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楊振寧對中國有什麼貢獻?

用戶8420061613504


“楊振寧給國家做過多大貢獻?”,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很清楚。這其實就好比很多人壓根不知道楊振寧的科學成就到底什麼水平是一個道理。畢竟燒腦的理論比起來,八卦要好理解得多。那楊振寧對國家做過多大貢獻呢?

影響中國科學發展的“親友會見名單”

楊振寧第一次回國是在1971年,當時他在報紙上看到中國從不可以隨便去的國家那一欄中去除。於是,第一時間申請回國,雖然也遭到許許多多的苦難,甚至FBI還直接上門對他進行威脅。但是他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最後成功地回到國內。

回國後,楊振寧和國內高層進行了長談,他和毛主席,周總理講述了真實的美國是什麼樣子的。這樣的會談在之後,每年楊振寧回國時,幾乎都會有。他在此時充當了“中美溝通的橋樑”。

更加重要的是,每次回國,他都會被要求開一張“親友會見名單”。當時正當特殊時期(大家都懂的),國內的許多科學家都被迫勞改,而這份名單就起到了“救命”的作用。只要上了這個名單,和楊振寧會見之後,這些科學家就可以不再被繼續關押。這份名單中就有"兩彈一星”鄧稼先,因為在名單之列,所以他被放回了北京。除了鄧稼先,實際上,這份名單還挽救了許多科學家的生命,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後來都回到了科學研究的崗位上,為中國科學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楊振寧的傳記文章:《鄧稼先》

而後來我們之所以對鄧稼先的貢獻知道得這麼多,是因為我們小學課文裡會學到一篇叫做《鄧稼先》的文章。而這篇文章,實際上是楊振寧就是寫的,他們曾是同窗。後來這篇文章在那個時代刷了屏,於是被教材所收錄。

對中國科學發展的獻言獻策

我們都知道楊振寧反對“大型加速器”的建設。實際上,建設“大型加速器”是1972年提出的。而楊振寧也被邀請參加了這次會議。在會議上,幾乎所有人都主張修建“大型加速器”,當問到楊振寧意見時,他提出了不同意見。他的大意是這麼說的,

現在(上世紀70年代)這麼窮,發展科學,應該把錢都花在刀刃上,建造“大型加速器”要1億美金(這是當時的價格),這並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這筆錢投入到計算機,生物,機械製作等領域,不但能夠培養出許多人才,還能直接產生經濟收益,提供人民的生活質量。

而且,我們要知道的是,當時規劃的加速器是500億電子伏特的,而那個年代世界頂級的加速器都是3000億電子伏特的,也就是說,當時計劃建造的“大型加速器”是人家10年前的水平,早就被淘汰下來了。

更重要的是,楊振寧心裡很清楚,當時理論預言的粒子大多已經被找到了,各國為了找到剩餘不多的粒子,如同軍事競賽一樣大規模投入“大型加速器”的建設,後來燒錢燒到美國都燒不動了,有的工程甚至爛尾,而這對於70年代的中國而言,如果去建造“大型加速器”的後果可想而知。

後來,楊振寧的反對還真的起到了效果,“大型加速器”的建造一直被延後,直到1984年才開始動工,而且預算也削減到了2000萬美金。也就是後來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科學美國人》雜誌

在和毛主席會面時,楊振寧還提到了科普知識的意義,他向毛主席推薦了當時美國最重要的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在楊振寧的推薦下,《科學美國人》得以被翻譯成中文,在中國開始售賣,這使得當時的年輕人和青少年可以接觸到科普知識。

創建清華高等研究中心

後來,楊振寧在80年代之後就基本上在國內讀過,他開始把重心放在了高等教育上,74歲時,他參與創建清華高等研究中心。他賣掉了自己在美國洛杉磯的房子,大概100萬美金,全部捐給了基金會,而且他自己也放棄了清華大學開給他的工資,這些工資也都一併捐給基金會。除此之外,他還號召國際上著名的商人來投資基金會。而這個基金會的資金後來就大規模投入到建設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當中。其中,就建設了清華高等研究中心。這個高等研究院目前在世界頂級的研究院。

招募人才

除了建設研究院和實驗室,他還要全世界招募頂級的科學家。比如: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數學家張守武,物理學家張首晟、文小剛、聶華桐等等。他們都是在各自領域世界最頂級的科學家。

以上,就是楊振寧從71年回國之後所做的一些貢獻,其實已經遠遠超越了普通人。這裡還沒有提到,幾乎從來不給學生上課的楊振寧,在清華大學還開了兩學期的基礎物理課。

所以,客觀地說,無論是在中國近代科學的發展,還是高等教育領域,楊振寧其實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