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3月1日,有境外男子郭某隱瞞境外旅居史,一路經阿聯酋阿布扎比—意大利米蘭—阿布扎比—北京首都機場入境中國,並於3月7日回到河南鄭州,而在回到家後既未“隔離觀察”,也未“如實申報”,多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辦公場所,並故意隱瞞了出境史,甚至民警找其核實,也拒不承認,直到3月10日被發現證實並確診新冠肺炎。

僅僅10天,該人員成為了“行走的傳染源”,甚至可能使得多個國家地區的民眾遭殃。緊接著,國內也對所有能查詢到的密切接觸者全部隔離,這正是一人確診,全路“倒黴”。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目前,郭某因為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止罪,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 微博 @鄭州發佈

然而,這並不是個案,而是在全球疫情反超中國後,每天都在增加的境外輸入病例的一個縮影。

郭某事件發生一週後,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又有一名男子涉嫌隱瞞、瞞報回國信息,由首都機場入境,並乘坐高鐵,快速從北京回到河北邢臺。據公開信息,3月14日16:00,經公安部門推送信息,張某已於3月14日8:50由首都機場入境,14:38到達北京西站,購買15:40高鐵G505自北京回邢臺。收到該信息時,張某已踏上從北京回邢臺高鐵。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中共河北省南和縣委員會宣傳部微信公號“南和發佈”3月19日消息,張某涉嫌隱瞞、瞞報回國信息,面臨法律

這些縮影的存在,也讓疫情中感謝國外華人全力支援國內抗疫的感謝聲變成了歧視和聲討。拋開輿論和大眾情緒不說,這些被通報的“縮影”個案是如何通過層層防疫和檢查展開一路所謂“散毒”的呢?

這樣的疑問不是沒有答案。在前段時間,武漢一刑滿釋放的女士離奇順利離開了封城中的武漢,來到了同樣嚴格管控外來人員的北京,並因為被確診而引發輿論熱議,全網當天也只想知道與上述同樣的一個答案,她究竟是怎麼離開武漢又怎麼進的北京?

最終,在全網關注下,關於該女士的行程和背後的原因迅速被查明、公佈,並因此促使相關政策的發佈。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針對事件,相關部門在2月26日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但是到了現在,面對日益增多的境外來華和回國人士的嚴重境外輸入風險,是否也應該查明上述這些縮影個案的“一路通暢”呢?背後存在的風險和問題是否又能得到妥善解決,讓存在於大眾心目中的焦慮消退、讓國內居民和海外華人之間的對立情緒緩解,真正做到對境外輸入的風險可防可控,而不要再出現一次疫情前的武漢?這是許多人亟需知道的答案。

PART.1 境外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攀升,回家真的安全?

小葉也想知道,眼下可防可控的廣州是否真的安全。

與許多人一樣,關注境外疫情發展成為小葉每天的必修課。在看到境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從最開始的幾十例、上百例,上升至現在的上萬例,小葉覺得,全球上下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

而在看到鄭州連續出現的兩個案例後,小葉更是怒火沖天,“一場疫情真是把人性暴露的透透的。”之所以會這麼生氣,是因為這樣的案例就發生在小葉身邊。3月17日,來自廣州的小葉對39深呼吸坦言:對於這次境外疫情的發展形勢她有些恐慌,她怎麼也沒想到,好不容易為躲過國內疫情感染而慶幸時,小區微信群卻有人發來一張截圖,她所在的城市出現了境外感染案例。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金碧世紀花園小區群截圖。/ 受訪者供圖

“我每天需要坐地鐵5號線上下班,如果在地鐵上接觸了這些人,該怎麼辦?一想到這兒我瑟瑟發抖。”看著微信截圖,手上捏為數不多的普通一次性口罩,再次被暴露在人群中的她原本已經放鬆警惕的心又揪在一起。

“據說這個患者2月25日-27日去了三亞玩,3月5日-9日去了泰國玩,12日去了眼科醫院,3月13日-15日去了廣西玩,15日又去了醫院看病,其實這時候她已經發熱咽痛兩天了,也就是說如果在廣西的時候已經發病,那麼,她還是坐高鐵回了廣州,然後又坐地鐵回家,還坐錯線,多汙染了一截,再去看病……一路下來會感染多少人啊?”

小葉不清楚,這種肆無忌憚的“自由行”是否算瞞報,是否需要追究責任,“我真的很煩這個人,同時,我也很想知道,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究竟做了多少工作?這個患者又是跨國又是跨省的,國家為什麼不管控?這樣的入境人員又有多少?”

