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語很難學?

敵不勇打難加油666666


學任何語言,最快的方法,是忘記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當做一個空的茶壺,才能裝進新的內容。學英語把自己當做生活在國外的人,去學習英語的語法習慣。


淺讀南懷瑾


這個真的因人而異。

我初中的時候才開始學英語,那會兒我是非常討厭數學的,但是對英語卻非常的喜歡。因為在當時的我看來英語是唯一一門不用動腦子都可以學會的語言。因為他不像數學應用題或者證明題一樣需要你去反覆思考。

英語就是熟記固定搭配,熟記語法框架,再把一個個單詞套進去。也就是說你非要形象的理解的話,語法就是房子的基礎結構,連接單詞的固定搭配就是水泥,而磚頭就是單詞。😁

其實雖然說漢語跟英語分屬不同的語系,但是學習中你總是可以求同存異的類比不是麼。漢語中也有動賓短語,介賓短語。怎麼理解呢,就是動詞後面跟的名詞性質的詞都是賓語,介詞後面跟的名詞性質的詞都是賓語。如果跟的是句子就是賓語從句啦。

我之前就說過,你最好拿一篇文章,然後一句一句的把句子結構和成分劃出來,看看每個單詞的詞性,在句子中充當什麼成分,然後你再組裝一遍。

就好像你買來一個新玩具,你把它拆開,再組裝到一起,理解了原理,你可能組裝起來花的時間就更短了。

曾經的我,真的做英語選擇題,完型填空題覺得是最簡單最不用動腦子的事情了。

我不希望所有人都給學英語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然後誰都不說破,我自認為不聰明,英語口語說好可能真的需要練習和天分,但是書面英語真的不難。千萬要有信心!


英語學習之旅


感覺難,一是興趣問題,二是方法問題。我女兒總結過她的英語學習心得,供你參考。

英文歌、美劇和視頻

​我從初中開始喜歡聽英文歌,這是我瞭解西方文化的第一步。當時聽得比較多的是Lady GAGA、Taylor Swift、Adele這些耳熟能詳的歐美歌手。大概初二的時候,我喜歡上One Direction(英國單向樂隊),為了瞭解更多他們的信息,第一次買了純英文的雜誌。再後來,我迷戀上了The Beatles(披頭士),對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對John Lennon和Yoko Ono的傳奇故事,以及George Harrison晚期對印度的情結很好奇。流行文化激發了我對英語的進一步興趣。

漸漸地,我看的劇、節目、書也都是英文的了。美劇方面,我這一代的女孩,看的第一部美劇都是Gossip Girl(《緋聞女孩》),講得是美國紐約曼哈頓高中生的故事。這之後一部接一部的美劇,什麼類型的都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Modern Family(《摩登家庭》)和How I Met Your Mother(《老爸老媽浪漫史》),這兩部我是高中才看的,因為我開始對20分鐘一集的喜劇感興趣。這兩部劇我喜愛到不知看了有多少遍,還在喜馬拉雅電臺上聽音頻聽了好幾遍。

看美劇,是培養英語語感的最好方法。但是,美劇畢竟是劇,臺詞是提前寫好的,演員語速過快,對學習口語的幫助真的不大。日常生活口語和聽力的練習,最好是看英語視頻。我在初中時開始看Fine Brothers的系列節目Teens React,當時他們的節目還不是很完善,只有Kids React和Teens React。現在他們已經把最初YouTube上的一個小節目發展成了Fine Brothers Entertainment,有一系列的節目,我每期都看。也正是這個小小的節目,讓我對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知道了在美國和我同齡的人都在看些什麼,是怎樣思考問題的。

高中之後,我看的英語視頻越來越多。我開始瞭解一個職業叫做Youtuber,有一種視頻叫做vlog。我看的視頻種類也很雜,有美妝類、烹飪類等等,這種視頻對生活英語的幫助特別大。如果不是這些視頻,我第一次去美國可能連一個burrito,甚至麥當勞都不會點,因為那些蔬菜和sauce的名字是課本里學不來的。

最初我看的視頻是Caspar Lee和Troye Sivan的。他倆的特點就是很逗,視頻很新穎很吸引人。後來我通過他倆開始發現了英國Youtuber這片新大陸。

其他Youtuber視頻我看得也很多,其中有風格很好的Connor Franta,Kathleen Lights的美妝視頻,Superwoman的搞笑視頻。這些視頻對我生活英語的幫助實在太大,功不可沒。

