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方:懂人性,才能傳承好家業

創業難,守業更難。有的創始人捨不得放權,有的二代不想繼承家業,職業經理人也不知靠不靠譜,該怎麼辦?只有瞭解交班人和接班人的人性表現,才能設計和執行好企業的傳承規劃。

來源:商業評論精選(shangyepinglun)


馬方:懂人性,才能傳承好家業


麥肯錫報告顯示,全球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僅30%左右的家族企業可以傳到第二代,能夠傳至第三代的家族企業不足總量的13%,只有5%的家族企業在三代以後還能繼續為股東創造價值。

統計數據顯示,未來5到10年,我國有300多萬家民營企業將進入企業傳承期,能夠順利交接的預計僅有30%,其餘70%會面臨各種問題。

接班人視角

兒子接班

如果沒有系統的傳承規劃,沒有做好各種權力的平衡與制約,只是因為子承父業的思想就貿然把企業交給兒子,也就相當於把所有權、決策權、經營權全部傳給了他,這樣的傳承既沒有制衡力量,也沒有人監督,結果通常會非常可怕。

另一種情況是,兒子被迫接班,對家業不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兒子有可能會把企業再轉交給外人,從而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

還有,如果民營老闆把企業傳給幾個孩子,股份平分或相對平分,會導致股權過於分散,沒有控股股東。

女兒接班

如果創始人沒有兒子,就只能把企業交給女兒。如果女兒性格強勢,則和交給兒子的結局差不多。如果女兒性格弱勢,通常女婿會強勢一些,這樣,企業就會被女婿掌控。

如果有兩個女兒,兩個女兒是一家人,兩個女婿卻不是一家人,所以很容易想到分家,各自說了算。

外人接班

在現實中,創業老闆願意把企業交給孩子、孩子也願意接班的概率其實是很低的。有數據顯示,兒女意願接班的僅有18%。多數企業別無選擇,不得不考慮把企業交給經理人。

這不能說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前提是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傳承體系。在現實中,太多老闆對傳承體系沒有清晰的概念,對企業傳承也沒有做合理的準備,對人性的認識更是模糊不清。

最終導致經理人權力無限大,責任無限小,賺了是自己的,虧了是老闆的。

馬方:懂人性,才能傳承好家業

交班人視角

形交實不交

交班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真正像王石那樣理性的,畢竟還是少數,太多的老闆其實是形交實不交,疑神疑鬼,什麼都干預,什麼都還想說了算,實際上還是大權在握。這樣做,對接班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

捨不得放手

王永慶85歲交班,李嘉誠90歲交班,這讓很多老闆錯誤地認為自己也能活很久,考慮交班還早。能活很久才交班,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傳承的設計要比想象的更為複雜、耗時,不可能一蹴而就。

無奈棄業

如果創始人因為年齡或健康等原因無力經營企業,在沒有接班人的情況下也可以賣掉企業。但是,對大多數草根企業來說,想賣掉也不容易。

成功傳承五步法

那麼,家族企業到底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傳承呢?

1. 早做準備

家族傳承體系的設計離不開專業化的管理,這是企業傳承和發展的必經之路。

家族企業的專業化管理主要表現在:要公私分開,公司是公司,家是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讓家族成員和創業元老根據制度規定逐漸離開;要把所有權、決策權、經營權、監督權分開,建立健全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各司其職。

比如,美的早在1992年就開始大批引進職業經理人,並大量招聘大學生。

1993年進行內部股份制改造,建立了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構成的現代管理模式。

1997年引入經理人制度,創始人何享健藉機勸退了包括自己太太在內的23位創業元老。

要早做二代培養及接班計劃,最起碼先要讓他了解企業,熟悉企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文化。如果大學畢業後就進企業工作,最好從基層幹起,這樣更容易讓他成長,讓他找到自信。

如果二代自己創業或在外企工作,也要有相應的規劃,根據其能力決定能否接班。

2. 建立相互制衡的治理和管理體系

企業真正的傳承不是把企業交給某個人,而是交給一個穩固、相互制衡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下,接班人優秀的話,可以繼續幹下去,不優秀的話,可以及時換下來。

