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如果CEO不夠偏執,根本做不成百億級公司

李開復:如果CEO不夠偏執,根本做不成百億級公司

題圖: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 李開復先生


一家公司能不能成為百億級的公司,最關鍵的就是公司的CEO,如果他如果不夠偏執、自信和強大,他根本做不成百億級美元公司的。



我們曾在硅谷參觀了各個偉大的公司,包括Google、特斯拉、Facebook等等。但最讓大家驚訝的公司倒不是這幾家公司,反而是看起來貌似只是做了一個網站的公司,但估值很高的公司,這家公司就是Airbnb。


1.招攬人才能靠文化嗎?


好的文化和使命,對員工既是激勵也是引導力量。如果你上班,你公司的口號是組織全球的信息,你會更努力工作一點嗎?或者是像微軟,你會不會感覺你的工作是在改變世界。如果你的口號只是誠信,以客戶為本,以用戶為中心,當然這些話沒有錯,但是不夠細膩、不夠真誠。

一家好公司的領導,要真心地相信自己公司的使命和文化,要不然還不如不要。我們舉例,如果你上班每天看到老闆跟自己說,我們公司的文化就是用我們的知識創造自己價值,最大化股東價值,你會相信嗎?你會激勵嗎?你會相信對自己的工作有指引的效果嗎?還是你覺得騙誰呀。


所以一個好的文化和使命,不但可以讓每個員工上班的時候可以自我激勵,而且對他衡量每個工作是有非常直接、細膩、客觀、可評估的一個引導力量。


比如說我們在Google工作,Google的價值觀是組織全球的信息,讓人人能享用。那麼我要做Gmail,我應該收費還是讓每個人能用呢?我想你的答案就變得很簡單了;如果你是在80年代的福特公司工作,你當時的使命是讓美國人人買得起一輛車,能夠看美國的景色有多麼美好。而當你面臨一個重要抉擇的時候,到底是要做一個非常高檔的十萬美元的車,還是做一個人人都買得起的車呢?使命就能幫你找到答案。所以使命不僅僅只是對一個人的激勵。這是我們在硅谷學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

一個好公司文化還可以用來做什麼呢?就是招攬人才。在1998年我曾經提過,我們進入了信息社會,這個社會跟工業社會不一樣的就是,頂尖人才和普通人才的差異化不再是20%、30%了,而是五倍、十倍甚至一百倍的差距。


那麼要找到這麼棒的人才,你自己肯定先要有很好的文化。因為這麼頂尖、這麼厲害的人才,不會被兩三句話忽悠的,他要看你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說的使命,他自己是不是可以在這家公司實現自己的願望。


那麼頂尖的人才到底有多厲害呢?這次去硅谷我們見了很多頂尖人才。


第一位頂尖人才是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他做了第一個瀏覽器,後來他在沒有云計算的時候,就率先做了雲計算,此外還做了第三件牛的事情,他開創了現在硅谷最火的VC公司。很多人問我們創新工場的模式像誰?是不是YC,我覺得我們更多的像他,因為他對科技有更多的掌控和趨勢的瞭解,還有他對投資的項目有非常深的投後服務和幫助。


但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能挖到你的公司去,你是給他0.1%的股份,還是給他30%的股份,所以我們可能要好好想想人才有多麼的重要。


第二個人才的案例是Avie,看過《喬布斯》的電影人可能記得,喬布斯說過一句話,這句話是當他被蘋果趕出去之後,他說:“等Avie寫好了操作系統,蘋果就必須把我買回去了。”這句話表示什麼呢?Avie這個人有多牛,喬布斯這個人很牛,但是他能寫操作系統嗎?他不能。


但是Avie可以。之後Avie是喬布斯旗下兩個最重要的人物,基本蘋果的崛起,今天你們用的蘋果電腦,裡面的軟件是Avie一個人帶著團隊重組、重寫的,他對蘋果的價值是多少呢?給他5%的股份多嗎?給他20%合理嗎?我想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如果我們能找到這樣的頂尖人才,我們一定要給出巨大的獎勵,用最偉大的文化,給他放權,最高的經濟利益,讓這種牛人能夠加入。


假如你今天的公司能有這麼一批人才,會不會成就偉大的事業?你還會堅持一定要擁有90%的股份嗎,還是會給出1%、5%、10%的股份給這些奇才加入公司。你有80%的股份,公司只值兩塊錢沒有太大意義。

