用於謙等人,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擊退瓦剌的入侵,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推動明朝政治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 接回太上皇朱祁鎮後,幽禁於南宮,改立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奪門之變後,降為郕王,軟禁於西苑,離奇去世,享年三十歲,諡號為戾,葬於北京西山景泰陵。明憲宗即位後,恢復皇帝名位,諡號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稱明景帝。 南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加諡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
朱祁鈺是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僅有的一個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

李一般般


景泰八年,趁著景泰帝朱祁鈺病重在床之際,朱祁鎮在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唆使下,展開了一場奪門之變。

早在八年前,朱祁鎮就因為御駕親征,率領大軍五十萬遠征瓦剌失利被俘,做俘虜的那段時間裡,朱祁鎮因為是一個高級俘虜,因此肯定也不會受到太多的虐待,但朱祁鎮這邊一被俘虜,直接導致的,就是整個大明江山的岌岌可危。

朱祁鎮之前,大明剛剛經歷了仁宣之治,可以說正是一片祥和之景,朱祁鎮登基之初,不過九歲而已,尚且是一個不問世事的幼童,但是因為有張太皇太后以及三楊內閣的鼎力支持,一直到朱祁鎮親政以前,大明朝都是一副鼎盛模樣。

一場土木堡之變,直接把大明朝數十年的積蓄全部打光,如果這時候一個沒操作好,明朝繼承北宋的結局都是很可能的,或許到時候明朝也會分成北明和南明。

幸而,在這樣的關鍵時期,于謙,孫若微太后將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推上了皇位,在於謙的極力勸誡下,景泰帝朱祁鈺決定死守北京城,絕不南遷。

北京保衛戰打響以後,靠著雜兵十來萬,于謙守住了北京城,擊退了瓦剌的進攻,挽救了大明王朝,于謙本人也因為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後世留下了忠義之名。

朱祁鈺或許就像是曾經的朱祁鎮一般,沒有異於常人的才能,但朱祁鈺卻用對了一個人,那就是于謙,因為重用於謙,啟用了一大批用才能的人,朱祁鈺統治時期,國泰民安,大明呈現出一片祥和景象。

但朱祁鈺也因為皇位問題與兄長朱祁鎮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矛盾,朱祁鎮被放回北京以後,朱祁鈺的皇位正統性就受到了質疑,畢竟朱祁鈺雖然實際上是皇帝,但他的皇位卻相當於是從朱祁鎮那裡搶奪而來的,因此,為了防止朱祁鎮篡位,朱祁鈺將朱祁鎮軟禁在京城中,朱祁鎮的太子朱見深也被廢黜了儲君之位,改由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擔任太子。

本來朱祁鎮與朱祁鈺兩兄弟的感情還是不錯的,但朱祁鈺的這一番操作著實傷透了朱祁鎮的心,本來和睦相處的兩兄弟,開始反目成仇。

奪門之變發生的時候,朱祁鈺其實已經病入膏肓了,而在奪門之變以後,朱祁鈺又一次被封為了鄴王,沒過多久,就因為病重去世了。

朱祁鈺是怎麼死的?有人說他說是被朱祁鎮派人暗殺,對外宣稱病故的,而有人說朱祁鈺確實是病故的。

朱祁鈺本身就已經病重,病故實屬正常。

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朱祁鈺的病當時已經好了一些,已經可以吃粥了,但朱祁鎮在聽說這件事的一個月以後,朱祁鈺就去世了,可以說是病情好轉以後突然去世。

這段歷史註定是要被埋葬在歷史陰暗角落中的,朱祁鈺的死因,註定不會為世人所知。


魏青衣


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期間,英宗不準太醫幫他看病,令其病情日益嚴重,最後駕崩。至於他的死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因重病而死,有的說是英宗命太監用白綾將其勒死,總之眾說紛紜。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代宗死後,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不準將其葬入十三陵,更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陵墓被稱為景泰陵。

人物簡介: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1428年—1457年),漢族,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母賢妃吳氏,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

朱祁鈺生於宣德三年,長兄朱祁鎮即位後封其為郕王。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爆發,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稱景泰帝。