原版書和閱讀

對於英文原版書,其實我在高中前沒有完整看完過一本。初中時才開始買原版書,那個時候知道的書也只侷限在Twilight(《暮光之城》),Hunger Games(《飢餓遊戲》)這些青少年小說。

第一本讀完的書應該是文學課上要求的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壁花少年》),這本書寫得很簡單,還有電影版,所以作為英語原版書入門讀物是很合適的。我最開始讀完的幾本書都是先看過電影的,比如Life of Pi(《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The Fault in Our Stars(《星運裡的錯》),看過電影后會對情節有基本的瞭解並對書本身產生興趣,讀起來比較容易。我後來看的書大多數是名著,也有純粹自己感興趣的。從高一到高二這個過程中,因為要準備SAT等考試,看得最多的還是SAT閱讀和美國曆史相關書籍。

背單詞

關於背單詞,我其實考完舊SAT後就沒有再背過單詞了。我大量背單詞是在託福和舊SAT時期進行的,這之後的單詞儲備都是在閱讀中記憶。

高一時,學校要求我們背託福詞彙紅寶書,就是新東方的《TOEFL詞彙詞根+聯想記憶法》。這本書一共有45個list,學校每週聽寫兩個list,所以半學期才弄完整本書。背的時候發現這裡面一半的詞我都基本認識,所以背起來很輕鬆,加上做託福閱讀積累單詞,所以考託福時詞彙對我來說不是問題。

舊SAT(美國高考)閱讀中的詞彙題和新SAT的出題思路一樣,愛考常見詞的生僻意。無論新老SAT,閱讀中詞彙的重複率相當高。《巴朗3500》我在準備舊SAT時翻了翻,到現在也沒有背完,這本單詞書就備考而言對新SAT幫助不大,但從個人學習成長來說,多背背單詞沒什麼壞處。

所以總結下來,我完完整整背下來的單詞書也就兩本。我個人經驗是,剛開始進行大量的英語閱讀前,一定要踏踏實實背完1本基本的單詞書。背單詞最好的方法是靠長期積累,但要短時間突破閱讀瓶頸的話就一定要背。當有了一定量的詞彙積累後,再通過大量閱讀增長詞彙量。背單詞就像滾雪球,有了最初的那個牢固的小球,就能在雪地上越滾越大,認識的單詞越來越多。

背單詞的方法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重複。無論一天背多少單詞,都要保證接下來一段時間的不斷重複。

我當時背託福詞彙的方法就是,一個list的單詞早上看一遍,聽一遍音頻,再抄寫一遍不認識的單詞。我每次背單詞都是一遍遍刷一個list,直到每個單詞都認識了為止。之後在閱讀中積累的單詞我都會記到本子上或手機裡,沒事就看。集中精力死磕大量單詞對我而言沒有用,我記憶的最好方法就是長時間的反覆重複。單詞也是能背出經驗的,背得久了就有感覺了,會越背越快。

剛開始背單詞的時候,我也是記了英文然後記中文意思。但歷經多次考試後,我的經驗是,背單詞最好按近義詞背,因為有些中文意思並不準確,太概括。應試中的選擇題基本就是選近義詞。

我背單詞也有自己有趣的方法。之前看考拉小巫的書(《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跟她學了一招,就是把怎麼也記不住的單詞改成自己的微信暱稱,每天看,久而久之就記住了。我把她的方法還升級了,我會在朋友的備註名後面加上我根據他們的個性,給他們挑選的我最近在背的單詞。每次跟他們聊天時順便複習單詞,有趣又有用。有些比較長的單詞,我會根據發音來記,這樣也有助於拼寫。


sherry的媽媽


其實學習一種語言,可以很容易,也可以很難。就像我有一個朋友,他是廣東人,但他的太太是陝西的,後來他(在孩子一歲左右時)出國深造,他把孩子與太太一起帶上,在國外住了兩年。在家裡爸爸與孩子說廣東話,媽媽與孩子說普通話,然後孩子在兩歲的時候上了當地的幼兒園,結果孩子又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英語(發音相當的標準)。一個三孩子在三歲,就可以很輕鬆的,學會了三種語言。跟爸爸說廣東話,跟媽媽說普通話,跟老外說英語,一點都不會混餚。

這個案給我們一個啟示:第一,學習語言越早越好;第二,必須要有一個語言環境;第三,要經常練習。

我們現在覺得英語難學,就是因為我們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年紀已比較大;也沒有一個學習(練習)英語的環境;第三,我們學校教英語的方法可能也有問題!主要靠背單詞、背範文、靠記憶。這是非常累人的學習語言方法,所以很多人都害怕學英語,那麼自然覺得難學!


