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神经科技的武器化应用

美国防大学《棱镜》杂志发表《新兴神经科技重塑神经武器》文章,分析基因编辑、纳米粒子等中枢神经系统修改技术的作战应用,探讨了神经大数据和生物网络安全在战争、情报和国家安全中的优劣势,并提出监督治理举措。

新兴神经科技的武器化应用

传统神经科技的武器化应用 神经科技可用于动态或非动态交战,产生破坏性或颠覆性影响。当前用于战争、情报和国家安全的神经技术主要是人效增强技术,包括兴奋剂、情绪改变剂等药物;神经反馈、经颅神经调节和脑-机接口等设备;模拟计算、自学系统、模拟认知和神经系统的分析工具、基于个人或群体等的行为或语义处理等智能应用。

新兴神经科技的武器化应用 基因组测序、基因编辑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识别,加快了神经科技在战争、情报和国家安全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可控制、引导和传递生物分子,改善大脑成像和神经活性药物的传递;纳米设备可用于远程控制器官或生物,纳米颗粒物可修改现有或创造新的神经病原体,增强药物或毒素的输送方法,用于有机分子伪装等。经基因编辑的非传染性病毒可促进特定基因的传递,相关研究将加快神经技术武器化的应用。

神经大数据和自动化的应用 神经遗传学研究依赖于神经大数据,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计算机二进制码的生物数据数字化正改变着生命科学、实验室和医疗流程的自动化,可实现遗传序列的数据库化与挖掘以及计算机模拟实验与设计。自动化改变了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可使用数字核酸序列产生 DNA 模板、RNA分子和蛋白等,检测生命过程的自动化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网络共享与储存,提高生物实验的效率。

神经生物数据产生的风险 神经大数据和自动化也带来安全挑战,如人类基因组数据易被用于特定遗传缺陷造成伤害,相关的卫生信息和临床数据库易受到网络攻击,神经数据还能影响人类的心理、认知、情绪、决策和行为等。人机交互工具使用的神经数据易受黑客攻击与操纵,黑客通过访问和控制人机交互界面,篡改和操纵人类认知、情感能力行为,攻击人类神经。

监管措施 目前的国际生物和化学武器公约的监管效力较弱,存在定义模糊的问题。国际监管机构需要分析和量化当前全球神经科技研发进展,评估神经科技对战争、情报和国家安全的潜在风险,建立有效监管对策:加强大学、研究机构与私营公司的神经科技活动;促进神经科技的商业化应用;关注当前或未来的军事态势;提升利用当前或未来的神经科技市场以获取经济利润和全球实力的潜力;确定神经科技潜在的非动力学或动力学能力;了解神经科技武器化研发的趋势;确定研制神经武器的特定机构与人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