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農民真的從中獲利了嗎?為啥?

農夫山泉有點田Z


這些年伴隨著個別農產品物價的暴漲或者暴跌,對於這些東西多了諸多的詼諧的稱呼,比如說大蒜行情暴漲之後被網友戲稱為“蒜你狠”,而生薑則被稱為姜你軍,不過這種說法的本身其實是由於無價過快的上漲導致老百姓承受能力下降。雖說有蒜你狠這樣的行情,當然也存在所謂“蒜你賤”的時候,每逢這個時候價位暴跌,全國範圍內又面臨著滯銷,那麼農民真的能夠從這種行情節奏變換中獲得利益嗎?

科學興農認為農名之所以願意種植這些作物,還是存在一定的利益的,但是利益的大頭卻別中間商拿走了。科學興農老家這邊就一直在種植大蒜,即便是大蒜價位暴跌的2018年,老家這邊同樣還在大面積的種植大蒜,為什麼?其實這邊的農名如果不種植大蒜的話,難道讓他們種植小麥嗎?從當前的市場行情看,小麥每畝大概能夠獲得400-500元的經濟效益,然而大蒜則就不同了。

種植大蒜如同做生意,賺錢和虧錢其實只在一瞬間,有賺錢的時候定然意味著有虧損的時候,關鍵就在於哪一種情況相對更多一些!大蒜是高勞動力作物,同時也是高需求肥作物,投入成本大,當然這也意味著產出相對比較的高。不過在偶爾有暴跌滯銷的年份,老家這邊的大蒜價位甚至可以跌至2毛一斤,如果常年如此下來的話,農民又怎麼可能翻身呢?所幸並不會年年如此,在2018年大家知道經歷了大蒜價位的暴跌。

不過隨後的2019年大蒜價位就回升上來了,在老家這邊的農民雖說沒有賺到最多,但是大致還是可以以平均每斤2元的價位售出了大蒜。而部分大蒜售賣相對較晚的農民,大蒜價位甚至賣到了每斤3元甚至更高的價位,本地大蒜畝產大致2200斤,每畝就有了大概2200元的收益,剔除勞動力以及種植投入,每畝還有大約2000元的收益。相對於傳統的種植小麥,不知道高出了多少!

而在2018年大家虧損的時刻則有咋2019年重新賺了回來,大家也要明確,大蒜作物的週期規律是非常的強的,一般來說三四年可能一個輪迴,一年高行情接著延續兩三年一般的行情,接著暴跌一次。不過即便是算上暴跌的那一次,只要願意常年的堅持種植,那麼總體而言市場行情還是會比種植小麥行情要好的。

整體而言,科學興農認為種植大蒜、生薑這類作物或許不能夠保證每年都能夠獲益,但是堅持種植總體經濟效益還是要好於小麥的,而在獲利方面可能不能夠獲得最多,但是對於農民而言,種植什麼能夠獲得最大效益才是最關鍵的。不然他們又能夠種植什麼呢?


科學興農


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農民沒能從中獲利!

當大蒜、大豆和生薑在漲價的時候,農民家裡的這些農作物早就賣光了。根本不可能還有貨。有人狠下心,把來年的種子賣了出去,雖然賣出了高價,但在來年重新種植的時候,只得花更高的價錢賣回種子。許多人因為上一年大蒜、大豆或生薑價格高,今年就大量種植,本來希望今年有好收成,可是事與願違,收穫的作物倒是多了,可是價格又降了。農民增產不增收。這倒也就罷了,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到了第二年的時候,這些去年緊缺漲價的農產品,卻是市場飽和,賤價也無法賣出去!市場需求的殘酷,真讓人想尋短見。許多農民因為大量種植,弄得虧了大本。

為什麼去年種植的農產品能夠發財,今年同樣種植這種農產品卻要把人逼上絕路呢?這就是盲目隨從種植的後果,農民種植農產品,一定要對市場進行調查和合理判斷,有條件的情況,應該多到同為種植農產品的農戶走訪,聽取人家的意見,看看人家今年打算種植什麼作物,以什麼為主,什麼為輔,觀察同行人對種子的保留狀況,同時調查種子市場,看看今年什麼種子銷量大。如果種子銷量偏大的,農戶存留的種子又是偏多的,那麼,就必須考慮今年該不該種植同樣的作物了。

農民為了種植的收成,對市場調查和判斷非常重要,儘量做到合理供需,以免造成農產品脫銷或賣不出去。


山婦黃翠麗


蒜你狠:是因為在2010年的時候,大蒜瘋狂漲價,一度瘋漲超過100倍,價格超過了肉和雞蛋的價格,很多民眾甚至買不起大蒜,所以就出現了“蒜你狠”這個熱詞,體現了民眾對大蒜瘋漲這一現象的調侃。