雙子座視角




英語實際上是不難學的!人類的語言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看看我們周圍,有時會發現有些智障的人,智力有一定的問題,但是語言表達一般還是沒問題的。說英語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肯定也有智障人士,但是他們肯定會說英語。我感覺學好英語在基本方法正確的情況下,就是一個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問題。多接觸、多見面,你和它總見面,自然就成了好朋友,也就逐漸學會了這門語言。



英語分為聽、說、讀、寫四個技能。聽和讀屬於輸入,說和寫屬於輸出。有了足夠的輸入才能夠輸出。所以學習英語要在聽和讀方面多下功夫。



當然,這需要記憶單詞。詞彙量的大小直接決定著英語學習者的聽和閱讀能力。同時,聽和閱讀又會鞏固和擴大學習者的詞彙量。而且,只要堅持多聽和多閱讀,你就會與英語多見面,英語的掌握也就是一個自然的事情了。而且這樣的記憶單詞是在特定語境和語篇中識記單詞,效果也比單純的藉助單詞表背單詞很多。





有了足夠的輸入,輸出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那麼與別人說英語和寫英語作文就不會那麼難了。同時,當你能夠用英語和別人交談,甚至是和外國人交談,你就會感到自豪和自信。這樣會促使你投入更過的精力、時間學習英語,那樣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英語、英語學習和英語運用就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自然就不會感到英語難學了。

願和英語學習者交流學習!


資深中學英語教師


現今,學外語似乎已經成了中國人的痛,大多數人對英語深惡痛絕。學外語花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比其他科都多,但效果又最差。不算小學,從初中開始學起,到大學畢業,整整十年,能說上幾句的人卻不多。

那麼英語真的那麼難嗎?正相反,英語很簡單。那麼為什麼大家都認為英語難呢?我個人認為主是學習方法不正確,那麼什麼原因導致方法不正確呢?是因為沒有真正搞清楚外語和母語的差別。

首先,我們看一看漢語和外語的本質區別。我們都知道母語和外語不同,但究竟是如何不同的卻很少有人注意。多數人都知道母語和外語的不同就是語音不同,文字不同和語法不同。較專業的人可能會告訴你,漢語是表意文字,外語是拼音文字。但在教和學過程中並沒有體現出這一區別,還是按照教表意文字的方式教表音文字。其結果就是現在的狀態:大部分人沒學會。下面我就把漢語和西方語言的本質區別和大家探討一下。

首先看看我們的母語。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自己的母語,好像沒什麼可說的。我們對她太熟悉了。但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對母語的瞭解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對於大多數外語教師來說,他們能把外語語法講的頭頭是道,卻不知道漢語還有偏正詞組這樣的結構。

那麼漢語和西方語言的根本差異究竟是什麼呢?是的,上面說了,漢語是表意文字,西方語言是拼音文字。那麼問題就來了。漢語怎麼表音,外語又怎麼表意呢? 咱們現在就比較一下。

從語音角度講,漢語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在普通話中,一共只有213個音節,乘以四聲,實際時用的音節有八百左右。這就是說,漢語的全部語音就這八百多個音節,沒有了。漢語大字典中一共收錄了五萬六千多個漢字。這麼多漢字,只用了八百多個音節,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我們上學前就把這些音節的絕大部分都學會了。到上學時,我們只要認字就可以了。

漢語是世界上同音字最多的語言。幾乎每個音節都有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同音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只yi這個音節,四聲加起來就有170漢字。

而西方語言呢?就英語而言,幾乎每個單詞都是一個獨立的發音。英文中還有幾個同音字,如see和sea,dear和deer。和漢語比太少了。

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問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學外語時,什麼最難學?我問過很多學生。他們有的說背單詞難,有的說語法難。這些答案都不對。學外語最難的是記住那每個單詞的發音。為什麼?因為語音轉瞬即逝。一個陌生的發音在大腦中保存的時間只有幾秒鐘。不信你去教一個從來沒學過外語的人一個單詞的發音。他很有可能跟你說:你再說一遍。或是:唉咋說?咋說?

