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能寫出多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是否說明他存在多重人格?

4859862135


首先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兩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有樂觀的一面,也有悲觀的一面。

其次我覺得作家不是有多重性格的,他們只是敏感,善於觀察別人的性格,寫作的時候能抓住精髓,讓讀者看的很深刻。

這種特質的反面就是他們會很痛苦,看到社會的積極也看到了社會的灰暗,心理承受著折磨。

但作家之所以能成為作家,都是最後想通了克服了磨難,所以他們心理是很強大的,看事情也全面,就不存在矛盾了。

就像演員,一部劇拍完會入戲一段時間,但也會走出來,繼續生活的。



慕小花


“性格分離”並不總是心理變態

我們大概都讀過一些雜誌文章和大眾普及版的心理學書籍,或者至少聽說過。所以,對“個性不合群”這類詞彙,我們的第一個直接反應是避之唯恐不及。不少讀者對人的大腦構成一知半解。在他們看來,一個人具有雙重人格,一定是個不幸的傢伙,應該被關進精神病院。或者按照他們覺得最幸運的說法,這是個稀奇古怪、歇斯底里的角色。

然而每一個作家都是具有雙重人格的非常幸運的那一類人。正是這一事實使他成為一個讓人費解、飽受折磨和喜怒無常的角色,而芸芸眾生則會因為自己至少擁有完整人格而自鳴得意。但是認識到你的性格不止一面並不會招來流言飛語和危機四伏。

那些天才作家都開誠佈公地承認他們具有雙重或多重人格。

循規蹈矩的人總是在埋頭走路,而天才則神思飛揚。只要天才瞭解它的作用方式,改變自我、另一個自我或者更高級的自我等等想法總會不斷出現。對此,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已經給出了充足的證明。

雙重人格的日常例子:

天才的雙重人格幾乎是老生常談。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這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都很常見。

每一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緊急情況下做事果斷、有條不紊,回過頭來看卻像發生奇蹟一樣倍感歡欣。這就是弗裡德里克·邁爾斯(主要著作有《人的個性及其肉身死亡之後的存在》和《科學及未來生命》等。他主研究人的靈魂是否存在的問題,曾與一些劍橋的同事共同成立“靈魂研究學會”。用來解釋他所謂的天才的行為。

再比如,好像第二陣風一般重生的經歷:在長久艱苦的磨礪之後,疲倦之氣好像突然一掃而光,一種嶄新的性格從疲憊的身心脫穎而出,一如鳳凰涅槃。一度停滯不前的作品創作又開始妙筆生花,文思泉湧。

還有這樣一種模糊不清的經歷,但是道理與上述相同,那就是:我們在睡夢中做出了決定、解決了問題,過後發現決定正確、解決方案可行。所有這些日常發生的奇蹟都能解釋天才的行為。在這樣的時刻,意識和無意識共同作用,帶來了最大效果。它們相互扶持激勵、相互加強補充,因此導致結果的行動產生於全面的、綜合的、完整的人格,帶有權威,不可分割。



目標胖十斤的李小二


答案是肯定的。

多重性格未必是病態,反而是一種更加廣闊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作家寫人物,肯定要符合每個人的身份,語境,不然就寫不活這個人。

所以他要想方設法,設身處地地去寫。某種程度,要變成那個書中的人物。

其實,作家的身份類似一個迷你的上帝,他是他那本書中的創世主。

其實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只是很多人隱藏起來,或者沒法發揮出來。

一個人的過去,現在,未來廣泛地說,其實都是不同的人格。

如果真的算病,我想這也是作家的職業病吧。





莫爭Moz


作家能寫出多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是否說明他存在多重人格?我認為,這個說法並不絕對。

作者筆下有多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我覺得要分三種情況:

第一,作者筆下的人物的確是以自己為原型塑造的。

在塑造人物的時候,首先都是拿自己當原型的居多。有的作者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並且都是以自己為原型,不排除他可能的確是擁有多重人格。這樣的多重人格作者,自己的不同人格遇上了,幾乎就能寫成一部小說了。不過,這種情況實在是少之又少!