這也是當下許多人心中存有的質疑。40天前,全世界還在都在討論要不要把中國劃為疫區。40天后,中國目前反而成了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境外的威脅最終還是來了!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12時,全球累計確診病例244517

“我們小區真的很不安全,昨天小區業主群裡還有人投訴又有美國華人回來了,”剛剛看完上一條關於境外確診人數攀升的消息,危機就來了。遠在1480公里外的上海,小薇給朋友發去消息,她所住的高檔住宅區許多業主有親人在外留學、工作,而就在3月16日晚上11點,小區微信群裡有人透露,9號樓一對老夫妻在美國的兒子回國了。

老人認為自家兒子從美國回來不安全,拒絕讓兒子進門,並將兒子晾在門外周旋了將近一個小時,老人的兒子無奈之下只能打電話報警,“警察的意思是要麼居家隔離,要麼自費去指定酒店,而警方建議最好居家隔離,最後,老人沒辦法只能讓兒子進門。你說,他倒是進門了,整個小區的安全誰能保障呢?”如此一想,小薇多少有些擔憂上海對境外疫情的管控能力,“細細想來,上海對境外的管控實在不嚴謹,難道不應該從境外人員下飛機的時候就集中隔離起來嗎?”

這讓小薇很是擔憂,而從目前形勢來看,更讓她憂心的是,許多回國人員並不能持有足夠的自覺性。

正如媒體通報,部分入境人員對自己的行為不僅不認為有所不妥,甚至有些有恃無恐。3月17日,一段澳籍返京女子不隔離外出跑步視頻讓跨國製藥企業拜耳登上了微博熱搜。根據視頻內容與相關媒體報道,該澳籍華人女子在返回北京後,不按規定居家隔離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社區工作者對其進行勸導,該女子稱:“我要鍛鍊身體,我病了誰管我?”最後竟高喊“救命,有人騷擾”,然後進屋關門。隨後民警趕到對其發出了警告,嚴令必須按規定居家隔離14天不允許外出。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3月18日,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法》第67條等規定,決定依法註銷梁某

“我們不拒絕境外人員回國,但是你不能攜帶病毒在中國境內跑來跑去,增加了我們原本不必要的風險,在國外的朋友都習慣了自由散漫,如果習慣了不羈放縱愛自由就不該放縱他們回國,”小薇在看到視頻後很是憤怒,她即刻在微博留言評論道。

可見,眼下,國人對於湖北的歧視不滿也已經逐漸轉變為對境外人員的討伐,境外人士更是如湖北武漢疫情爆發初期一樣被稱為害群之馬。

PART.2 不僅僅是小區,入境的那一刻危機就來了

毫無疑問,諸多潛藏中的風險正再次加深大眾對於境外人員回國後自身被傳染可能性的擔憂。那麼,危機來臨,身處國內的民眾,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這樣的安全保障,從入境人員下飛機的那一刻就被呼籲要抓緊。

而針對目前存在的恐慌,國家也的確對入境人員進行了一定的管控。據39深呼吸了解,目前,從多地實行的措施來看,入境人員到達口岸後,有專門轉運集散地和專門車輛接送,實現從落地到分流隔離的“閉環式管理”,從“艙門”直達“家門”。

例如,北京啟用新國展為首都機場疫情高發國家入境北京的旅客轉運集散地,用於經機場檢疫後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低風險人群臨時集散點,再由相關省(區、市)和本市各區接轉旅客。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3月20日零時開始,目的地為北京的部分國際航班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 中國民用航空局

3月19日深夜,深圳市衛生健康委發佈消息稱,如果過去14天內有外國旅行居住史的,一律應接受核酸檢測,包括經深圳口岸入境的人,經外地口岸入境後到深圳的人(比如從外國坐飛機到海口,再轉飛到深圳機場)在深圳灣口岸、深圳機場兩個入境口岸,海關將對所有入境者進行排查,包括體溫監測、醫學巡查、仔細查驗每個人填寫的《健康申明卡》。隨後根據不同的排查結果,決定入境者在哪裡進行核酸檢測。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深圳機場國際航班旅客入境通關流程。/ 網絡圖片

在南京,官方也稱,在祿口機場,工作人員對有疫情嚴重國家行程史,體徵異常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會立刻組織送醫或集中醫學觀察等措施;對其他無症狀者,通知旅客住地所在各區安排專人專車集中接送,防止境外來客乘坐公共交通離開機場。

