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2018年11月,外媒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名為《Chip War》的文章,標誌著美國對中國的芯片產業打壓從幕後走向臺前,

美國發起了三次Chip War,分別是對日本、韓國、歐洲,這三次美國都用強大的科技實力取得了勝利,維持了芯片龍頭的地位。而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與半導體產業的崛起,美國開始向中國發起了第四次芯片戰爭。


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中國對於芯片的需求非常大,2013年到現在,我國每年集成電路年進口額都超過2000億美元,2018年更是突破3000億美元,達到了3120億美遠,而2018全球集成電路銷售規模才3500億美元,中國佔據了近9成,如果芯片被國外掐住了脖子,就會影響民生經濟、國防安全。

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2014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級大關,達到10393億元,同比增長13.4%,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50%。


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中國正在加大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並明確將集成電路放在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首位。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首期募集資金規模達1387億元。基金二期募資2000億,也就是目前中國共募資3387億,對設備製造、芯片設計和材料領域加大投資。

按照1∶3的撬動比(帶動投資額),所撬動的社會資金規模6000億元左右。加上大基金第一期1387億元及所撬動的5145億元社會資金,投資資金總額將過萬億元。


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中國也立下了宏偉目標,明確提出在2020年之前,90-32nm設備國產化率達到50%,2025年之前,20-14nm設備國產化率達到30%,而國產芯片自給率要在2020年達到40%,2025年達到70%,並且明確提出要突破集成電路關鍵設備,研發光刻機、刻蝕機等關鍵設備,立志要打造一個完整的“芯片-軟件-整機-系統-信息服務”產業鏈協同格局。芯片設計企業的高端產品都要在國內可以完成自產自研,與國內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形成協作發展模式。製造企業量產技術跟上國際主流水準,關鍵裝備、材料全面實現國產化。

目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已經投資(涉及)半導體領域的22家A股公司、3家港股公司,包括安集科技、北斗星通、北方華創、國科微、三安光電)等,涉及芯片設計、芯片製造、.先進封裝、材料供應等芯片產業多方面。


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2015年2月13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將向紫光集團旗下的芯片業務投資100億元。這是該基金成立以來進行的首個大規模投資。存儲芯片的種類很多,按用途可分為主存儲芯片和輔助存儲芯片。其中內存和閃存是存儲芯片中最為重要的兩類,也是中國進口最多的芯片。

2018年,中國進口了3120億美元的芯片,其中存儲芯片佔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的39%,達到1230.6億美元。而這1230.6億美元的存儲芯片中,高達97%的是內存和閃存。


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以內存來說,三星、美光以及海力士總共佔據全球DRAM芯片市場份額的96% ,而閃存上則三星、東芝、美光、海力士、英特爾五家壟斷。總結來說,日韓美三國壟斷了整個存儲芯片市場,掌握了定價權,將存儲芯片賣出了天價!


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紫光不僅成功造出了閃存,打破了國外壟斷,還想要在2020年進入128層堆棧,那個時候,中國閃存芯片的技術水準就和國際大廠出於同一水準,因為它們也是在2020年量產128層堆棧。


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在攻克閃存之後,2019年11月,紫光還邀請了日本半導體巨頭爾必達原社長——72歲的坂本幸雄,就任中國芯片製造商紫光集團的高級副總裁兼日本分公司CEO。幫助紫光在日本招募半導體人才,從而攻克內存芯片。


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目前,中國已經開始了光刻機國產全面替代計劃,電子特氣國產全面替代計劃,這些都是芯片產業的關鍵材料。2017年我國電子元件行業生產電子元件44071億隻,同比增長17.8%。實現出口交貨值比上年增長20.7%,增速相比2016年提升18.1個百分點,到2018年,全國電子元件產量增至49360億隻。


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可以說,國家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非常正確,在短短三四年的時間裡,助力中國半導體廠商做出了許多卓越的成果,這3387億可以說花的非常值得。

最後我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的一句話做個總結,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希望中國的芯片產業可以再上一個臺階。

投資萬億,中國要攻克光刻機等核心設備,2025年實現芯片70%自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