我們沒覺得母語的發音難,那是因為我們有意無意地花了大量的時間泡在這個語言環境中。就漢語而言,那八百多個音節在我們會說話前就聽了幾百甚至幾千遍了。到一週歲左右會說話時,我們只是嘴還不大好使,有些音還發不準。等到五六歲時,我們的嘴好使了。就什麼都會說了。現在有好多兒童真人秀節目。有些孩子不但口齒伶俐,而且思維敏捷。

那麼西方語言呢?在西方語言中,每個單詞都是一個單獨的發音。有的單詞是一個音節,有的是幾個音節。這樣看來,他們需要記憶詞彙的量和實際的音節量就比我們大多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國際化”這個詞,漢語三個音節。英語是八個音階:internationalization

我們都知道,只要認識三千左右漢字,平時的生活和工作就夠用了。那麼英語呢?在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裡有個詞彙量測試表。那裡說,若自測結果不足六千詞,你只是英語國家一般學童詞彙能力,用英語進行讀寫交際會遇到嚴重困難。一萬二到一萬八是受過尋常教育的一般成人詞彙能力並具有基本的讀寫交際能力。兩萬四到三萬才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詞彙能力,讀寫交際遊刃有餘。據說莎士比亞在其作品中用了一萬六千多詞。普希金在其作品中用了兩萬一千多詞。但是他們認識的詞彙量一定是大於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的詞彙量的。

現在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了。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我們學外語時需要記憶詞彙的量要比漢語大得多。作為中國人。我們認識的字再多,也只用那八百多個讀音。而英語要認識六千個單詞,你就要記住六千個讀音。換算成音節,可能就是一萬多。我想我不用再囉嗦了。

那麼我為什麼要先從語音開始進行比較呢?

因為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基礎。世界上有沒有文字的語言,卻絕無沒有語音的語言(當然,啞語除外)。任何語言都是以語音的形式在大腦中存在的。口語交際自不必說,就算你寫文章,不說話,內心裡也是用語音進行思維活動。所以,學習語言,語音是重中之重。初學者必須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記憶讀音上。

實際上,所有語言的學習都是從語音開始的,學語音就是培養對語言的感性認識。只有感性認識積累到一定的量,我們才能對它進行理性分析,研究它的規律,用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通過上面的比較。似乎漢語更好學,外語更難學。非也。

的確,單從語音記憶角度講,漢語的記憶量是很少。但學語言不只是學語音,還有文字。把文字加進去就扯平了。

我們學習母語時發音的問題早就解決了。但到了識字階段,我們的優勢就沒有了,我們中國人認字時,由於文字和讀音沒有必然聯繫,我們是把這個字的字形和讀音人為地捏在一起,或者說是先有讀音,然後造出文字。文字和讀音沒關係。為了記住一個字的寫法,我們只能把這個字反覆寫幾十遍,直到老師聽寫時都能寫對為止。既使上學時記住了,畢業後,如果久不讀書看報寫作,還會忘記。

漢語的文字是用來區別語義的

由於漢語的同音字很多,所以單憑讀音就很難區別字義。我們是通過語境和字形來區別字義的。如果我只發出youyu這兩個發音,你就不知道我說的是連詞“由於”還是名詞“魷魚”。而西方語言,大部分詞彙可以只通過讀音就能區別詞義。except 和expect儘管長得很像,但讀音完全不同。

順便說一下自己的觀點,未必正確。我們都有提筆忘字的經歷。閱讀時也會遇到生字不會讀,有的根據上下文能順下來,有的不能。如果你沒記住一個生字的讀音,下次見到它你還不會念。漢語中有通假字,外語可沒有。先秦出現的通假字可能是因為各國文字不統一造成的。兩漢以後的通假字可能是繼承了先秦的,通假字實際就是錯別字。在許慎編寫《說文解字》之前,中國還沒有字典。而《說文解字》也不能像現在的詞典那樣根據讀音查字。古代沒有現代的漢語拼音,人們無法根據讀音在字典裡找出一個自己想要的漢字。《說文解字》的功能只是當你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你可以根據偏旁部首去查這個字的解釋,用反切把它讀出來。無論多大的文豪,都有可能在寫作時忘記了某個字的寫法,因為無法根據讀音查字,就用一個或是詞形相近,或是讀音相同的字代替它。比如,古人經常用 “蓋” 或 “曷” 字假借為 “盍” 字。而這個 “盍” 字有等於現在的 “何” 字。 古代能留下文字的人都是大學問家。我們不能說人家用錯了字。那是對人家的大不敬。我們就把那些字叫做通假字,或假借字。我們用錯了就是錯別字。

