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業是等死,開業是作死?疫情下的“實體店”有多難


瑞信更是警告稱,

預計2020年美國零售商店倒閉的風險將和今年一樣高,甚至更糟。

中國實體人要坐不住了,因為,國內零售業也難逃一劫。

“中國A股體育第一股”貴人鳥關店近3000家、

“中國內衣第一股”都市麗人關店1500家、

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關店2400家、

中國鞋王達芙妮關店3860家……


大品牌也紛紛垮臺,街邊小店艱難謀生。對於零售行業從業者而言,2020年的開局太難了,實體經濟關店潮如期而來。

不開業是等死,開業是作死?疫情下的“實體店”有多難

01 疫情期間,店鋪的100種死法


1、服裝|THE SEA LIFE服飾品牌創始人 曾鴿輝

截止2020年在營店鋪169家,其中13家聯營,其他均為直營。2020年度本來計劃直營40家聯營十家,一共開50家店鋪!疫情過後,基本上虧損的就要關掉了,數量在20家左右,新開門店也基本上保持20家,總體數量在去年持平。關店的情況,基本上全部是虧損的。


疫情過後,關店潮是必須的,以前有一些可開可不開的門店,基本上礙於交情都會考慮開,虧損不是很嚴重的,基本上也會保留。基於現在的情況,大環境持續惡化、購買力減弱,帶來的市場不可確定性,對於品牌來說,也肯定會保守更多!


2、服飾|ilovechoc、minichoc服飾品牌創始人 趙烈江

我們目前在全國有300來家門店。原計劃今年要開100來家新店的,但現在,直營不良的19年已經關的差不多了,加盟門店關店情況,現在完全沒法預估了。


關店潮應該19年就開始了吧,包括綜合體和百貨,19年就是很多被收購的,20年應該會加速這個進程,不管是甲方乙方還是丙方。


3、服飾|杭州某知名女裝品牌總經理

目前全國門店400不到,今年考慮大概關10家門店左右,主要篩選掉與商場匹配性不是很好的門店,也一定會有部分門店會因為公司經營狀況被迫關店,主動關店只要還是來源於原本的收益問題,現在的狀態更堅定了。


4、美妝|林清軒品牌創始人 孫來春

我們現在在全國範圍內開了337家店。今年原計劃是要再增加100家店的,達到430家左右。我們今年的整個KPI和預算是沒調的,因為到現在我們的業績屬於逆襲了。現在業績比去年同期還要高40%,所以說我們今年呢,依然會保持這個開店數。關店目前呢,在去年已經關了該關的店了。今年還會是正常發展,這個疫情我覺得對我們影響不大,而且有可能對我們來講疫情期間線上銷售擴大了很多。


對於我們接下來的品牌經營,應該是影響不大。以前歷史上關店是因為那個店鋪的級次不夠高的店我關了,即便是盈利,我們也關了,因為2019年是重要的戰略調整,就是爭取把07年的品牌往中高端拉,不是為了做點業績就開店。到2020年,基本上我們調整的差不多了,剩下要關店數量很少。主要還是這個場地級次比較低,不符合我們品牌的戰略,今年要是關也主要是這個原因。受疫情影響的規模,目前應該是在可控範圍內。


我瞭解的一些餐飲行業和一些服裝企業,疫情結束後,可能會有一波這個關店潮,因為確實是沒有顧客敢逛街了。還有一部分是線下門店特別傳統,缺乏這個數字化方案,沒有數字化辦法,另外一個品牌力本身也不夠,在這場疫情期間的資金也跟不上,或者是企業家和團隊的信心不足,都可能是造成關店的原因。這是我個人理解。


5、服飾|ZUEE男裝品牌創始人 茹關萁

咱們品牌現在在全國範圍內已經開了38家門店了,今年本來計劃開18家左右。但目前情況來看,計劃開店的數量肯定要減少。另外,疫情影響,品牌今年準備關3-5家虧損門店。整個行業來說,疫情結束後也肯定會帶來一波關店潮。


6、服飾|達衣巖品牌營運副總 丁敬現

我們現在原店鋪直營加盟共計600多家,直營佔280多加家,原計劃2020開出新店100家(進行網絡調整)。受疫情影響最新計劃是開合適的店鋪(成熟場、費用合理)具體多少家要看實際機會,合適就開,不合適就不開,今年要把虧損店鋪全部關掉,新場不開了。


受疫情影響,接下來一定會出現關店潮。今年服裝企業從目前來看上半年完了,虧損的、 距離遠的,管理跟不上的都會關,集中有限資金,人員把能做好的事做的更好。


7、服飾|COCOON女裝品牌商務總經理 溫作雙

目前全國實體門店276家,今年原計劃淨開店20家(新增30家,閉店10家)。疫情由於時間點的特殊性和商場閉門會帶來春夏裝較大庫存和一季度收入缺口,但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對於全年經營計劃我們會按既定目標全力去推進。選擇閉店部分主要還是針對個別店鋪經營不善,計劃內閉店。


現在看來,行業一定會出現一次新的洗牌,現金流儲備不足的小企業會出現集中性閉店。


8、服飾|紐上服飾品牌創始人 郭煒

目前有店鋪60多家,計劃今年新增25家。店鋪去年就基本調整好了,如果繼續調整,肯定是效益不好的會做調整。當然未來開店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定位,對渠道類型、成本、遠近,匹配的才行。


疫情結束後,上半年肯定會有個影響,因為即使沒有疫情,今年也會有個大調整的,無論經濟的宏觀面,還是行業的微觀面,必然是要在今年擠泡沫的,關閉清理是種自然的商業規律,但是未來還是會好的。