景泰八年正月,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復位,改元天順。二月,英宗廢景泰帝為郕王,軟禁於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英宗諡曰戾。他是明代遷於北京之後,沒有被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之一(其餘兩位分別是朱元璋及其孫朱允炆),而是葬於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北麓景泰陵。


福子說歷史


1457年一月十七日,石亨、徐有貞等人擁戴太上皇明英宗復辟,景泰帝被幽禁在西內永安宮。復辟當天明英宗將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以及景泰帝提拔重用的一批大臣、太監下獄。1457年二月十七日,景泰帝朱祁鈺病重身亡,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明英宗給的諡號是郕戾王。筆者認為景泰帝朱祁鈺是被明英宗害死的,畢竟一個退位的皇帝不死何待?殺了那麼大臣,就是因為景泰帝不死,天下不安!

當明王朝面臨危難之際,朱祁鈺重用於謙等大臣,反對南遷,高舉抗敵的旗幟,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抗擊並打敗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鞏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禍,功不可沒。同時,啟用正統以來被迫害的忠臣賢將,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朝野清明,維護了明朝的政治穩定,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績。相比哥哥明英宗,朱祁鈺算得上是一位名君。

危難之時,為了天下安定,朱祁鈺登基為帝不可厚非,但是他廢黜了侄兒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反應了朱祁鈺私心過重。對帝王之家而言,私心過重並無不妥,但是朱祁鈺有婦人之仁,他僅僅是幽禁了明英宗。如果趁機殺了明英宗父子,那麼天下自然歸他這一家。朱祁鈺猶豫不決,沒有殺明英宗父子,最終導致了自己身死名惡。

太上皇明英宗復辟後,將朱祁鈺提拔的大臣或殺或貶,手段十分果斷毒辣。當時朱祁鈺雖然臥病在床,難保沒有忠於他的大臣武將以朱祁鈺的名義反叛,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明英宗派人殺了朱祁鈺,然後對外宣佈朱祁鈺是病重而亡的。事實上,朱祁鈺的皇后、皇子死後,他自己就臥病在床了,對外說他因病而死,也是說得過去的。


大秦鐵鷹劍士


明代宗朱祁鈺(公元1428-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弟,明英宗被瓦刺兵俘去之後繼位,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復辟被廢黜軟禁而氣死,終年30歲。葬於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諸王的墓地。 明代宗朱祁鈺,為大明王朝救時天子,明朝能安然度過“土木堡之變”的危機,集合一群殘兵敗將,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除于謙是護國功臣、中流砥柱外,朱祁鈺作為皇帝也同樣功不可沒。

整個景泰年間,朱祁鈺對於謙表面上言聽計從,極為禮敬,屢加封賞,多次探視,遠遠超出了一個皇帝對臣子的限度。而景泰初年的朝政大事,也都由於謙一言裁決,名為兵部尚書,實為帝國的實際首相。

兩人最值得稱道的一段佳話,是御醫給於謙困擾已久的痰疾開了方子,說要用竹瀝(竹子經火烤後所流出的液汁)做藥引子。當時北方地區竹林很少,竹瀝不易取得。朱祁鈺便帶著隨從到萬歲山,親手為于謙伐竹取瀝。

【素病痰,疾作,景帝遣興安、舒良更番往視。聞其服用過薄,詔令上方制賜,至醯菜畢備。又親倖萬歲山,伐竹取瀝以賜。】——《明史·于謙傳》

然而,秉承了一名專制帝王的雄猜本性,朱祁鈺也不可避免地對於謙有所猜忌和牽制。

當政敵上書彈劾于謙恃權結黨、舉薦私人時,朱祁鈺一方面稱「于謙專兵政,舉人亦其所宜也」,另一方面又不免敲打于謙「已往者置不問;今後如假公營私,必罪以祖宗成憲,不宥」。

于謙奏請裁革太監監軍之制,朱祁鈺不允,命內臣監軍如故。石亨、羅通等將領心胸狹隘,嫉恨于謙的威望和大功,屢番詆譭于謙,朱祁鈺卻不顧于謙反對,將他們委以重用,參贊軍權,其目的很明顯,就是用來牽制于謙。

