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和一個青春期的兒子溝通?

琳瑞雙寶


我雖然沒有青春期的孩子,但是每天跟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也能發現很多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他們的一些行為不符合行為規範,甚至表現的沒有家教。比如以自我為中心、盲目攀比、打架鬥毆、吸菸、早戀等。這些都是問題學生,叛逆過度,讓老師跟家長都很頭疼。

當然,大部分孩子只是有點小叛逆,很多父母反應跟孩子在家裡沒法溝通,說什麼也不聽,希望老師好好教育。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期,是孩子特別想獨立自主、擺脫束縛的年齡段。雖然心理上想擺脫父母,行為上還得繼續依賴。所以就會表現出叛逆的行為舉止。父母在給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父母要學會示弱,不再以權威自居

大部分家庭都是以父母為中心,孩子只能聽話。在父母看來,孩子不聽話就是無法無天,需要管制。或輕視、或打、或罵,孩子的想法根本不被重視。長此以往,親子之間的不信任感就產生了。孩子憑什麼要聽父母的呢?父母做的一定就是對的嗎?因此,適當的示弱,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心聲就很有必要。

其次,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你整天玩那破玩意有啥用?影響學習?”“我就是喜歡,你懂什麼啊?”這是我在週末聽到一對母子的對話。兩個人一前一後從一個樂器培訓機構出來。媽媽路上一直嘮叨,嫌孩子作業寫不完,光知道玩。孩子聽的不耐煩,抱著吉他追上同學就走了。


培養一個只知道學習的書呆子,真的好嗎?很多父母培養孩子的目標是成才,所謂成才就是上一個重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路走來,看上去很順利,學業有成嘛。可實際上孩子並不快樂,過得很壓抑。相比較學習,有一個或多個興趣愛好會讓孩子更懂生活,更容易獲取快樂。現代人,離快樂越來越遠。

有興趣愛好也並不意味著就放棄學習,相反,能促進學習的進步。很多學霸的生活涉獵很廣的。比如鄭淵潔的女兒,在上高三這一年還參加戲劇演出、籌備畫展、排球比賽,旅遊等。


最後,不打擊,尊重孩子所有想法。

哪怕孩子的想法不合情理,也不能一口回絕,而是跟他協商溝通。這一點我深有感觸,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看到班裡很多女同學都有一條漂亮的白裙子。回家後我跟父母也提出想要一條的要求,結果,媽媽說家裡經濟有點困難,沒有多餘的錢給我買新衣服。這樣一說,我心裡就很舒服,馬上接受了,以後再有想法也不會藏著。如果當時我媽說:“這麼臭美幹什麼,買啥買?”以後,我們之間就隔著一堵牆了。

接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尊重,給足安全感,這是跟青春期孩子溝通最基本的要求。


碩小果育兒學堂


如何更好的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的交流,溝通,談談我個人的經驗把。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在初中,一個在小學,初中生應該全是青春期的孩子吧,這個時期的孩子,比較叛逆,老是喜歡更你對著幹,自己個性獨立,有想法,懂得尊重別人和希望得到別人和的尊重。

我的做法是,有什麼事情大家好好的溝通,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不要逼孩子說,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

如果暫時溝通不了的話,那就聊些開心的事情,一起去看個電影啊,到公園去溜一圈散散步,讓孩子心情愉快了,我就會在把話題慢慢向我想要了解的方向引導,這樣他也就會願意告訴我一些我想知道的事情,我們只有瞭解了事情發生的原因,找到問題,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它。

所以說和孩子和孩子溝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大家都是興平氣和的環境下,以同等的,朋友的身份來個孩子交流,有時候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理解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對你說出心裡話,溝通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風中小樓


雖然說每個人不同,每個孩子在青春期所對應的更會不同情況,但是,在此我僅將我曾經在孩子青春期時的真實經歷,當時的方法,以及特別是家長本身自己首先得做到,之後……直到現在孩子大學快畢業了,我們依然是最好的朋友。