進入文字學習階段,拼音文字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拼音文字基本上不會出現不會讀的現象。因為文字的形式已經告訴你它的讀音了。在讀英語時,一旦你掌握了拼讀規則,一個詞,無論你以前是否見過,你都能讀出來。這個詞的讀音忘了也不要緊。當你讀到它的時候,看見詞形就會讀了。即使是沒見過的詞,也可以根據聽到的讀音寫出來。我讓學生聽寫英文小說時,遇到生詞,我就讓他們根據讀音把詞拼寫出來。這就是拼音文字的優勢。英語詞典還有音標,俄語詞典根本沒有音標。直接看詞讀。

至於如何把那麼多詞彙的讀音記住,那隻能交給時間,並且必須從聽力入手。不要以為學會音標就萬事大吉了。音標和實際發音即非常接近,又相去甚遠。一句話當你聽不懂時,你會覺得:這是什麼鬼?怎麼和我想象的發音完全不同。一旦你懂了,你會發現,和音標分毫不差。因為你想象的發音是錯的。只是你太自以為是了。

如果方法正確,你就會覺得英語不難。 但是,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呢?

現在的很多老師都讓自己的學生每天背單詞,老師也每天考單詞,但初中生背了三年,有的可能連五百個詞都不認識。三年時間,兩千來個單詞,每天記兩個詞就夠了。可很多人就是沒記住。為什麼? 當然因素很多。但方法不正確一定是主要原因。

我們在學外語時忘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學母語時,是先學會說話,後學認字的,其實,任何人學母語都是一樣的,先說話,後認字。我們都花了六七年的時間學說話,然後才開始在學校正式地學認字。而學外語時卻省去了這個學說話的過程,直接開始學認字。這實際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沒有感性認識的基礎。我們只能靠死記硬背把感性和理性的東西一股腦地灌到自己的腦子裡。這是個非常痛苦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過了最初的新鮮感之後,對外語的興趣會直線下降,直至討厭外語,痛恨外語:外語太難了!是誰規定必須學外語?我要知道,一定弄死他。外語老師太討厭了,他罰我把單詞寫100遍,等等這些抱怨就都來了。

我們都知道,學語言的順序是聽說讀寫。這個順序不能變。一定要先聽,然後才是說,讀,寫。那麼怎麼聽呢? 其實,聽力訓練不是為了聽懂什麼,而是為了聽準讀音。初學者聽到一句話時,首先困擾他的不是這句話的意思,而是根本沒聽清發音,一串發音瞬間就出來了。這一串發音中有幾個詞?詞和詞之間的界線在哪兒?一概不知。學外語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即,聽到一句話不懂,但看到這句話的文字,都認識。

所以,在初學階段,應該把主要時間花在模仿和記憶單詞和句子的讀音上。無論是學單詞,還是學句子,一定要聽英美人的發音,感受他們的發音方式,語調,連讀等。而且應該是反覆聽並反覆模仿,通過聽和模仿把單詞的讀音記住。這時書寫並不重要。我們聽不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把讀音和意思聯繫起來。我們只是把文字和意思聯繫起來了。我們要學會先把讀音和意思聯繫起來。至少把幾百個詞和一定量的句子讀熟,然後再去練書寫就容易多了。

我在從另一個角度談一談語音的重要性。我們很多人都有上外教課的經歷。外教一開始都鼓勵我們大膽地說,別怕說錯。我們本族的英語老師也這樣鼓勵我們。但我們還是說不出來。為什麼?因為我們大腦中空空如也,單詞和句子的讀音一點也沒有,我們不是怕犯錯誤,而是連犯錯誤的能力都沒有。犯錯誤不可怕,反正又不是母語,說錯了正常。說錯了大家哈哈一笑,不丟人。但腦子裡得有犯錯誤的材料啊。

