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優秀學生一旦考入國際名校,大多都不會回來,這樣是不是在給國外培養人才?

綜合榜爺


說到類似的問題我就難受!我女兒大數據研究生,班上40%中國人,40%印度人,其餘的歐美人加上一兩個非洲人。中國人裡清華北大本科,華人及本科就留學的各三分之一左右,幾乎都不想回國。我女兒高中成績只能算一般,但活動能力很強,整天不務正業,搞各類活動最積極,估計考不上清華北大,免強就是浙大同濟之流水平,只好讓她留學。誰知道到了大學突然開始發奮,長期學到晚上一兩點鐘,成績基本上年級前五名之內。叫她回國,她說你沒錢沒權,我憑什麼要回國與別人競爭,我在國外加班幾乎沒有,幹多少得多少。還勸我移民。明年才畢業,現在已經拿到了投行offer。估計怎麼勸也不回來了。女大不由娘了!


三清老仙


朋友的表哥,48歲左右,20來歲大學畢業出國留學,後來找了個同樣的大陸留學生結婚定居美國了。現在孩子15歲了,基本上都是三年左右回來一次,他老婆從來不跟他一起回來,每次回中國夫妻兩都要吵一架,無非就是花的錢和耽誤工作,也不願意她兒子跟著回來!朋友的大姨老兩口也去過美國兩次,每次一兩個月,實在適應不了!大姨還有一個女兒,嫁的不在一個城市,來回也不方便!所以家裡兩個老人基本上都是我朋友和他哥照顧了,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小情都是他兩去處理,小到燈泡壞了,水管漏水,生病住院等等,我也問過朋友麻煩不麻煩?朋友說:那有什麼辦法呢?自己親姨呢,你能看著他們受罪?每次他表哥回來喝酒都要抱著這兩個表弟痛哭,說是沒有盡到孝道,感謝兩個表弟!我覺得人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一定要盡到自己的義務,或者說要處理這些事情!父母養大你,供你上學,老了無依無靠,你能心安理得的自私的過自己的生活嗎!


燃情歲月衝鋒隊


改革開放以來,出國留學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學子的選擇。留學從精英走向平民,開始呈現低齡化趨勢。這幾年中國高速發展,各行業前景廣闊,吸引了大批留學生回國就業。但是,高端人才在歸國人才中佔比仍然較低。

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據統計,中國科學和工程領域人才出國滯留率平均達87%。留學人才流失是近年來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高端人才滯留國外的問題,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分析。

從宏觀層面,高端留學人才向海外流動是由人才國際間的供求關係決定的

中國科研人員選擇留在國外的原因無外乎國外的科研條件好,科研環境好、科研人員待遇高、更受尊重。中國在一些領域的科研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這個是大家都要承認的。科研水平差距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科研經費投入的差距。中國GDP中科研經費的投入僅為美國的1/4,為歐盟的1/3,科研人員人均可支配經費僅為美國的1/5。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科研領域的投入不足,科研人員的需求量較小。另一方面,我國大學之前理科教育水平高於西方發達國家,在科學和工程領域的人才供給水平相對較高。國內市場高端科研人才供過於求,人才外流是自然趨勢。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國際性人才交流的機會和渠道增多,國人出國深造比較過去更容易。人往高處走,在人員自由流動條件提高,自然導致人才向更能體現價值的方向流動。

我國留學高端人才向海外流失,根本上是國力差距,也和過去我國人才管理體制不健全有關

  • 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公職人員公派留學違規滯留國外,自行中斷與單位的聯繫。按照規定,公職人員佔有國家資源,違規滯留國外應該予以清退。但是,很多單位出於“惜才”的考慮,對勸說這些人員歸國效力扔抱有希望,沒有對他們採取措施。人才管理不嚴,導致公派出國逾期不歸g多發,造成人才流失。

  • 同時,由於國內對於留學歸國人員回國後待遇方面的政策不完善,很多海外工作人員對回國後工作生活多有顧慮。這也對引進留學人才增加了困難。

近年來留學制度完善,國內經濟發展,科研投入增大,科研人員基本待遇改善等因素,使公派出國逾期不歸的現象大幅減少。

政府應該針對歸國人員社會保險、工齡接續等方面出臺政策,給長期居於國外,想要落葉歸根的歸國人才一定的保障,讓他們能夠安心歸國,為國內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歸國發展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留學歸國比例逐年提升,據教育部統計,超過八成的留學人員學成後選擇回國發展。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看重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吸引海外人才歸國發展是“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研環境和科研人員待遇方面進一步縮小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予高端人才公平的待遇,才能更好地吸引海外人才回國發展。


