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疫情期間,旅遊停止,萬馬俱暗。且把往年旅途所見重整一番,追憶那似水年華。近年恐怕都無法貫徹海外行了,待疫情遁去也只能做海內遊。那年巴黎聖母院失火之前,曾去法國遊歷了一圈,重整遊記系列如下。

法國是我一直想去看看的地方。國內旅行社舉行的法國遊通常都要再走幾其它個地方,叫做法意瑞什麼什麼的。而我是希望來一個法國一地深度遊,因為那裡的歷史文化一定要深入地看,那些旅行社的膚淺遊都滿足不了我的需要。今年太太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法國一地十二天深度遊,甚合吾意,便拉著箱子跟著去了。這個團人數並不多,十四條好漢(包括女好漢),外加一位女團長。

旅遊團去法國一定不坐法航班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乘坐的是德國漢莎的空客380,因為飛機太大,所以發動機的馬力也大,還是用過去的隔音技術就力有不逮,機艙裡噪音明顯比其它飛機要大。不過,這大飛機有一個大便利:我們在慕尼黑轉機,北京和慕尼黑之間的客流不是很大,即使在經濟艙也有相當多的臥鋪。從慕尼黑換一架320,越過阿爾卑斯山的皚皚白雪向法國最南部的地中海濱飛去。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法國地圖的形狀有點像一個五邊形,東南是意大利;東面是瑞士;東北是德國和盧森堡;北面是比利時;南面是地中海;西南是西班牙和安道爾;西面和西北是北大西洋、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法國南臨地中海北岸,這裡是法國最溫暖的地區,也是歐洲很吸引人的度假地區。像我們的東北人喜歡去海南過冬一樣,過去的歐洲貴族和有錢人冬天很喜歡去法國南方過冬,因為那裡暖和。法國把這一帶叫做蔚藍海岸,就是這片地中海沿岸。蔚藍海岸最方便的機場是尼斯機場,我們就在這裡降落。尼斯機場的名字就叫“蔚藍海岸機場”,這個機場是填海造出來的,飛機的降落進場航道是在海上,眼看著飛機向海水飛去,然後“哐當”一下落在跑道上,還是挺嚇人的。下了飛機第一件事肯定是到外面去抽菸,打火機在北京都被沒收了,到了這裡還需要找火。去小賣部買火,沒買到,不是人家不賣,而是沒有。旁邊幾個法國小夥子見我含著煙找不到火,就把他們的一隻打火機送給我了,說應該夠我旅途用的。我問他多少錢買的,他說一個優柔,他不要我給錢,說“no撲拉撲拉”。

第二天一早,穿上衣服下樓吃第一頓法餐。遇到一點文化交流方面的小麻煩,就是看不懂咖啡機上面的法國字,搞不懂我要喝的那款咖啡在哪個按鍵裡面藏著。只好把女招待請來,這個問題就一下迎刃而解了,清咖啡在法文裡寫成Cafe Long,就是“咖啡龍”,拿鐵一定是“咖啡鳳”。其實“拿鐵”本身就是法語“牛奶咖啡”的讀音,拿鐵就是牛奶。早晨的法餐裡沒有煎雞蛋,只有煮雞蛋和炒雞蛋,不過他們的炒雞蛋不是用油炒,而是用水炒,不怎麼樣。

我們的法國深度遊是從摩納哥(Monaco)開始的,這個摩納哥是除了梵蒂岡以外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國土面積只有2平方公里,人口卻有七萬多人。所以,它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每平方公里三萬多人。為什麼這麼多人?因為這裡不收個人所得稅,所以吸引了很多外國大款加入他們的國籍,特別是鄰近的法國和意大利。從古羅馬時期,歐洲經常是一盤散沙,國家只是一個概念,實體則是一個一個城邦。到現在,這樣的城邦還有四個在殘喘下苟延了下來,就是盧森堡、摩納哥、安道爾和列支敦士登。這幾個叫做公國的城邦國家現在也都是君主立憲制,大公或者親王只是一個名譽。在摩納哥,現任親王阿爾貝二世仍然有一半立法權,修憲要親王提議,政府起草,國民議會審議,最後由親王簽字頒發。這個是憲法流程,實際執行中估計還是親王聽國會的。國家日常事務由政府秘書長負責,相當於總理大臣。

