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一直窮的人交朋友


不要和一直窮的人交朋友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有的朋友會發生誤會,窮人怎麼了,窮人就不配有朋友嗎。是不是小編嫌貧愛富,只和富人交朋友,看見窮人就瞧不起,就敬而遠之呢。


這裡的“窮”有兩層意思。一是年輕時窮,但自己不努力,不奮鬥,不積極進取,甘於現狀,導致一直處於窮的狀態;二是窮且有理,窮的沒有志氣,愛佔小便宜,不能做到窮且志堅,不能窮則獨善其身。


01


有一位親戚,孩子多,都上學,花費比較多,除了種地沒有其他收入,因此頭幾年我們都幫著他。


可他自己不求上進,比較懶,平時地裡的農活不忙了,就閒賦在家,或者打麻將,或者吃喝玩樂。


現在種莊稼不像原來,把人困在地裡,現在只有秋收那幾天比較忙,種上麥子或者棒子,澆上水後,地裡就沒有農活了,所以現在大部分農民都是出去打工掙錢。


這位親戚好吃懶做,農活不忙了,也不出去打工,偶爾打工,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點常性也沒有。還天天找藉口,要麼天氣不好,要麼同事不好,要麼老闆太摳,反正自己沒毛病。


他沒錢花了,就跟親戚或者四鄰五舍借錢,而且借錢不還,時間長了,親戚們都不願意跟他交往。


如果親戚不借給錢,他或者哭哭啼啼,或者撒潑耍賴,一副“我窮我有理”的派頭。如果向他要錢,他就跟你翻臉,理由是你這麼富有,借點錢至於要回去嗎。


或者託詞說“如果我有錢了,那肯定怎麼怎麼樣……”


後來他的孩子們都長大了,親戚們很少跟他交往了。他的孩子們也很討厭他,煩他天天打麻將,還不到六十歲,就整天在家養老。

不努力的人生,永遠不會變好。


02.

日本首富系完山郎有句名言:“不與窮人交朋友。”

在我看來,這個窮還真不是指的沒錢,而是指,“窮”得理所當然的人。

他們會把生活的不順利都會歸結於沒錢,但又理所當然的不做任何努力改變這種狀態,常年活在自怨自艾中,以至於生活無比艱難。

窮不是你的錯,但一直窮,就真的是自己的問題了。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我們一直都有選擇如何活下去的權利。

我身邊一個同事,來自於偏僻的農村,用他的話說,家裡最窮的時候,一家人都吃不飽,衣服也是破破爛爛,或者撿拾別人的衣服。

即便這樣,他寒暑假裡白天打工晚上覆習,依然堅持讀完了高中,還考上了一所雙一流大學。

大學裡,繼續勤工儉學,再加上拿獎學金,獨自承擔起自己學習的全部費用。

現在,他在一線城市,有車有房,家庭幸福。

“寧欺白鬚翁,莫欺少年窮”,家庭的貧窮不會綁架一個人的一生。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有跳出貧窮的可能。

但有些人,藉著貧窮,佔著別人的便宜,見不得別人過得好,更沒有積極的心態。

那註定一輩子也只能活在貧窮里,甚至會拖垮自己身邊的人。


03.

一直窮的人,除非遇到什麼意外或者不幸,一定自身有問題,就像我那位親戚一樣,非饞即懶。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富人每天回家下車時,都能看到一個要飯的人守在路邊。

富人剛開始不理,便被鄰居指責冷血無情。

富人解釋道:我這樣恰是慈善,他站在這要飯,越是要得著,越不想去致富,因為他還活得下去,富招兒都是被窮逼出來的。

鄰居說他站著說話不腰疼。一分錢沒有的窮人想要翻身,也是沒有路的,有了路自然回去謀生。

富人說,那咱試試看。

第二天富人下車,走到要飯的跟前,給他300元說:我最初就是300元錢做小買賣起家,現在同樣給你這麼些錢,你自己去謀利,乾點什麼吧,別在這要了。

窮人見錢眼開,滿口應諾,從此半月沒見。

鄰人正以為富人這錢給對了時,那窮人把錢花完又回來了,還是站在原來的位置,伸出討乞的手。

窮人的本質一下子暴露無遺。懶惰不說,還想不勞而獲,還貪心不足。


大家都熟悉《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吧。故事裡的老太婆因為貪心,一次次的不滿足,一次次變本加厲,最後還是一無所有。

活著,不怕一時窮,就怕心窮窮一生。

心窮的人,永遠活在抱怨裡,看不見更廣闊的的天地,把自己的人生坎坷歸結於曾經,卻從不願意改變和爭取。

與這樣的人在一起,只會讓人感覺到痛苦,無論是朋友還是愛人。

人如果不想苦一輩子,那總免不了要苦一陣子,很多人為了躲避這一陣子的苦,卻吃了一輩子的苦。

原生的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沒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汲取能量,為未來的翻身積攢籌碼。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這條路也許難走,但只要比昨天好一點,比上個月,比上一年好一點,日積月累,你就能在荊棘中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你要記住:

活魚會逆流而上,死魚才會隨波逐流。

只有抓住機會的人才能直上青雲,所謂幸運,也只會降臨在有準備的人頭上;

這世界很公平,永遠只會給那些,願意努力的人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