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CBA職業運動員扣籃大賽輸給業餘選手?CBA選材怎樣?

最準


我們的籃球運動員沒有nba球員那種身體素質,為了延長職業生涯,多數cba球員被要求或自我要求儘可能不去做那些有損身體的技術動作(比如扣籃)。即便是練習扣籃,更多也都是鋒線和內線球員的一種得分方式。

歷屆cba全明星扣籃大賽都被球迷吐槽毫無看點,cba公司想盡辦法請來cuba球員、草根球員以及民間扣籃前來助陣。那麼為何職業運動員會輸給民間扣籃呢?不應該是職業運動員身體素質更好一些嗎?

這裡我們有必要提到一句話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其實不止cba,其他包括nba、歐洲聯賽在內的所有籃球賽事都是如此。我們以nba為例,大家只看到了扣籃大賽是如何針尖對麥芒,卻不知他們從來沒有請過民間扣籃。一是職業運動員已經足夠撐起扣籃大賽,二則是因為他們輸不起。

如果把Jordan Kilganon(白喬丹)和Guy Dupuy請到扣籃大賽,那麼即使拉文、戈登同時參賽,也未必一定可以獲得扣籃大賽的冠軍。我的意思簡單明瞭,cba球員扣不過矣進宏、陳登星很正常。雖然他們不是職業籃球運動員,卻是職業扣將。

會扣籃的未必能把籃球打好,這跟cba選材扯不上半毛錢關係。cba要的球員,可不是除了扣籃其他都技術都不過關的人。如果讓所有民間扣將和cba球員打一場比賽,我們見到的不會是上天入地的扣籃,而是連半場都可能過不去的尷尬。

分享聯盟趣事,狂言球場風雲。這裡是:趙漢卿Zoom,期待您的關注!


趙漢卿Zoom


國內球員的特點是經過了系統的訓練,掌握了更多的籃球基本功,保證可以在比賽進球贏得勝利,一般那種身體素質好同時技術也很強的球星非常罕見。

所以CBA球員在扣籃中輸給業務選手也是很正常的,畢竟NBA球星扣籃也有不如業餘選手的,只不過職業選手比業餘選手多了更多的籃球戰術素養和基本技術。

身體素質和職業球技不是一回事

國內球星的運動能力普遍一般,像易建聯那樣的技術和身體兼具的球員基本上是鳳毛麟角的,所以CBA在模仿NBA的基礎上,每年全明星都會舉辦扣籃大賽,不過從觀賞性來看,肯定是不如NBA那麼勁爆,甚至扣籃的高度和力度會不如一些業餘的球員。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籃球運動員並不是全部都是那種彈跳出色的扣將,他們更加註重技術的訓練,另一方面,民間確實也有很多身體素質不錯的球員,但是由於很多原因,沒有辦法進入到職業聯賽,這也是中國選拔人才不夠科學的弊病。

CBA選拔人才已經在進步

過去CBA的選材渠道基本上是通過各個省隊一級一級下去選拔的,所以導致很多運動員是從體校出來的到了年齡之後就直接進了CBA,不過現在姚明效仿NBA,也採取了選秀的方式,會在選秀大會從各個高校,根本CUBA的表現或者其他渠道選拔報名的球員。

但是中國畢竟經濟發達程度不均衡,所以做不到能夠完全沒有遺漏地選出合適的人才,有那種沒有參與CBA但是實力比CBA球員出色的人現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高手在民間,他們需要的就是更加科學系統的訓練體系,相信通過不斷的改革,這些更好的人才會被發現。

總的來說,扣籃並不能說明業餘球員的整體水平就高於CBA的球員,只能說明每個人有自己的長項,但是經過CBA各種制度的改進,相信也會吸納到更多優秀的人才。


理性說籃球


cba隊員打球是要為球隊贏得比賽的,團隊協作,各司其職。他們日常的訓練是基本功、投籃、對抗、跑戰術等等,扣籃只是訓練比賽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業餘扣將就是靠著扣籃吸引眼球活著的,他們的一切訓練都是為了改進扣籃。

再一個扣籃大賽是在賽季中舉行的,對於cba隊員來說只是個放鬆一下的娛樂活動,後面有更緊張的賽程,但對於業餘扣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準備的時間更長,精力投入的更多。

所以cba隊員輸給業餘扣將是很正常的事。以上為個人看法。



咱科侃體育


中國的職業籃球球員不職業,你看NBA的全明星賽,雖然娛樂,但是到了關鍵時刻都是真玩兒!你再看CBA全明星賽,大家未免太客氣了!我們業餘比賽都比那個激烈,球迷難道是來看你們聊天的?NBA哪個球員發揮不好,比賽過後球迷都噴他!國內球員受不得噴,還說讓我們球迷上,這下業餘的真把職業的給幹了!

如果哪一天,業餘的籃球愛好者,國內組織起來,把國家隊贏了,那臉還往哪裡放?

哎…水分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