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武漢護士被社區嫌棄,口是心非的毛病比病毒更可怕?


前衛:武漢護士被社區嫌棄,口是心非的毛病比病毒更可怕?

武漢同濟醫院一名護士在重症監護室工作,隔離期滿回到租住的社區時,竟然遭遇部分居民的抵制,甚至被報警要求離開。無奈之下,這名護士只能另尋住處。


這就是言猶在耳的“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時代英雄”,迴歸平常時遭遇的尷尬!


想必這個社區的居民在危情之下,無一不渴望醫護人員的救治;這些居民參與網絡空間討論時,也一定把感動和敬意送給過醫護人員吧!


中國有不少成語形容類似的現象,譬如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反面無情、不知恩義等等。但最貼切的莫過於口是心非。


在口是心非這個問題上,絕不是這個社區部分居民患此難纏之症。毫不諱言地講,放眼舉國上下,廟堂瓦舍,或官或民,或古或今,此病由來已久。


廣告裡信誓旦旦的優質商品,實則偽劣不堪;互聯網上俠義擔當的“道德君子”,實則自私自利毫無公德;屏幕上無比親民的明星大腕,生活中飛揚跋扈素養全無;某些高臺上正氣凜然的官員幹部,實則腐化墮落,毫無廉恥;一些蓋紅章的利民政策,落實中卻完全走樣……


這樣的事例其實無時不在,無處不及,不勝枚舉。


因為口是心非的長期“潛伏”,造成國人對於任何事物的不信任感。也因此,對於任何事情的真實性,總是充滿懷疑和猜測。久而久之,這種各行各業都存在著說一套,做一套之“風尚”,最後成為全民共識。於是,有悖於明面上的“潛規則”盛行;不守規則,不遵承諾的行徑大行其道;敏感問題上不時有“紙牌屋”的猜想;說清楚的事情依然謠言滿處飛……


如此一來,口是心非的毛病的確比病毒更可怕。


往小一點說,謊言大行其道,既增加了隔閡,也導致更多的不信任,會引發更多的不安。往大來說,這種虛偽的存在,對於民族品格的塑造,對外交往的誠信,後世子孫的培育,都弊大於利。


我們可以戰勝病毒,捍衛生命安全;我們可以闡述事實,消除外界的汙名化。可是,面對深入肌膚之裡,觸及骨骼之表的口是心非之症,果真束手無策,任由其無所顧忌地持續下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