但是,在看到這些管控措施後,上海姑娘瑤瑤並不買賬。“為什麼都嚴格管控了還能出現境外人員在國內四處晃悠,隨意搭乘公共交通的現象?”儘管國內對於入境旅客進行了交通管控,但無論是郭某入境到達首都機場後的“快速足跡”,還是一週後張某隱瞞不報到達目的地,諸多現實存在的問題都給國內管理措施的落實效果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如果境外輸入者的目的地是低風險地區,民眾按照相關部門的指導已經開始了放鬆防控,那麼,一個境外回國後的無症狀感染者或者潛伏期患者可能造成的危害性有多大實在難以想象。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世衛組織傳染病建模合作中心、英國帝國理工學院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發表的第6篇關於新冠肺炎COVID-19

最近,瑤瑤遠在英國的閨蜜也剛剛回國,對方告訴瑤瑤,入境時只需要填寫健康申明卡、測量了體溫、提交了健康報告、貼標,“朋友說,國內的防控措施還是比較到位的,至少,國內對疫情的重視程度和應對措施是澳洲完全不能企及的。這聽著看似讓人很放心,但是,問題來了,僅僅在機場測量體溫就夠了嗎?貼綠色標就不用隔離了嗎?朋友剛回國就正常上班了,如果出問題了,誰能擔負起責任?”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入境人員被傳回國後不需隔離,通行無阻。/ 受訪者供圖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隨申碼”實施“綠碼、黃碼、紅碼”三色動態管理。綠色代表全市可通行;黃色為除重點地區以外,其他進入上海未滿14天的人員,建議觀察;紅色為未解除醫學管理措施的人員或來自重點地區且進入上海未滿14天的人員,建議隔離。也就是說,“隨申碼”綠色境外人員在上海可以通行無阻。

“隨申碼是一方面,另外,上海各大社區和派出所對於境外人員普遍使用的隔離方式是居家隔離,但是如果境外人員處於病情潛伏期,自我隔離的執行效率低,難保會增加上海人民的傳染風險。”面對現實存在的窘況,瑤瑤只能發個朋友圈提醒大家不能掉以輕心。

也不惟大眾,多位專家也曾公開證實,存在患者潛伏期過長的問題。此前,國內疫情爆發後,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團隊在medRxiv上預發表的文章“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就被媒體披露:“新冠肺炎最長潛伏期可達24天”,該消息發佈後引起眾多網友熱議,更是衝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名的位置。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消息一出,掀起網上熱議。/ 網絡截圖

在該消息發佈後,就有案例證明,個別新冠肺炎的患者有超過14天的潛伏期事件出現。例如,四川遂寧市的35歲李某直到確診(2月8日)為新冠肺炎感染時體溫依然無異常表現,而他預估感染新冠病毒的時間應該為1月中旬,意味著在長達20多天的時間裡面,他沒有任何的嚴重症狀(僅有些乾咳),還是在與之接觸的鄰居發病後才排查到他的身上。

境外輸入病例很多表現為無症狀,這無疑給疫情防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和挑戰。而在短短几天時間,曾幾何時人們對國內疫情的擔憂和當時的顧慮再次重演。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機場、高鐵乘客安檢需要進行體溫檢測。/ 受訪者供圖

“這些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人們很大程度會在不知不覺與其接觸中被感染。好不容易躲過了國內的傳染,我害怕自己會在不知不覺中接觸到境外這些有感染風險的人,”瑤瑤很是無奈,“有時候,這群人都沒有辦法找出來,甚至連他們都不知道被感染,自己更無法排除這些感染風險。”

PART.3 境外疫情造成的恐慌,如何才能被遏制?

雪崩之前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疫情來臨之後,沒有人能置身事外。面對境外疫情兇猛來襲,沒有人知道這次能否再次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而北上廣深作為一線城市,來往的境外人員最為集中,更是充滿了危機。

瑤瑤告訴39深呼吸,就在閨蜜回國後第二天,自家小區微信群也是炸開了鍋,許多人直言:小區已經不安全了。

“昨天小區業主群裡有人說朋友剛從澳洲回來,澳洲當地醫院每天無數人問診,但是沒有試劑檢測,只能把患者打發回家。澳洲人口老齡化嚴重,無數患者就死在家中。在國外,沒有確診就代表沒病,難怪會保持那麼低的增長率。所以,國內對入境人員的檢測一定要跟上,但是,國內現有的檢測真的用到位嗎?所有境外人員下飛機後都進行核算檢測了嗎?”