2.你為什麼無法留住一流人才


離開硅谷,我自己在微軟的團隊,也看到非常多頂尖的奇才,微軟研究院或者Google工程師做的好,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彙集了這一批超級厲害的能人。那麼怎麼樣做好人才的管理呢?我在這裡分享五個我個人的經驗。


作為創業公司的CEO,你30%的時間應該花在人才上,其他你該花的時間是樹立公司的文化、讓自己更強大,這三件事情應該佔到你80%、90%的時間。


對這些人才基本是財散人聚,對這些人才一定要慷慨,要把公司的股份、要把很好的利益讓給他們。

如果你公司只值100萬美元,你佔80%,重要嗎?還是公司值100億美元,你佔20%,哪一個比較多,我們心裡都應該很清楚。


隨著公司的壯大,你一定要非常清晰地找到那10%的核心員工。

在國外有一個說法,就是如果你的公司碰到了問題,大船可能要沉了,但是你還有很少的資金,只能交給整個公司中10%或者5%的人讓他們去探明方向,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清楚這10%的人他們是誰,要對他們要有相當程度的認可,要給他們很好的待遇,要了解他們想要什麼,放權給他們。


像Google、微軟、蘋果等偉大的公司,基本都相信這個道理,一流公司僱的是一流的人,所以當一個二流的人進入你的公司,就意味著你的公司就開始往三流走了。因為一流的人是有自信的,覺得你這方面比我強,我別的方面可能比你強。但是二流的人是沒有自信的,他要找一些軟弱、管得住、不敢挑戰他權威的人,所以三流的人再進公司,基本就沒戲了。


一個老闆對於員工做了好的事情,光是發錢獎勵是不夠的,空空的說good job也是不夠的。你作為老闆一定要了解你的員工牛在什麼地方,或者是他有什麼東西是別人不具備的,你花點時間去理解員工,會比給員工任何的激勵比重要。


另外,對員工的放權也很重要。一個偉大的CEO要對公司方向有非常清晰的掌舵和把控,但是他對於一些如何去執行技術、產品、售後、銷售、市場,也能讓每個能人在他的領域裡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所以一個什麼都要管得很細膩的老闆,是沒有辦法留住一流人才的。


再下一步就是,這批人才如果足夠強大,他會反向增強你公司的文化。大家想到文化,不要想到一個人很厲害,比如我們想到新東方文化,是俞敏洪、王強、徐小平三個人都很厲害,公司才很厲害。但如果俞敏洪找了兩個很平庸的人,恐怕就難讓公司的文化達到擴散了。


3.獨角獸創始人都是偏執的


一家公司能不能成為百億級的公司,最關鍵的就是公司的CEO,如果CEO不行自然也招不到明星團隊製造偉大的產品。


Facebook投資人Yuri,他是投資過扎克伯格、劉強東、雷軍等百億美金的公司,而他總結這些人的特點,就是偏執、強大。他們絕不是四平八穩的,你找一個超級職業經理人,某某公司的總經理、VP,又會管理,又帶了大團隊,又懂得產品,又懂得文化管理,什麼都懂,剛才講的都能做好。但是他如果不夠偏執、自信和強大,他做不成百億級美元公司的。


扎克伯格真的是願意挑戰艱難問題,有自信挑戰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扎克伯格每年給自己的任務相當困難,要吃肉就自己殺,這個我們在座有多少人能做到?可能你會覺得他偏執也有點怪,所以我覺得偏執跟怪也是相似的。這就是為什麼他能做成Facebook,可能我們其他人未必能做成。


他學中文,每年來用中文做演講,他請領導參觀他的房間,還去閱讀並且展示他讀過很多中國和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等等的書,雖然Facebook入華的阻力很大,但是他很努力,他堅定的往這個方向走。


一個偏執的人是非常敢想的,而且是敢All in的。

之前有一家互聯網獨角獸的公司,最後一輪融了兩億美金,他告訴VC要做各種偉大的事情,他也認識了扎克伯格,但他當年做了一件非常讓人跌破眼鏡的事情,他把融的兩億美金全部投給了Facebook。你不敢想象一家創業公司怎麼可以把融的錢全部投給別人呢?


但是他說服了VC,他說如果我們投了Facebook,我們整個俄羅斯的全球連接保證有所改變,後來他收穫了25倍的回報,成為了全球追捧的神話。當時他是什麼心態呢?是All in的心態。現在我們反問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魄力呢?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李開復:如果CEO不夠偏執,根本做不成百億級公司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鏈接填寫項目信息!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