不過更多的一種情況是,很多作者會把自己的不同特徵分給自己筆下不同的人物,每個人物分到作者的某一個或幾個特點作為主要性格,然後作者再對他們的其他方面加以豐滿,就能夠呈現出多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了。這倒不是他有多重人格,只不過他會對自己的特徵進行最大程度上的利用罷了。

第二,作者筆下的人物其實是自己身邊不同人物的縮影。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極富特色的社會環境之中。我們身邊有著形形色色的人,他們遇到一起又發生了各種各樣的事,這是我們看在眼裡或者親身經歷的。所以,在創作的時候,這些人就成了靈感的來源。

其實,只要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把身邊每一個人寫好寫活,就創造出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比如老舍先生的《茶館》,裡面有那麼多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物,老舍先生將每一個人都塑造得很成功,哪怕這個人的出場只有寥寥數語,也能有血有肉地描繪。這種情況,能說老舍先生是多重人格嗎?絕對不是!這只是他認真地觀察社會,將身邊的每一個人盡力表現出來而已。

第三,作者筆下的人物是自己幻想中的人物,是為符合情節需要創造的。

寫作,永遠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一方面來說,為了實現某一個情節,作者必須要創造出一個符合這個情節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哪怕他並沒有什麼原型,但是為了情節發展,必須要將它創造出來。所以,其實這個人和作者本身並沒有多大關係 因此也就談不上什麼作者多重人格之說。

另一方面來說,這些人物其實是作者幻想之中的,體現了作者的某種理想或者厭惡。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侷限性的,但是思想卻是沒有極限的。作者會將自己的理想自我寄託給自己創造的人物,也會將自己討厭的一類人變成某一個具體的個體。所以,這些人是作者潛意識裡一些觀念的反映,而非作者本身的多重人格。

因此,作者可能真的存在多重人格,但更多的是其他因素推動不同性格鮮明的人物的產生。


臨風書雪


這個問題似乎不存在必然邏輯關係,寫人和做人是兩碼事。畫家能畫出五顏六色,並不需要他有一張五顏六色的面孔,作曲家能譜出世界最高音並不需要他是世界上最高嗓門。一個好的作家,什麼樣的人物都能寫,一個好的演員,什麼樣的人物都能演,並不象現在一些所謂本色演員,根本就不會演也成大明星,演什麼角色都象我。作家寫小說是編故事寫別人,不比寫自傳。吳承恩能寫孫悟空但他做不了孫悟空,施耐庵能寫武松但他做不了武松,羅貫中能寫關羽但他做不了關羽。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能描繪美麗的花卉但無法擁有花的美麗,都能描述蚊子的可惡但不 會成為蚊子。寫什麼和做什麼是兩回事。網絡上人人都很陽光,但生活中總有些人是陰暗的。寫什麼和做什麼,說什麼和做什麼,沒有必然邏輯聯繫。生活中有的人說起來總是冠冕堂皇,做起來卻是昏天黑地,言行不一、知行不一的隨處可見,何況藝術塑造?


深圳鄭海洲


作家一般都有多重人格,作家的思維敏捷,思想活躍,想法比較多。正因為如此,才能塑造出很多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也因為每個人人物的性格都有他的獨到之處,所以這些想法和性格,在潛移默化之中,就影響著作者的人格。

由於現實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就會出現形形色色的矛盾。不同的人和矛盾,適合不同的人格特性解決。而作家們由於活躍的思維,加上長期的創作,各種人格屬性都已具備。作家就像武俠世界裡的人一樣,身懷多種武功,雖然有些武功他們也不想用,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會有人逼他們為了自保,自然使出。作家們也一樣,就這樣在理論和實踐得不斷統一中塑成了多重人格。




小馬說易


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不唯一的。具體要分為不同的作家和他們自身不同的情況。作家也是芸芸眾生的一員,作家有血有肉,有思想,並且他們的思想像一根飄蕩的蘆葦,在無盡的天空的搖擺沉浮,深邃且複雜。有些作家寫出了多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不是因為他們擁有多重性格,而是因為他們經歷世事沉浮,看遍人世間百態,人情事故冷暖,閱遍人心無數,他們豐富的閱歷和敏銳的感知和迫切的表達需求讓他們有能力寫下許多鮮明的人物。有些作家的確擁有多重人格,但最多的還是雙重人格,他們有敏感和童真的一面,成熟、沒有偏見、溫和以及公正。他們不同的思想碰撞在一起,筆下的人物或者善良,或懦弱,或勇敢,或可悲。作家的思想有多遠,他們筆下的人物就能多鮮明。總之,能寫出多個鮮明人物的作家和這個作家有多重人格是充分不必要的關係。





牛虻小青年


非也,廬山不知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作家是情感高手,更何況作家本就語文好,想象能力發達!


請進來瞧瞧


有句話這樣說:"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為作家深入社會、體驗生活,熟悉各種各樣人物的經歷,所以能寫出不同性格的男男女女,以及他們悲喜哀樂時的心態……


玉堂天師


我就屬多重性格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