“忘記”他(她)是孩子;“忘掉”他(她)是你的孩子;像同學與鄰居從小玩到大的夥伴一樣(只要處於某種雙方事先講好的某些話題範圍;或者,是其他事前講好的那些情景、情形、情況之下,就屬於雙方約法三章的朋友關係狀態)本人當初的確做到如此,不怕見笑,當時孩子過生日時,我承諾只要讓我當送他們去吃飯,我保證不跟同學多講一句話,只當駕駛員,我真的是做到了的。

家長們靜靜想一個道理,很多時候只想著應該怎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樣管教孩子,怎樣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為什麼不轉念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怎麼老是把自己的話“丟掉”(不聽,或者,老忘記)一半,甚至是更多?其實,我個人覺得在孩子青春期這段時間裡,真的是家長與孩子之間更緊密,更親近,相互更瞭解共融的最佳時期!只要家長願意從自身開始修正,自己主動用行為表現給孩子親眼看到真的說到也在做到了的話,一定會有進一步的效果!


汗血麒麟


每個孩子都要度過青春期,只不過方式不同而已,有些孩子張揚激烈,有些孩子隱忍低調,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確實需要多做思考。

首要的肯定是要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但這話說著簡單,做起來實在是太難,我們經常表面上保證說當他們的朋友,實際上卻處在高高在上的權威位置。學會放下身段,學會傾聽,學會設身處地的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回想一下我們的青春期,似乎也總是有些孤獨,跟父母長輩從來不敢袒露太多,因為他們會站在大人的立場來以過來人的姿態把你的疑惑說的不值一提。

其次要時刻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這個時期的孩子極容易受外界影響,外表可能已經有了大人的雛形,但內心還是尚未成熟的小孩。一次微不足道的忽略或者一次不值一提的關注,都可能會讓他產生截然不同的心理反應。


另外,也應該給予他們適當的自由,青春期的孩子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對許多事情都是躍躍欲試。這時候如果一味的去阻止,大概只會適得其反,大人只需要給他一個度,在這個度裡就隨他自由發揮吧,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希望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能快樂向前。


萌鑲


但是另一方面這個時候對自我的認同有些又和以前有所不同,又還沒找到很準確的自我定位,在處理一些事情,或決定時又很迷茫,慌亂。特別矛盾,糾結的階段。

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開始學著放手,做好他要離開這個家的心理分離,然後調整對他在心裡的定位,把他放到朋友的位置,在和他溝通的過程中,多聽,少給意見,或者也可以去問,比如去問一些對事件的看法,想法,然後去認真的聽,朋友的位置是真心的尊重,平等的對待,如果有你認為不認同時,可以去問他這樣想的原因,和想法,但是別用自己的思維去看他,評價他,多去了解,有時候父母的意見未必適合這個年齡和這個時代。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因為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對方是可以感受到的。再溝通的過程中去了解現在的他,他也會在溝通中去了解自己。可以從下面6方面著手;

第1則 -少說教,多請教-

第2則 -忌情緒衝動-

第3則 -學會做個高遠的爸爸,媽媽-

第4則 -和孩子聊同伴-

第5則 -和孩子聊感情-

第6則 -學會傾聽孩子-

還有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心理還未完全成熟,所以可能更多的需要去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和肯定。需要慢慢的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能和孩子打成一片的家長更能和他們溝通


親親寶寶計劃


孩子進入青春期,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大變樣,以前的“套路”失效,你說東他說東,曾經乖巧聽話的“好孩子”人設不見了,家長很想和他們交流交流,但是隻要你一開口,人家立馬就讓你閉嘴,或者直接起身回他自己的房間,不和你說任何話了。這種狀態讓家長們進退兩難。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除了生理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外,心理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了,討厭父母還把自己當作小孩子看待,他們特別討厭父母提起他幼兒期的事情,他們要求與成人的社會地位平等,渴望社會給與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要想和青春期孩子良好溝通,家長們要做好幾下幾點:

1. 認識並理解孩子進入青春期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生理上的,由生理上還會引發心理上的變化。他們從心理上過高地評價了自己的成熟度,他們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屬於成人,但實際上從心理上他們又剛剛從童年期向成熟期過渡階段,他們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和社會經驗都還屬於半成熟狀態,就此會引發他們的心理矛盾。父母應該瞭解自己的孩子的特性,接納他們情緒狀態的不穩定,保持對他們的理解和欣賞。