摩納哥這個地方最早是腓尼基人的據點,腓尼基人的祖籍是在地中海東岸,就是現在黎巴嫩、敘利亞一帶。那一帶的土人叫做迦南人,他們那塊地方就是聖經裡說“流著奶和蜜”的迦南地。後來的強人腓尼基人佔了這塊地方,而且還佔領了摩納哥這麼遠的地方,並且在摩納哥建了城。摩納哥既然離意大利不遠,那在古羅馬時代肯定是古羅馬的地盤呀,但也是以城邦的形式存在的。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這一帶四分五裂,摩納哥城曾經很長時間歸屬熱那亞共和國。到公元十三世紀末,也就是1297年,來了一個弗朗索瓦·格里馬爾迪(Francois Grimaldi )。史上沒說這個格里馬爾迪的籍貫,但是看名字像是加泰羅尼亞人,就是現在西班牙的東北人。這個格里馬爾迪假裝成巫師混進了摩納哥城,然後不知道他給城長老大施了什麼巫師大法,就花了一筆錢買下了城長的椅子。然後把原來的城長給旅行社報名拉去做膚淺游去了,自己任命自己成為蘭尼埃爾一世大公(Rainier I),這就佔據了摩納哥。雖然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大浪淘盡千古英雄,可是長江前浪後浪推來推去到現在,摩納哥親王的王位都一直在蘭尼埃爾家族手裡,七百多年了。噢,對了,長江流不到摩納哥去,摩納哥境內也沒有大江大河。摩納哥雖然在地中海岸邊,但是它沒有領海。原來摩納哥沒有江河湖海,所以這麼多年從不經受大風大浪。不過,這塊土地上老是有更狠的大王來來往往,這摩納哥在歷史上就不斷地投靠這個投靠那個,他在十六世紀投靠了西班牙,十七世紀改投靠了法國,後來雖然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都是和法國調整關係。摩納哥雖然是城邦國家,可也有一些領地,類似於法國的采邑。1861年,摩納哥放棄大部分領地,換取從法國獨立出來,成為法國的結盟國,國土面積從20平方公里減小到現在的2平方公里。1918年,摩納哥和法國簽訂了一項條約,法國負責摩納哥的國防,摩納哥按照法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行事,摩納哥成了法國的藩屬國。1993年,摩納哥才以獨立國家的名義加入聯合國。一直到了2002年,他倆才變更條約,使得摩納哥有了更多的獨立自主權利。摩納哥除了南面靠著地中海以外,其它方面都被法國包圍。

摩納哥的工農業都出產有限,主要是靠旅遊業來錢。摩納哥最著名的是蒙特卡羅賭場,它實行會員制,一般人不讓進,遊客需要買票。這個景點不在我們行程深度範圍之內,太深了,下不去。另外一項大名氣是F1一級方程式大獎賽蒙特卡羅站,這是方程式大獎賽裡唯一的城市賽道。十三世紀的古城街道上跑方程式賽車,速度跑不快而且很難超車。歷史上最牛的賽車手是巴西的埃爾頓·塞納,他曾經從1989年到1993年連續五次獲得冠軍,1994年在一次比賽中死於事故。德國的舒馬赫曾於1997年和1999年在這裡獲得冠軍。摩納哥是富豪的選地之一,海灣裡有很多遊艇。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海邊懸崖上立著一尊美人魚雕像,手裡拽著一條假的魚網,頭上頂著一隻真的海鷗。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懸崖下面還有小花園,綠意盎然。北京清明下大雪,這裡已是到初夏。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美人魚雕像旁邊就是現在阿爾貝二世親王的王宮。樓頂上的那三片葉子是古羅馬的痕跡,這是古羅馬城牆上的雉堞,大概是留在這裡顯示本親王祖上和古羅馬有關。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這裡是1297年那個假裝巫師的格里馬爾迪來之前就已經有的,就是原來的摩納哥城長的城堡,大約建於1215年,相當於中國的南宋嘉定八年,這一年元世祖忽必烈出生。這個王宮每年夏季向遊客開放,6月1日到10月31日。我們來的時候有士兵站崗,不讓進。

十三世紀的地中海沿岸建築應該是羅曼式的晚期,哥特式還沒有傳過來,另外還可能有穆斯林摩爾人文化的影響。這個王宮的大門帶有羅馬門的風格,二根粗壯的立柱,門楣弧形上的渦卷也有羅曼建築的痕跡。門券的形狀雖然不是馬蹄形的,卻很有摩爾人痕跡。三樓窗戶外框兩邊的愛奧尼克柱裝飾就是典型的羅馬式樣了。據說現在的阿爾貝二世親王還住在這裡,他只住了王宮的一半,在另一半辦了一座博物館,裡面有古代文物,甚至有一些拿破崙的遺物。

除了這座博物館,摩納哥還有一座博物館,就是在海岸懸崖上的海洋博物館。看看它的大門。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這是一座古典主義建築,看看它的二樓正立面。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典型的羅馬大門,二側的雕像是對研究海洋有貢獻的人和船。海洋館裡面肯定有魚有蝦,團長沒有讓我們進去看,領著我們一溜煙地跑了。我估計她是怕我們進去看完以後,中午吃飯的時候問她要魚要蝦吃。結果中午吃飯的時候桌上其實有魚,一盤子豉汁蒸龍利魚,此是後話,且放下不表。