職場火鍋



小時候,老為老家鄉村蠻荒赤貧而晝夜憂傷不已,長大以後,閒暇時間,皆抒發憤青情懷並自豪不已,決定反鄉振興老家:幾年後,自己一事無成所伴隨的滄桑遠比老家荒涼幾分……,乃重返城市以自救!誰問我死活了?聊剩一自慰,“人比黃花瘦”!

中國留學生,與農民工進城打工,其本質毫無二致!農民工北漂有難,呼籲之後(如被拖欠工資),畢竟政府還會管管,漂洋過海的學子留海外發展,遇事之後,還能有國內農民工被政府重視的甜頭麼?君不見很多國內暴富者移民後還保留中國國籍(雙重國籍),並依然在國內撈金(也稍可體諒……)。層次不同,不過殊途同歸而已!

即使萌呆小兒也心底明鏡似的盡知:人類先進文明成果在城市,——由此,農民工大潮進城是“黃河之水天上來”:自然矣!


以為留在海外或回國,對祖國都有益——錢學森之類之流可證,——學成回國,有誰甘為掃地僧麼?太多單位,官僚主義依舊把持陣地,難以作為。

試問題主,動輒把留學生以政策高壓回國發展,你擔保比國外強麼?由此,留學生去留取捨,據個人實情自裁。順其自然,法道自然。
謹以此戾氣不堪作答,以紀念“五.四”,——堪為紀念小品文否?!


九夏濤聲


當年鄧公復出恢復高考,全國青年都感激,真是好政策。鄧公又提出讓學生出國留學,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鄧公當時說,學生出國留學,學知識,長見識,只要迴歸10%就成功了。可以後迴歸的,比10%多的多,可見非常成功。

有人不理解,為什麼不全部迴歸呢?反問一句,為什麼要全部迴歸呢?外面天地很廣闊,需要拼搏一下,他們會更成才,如果再回歸不好嗎?能夠提出這種問題的人的例子比我多,我就不舉例子了。

可以反過來想一想,為什麼有的學生不迴歸呢?最重要的回答和原因就是國內條件不如國外好。相信這種理由,所以中國要更加勤奮的發展。相同條件下,甚至稍微不好一些條件,多數學生也會回來的,畢竟作為中國人都是愛過的。30歲迴歸行,40歲迴歸也好,八十回歸祖國照樣歡迎,這就是大國的胸懷,這樣的國家才會越發展越好。中國不怕人們走出去,怕的是人們都走不出去,那才是中國的悲哀,相信中國人不會這樣。

出去的人,只要不反對中國,哪怕是善意的批評,中國也樂於接受,中國有那胸懷。只有這樣,中國才真正站起來,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鄧公是偉大的政治家,看得比一般人遠的多。希望中國人都能夠走一走,看一看,全世界都是中國人,那才是世界的中國。看到了天安門上的字了嗎?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中國是世界的!



大志遠思想空間


我沒有進過國際名校,也不能妄想自己是優秀人才,可是我知道考入清華北大的農村孩子,雖然他們很愛自己的家鄉,但幾乎沒有再回農村種地的。我想物有同理吧。

一是國際名校提供了更有利於人才發展的條件。國際間人才順暢無阻的交流,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和體現。現在中國日益強大,也需要大量外籍人才,我們也不希望人才流出國設置各種障礙加以阻止。我們不能否認,國際名校有比國內更公平更自由的學術環境,能讓學生心無旁鶩地鑽研學問。因此,許多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名校畢業後選擇了留校任教或繼續研究所從事的專業,甚至應聘到其它科研機構和企業工作。

二是深刻反思國內科研院所工作現狀。所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對於國際名校畢業的人才不回國,這無可厚非。我們與其站在道德高地毫無意義地指責他們忘恩負義,不如努力把我們的科研院所和企業做好。前幾天清華大學**教授因未能評上院士出走清華的報道讓人反思,我們不對此事進行評價,但無論怎樣流失一名拔尖人才不能不讓人痛惜,更需要科研院所對人才評價、認定和留任進行反思。我們培養的科研人才到底有多少真才實學的?我們做出的科研成果到底有多少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我們科研機構到底有多少一心為企業和百姓服務的?科研強則國真強。這個道理3歲兒童都知道,投入那麼多人力財力物力,怎麼就不如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能幹啊?