知道了東西方語言的差異,我們就應該知道,學習西方語言應該從哪裡入手了,對,就是記讀音,而為了記讀音,必須學拼讀規則。不能像學漢字那樣死記硬背,一個字寫幾十遍。

另一個區別就是西方語言依賴語法的語言,漢語是依賴語義的語言。 任何一個母語使用者都覺得自己沒學語法也能使用語言。實際情況是母語的語法是自然習得的,因為平時周圍人說話時很少犯語法錯誤。我們很少聽到錯誤的表達方式。我們周圍的人總是用正確語言。至少在兒童時期,我們犯的語法錯誤都被父母糾正了。所以我們學的都是正確的語言。我們以為我們不會語法,其實我們只是說不出語法原理。但絕對會用。另外,語法還分詞法和句法。 句法原理各種語言沒有本質的差別,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各個成分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有的語言語序比較固定,如英語,有的比較隨意,如俄語。這很重要。也是學外語時必須學習的。但我所講的西方語言對語法的依賴不是句法,而是詞法。 西方語言都是有詞形變化的,如名詞的複數,動詞的變為,形容詞的比較級等。但漢字是沒有字形變化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漢語是沒有詞法的,我們可能寫錯字或用錯字。比如,我可能把已經的“已”字寫成了所以的“以”字。這是用錯字了,但我並沒有把這個字寫錯。 但如果我用英語說,I go to school yesterday. 這個go就寫錯了,儘管意思是對的。

西方語言中人稱與動詞形式相匹配的非常重要的。漢語中,我們只要把詞義用對就行,西方語言中,不但要用對詞義,還要用對詞形。你不能說,She stay at home every day. 你必須說,She stays at home every day. 儘管只差一個字母,意思也沒錯,但這個句子不給分的。漢語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所以,初學外語的人一定要在詞法上下功夫。詞法掌握好後,就要在句法上下功夫了。

但學語法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解決學習外語時遇到的問題。同樣放在句首,為什麼這句話的“我”字俄語用я,而那句話卻用меня。沒有兩種語言的語序和語法結構的完全相同的。同樣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另一種語序說出來,你就完全不懂了。初級階段學語法的目的就是解決理解語言的問題。或者叫解決語言輸入的問題。那麼學到什麼程度算是初級階段呢?我告訴你,五六千詞之前都算初級階段。也就是語言的輸入階段。

綜上所述,西方語言並不難,只要按照語言學習的自然規律學習,按照西方語言自身規律學習,大家就都能學會。


散木17


如果要問:“學英語難嗎?”

回答肯定是一個字;“難!”

因為大家都會不自覺地和母語相做對比,相對母語而言,任何語言都會被視為難。學一門語言特別費勁兒的時候,多半是方法不對!

英語學習的難點一就是不能開口說!孩子學了多年以後英語,仍然是啞巴!

其實,語言的能力學習本質是思維聲音的交流,學習英語最關鍵的是學習這種語言的聲音符號。

我們中文的啟蒙就是從聽開始的,只有在大腦儲備了一定的聲音,在說的時候才能夠自如表達,我們母語啟蒙自然無痛,恰恰是最自然的語言學習過程。

語言的習得主要感覺器官是耳朵,所以我們讓孩子儘早接觸英語,利用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度。對於英語不陌生,從而建立對英語的好感,就願意“玩”聲音。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模仿,有所輸出,就是開口說英語。

英語“說”的能力要比“聽”的能力來的慢得多,所以我們要持續不斷的輸入,並且有意義的輸入尤為重要。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孩子“說”的能力,就自然而來。

大家公認的背單詞難!

的確,漢語是由筆畫組成,英語是由字母組成,對於漢字的記憶我們只需要大量抄寫,而英語單詞字母之間是遵循一定的拼讀規律而排列組合的,靠抄單詞是記不了單詞的。我們必須掌握一定拼讀規律,從讀音的角度去記憶單詞。實際上我們漢語的拼音可以幫上忙,那些學過拼音的孩子有了拼讀意識,就可以把這種拼讀能力運用到英語上。

語音能力才是記單詞的關鍵。

英語還有一大難點語法!

英語和漢語的語法,就詞性而言兩者都有各種詞性,而且有的詞可以擁有多個詞性,不同的是英語在使用的時候詞性發生變化,那麼這個詞也會發生,從而改變形態,並且在不同的句子當中,不盡相同。特別是動詞,種類繁多(包括實意動詞、助動詞、情態動詞)而且會根據時間關係而採取不同的時態,這些概念在漢語中是缺乏的。所以在學習語法的時候我們不能把漢語的方法挪用到英語語法學習當中。

作為一種語言就有它的語法、句子結構和句子順序,我們只有掌握它固有的一些規律,採取正確的方法才可以輕鬆的學習。

語言是一種能力而不是知識,如果把語法按照知識去學習背誦和記憶,這些知識,是無法形內化成能力,也無法做到自如使用。

但是如果在英語啟蒙前期輸入是足夠的,孩子是可以用語感識別英語語法的,語感只有通過大量的輸入而獲得的。而建立在語感基礎上的語法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所以歸根到底,學習英語語法,要先從聽說開始!