“豆你玩”:豆你玩也是也是因為2010年綠豆瘋狂漲價,超出合理範圍,進而由著名小品《逗你玩》引申而來。也是民眾對大豆瘋狂漲價的一種調侃話語。

“姜你軍”:同樣也是2010年瘋狂漲價的生薑引發的網絡熱詞,也是生薑瘋狂漲價超出合理範圍後的又一調侃詞語。

在2010年很多農產品都瘋狂漲價,雖然和當年流感流行,物價上漲,供需關係緊張有一定的聯繫,但是這些農作物瘋漲的背後都有幕後推手,各地產生了很多炒家,炒蒜,炒豆,炒姜,瘋狂哄抬農作物價格,低進高賣,以達到盈利目的。當時很多炒家鼓吹大蒜是消毒之王,防癌之王,綠豆養生,補腎益氣等嚴重誇大大蒜,綠豆作用的言論。

農民是否賺錢?

雖然當時農作物瘋狂漲價,但是農民並沒有賺到錢,賺到錢的是瘋狂炒作的炒家。當時很多收購商,在收購的時候瘋狂壓低收購價,然後囤積奇貨,使市場上這些生活物資嚴重缺貨,價格瘋漲後再高價出售。由於運輸成本,天氣等原因,農民手上的農產品只能低價出售,反而菜賤傷農,姜農,豆農,蒜農平均每畝損失1000元以上。後期經過國家管控,打擊炒家,釋放物資,市場調控,這一輪瘋狂漲價的鬧劇才得以控制。

總結:國家應該加強農產品價格的市場管控,並有效引導農民科學種養,組織農產品公司和農戶簽訂合理的供貨協議,堅決打擊不法炒家,這樣才能有效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市場。

以上就是個人對此事的一些淺見,或有不對之處,往各位指正,打字分析不易,望各位看官點個關注,給個贊。


我就是小農


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農民真的從中獲利了嗎?個人認為,可以獲利,但是收效甚微,風險卻很大。

農民如果可以從產品的銷售中獲利,那麼農民就不是農民了,就是商人了。某一樣農產品漲價,種植該農產品的農民確是可以從中受益,但是,也是微乎其微。

農產品的價格狂漲,往往是商人暗中炒作的結果,一旦炒作成功,炒作的商人必然能夠獲得暴利,但是受農產品暴漲暴跌影響最大的依然然是農民了,農產品漲價農民確實會增收,但是農民的增收確是極為有限,獲益的姣姣者肯定是中間商了。然而農產品一旦跌價,其絕大部分的損失卻由農民來承擔。‘價賤傷農’,下一年該農產品的種植面積又會減少,而這又為該農產品的再次漲價埋下了隱患。


為了減低這種風險,農民可以抱團取暖,共同面對市場,這樣做不但可以使農民在農產品價格高時多獲取些利益,而且一旦價格降也可以由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至於損失太多。


農牧設備小助手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農民只是種植者的角色。

而農產品從地頭到消費者手裡,需要經過種植者-收購商-批發商-消費者,層層的環節,大大增加了流通成本,所以到消費者手裡才會出現高價的現象。

“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種植者始終處於價格的底端,獲取微薄的利潤。想要提高利潤,還是需要自己打通流通環節,減少經銷商,才能多獲利!

專注三農,洞察商機!三農洞察致力於為您分享農業道路上的致富商機、實用技術、市場趨勢,關注我們,三農路上不迷路!


三農洞察


我覺得在這些事情當中,大部分農民反而是受害者。真正的獲利者是不良炒作客。

因為農業、農民與市場信息本來就不對稱,從而導致本來就比較喜歡跟風、從眾農民一哄而上,再加上炒作客故意散佈的消息,農民們哪裡還架到住。炒作客囤積的目的還是要賣,而市場容量並沒有變。第一年農民嚐到了甜頭,第二年猛上。

試問,農民玩兒得過他們嗎?




肺魚探農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這幾個詞語組的不能不叫絕……

真的是這樣嗎?非也…

現在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敢問又有幾位真正的獲得豐收的喜悅了?答案是沒有…

現在從農民的種地來說,凡是一般用自己僅有的土地,想有豐收的喜悅還真的沒有看到!

首先現在人均土地在我們這隻有一畝地左右,1---1.5畝地的樣子。每年種植的是小麥和玉米。一年就這兩季!

算一下從土地翻新到小麥下地在到成熟收割,用的費用,耕地要80元一畝地,用肥料要一畝地100元,犟地也就是種小麥要30元。在到成熟收割要80元,加上自家人工前前後後也得要按一星期算一個人的,每天要100元這就是700元錢。(以上價格參照我們這的大概數)這樣合計就是990元錢。小麥價格每年也就是0.9--1元錢一斤。

大家一算就知道了,農民沒有得到收益!