2. 做到傾聽。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時習慣以結果為導向,又在結果的基礎上做出自己想當然的推測:孩子成績不好時,家長只會說你為什麼沒有別人努力;孩子沒上學時,家長只會罵你還逃課了;孩子跟人打架了,家長只會打罵;孩子說不想上學,家長來一句不讀書你能幹嘛……當孩子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時,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指責,而不是聽聽孩子的理由:為什麼沒考好?為什麼沒去上學?為什麼跟人打架了?為什麼不想讀書?……如果父母在沒有詢問過孩子原因時,就開始指責孩子,剝奪孩子表達的權力,這樣的次數多了以後,孩子就不會願意和父母交流,因為孩子認為父母已經有自己的看法,說了理由也沒用。

3. 做到尊重孩子。我們的文化中特別強調”惟父母之命是從“,尊崇父母至上的家庭觀念,這樣的文化傳承讓父母內心深處認為孩子就應該聽從父母,在父母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相沖突時,就應該把自己的想法退居其次,服從父母意見。如果在與父母意見相沖突的情形下仍堅持自己的意見,就會被冠上”大逆不道“”不孝“這樣的罵名!因此,父母想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需要克服文化傳承根深蒂固的影響。和孩子之間既是長幼關係又是朋友關係。什麼情況下是長者,什麼情況下是朋友,在某件事上(如打架),如果無法確定是哪種角色,不妨先扮演朋友角色,等談上一兩個問題後再回來以長輩角色來談,因為如果你以長輩角色出場,以教訓與講道理的口氣和孩子交流,以後孩子不會和你交流了,而如果你只以朋友角色出現,讓孩子會誤認為可以去做這件事,這就縱容


花兒中年心理感悟


處於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和父母的關係不好,在家裡顯得脾氣很大,頂撞父母,不理父母,甚至鬧離家出走。對我們老師來說這都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父母呢,你們只有在自己孩子身上才看到這種情況,往往會以為很特殊,只有自己孩子才這樣,當然無奈和傷心也就不可避免了。其實,在孩子開始有脾氣,開始不理家長之前,我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應做及時的調整。有人說:“孩子的問題是大人造成的”,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因此在孩子處在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時,家長應適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



一在口氣上要有意識的調整——將“命令”的口吻調整為“商量”的口吻。要意識到孩子正在慢慢變成“大人”,需要別人的重視和尊重。

二要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和相關家庭背景。孩子在這一階段需要同伴相助,這就容易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況。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通常是孩子不安全感的反映,當孩子有不安全感或缺少對家庭的信賴和眷戀時才有可能接近一些不好的孩子。同時,你未必知道孩子接觸的到底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因此不要直接責備為什麼,而應該通過適當的方式瞭解孩子的同伴及其家庭背景,尤其是他最好或最親密的朋友,進而做出正確判斷和採取適當的方式。

三要給孩子以信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問題,家長不要過分的、快速的、猛烈的反應。不要認為孩子無可救藥,不要放棄對孩子教育的權利,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導師。青春期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不需要家長管了,叛逆和成人感,正說明他們生理心理發育逐漸成熟,要換一種眼光看世界,要發出不一樣的聲音。作為家長要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停止嘮叨不停,停止粗暴的干涉,停止無原則的溺愛。不要給孩子提出望塵莫及的目標,“跳一跳能夠到的目標”是最恰當的。 叛逆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平等和平的談話氛圍,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孩子心平氣和的交流。

四給孩子鼓勵而不是責備。要給孩子以信心,不能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家長無原則的拿別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較。經常對孩子說“誰家的孩子考得比你好”誰某學科打8,90分看你不及格等之類的話,嚴重挫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你的孩子就是你的,不是別人的。要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當孩子成績不好時,要換一種心態如果孩子不及格打50,就差50分,看看這50分差在哪裡,幫孩子找原因,哪些是馬虎,哪些確實是不會的,不要挖苦孩子,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為孩子的善良、成功、負責任等優秀品質驕傲。很多家長願意炫耀自己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學業成績不優秀的孩子家長就沒什麼可炫耀的嗎?對於孩子那些誠實厚道、守紀負責、助人為樂、勤勞樂觀、孝敬父母等表現和行為應該及時肯定,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就可能健康成長。