學英語難嗎?我們每一個人都天生具有學習語言的能力,自然習得語言。

難與不難,關鍵是方法用對!


美媽May育兒時光


當然,眾多的中國人,特別是對於學生黨而言,都曾經有過學習英語的痛苦經歷。在這其中,不少人都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英語,但結果卻發現,一旦到了該用的場合,聽又聽不懂,說又說不出,根本達不到和別人能夠自由交流的程度,因此他們就覺得英語學習之難難於上青天。

由此來看,如果我們把"為什麼英語難學這個問題?"更改為"為什麼對於中國人來說英語這麼難學?",似乎更為合適?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英語學起來這麼難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語言體系有較大差異。

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分支,而作為中國通用語言的漢語屬於漢藏語系,這個語系中還包括中國境內的藏語、壯語、傣語、侗語、黎語、彝語、苗語、瑤語,中國境外的泰語、緬甸語等語言。

印歐語系語言的主要共性特徵表現在三個方面:在語音方面,清濁音對應存在;在詞彙方面,擁有大量共同來源的詞語,具有相似的語音形式和相似的結構形式;在語法方面,具有曲折變化,要求數、性、格等保持形式上的一致。

漢藏語系語言在三個突出的共性特徵1.除個別種類語言意外,每一個音節都以不同的聲調錶示不同的意義。2.單音節詞根佔絕大多數,而且大都可以自由運用。3.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此外,印歐語系書寫形式和發音有密切的聯繫,基本上是看著單詞就能聯想到發音,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出錯的。然比如說"pronunciation"這個單詞,歐美人即使不認識這個單詞,也能夠發音正確。然而,在漢藏語系當中,情況並非如此。通常來說,一個字的發音形式和書寫形式有非常大的差別。比如說你不認識""基"字,單看它的書寫形式我們很難反應出發音,除非查字典查拼音。

二是語法有較大差異。

1.英語結構比較嚴謹,而漢語結構比較鬆散。英語句子有一定的框架,句子的結構是全句的出發點,其他成分是根據框架來確定的。而漢語結構比較鬆散,更加註重意思的傳達,存在有大量的無主語句,所以漢譯英時,要將它潛在被省略的主語花園,才能被英語讀者所接受和理解。

2.詞序不同。漢語表達時經常將時間和地點狀語放在句首,思維習慣是何時何地發生何事。但英語是主要信息在前,次要信息在後,思維習慣是何事發生在何地何時。

3.定語的位置不同。漢語當中的定語通常是直接放在被修飾詞之前即可,如"這是一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幹成的事情"。但是在英語當中,單個的詞在做定語時才能放在名詞之前。如果是複雜的短語或者是句子,則必須要放在被修飾的名詞之後。因此剛才那個句子按照英語思維應當翻譯成,"這是一個事情,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

4.時態和語態的差異。

時態是表達動作發生的時間和進行方式的各種動詞形式。一個動作到底是正在進行、經常性發生、已經發生過的、還是沒有發生,主要是通過時態來體現的,分別對應進行時態,一般時態,完成時態和將來時態,而漢語當中幾乎沒有時態的概念,最多借助於"在"、"了"、"過"等助詞來表達。

語態是主客體之間的關係,如果主語為動作發出者,動詞就用主動語態,如果主語是承受者,動詞就採用被動語態。但是漢語沒有那麼複雜,只需要在動詞前加上這樣的字樣,如"被"、"由"、"讓"等構成就行了。

三、缺乏環境和時間保障。

儘管不少人聲稱自己學英語用了大量的時間,甚至還有部分人是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一直學英語,但是你仔細想一想:除了自己在學習英語的時間學習了之外,你還會看聽說英語嗎?答案恐怕是沒有。

