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崖山十萬軍民寧願蹈海自殺也不跟敵軍拼命?

西甲二人轉皇馬愛巴薩


如果能放手一搏,拿十萬軍民自然也不會輕易投海自盡。我們都不是事件的親歷者,有時候很難體會到時人的苦楚和絕望。崖山海戰之後,擺在殘存軍民眼前的,除了投降做俘虜、忍辱偷生地度過苟延殘喘,唯一能做的便是投海自盡了。

北宋的滅亡,已經令宋人膽戰心驚,靖康之恥的前車之鑑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陰影。而南宋立國的百餘年中,雖然偏安一隅,也不乏歌舞昇平,但對於北方民族的忌憚卻始終未曾淡化。所以,在蒙古鐵騎取代金人,繼續南下時,南宋軍民在內心深處還是十分牴觸和忌憚的。

崖山海戰之前,陸秀夫等人帶著衛王趙昺集結戰船,選擇易守難攻之處,做好了誓死抵抗的準備。在前期的交戰中,元軍雖然訓練了一批水軍,卻依舊很難突破宋軍的防線。

經過多次鏖戰,元軍決定對宋軍實施圍困的方式。由於宋軍漂泊於海上,所需糧草、乾柴和淡水,均要從陸上補給。結果,元軍派重兵斷了宋軍的後路,使得海上的宋朝軍民處處受困。

在補給最為困難的時候,那些可憐的南宋軍民,只能飲用海水,使得身體十分虛弱。當宋軍疲憊至極時,元軍又趁著大霧偷襲。更為關鍵的是,元軍為了取勝,暗自下令,以鳴金作為進攻信號,以擊鼓作為退兵信號,這讓宋軍完全矇頭轉向,原以為對方撤軍,卻不成想,突然藉著大霧殺到了眼前。

即便元軍突破了宋軍的防線,當時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已然率領軍民奮力廝殺,絲毫沒有投降的打算。後來,當元軍即將殺到眼前,陸秀夫揹著衛王趙昺跳入大海。當時,見到陸秀夫等人墜海,不少軍民也憤然投海,上演了極其悲壯的一幕。

當然,在陸秀夫等人殉難的同時,張世傑則率領部下繼續拼殺,最終殺出重圍,繼續抵抗元軍。不過,張世傑所乘之船,後來又遇上暴風。張世傑想起崖山海戰的情景和軍民的壯舉,最後也決定以身殉節。張世傑讓身邊的士卒棄船上岸,而自己則隻身一人留在船上,最後被海浪和風暴吞噬。

崖山海戰前後歷時20余天,雙方參戰人數多達50萬,共計動用船隻達2000艘,包括投海的宋朝軍民,共有20萬人死於此戰。當時,並非宋朝軍民沒有殊死抵抗,而是鏖戰後敗局已定,根本無法再繼續堅持下去。

陸秀夫等人跳海自盡,令不少人為之震撼,他們紛紛效仿,以死捍衛了最後的尊嚴,這是尤為值得敬佩的。不過仍需指出的是,當時也有部分不願自盡的軍民,另外還有少數人僥倖突圍,並非全部南宋軍民都葬身於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