三是應加大對國際人才工作的力度。對於不想回國創業或工作的國際名校畢業生來說,我們不能簡單把他這種行為與不愛國劃等號。也許人家在國內找不到更好出路,才暫時留在國外。正如我們從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不回家鄉一樣,我是相信他們始終是愛這個生於斯長於撕的家鄉的,不過只是他們學軟件的不想回家種地而已。目前,中國各省市有許多吸引人才的政策。特別是幾個一線城市,更把目光投向國際領域,試圖吸引國際人才為自己服務。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的發展蒸蒸日上,凡是有長遠戰略眼光的人才都不應放棄中國這片沃土。

國外就讀的人才回不回國是他自己的選擇,回來祖國敞開懷抱歡迎,不回來祖國理解並且還始終關注你祝福你!

敬請關注和轉發


一句話文章


現在的優秀學生出國留學,或是入他國國籍而永久不歸,而數量在逐漸增長的趨勢,會對我國科研,經濟和國防等領域有負面影響,大量的優秀學生出國留學不歸,不但給我國尖端科研技術,造成人才緊缺,同時也給他國輸送了優秀的生源。

袓國和家庭培養一名大學生要花幾十萬元的巨資和大量精力和時間,學生們留學不歸,由其是在尖端科技領域的優秀留學生,經不住歐美等發達國家高昂的薪資,優厚的待遇,較高的地位和優美生態環境的誘惑,而選擇出國留學不歸,致祖國和人民的栽培而不顧,父母的養育而不念,拋國棄家,獨自亨受事業成功和榮華富貴的幸福生活,人各有志,沒有過多的譴責,只是痛心和惋惜。當然你們能說出一大堆理由,是國家不夠強大嗎?是沒有國外科研單位的條件好嗎?是我們還有你不如意的地方嗎?我不是唱高調,但總認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有家國情懷,學有所成,歸來報效祖國才是正道,

當然,留學生留戀歐美髮達國家的優越生活,不願回國效力,和這些年的家庭,學校的教育,社會的影響有關,家長要孩子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學校昐學生揚名立萬,而提高該校的聲譽,社會上則認可有錢,有事業就是成功人士的理念,所以把政治信仰和愛國愛家情懷拋在腦後,使一些人見利忘義,有奶是孃的觀念植入腦海,而背離祖國,忘掉祖宗。

雖然,父母望子女成才,能上多高上多高,能走多遠走多遠,但這顆兒行千里母擔憂和一顆孤獨的心,做為海外遊子是無法理解的。

我姑夫和姑姑是我市一所高校的退休教授,有著高額的退休金。本應該過上幸福的晚年,但因為他們的兒子一家三口定居澳洲,每年至多回來一次,有時或幾年不歸,因為長期的思兒念孫之痛,姑姑七十歲時就患上了腦萎縮,總是站在窗前,嘴裡一直唸叨著我兒子,孫子快回來了吧!姑夫身體也不好,今年老兩口己經八十多歲了,住養老院己有幾年,雖衣食無憂,但思子,念孫之痛無以言表,我每次探望,看到此景,也難免落淚,說到這隻能呼籲,海外的學子們,學有所成,為了祖國繁榮,為了父母的微笑,回來吧!歸來吧!


趙紹亮


這個未必就是給國外培養人才。從目前國內形勢看,真正的人才是不會輕易出國留學的,出國留學的大多數都不是真正的人才。

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不少家庭的收入達到了中產階級以上的水平。許多家庭都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千方百計要讓自己的孩子讀上好大學。不少平時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家長擔心孩子考不上國內名校,就花錢支持孩子報考國外大學,而且往往比上國內名校容易考上得多。



你也許會問:“既然是國外名校,怎麼還容易考上呢?”其實不必大驚小怪。國外名校要求考試的科目和我們的高考差別比較大,比較適合那些打算自費報考的學生。況且國外名校想要增加收入,自然會暗中降低標準錄取留學生,多收幾個留學生對於他們是利大於弊。你要來報考,我就要招收,反正不過增加幾個老師,還能給國家創造就業機會,何樂而不為?至於留學生是否能變得優秀,那些學校不會太在乎的,只要能讓你畢業就行了。對於國外名校的想法,留學生家庭也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他們看重國外名校的畢業證,便不太在乎別的東西了。雖然留學後未必成為人才,但有了名校留學生身份,找個掙錢的工作還是容易的,所以那些家庭願意支持孩子留學國外,並樂此不疲。