讓我們傾聽幾個孩子的心聲吧:

1、在我受到挫折時,父母能安慰我、關心我、經常和我溝通,一起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幫我堅強的面對失敗和挫折。

2、在我犯錯誤時,能包容我犯的錯誤,給我時間改正。就像教我剛剛學習走路一樣,跌倒了你耐心鼓勵我從新站起來,在你一次又一次的鼓勵下,我才學會走路。我非常希望父母一直對我們有耐心,。有信心。有希望。

3、希望家長能夠尊重我們,要我們能獨立安排時間,父母要做引路人,督促我們學習而不是喋喋不休的罵我們。經常過問我們學習情況。

4、我不希望父母總拿別人和我作比較,我就是我。父母要看到我今天比昨天的進步。給我讚賞和鼓勵。

總之,我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孩子非常希望我們家長有耐心,有信心陪孩子一起長大,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經常與他們溝通,及時掌握他們的各方面情況。有一位教育家說過,“在教育孩子問題上,除了鼓勵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我希望家長們要經常表揚和鼓勵孩子,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督促孩子學習。有效的安排時間。


時尚阿


幾乎所有的家長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與孩子溝通的困惑,而中小學生的家長有著更多的與孩子溝通的煩惱。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跟父母交流,是很多父母的困惑,如何與大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是我們家長需要學習和值得探討的問題。該怎樣讓孩子開口,讓父母與中小學生的孩子,進行一場有效的溝通呢?我們看看 具體、時間、重點 這三招溝通技巧是否實用?

首先要針對孩子具體的某件事進行溝通

大多數的父母,跟孩子溝通時,只會反覆叮囑“吃飯了麼?要好好學習。”孩子聽膩了這樣的話語,回覆大都很敷衍:“嗯,吃過了,知道了。”想讓溝通變得有價值,以簡單的吃飯為例:父母可以問孩子在什麼時間,吃了什麼,覺得好吃麼?

如果家長想跟孩子深聊學習的事情,平時就需要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瞭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麼一旦談話,“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某事”內容確鑿具體,孩子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注他,也不會敷衍或者狡辯,這樣的溝通效果會截然不同。

其次是找準時間

中小學生白天忙於學習,晚上有家庭作業,或者晚自習。學校學習任務重,人累,回家你囉嗦,心累,沒有喘息的空間,他怎麼可能會與你心平氣和的坐在一起聊天呢。因此家長應注意場合,注意孩子情緒,有想說的話題,不要隨性而發,要存著,找個合適的時機說。

一週或一段時間,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固定時間和地點將問題集中起來,家長提前備課,莊重的與孩子坐在一起進行一場深入的溝通,要麼不說,要說則集中起來一次說到位,做到談話有力度有深度。家長態度嚴肅莊重,孩子記憶才能深刻。

第三是溝通針對重點問題

成長中的孩子肯定有很多不足,表現在多方面:如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成績、與老師的關係、跟同學的人際……與孩子的溝通,家長不要奢望面面俱到,什麼都說,對孩子提出全面要求,孩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面開花,集中性的吧孩子的問題都說出來,再針對一兩個嚴重的問題突破就足夠。其他問題先暫且不提,或徐徐圖之。談的問題過多,孩子可能記不住,改不了,反而效果不好。要就事論事,孩子最忌家長提陳年老帳,主觀臆斷,因此,就事論事的提孩子近期的某件事,讓孩子反思,自己應該怎麼改,怎麼做。

總之,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談事說服他,既指出問題又給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於肯定。相信孩子,給孩子以成長髮展機會,孩子才會慢慢理解家長的苦衷,才會慢慢敞開心扉。