朱祁鈺病重不起時,其太子朱見濟已死,卻為了自己面子,不願復立前太子朱見深為太子。于謙和商輅等內閣重臣商議,由商輅援筆《復儲疏》:「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當立章皇帝子孫。」而當時宣宗子裔,僅剩包括後來的明憲宗朱見深在內的,太上皇朱祁鎮的幾個兒子。

然而石亨、徐有貞等朱祁鈺重用的臣子,搶先發動“奪門之變”,迎朱祁鎮復位,於朱祁鈺而言,誤信小人,身死位廢,也是自作自受了。

【十六日擬寫二本,伏闕投進,本稿系臣在禮部朝房內寫,主事俞欽抄謄。本內有云:陛下為宣宗章皇帝之子,當復立宣宗章皇帝之孫正位東宮,助理庶政等語。姚夔、鄒乾等皆稱善。因寫二本,大小官員僉名數多,封進不及。】——《商文毅公文集》

當夜,為了大明社稷的穩定,于謙最終選擇了犧牲自己,按兵不動……

【奪門之役,徐石密謀,左右悉知,而以報謙。時重兵在握,滅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為動,聽英宗復辟。……公蓋可以無死,而顧一死保全社稷也。】

病重的朱祁鈺以己度人,是萬萬想不到于謙這般幾近聖賢的高尚節操的。他聽聞變起,第一反應是“于謙耶”,生怕于謙要學王莽司馬懿,奪大明江山,自己從此成為朱氏皇族末代國君、千古罪人;

等聽說是朱祁鎮政變復位,方長舒一口氣「哥哥做,好!好!」。他被廢去帝號,繼續躺了一個月後,不明不白死去,明人筆記裡說,是被明英宗派太監蔣安,用布帛勒死。

于謙被殺害時,家產亦被抄沒,家無餘資,只有正屋裡緊鎖著朱祁鈺賜給的蟒袍、劍器等物,天下冤之……

【及籍沒,家無餘資,獨正室鐍鑰甚固。啟視,則上賜蟒衣、劍器也。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明史·于謙傳》

又過了許多年,憲宗朱見深在位期間,不但給於謙平反昭雪,並在此時被召還為內閣首輔的商輅力主下,追復朱祁鈺“恭仁康定景皇帝”帝號,並以帝皇之禮重修其陵寢。

平心而論,朱祁鈺雖然本身能力有限,性格上也頗有心胸狹隘和優柔寡斷的弱點,但能以朝政大局為重,絕大部分時候都對於謙充分信任,鼎力支持,已經算是個相當不錯的皇帝了。

只是汲汲於一己之利、一家一姓之私的朱祁鈺,始終難以真正理解于謙的高尚人格和偉大襟懷。

于謙和岳飛這對“西湖雙忠”,皆是以“社稷為重君為輕”為信念的華夏社稷之臣,他們真正忠心的從不是某家某姓皇帝,而是整個華夏文明和億兆蒼生。也真因如此,方值得我輩後人,永世敬仰。

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後,其首輔李賢在筆記中記述了明代宗朱祁鈺許多所謂的"昏庸無道、驕奢淫逸"的劣跡。

然而李賢此人,絕不是如《明朝那些事》美化吹噓的那樣,什麼「忍辱負重,為于謙報仇」的正直大臣。

具體可參照筆者此回答:狐狸晨曦:明朝有位大臣在於謙死後為他平反的 他是誰?

李賢本因明代宗朱祁鈺知遇之恩,才超擢提拔為朝廷要員,然而他在《天順日錄》卻一邊吹噓朱祁鎮是「正統十四年間,上在位未嘗有失德事,時王振擅權,致有土木之變,上既迴鑾,入南城,天下人心向慕不衰」,一邊大潑朱祁鈺的汙水,把他寫成一個荒淫無度的昏君,談及“奪門之變”,則是「景泰淫蕩載度,臣民失望,一聞上皇復位,無不歡忭鼓舞」。

因此,連史官都忍不住在李賢的傳紀中,譏刺他對明代宗的忘恩負義,以及「抑葉盛,擠嶽正,不救羅倫」,排斥異己迫害忠良的種種劣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