從那些到國外留學的學生本身能力來看,他們並不是社會的頂尖人才,即使他們留學畢業後在國外找工作,也算不上是多麼大的人才流失。既然他們想方設法要留在國外,也就說明他們有道德缺陷,不怎麼知道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然,以他們的智商和能力,國內單位也不會怎麼稀罕。

真正對國家有大用的人才,國內名校會熱烈歡迎的,國家也會重點培養。現在國家的許多行業正在趕超國外先進水平,靠的人才大多數都是國家自己培養的,而不是那些自費到國外留學的人。 所以說,我們並不痛心那些人留在國外,因為大多算不得真正的人才,也就無所謂人才流失了。


弱水飛鷹


這個問題提的太酸,一股濃濃的酸味。


人家回不回來跟我們有一毛錢關係嗎?人家從小到大的培養費用又不是我們出的,人家又沒欠我們什麼,回不回是個人的事情,不要往道德上扯,不是上個世紀70-80年代了 ,那時候出國留學的大多是國家公費的,那時候不會來的才是道德問題。現在都是自費,自費,自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再往深層次說點,他們回來也沒什麼意思,能留學的不一定是有能力的,哪怕是名校,捐捐錢一樣能進,回來還是該幹嘛幹嘛,對我們也沒什麼貢獻,真正有能力的,哪怕是國內讀書出來的,也有外國企業來挖人。是往國外挖的那種哦。


我有個親戚就被德國挖走了,其實挺好的,個人的人生,個人選擇,其他人沒必要說三道四的。也不需要道德綁架。如果哪天全世界的人才都主動來我們國家,那才是真正強大的一天。


就到這裡吧,大家該幹嘛幹嘛去吧。


真子大叔


這樣的說法是有失偏頗的。

我這裡有一個數據,1987年留學生歸國率是5%,也就是100個人出去留學,回來5個人。到了2018年,留學生歸國率達到了80%以上。

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中國的發展速度很快,遠遠超過西方發達國家。

這就好比你好多年前你去買股票,你是看中那時的藍籌股,還是潛力股?從時間價值來看,無疑,中國就是那支潛力股。

還有我親身經歷的例子,這兩年我們在國內招聘應屆畢業生,就經常收到很多有海外留學生到我們這裡應聘,其中不乏一些海外名校背景的。我也會經常問他們一個問題:海外的環境那麼好,為什麼要回國內發展?

他們的答案几乎異口同聲:現在中國發展很快,機會比國外更多。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樣一條規律是符合人才流動趨勢的。哪怕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也同樣適用。別說現在我國留學生回來的比例越來越高,其他國家到我們中國來的人也越來越多,歸根結底原因就一條: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快,機會多。

哪裡經濟好,繁榮穩定,哪裡就業機會多,人才就會往哪裡去。哪裡人才多,聚集度高,也會推動經濟往前持續發展。二者是相因相成的一種關係。所以對這一點,我們國家可不笨,向全球引進各類高精尖人才,類似於什麼千人計劃呀,開出了很多優惠條件。

恰逢現在美國特朗普比較排外,那正是我們的好機會,讓天下英才為我所用。

因為在現代社會,土地資源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資產,而是人才、技術和資本,看看日本很多地方,土地產權已經沒有人認領了,反而是一些人口集中度高的超大城市,越來越膨脹,因為超大型城市正是商業、人才、資金和技術的密集地,像一個磁鐵一樣吸附力越來越強。

不排除有少數精英留在了國外,但是我們還是要看主流,所以為國外培養人才這種說法是不太恰當的。

再說,每個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不能因為害怕別人走,就想出種種限制和阻礙的手段,這樣的做法叫堵不叫疏,作用只會適得其反。

最後我想引用一句很雞湯的話,這句話非常符合我們中國的發展現狀: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所以這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喻派職言,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智聯招聘HR公會、linkdin(領英)、《CHO首席人才官》(雜誌書)、三茅人力資源網、第一資源等多家媒體專欄作者,文章曾被300多家公眾號轉載,曾在傳統報刊媒體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