9、服飾 | 上海珈儷時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文健

我們全國有200多家店鋪,2020計劃開80家,現在疫情擴散停止開店、關閉虧損門店,尤其是百貨店。


10、服飾 | N-ONE設計師品牌集成店聯合創始人 顧宏偉

我們目前有120家店,原計劃今年開店35~40家。現在的話,會增加閉店,主要是效益表現不好的店鋪,開店計劃按照原計劃。疫情結束會對傳統商業有一定影響,會有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但是應該不會出現大面積的關店潮。


11、服飾 | FUO全球好帽子 總經理 宋雅

FUO全國在經營店鋪19家,主要集中在直轄市跟一線城市。受疫情影響,2月份基本都在閉店狀態。原計劃2020年計劃開50家左右新店,目前計劃調整降了一半,從50家降為20家左右。虧損嚴重的店,計劃在疫情結束後就閉店了。


疫情對線下打擊巨大,傳統零售商家們一方面焦急等待,待疫情結束後重整旗鼓調整經營策略,一方面被迫嘗試線上。線下經營局面必然被打破。阿迪達斯已經要求停止中國地區所有新店計劃,並關閉一些虧損的老店。


於商業地產而言,這是個商戶優化汰換的過程,優質商戶或許能共度難關,而小規模商戶可能難以為繼。不久的將來商業地產將會釋放出一批空鋪,對於部分零售型企業來說也是個機會。


不開業是等死,開業是作死?疫情下的“實體店”有多難

02 疫情之下,如何破局


1、線上購買,線下體驗

當人們出行不遍時,線上購買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選擇方式,比如郵政早在正月初七八就開始工作;很多同城快遞,過年也沒有休息日;美團、餓了麼的快遞配送員一直堅守在崗。

各大商超也開啟小程序購物平臺,並且有專門的配送人員。


不得不承認,當疫情過後,人們還是會到線下實體店體驗併購買商品,沒有人喜歡一直在家中不出門。


基於人類的社交屬性,人們會聚會、唱K、旅行,所以只要疫情結束,線下實體商業還是有很多機會。


只是人們會更加重視體驗式消費,就像小米之家一樣,小米手機重視與用戶參與感與體驗感。小米的粉絲們通過線上參與手機的設計,論壇的互動交流,提升用戶參與感,線下小 米之家,增加了用戶的黏度。


宜家傢俱賣的好,不僅因為產品質量好,更因為用戶參與了安裝的故事。凡是用戶參與過的產品,價值和意義對於用戶來說價值遠超產品的價值。


無論是數碼產品還是傢俱,都增加了線下體驗渠道,線上參與平臺以及購買平臺。目的就是增加產品與用戶的黏性。


2、線上交流注重情感聯繫,增加信任度


小米產品發售前,都會與用戶一起經過一系列的產品設計,讓用戶參與進產品設計環節,增加用戶參與感,這其實就是一種情感聯繫。


經由自己設計過的產品,更能讓用戶產生依賴以及榮譽感。想象一下,當我們拿著小米的手機,對著朋友們炫耀說,這個界面,我有參與設計哦。這是怎樣的自豪感呀!


再想象一下,當用戶的朋友到家中做客,看到精緻的傢俱,讚歎其精緻時,用戶可以對朋友炫耀說,這是我自己組裝的哦。這又是如何的成就感呢。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平臺不斷的交替更下換,從博客到論壇再到社群,更換的是平臺,不變的還是人。無論在哪個平臺,最終都是人與人的鏈接。


產品沒有溫度,但因為有了人的鏈接和使用,就有了溫度。

就像這次新型冠狀肺炎期間,很多人沒有辦法出門買生活用品,很多商家組織線上交流社群,線下配系統。


剛和本地一家連鎖母嬰店店長聊天,現在很多人沒有辦法出小區,於是客戶在微信上下單,商家員工送貨上門。雖然看似麻煩了很多,但其實不然,不僅完成了銷售,也建立了鏈接。

人心都是肉長的,在特殊時期送貨上門,線下社群社交,線上線下相結合,這樣的情感鏈接就是增加信任度最好的方法。


不開業是等死,開業是作死?疫情下的“實體店”有多難


3、遊戲機制互動,增加用戶黏性


所有的社交平臺,都少不了遊戲機制。偶爾玩玩遊戲,一起互動,發個紅包,搶到手氣最佳的送優惠券等。反正就是搞事,做活動。


遊戲機制可以增加人的幸福感,給予體驗感。那麼如何構建遊戲機制呢?


遊戲的四大決定性特徵

  1. 目標(Goal)
    指的是玩家努力達成的具體結果,為玩家提供了“目的性”;
  2. 規則(Rules)
    為玩家如何實現目標作出限制;
  3. 反饋系統(Feedback System)
    告訴玩家距離實現目標還有多遠;
  4. 自願參與(Volantary Participation)
    要求所有玩遊戲的人都願意接受目標、規則和反饋;

遊戲,不僅可以在社群中舉行,也可以用在朋友圈。比如在“禮物說”上設置一個掃描二維碼得紅包?朋友圈點贊,第6、16、66個點贊小夥伴獲得獎勵等。


再比如,可以在朋友圈設置遊戲,讓參與者互相鏈接,互相瞭解等……


朋友圈就是一個自媒體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也可以建立遊戲機制,激活朋友圈中的好友,加強鏈接。


關於朋友圈與社群遊戲,有機會也會單獨寫一些文章,逐一聊到。所有的方法都在於工具的踐行,不去做,知道再多方法也沒有用。


方法和道理都沒有實踐來得珍貴,願在這場疫情過後,我們都能結合方法和工具去實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式。線下體驗,線上鏈接與購物,或許是實體店的破局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