針對瑤瑤提出的疑問,39深呼吸調查發現,國內並未對所有境外人員統一進行核酸檢測。例如,根據上海海關介紹,上海目前主要對來自重點國家的航班實施100%登臨檢查,對航班上的入境人員實施100%體溫檢測及100%健康申明卡審核,並根據相關指引貼標,至於其他非重點國家,主要流程是填寫健康申明卡、測量體溫、提交了健康報告。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上海浦東和虹橋機場入境流程(截止至3.17)。/ 網絡圖片

不難發現,現有的入境檢查手段上並不能給所有人以足夠的安全感。而對於境外人員感染抱有擔憂的,不僅僅有普通大眾,也有醫學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公開表示,就目前來看,雖國內新增病例數在下降,但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是境外形勢並不樂觀。預計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很可能大家要邊復工、邊與病毒鬥爭,要做好心理準備。

海外疫情發到目前階段,要不要回國也成為了很多留學生關注的焦點。張文宏稱,不管回不回,必須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疫情要多長時間?回來是不是決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緩半年,對讀書工作是否會造成影響?第二,如果不回國待在國外有哪些應對措施。針對堅決要回國的人員,張文宏建議,回來後要採取有效的個人防護,新冠肺炎可以有效防護,保持社交距離,經常洗手,戴好口罩。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張文宏醫生的建議。/ 視頻截圖

瑤瑤很是贊同張文宏教授的觀點,“說是進行了檢查,進行了14天隔離,14天之後呢?如何患者在14天之後發病怎麼辦?另外,如果身邊就有在隔離期間的人私自外出怎麼辦?與其寄希望於國家的管理和防控,做好個人防護才是最為關鍵。”

之所以有如此想法也是有前車之鑑。瑤瑤告訴39深呼吸,“國外回來的人並沒有國內居民容易管理,在朋友家小區,3月15日,有境外人員返回小區,當天夜裡警車也出動了。“但是,朋友說,警車走後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看到這家人家出門去超市買菜,雖然戴口罩了,但是口罩完全沒有遮住鼻子。這有什麼用呢?”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上海某小區出現境外人員,警車出動排查。/ 受訪者供圖

對於上海目前的管理模式,不少人也很是不理解,想到上海此前管理的景象不免有些唏噓。在國內疫情爆發後,按照國家規定,封閉式隔離的“一刀切”舉措成為阻隔病毒的一大手段。許多外地返程後的居民甚至被小區物業拒之門外。

“目前,國內對於境外人員的管控明顯有不足,例如,許多無症狀的中轉停留乘客,既不能就地隔離,等到確診時已經密切接觸了上百人。如何確保各地區、各部門緊密協作,從而各個環節之間形成嚴密無縫的‘閉環’,這是當下疫情防控正在面臨的新問題,”某業內人士對39深呼吸表示,“除了管控措施要跟上,處罰也不能停。任何隱瞞疫情、干擾防疫工作應該受到法律的罰處,道德的譴責。其實這跟武漢人民當時受到的對待應該一樣,境外人員不應該也不可以受到差別對待。”

實際上,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故意傳播突發傳染病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但是,當下,所有處罰是否真正會落實到位,仍然有待查證。

PART.4 “不歡迎回國”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在境外疫情造成恐慌之際,馬雲在個人微博中表示,“今天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著了火的森林裡,觀望、恐慌、無知、不作為和亂作為都是不負責任的,我們必須有所行動!”

面對境外疫情造成的恐慌,也有網友說:如果中國人打疫情阻擊戰的前半場、外國人打後半場,海外華人華僑則打全場。這可能是一句玩笑,但足以證明現在海外華人華僑正經歷著我們之前經歷的不易。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留學意大利女生輾轉28小時回國,不吃不喝不上廁所,被網友點贊“教科書式回國”。/ 網絡截圖

要知道,確診一例新冠肺炎案例,最標準、全面的手段是,症狀判斷+CT檢查+核酸檢測+過往旅居史+接觸人,但從現有手段來看,眼下國內尚無法做到全面、精準。而在諸多現實性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大眾必然會對入境防控措施提出疑問,從而造成恐慌也可想而知。

回家真的安全?“不歡迎回國”的情緒背後,是切實需要的安全感

◎ 39深呼吸嘗試購買高鐵票和飛機票,直到支付環節,除讓提供手機號外,無任何限制。/ 網絡截圖

在39深呼吸看來,當下,寄望於服務和管理上千萬人口的大都市相關部門,在篩查和防控方面做到盡善盡美幾乎是不可能。畢竟,我們永遠都管理不了一個肆意打破規則的人。

最後,39深呼吸也再次呼籲,我們盼望的是一種安全的、可控的自由自在和疫情解禁,我們更需要切實存在的安全感。願,每個人都能健康的迎接疫情後的生活,我們也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