在經營層面上,最好採用阿米巴經營模式,讓經營層面的員工無論職位高低,都能責權利充分對等,凡事必須依據規則行事。

這種做法其實變相降低了總經理的個人權力,降低了他為所欲為的空間,從而保證企業在經營層面的安全性。

美的集團通過《分權手冊》規定了職業經理人在經營管理中的職權歸屬,集團總部只負責財務、預算、投資和高級職業經理人的管理。

各事業部則高度自治,可自行組建高管團隊,自行管理研發、生產、銷售等產業鏈上的所有環節,具備獨立的人事權。

在治理層面上,要考慮多方的相互制衡,包括創始人家族、退休的老臣、現有的經營團隊、投資人等。

最好的做法是不要讓任何一方說了算,不要讓任何一方擁有絕對的權力,但是要保留創始人家族的否決權,而董事會必須依據規則行事。

河北大午集團原董事長孫大午為了家族企業的傳承和發展,發明了“私企立憲制”,把所有權、決策權、經營權完全分開。

企業所有權由孫大午和妻子擁有,後代繼承;決策權由董事會行使,但董事會沒有所有權和經營權,必須尊重總經理的執行權,不能解聘總經理;總經理和分公司一把手組成的理事會則執行董事會決策,行使經營權。

馬方:懂人性,才能傳承好家業

3. 建立柔性的傳承體系

企業最好能建立柔性的傳承體系,無論是直系後代,還是女婿或經理人,只要優秀,誰都可以依據規則接過經營權。

同時,傳承體系的設計要有足夠的寬度和柔性,只要對企業好,只要家族能保留住企業控制權,怎麼設計都可以。

比如,家族成員可以不擔任總經理和董事長。如果讓經理人接班,最好對經理人實施股權激勵,和企業一起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從而降低代理風險。

另外,在非特殊情況下,交班不能一下子都交出去,而要分步、逐層退出。

4. 做好家族控制權設計,確保股權永不分割

家族企業基業長青的最基本前提,就是做好控制權設計,因為控制權沒有了,所有的傳承都失去了載體。

避免這種風險的最好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把股權集中到一個後代身上,確保家族股權永不分割。

比如,李嘉誠把超過40%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股權,以及加拿大最大能源公司赫斯基35%的股權給了兒子李澤鉅,把鉅額現金資金給了小兒子李澤楷。

方太集團老闆茅理翔把企業交給了兒子,自己支持女兒重新創業。

另一種方式是建立家族信託和家族委員會,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好提前安排與風險防範,避免股權分散帶來的風險,避免財富被未知風險侵蝕。

家族委員會可以通過建立家族憲章、家族委員會制度、慈善基金、信託等來增強家族凝聚力,有計劃地培養接班人,實現精神和財富的傳承。

李錦記的家族委員會目前已經成為家族核心成員的溝通平臺,同時也是家族最高決策和權力機構。

5. 提前做好接班人培養,確保後繼有人

第一代企業家要更早地建立家族傳承意識,更早進行家族傳承規劃,讓孩子儘早瞭解、認識和熟悉企業、企業文化和使命。

茅理翔認為,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使命、責任、精神的傳承,“如果使命、責任、精神獲得了傳承,沒有財富也會創造財富;如果喪失了使命、責任、精神,有了財富最終也會被淘汰”。

接班人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應該以培養接班人的使命感、責任感為主,寒暑假時則可以讓接班人參加企業實踐。

如果二代確實對經營企業不感興趣,至少要讓他們做好企業的守護者,看護好家族基業,捍衛好企業使命、家族精神。

如果二代對經營企業感興趣,在他們大學畢業後,無論從企業一線幹起,還是先自己創業鍛鍊或到外企打工,父輩和二代都要坐下來制訂詳細的計劃,探討並明確標準是什麼。

家族企業傳承的設計沒有一定之規,也不是別家的設計全盤搬過來就能用,要結合自家的實際情況在可行的框架之內設計自家的傳承體系。

但是,傳承體系又是有章可循的,一定是在瞭解人性、尊重人性的基礎上才能設計好,才能規避因人性不足帶來的各種風險。

所以,老闆們要對人性有深刻的瞭解,提前做好傳承規劃,讓守業不再難,讓風險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