以上只是舉個例子,僅供大家參考…

農民從我們的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現在農民種植土地小範圍的話,也真的是賺不到多少錢的。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聽著這幾個詞老百姓能賺錢,其實非也。這中間環節造就了這幾個名詞。

願老百姓真的能從自己的勞動獲得真正的滿足感,獲得感…

加油,加油…


空空空空空空


沒有獲利,得不償失,最終傷害消費者,導致市場不認可,不敢消費,價格下跌!


馬鳳林—楊凌區


最近這些年雖然有不少農民外出打工,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農民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種植活動。農民在農村種地掙不到錢,只能從事一些其他的特種經濟植物種植,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而近些年有一些農產品的價格波動特別大,比如說大蒜、大豆和生薑,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蒜你狠”、“豆你玩”和“姜你軍”。但是農民在種植這些作物的時候,是不是真的賺到了錢呢?是否從中獲取了很多的利潤呢?其實農民並沒有掙到多少錢。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很多農業生產活動,最後農民落到的利潤其實非常小。像曾經有些年生薑,大蒜都長得非常離譜,作為消費者認為價格太貴了,同時也想當然的認為農民種植這些作物肯定賺了不少錢。但實際上農民心裡很苦,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掙到這些錢。大部分利潤都被批發商和中間商給賺去了,農民真的是一點辛苦錢,而且還很少。

現在擺在農民面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很多時候市場比較火熱,但是農民卻沒有進行種植,如果農民大量種植,市場可能就會暴跌,最終吃虧的還是農民。就像有一年我們家種西紅柿一樣。由於不瞭解市場需求,不瞭解行情,從而盲目地擴大了種植規模。這是因為頭一年村裡面種西紅柿的少,家裡種西紅柿掙到了錢,但是想著第2年再擴大一點規模,多種一點,這樣能多掙一點錢。

可是最後的結果呢?因為村裡麵人看我們家種西紅柿掙錢,所以不少人家也紛紛種植。導致那年西紅柿的產量急速增加,而且在外面的其他地方也有普遍種植的情況。最終的結果是當年的西紅柿產量大增,遠遠大於市場需求。後來我們家的西紅柿根本就賣不掉,送到外面的市場也沒人收,最後就連我們家的幾口豬都不願意吃,只能每天採摘下來倒掉。這就是沒有及時獲得市場信息,沒有進行科學規劃,盲目種植的,結果那一年我們家除掉各種成本開支以後,發現種西紅柿不但沒掙到錢,反而虧了本。

前面所說的大蒜、生薑等其他的經濟作物,農民在種植過程中也遇到了像我們家這樣的情況。一方面苦於自己沒有銷路,無法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所以農民種植主要是依靠中間商來收購,而中間商擁有話語權,擁有定價權農民種出來的作物,他們收什麼價,農民只能賣什麼價,一點議價的能力和議價的餘地都沒有。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種地怎麼可能掙到大量的利潤呢?

另一方面由於農民種植農作物的時候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普遍採取盲目種植,普遍跟風種植,別人種什麼自己就種什麼,從而導致當年的產量大增,甚至遠遠大於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價格就會下跌,有時候跌得很離譜,讓農民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農民要想從事農業生產種植活動,並且爭取更多的利潤的話,首先必須要有合理的規劃,要能夠及時獲得市場信息,並根據市場信息進行調整。這樣才不會出現盲目種植,最後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其次,一定要找到銷路。農產品賣不出去,東西再多都沒有用。只有搞定了,銷路就不怕終止了,沒人要,儘管可能利潤比較小,但是多少能掙一點錢。所以實際上很多時候都是中間商,批發商掙了大頭,農民只能獲得一點點利潤。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


三農有理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這三個都是紅極一時的網紅新名詞。

①,蒜你狠&算你狠。這是一個弱者在一場鬥爭衝突中被虐得體無完膚時的常用臺詞。是自己實力不夠玩不下去了的那種無助、無奈的“歇斯底里”。在這場炒蒜風波中,種植戶最可憐最無奈的,種植戶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上了賊船,沒法逃,也逃不掉!倒是消費者還是有點主動性,咱們玩不起,我不和你玩,至少還有選擇權。所以

最狠的是中間商。

②,豆你玩&逗你玩。是中間商這個吸血鬼在毫無人性、肆無忌憚地吸取咱們身上的血液後,說得一句毫無違和感的無恥的違心話,我逗你玩呢!?所以說,無商不奸

③,姜你軍&將你軍。形容的是中間商在這場利益角逐中赤裸裸的利益收割行為。就是說,別人明目張膽的幹你,你也沒招!

每次無良商家囤貨惡意炒作,傷害的是絕大多數人,就好比“一粒老鼠屎打太一窩湯”,只有極個別人中飽私囊,漁翁得利。常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希望廣大商家童叟無欺良心經營,爭取產、銷、消共贏,種植戶商家賺得到,消費者買得起,和諧共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