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恸!42岁大学教授加班过度,跑步时意外猝死

悲恸!42岁大学教授加班过度,跑步时意外猝死

前几天,海南大学官方网站发表一则讣告:该校管理学院的院长林肇宏教授因病抢救无效死亡。他年仅42岁就当选为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事后,人们发现他是因为加班过度,跑步时意外猝死。


出品/马孔多跑步研究室



初春时节,全民还在等待着疫情结束,开启畅跑模式。一则悲伤的消息传来:海南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林肇宏教授因跑步猝死,年仅42岁。

悲恸!42岁大学教授加班过度,跑步时意外猝死


林肇宏教授是在操场上被发现的,当时加完班的他约同事去操场跑步,本跑得好好的,忽然之间,他倒在地上就再也没有醒来。虽然同事立即叫救护车抢救,但于事无补。

事后,医生解释说,林肇宏教授属于心源性猝死。

悲恸!42岁大学教授加班过度,跑步时意外猝死


回望林肇宏教授短暂的一生,他从小就属于是“别人家孩子”那种类型。学习好,人缘好。本科毕业后,留洋英国直至伦敦大学任教。后来回国发展的他选择了在海南大学,自己的家乡担任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还是博士生导师。

本该有更美好明天的林肇宏教授生命画上了休止符。心源性猝死这个让他猝死的元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跑道上:

2018年12月,一位大一的女生在内蒙古某所高校晨跑,忽然倒地后被送往医院,但抢救无效死亡。据医院开具的证明显示:这位女生死于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很大。

2017年7月28日,深圳南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副局长跑步时晕倒,经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9岁。

2017年6月14日,广西南宁一名男子跑步时忽然晕倒,随后被周边的跑友送往医院,但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5月,厦门一男子在跑步时不幸猝死,杭州95后小伙子在钱塘江堤坝上跑步时突然倒地猝死。

他们猝死背后的元凶都是:心源性猝死,这个马拉松运动中导致猝死最常见的死因。虽然跑步猝死还是一个非常概率低的事件,但每当看到在跑步途中因此而意外离世的消息,还是会给跑者家人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一)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悲恸!42岁大学教授加班过度,跑步时意外猝死


心源性猝死用大白话翻译就是心脏忽然不跳或乱跳,导致的死亡。心脏本是靠着窦房结和心房心室的通力合作,把血泵到全身。

但一些突发的情况,会使得本来周而复始心跳的心脏出现问题,而心脏乱跳或不跳就是我们所说的心律失常。

严重的心律失常就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心源性猝死一般发病急,变化快,如果不能及时抢救,恢复心跳,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在我国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在美国这个数据是8%-10%。

(二)心源性猝死发生前的症状

心源性猝死虽事发突然,但对跑者而言,实际也是有迹可循的。在发生前,跑者大多的相应症状是:1、胸闷;2、呼吸困难;3、晕眩。

(三)心源性猝死黄金时间4分钟

之所以说心源性猝死死亡率极高,那是因为在突发时错过了及时抢救。有人说,一发现周围人有此症状就打120急救,还不行么?

对,不行!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时间是黄金四分钟。也就是说抢救的关键时期是心脏骤停之后的4分钟内,错过这4分钟人体脏器可能就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在黄金四分钟内周围人士抢救的关键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这是挽救其生命最有效的办法。

人民日报联合央视新闻就有对心源性猝死急救最明了的救治办法:

悲恸!42岁大学教授加班过度,跑步时意外猝死

悲恸!42岁大学教授加班过度,跑步时意外猝死

悲恸!42岁大学教授加班过度,跑步时意外猝死


我们爱跑步,从中受益。但在追求速度和快感的同时,也要评估自己的实力,倾听身体给予我们的真实反馈。

我们跑步不是为了打卡,也不是为了出风头,更不是为了获取虚荣。我们渴望健康,渴望在平凡中挑战和超越自己。

因此,更应该加强对自己身体的重视。一旦出现身体不适的信号,及时舒缓,放慢脚步,不逞能,不逞强。量力而行,避免运动负荷过大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如果遇到突发状况,请记住黄金四分钟的急救办法。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将意外事故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当然,我们不希望听到跑道上的悲伤消息,不希望看到热爱生命的跑友因心源性猝死的意外。



到这里,来跑步打卡,来评论跑圈,来学习跑步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