順著海洋館門前的中型馬路往前走,就看見一排古建。看看這座新古典式的樓梯。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還有一座教堂,這是摩納哥大教堂。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這座教堂是天主教摩納哥大主教的座堂,也叫摩納哥聖母大教堂。它的前身是建於1252年的聖尼古拉斯大教堂,1874年被毀。1875年開始在原址上重建,1903年建成,1911年祝聖。1875年重建的時候保留了原建築結構。

這座教堂的整體結構叫做“巴西利卡”,就是一個長方形平面,而不是帶側翼的十字型。最早的巴西利卡是在東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時期,後來在歐洲流行。它的結構是前面有一座大門,然後是三跨的矩形大廳,就是中間較高的正廳和兩邊低一點的側廳,後面有一個圓廳。拜占庭時期的教堂外面比較樸素,這座教堂也是這樣,它正立面的大門外側是方柱,內側的圓柱上並沒有凹槽,柱子上部是科林斯柱頭。門楣上面是半圓拱,圓拱上是一個尖頂。這個尖頂是拜占庭巴西利卡的標誌,說明了這座教堂的建築風格。古代最早的宗教場所是神廟,神住在裡面,宗教活動在外面。後來基督教需要更大的空間舉行活動,就利用了當時的公會會堂等公共場所,這些會堂就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再後來,修建新教堂的時候在長方形大廳的前面加上了門樓,兩側增加了側廳,後面再加一個圓廳,這就是巴西利卡。門楣上的那個尖頂裝飾就代表了最早公共建築上的頂棚。巴西利卡的另一個特點是外窗比較小,所以內部採光不好。這座摩納哥大教堂的前身聖尼古拉斯大教堂在1252年就已經建好,那就已經是拜占庭晚期,已經開始出現羅曼式風格。再考慮到這座教堂在1875年重修,它的外觀看上去已經比拜占庭樸素的巴西利卡有了更多的裝飾。門框上的浮雕是聖母昇天圖,順著門楣的尖頂一直向上,最上面是相同的另一個尖頂,上面尖頂下半圓裡的浮雕是耶穌和二個天使。這一串尖頂是指向天堂的符號。

進入教堂內部。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正廳的上面是折式搖籃屋頂,這是典型的拜占庭教堂屋頂之一,另一種是搖籃式。看看祭壇上方的穹頂,就是四根柱子支撐的一個八面型穹頂,很樸素,沒有裝飾。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這個教堂在1875年重建的時候只是恢復了巴西利卡的結構,並沒有恢復它的內部裝飾。其實拜占庭教堂的內部裝飾應該是非常華麗的,牆上和穹頂上應該都是漂亮的馬賽克壁畫,就是所謂的鑲嵌畫,就像我在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裡看見的那樣。這座教堂的牆上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更接近重建時的古典主義風格。

我正在觀賞之間,發現牆上有一幅繪畫,看上去很有特色。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這是一幅經典的《聖母憐子圖》,帶有明顯的早期文藝復興風格。通常的聖母憐子圖中只有一位聖母,或者周圍有一些把耶穌的屍體從十字架上抬下來的民眾,還有一個經典繪畫就是《耶穌下架圖》,畫的就是那個場景。這幅畫裡面,有三位聖母,我理解它代表的應該是聖母憐子的三個瞬間:悲傷的聖母、祈禱的聖母和給耶穌擦洗血跡的聖母。我正在這兒琢磨,來了一隊英美旅遊團,他們的導遊把大家招呼到這幅畫前。他說這幅畫是尼斯畫家路易斯·佈雷阿在十六世紀初臨摹的作品,原作是聖尼古拉斯大教堂裡安東尼·特斯特的作品。

這幅畫的旁邊還有一幅《聖母憐子圖》。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這一幅和前面那幅幾乎一模一樣,這一幅叫做《懺悔者布朗克的聖母憐子圖》,弗朗索瓦·佈雷阿作於1830年。這個時期在法國已經是浪漫主義繪畫崛起的時候,德拉克洛瓦的那幅《自由引導人民》就完成於1830年。上面這幅畫和當時興起的浪漫主義完全不同,甚至離之前的新古典主義也相去甚遠,它更有文藝復興的味道。

下面這是一座聖皮奧彩色大理石雕像,現代雕塑家卡普西納的作品。皮奧神父是意大利一座小修道院的神父,2002年保羅二世封他為聖人。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還有其他一些雕像,因為這座教堂是摩納哥的大教堂,所以蘭尼埃爾家族的人薨後大行都走到這裡。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一:蔚藍海岸上的摩納哥

看完教堂出來,我們坐上車開拔到下一個去處。

(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