答主介紹:文若河,張嘴就來演講力訓練專家,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廈大等高校總裁班、EMBA班演講力講師,常年在北大、復旦、浙大面向社會開設演講力訓練課程。著有《競聘演講輕鬆過關》《會說話,得天下》《我最想要的口才指導》等暢銷書籍。

請點上面的“關注”,可私信與文老師溝通交流。讓孩子學會表達,樂於表達,大方得體的自信表達。


文若河演講力訓練


這位家長你好,可以看出來你非常關心孩子,也迫切想要知道孩子的想法。

既然你知道青春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那麼在這個階段,孩子在情緒上容易有較大的波動,變得敏感甚至脆弱,都是正常的。

當你想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時,建議要注意一些一下事項:

1. 儘量單獨溝通,切勿在旁人的圍觀下開展交談。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和隱私意識非常強烈,當眾與孩子討論問題,尤其是在老師、親戚、同學們面前交流甚至責備,這樣的做法並不穩妥,只會引來孩子反感。

2. 切勿在交談過程中加入過多對比

很多父母總是喜歡在孩子耳邊講,自己如何辛勤為孩子付出,還拿孩子小時候與現在情況對比,甚至拿孩子跟朋友或鄰居家的孩子對比。

但是,世界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當你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對比時,其實根本沒有可比性。

要就事論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靠比較來凸顯孩子不足,那樣只會讓孩子難堪,從而對溝通產生厭惡。

3. 少一點責備,多一點鼓勵。

當你和孩子交流的內容涉及到對你對他的很多不滿時,請儘量少一點責備,要多一點鼓勵。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作為家長不要因為一個排名或分數而過度責備,關切,鼓勵,更能讓孩子感受您對他的關愛。

家長想要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在當孩子在說話的時候,儘量站在他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當他們和說起一個遊戲如何好玩,而不小心耽誤學習時,不必過於苛責,其實他們並不一定會一直沉迷遊戲,但會好奇也很正常。

只有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真的是關心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尊重和好奇,才會很願意和家長分享。

最後,如果可以,希望從小就能和孩子培養起良好的溝通習慣,這樣的話,即使當有矛盾爆發時,你們也能在短時間內把平復情緒,也有利於更進一步的溝通。


曾敏敏老師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是如此的叛逆,又如此的自我,他們總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處處要自己做主,然而在做事的方式上,還是有些小孩子氣,他們的思維也是非常小孩兒化的,有許多的家長為此過分擔憂,干涉太多,導致了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處於緊張的、激烈的狀態,讓孩子無所適從,讓自己過分的焦慮。

1. 與孩子共情,所謂的共情,就是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替孩子考慮一些問題。

2. 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女兒,你女孩子的心理非常敏感,這時候更不應該以過分嚴厲的語態去跟他說這種事情,最好是由父親去說,媽媽沒有必要再去說了,作為父親的應該跟女兒說明一件事情,就是女孩子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讓做父親的,從社會中一個男人的對一個女人的角度來說更好一些,女孩子更應該好接受些。

3. 埃裡克森認為,青春期的孩子要完成的發展任務是獲得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簡單來說,就是回答萌新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做什麼。對這個問題死磕到底、揪住不放最為激烈的年級就是青春期。所以,當孩子不斷想要獲得對自我的認同時,父母用權威去控制孩子應該如何行動,孩子會把大量原本用於探索自我的精力,花費在反抗父母。 4. 創造一個良好、溫馨的家庭環境。家是孩子溫暖的港灣。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孩子內心是無所依靠,內心是孤獨的。表現在學習上就是無所事事,不能專心。所以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是順利渡過青春期的前提!

5. 瞭解孩子存在的壓力,讓孩子學會如何釋壓。青春期,不再是無憂無慮的孩子,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同學、老師、家長的壓力。可以帶孩子出去旅遊、帶孩子看電影、讓他們和同學組織個活動,都是很好的釋壓方式!

6.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這個時期是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的時期,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人生觀。

青春期,是孩子一生的“渡劫期”,熬過去,成龍成鳳;熬不過去,成雞成蛇,請家長一定要重視與孩子真誠溝通,幫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