但是,想一想我們的漢語吧。由於是母語,我們在說話、在睡覺、在吃飯、在購物等等時候,或者更加準確地說無時無刻都在自覺和不自覺的在運用它,並且這種操作將會陪伴我們終身。難怪有人說,即使是小學生,只要你把他扔在歐美等回家,三個月之後你會發現他的英語是呱呱叫了。所以我們非但不是在英語上投入時間過多,相反,我們是時間太少,這種缺乏時間的保障才是導致我們覺得英語難學的根本原因。

四、學習方法不正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我們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很重要的就是必須要掌握最好的工具,使用最恰當的手段。

提起英語學習的方法,很多人就會想到瘋狂背單詞。他們認為單詞就是一切,因此,會專門劃出一整塊的時間來大量的背記單詞。這樣做可能在第1天第2天效果挺好,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汲取新的下降,一週之後,你會發現很多單詞又忘記了。這可能會是你在下次背記單詞時產生牴觸心理,甚至給自己的自信心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擊,使你產生惡性循環。

有人認為語音就是一切,只要語音讀準了,英語就能學好了。他們大力倡導純正語音,要求自己的發音必須要地道純正,不帶一點中國人的口音。熟知純正這個概念,很難進行準確的定義,在很多情況下純正只是一個營銷的方式。據說,即使是英國人說純正RP的也只有3%而已,更別提是學習英語的外國人。

還有人迷信考試。這些人認為整天做模擬題,摸索出做題的規律,最後考出高分。這種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的方式才是最大的天敵。按這種方式來做,即使那我在考試當中得到高分,也不可能在日常生活當中達到與人自由交流的目的。

其實英語學習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把英語這門語言當作工具來使用,有信心,有決心,有毅力,有方法,聽說先行,讀寫繼後,多聽多說多練多讀多寫。畢竟,Practice makes perfect!


高新好學霸


我認為英語很難學,其實缺乏的是一個交流的環境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感謝頭條讓我有這個機會和大家探討學習。

談一下我對學好英語的個人見解,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但是屬於世界通用語言。我們缺乏像漢語這樣的母語環境。

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難度一、沒有經過大量的說的練習,朗讀。

解決辦法:大量的讀課本,不停的讀,每天20至30分鐘,直到滾瓜亂熟,當然能背下來最好。(有能力就繼續讀誦英語課外讀物,建議讀本:書蟲,床頭燈英語)分級練習,解決說的問題。

難度二、沒有大量詞彙量。

解決辦法:擴大詞彙量,英語單詞大量的背記,掌握一些記憶單詞的方法。

難度三、沒有大量的聽力練習。

解決辦法:只要有空,不間斷播放英語,(可以是英語演講,故事,電影,課本語音,書蟲配的光盤等)不需要他認真去聽, 只要聲音可以傳輸到耳朵即可。不管泛聽還是精聽,至少有3000個小時的音頻輸入量。

難度四、缺乏交流。

找一些英語交流的平臺或圈子。

您可以這樣學習半年,會感受到英語沒有那麼難,一定會給您個驚喜!謝謝!




xuanyan111


為什麼英語難學?

這個問題我想先反過來回答一下,為什麼英語好學? 先說一下我個人的英語學習經歷。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兩年;沒有留學經歷,大學期間的專業是工程材料,畢業後23年間用英語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1個月。在23年後,出版了結構化英語教學系列叢書,包括語法與詞彙。很多人會問我,為何我能做到這些呢?我想說的是,英語本來就是一門相對簡單的外語。它的簡單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發音: 英語的發音方式和漢語普通話差別不大,體現在它的元音和輔音發音規則與漢語普通話的元音和輔音有很多共同點,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的英語發音比很多國家都好的原因,我們沒有日式的生魚片式英語,沒有韓式的泡菜英語、印式的咖喱英語。即使與法國人相比,中國人的發音也更標準(曾經和法國人有英語溝通過,他們的發音太讓抓狂)

二、語法:

相對其它拉丁語系的語言(如法語、德語)而說,英語的語法其實是其中最簡單的,也遠比我們近鄰的語言(日語、韓語)更簡單,所以,大家應該慶幸現在通行的國際語言雖然不是漢語,但還好是英語。

三、詞彙

雖然英語的單詞構成方式與漢語不同,雖然英語單詞量巨大,但其實對中國人來講,掌握6000-8000的詞彙量就基本夠用了。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英語難學了,我個人的答案是:我們傳統的學習方法錯了,這不僅體現在語法的學習上,也體現在詞彙的記憶上。

四、關於語法:

傳統的英語學習,到目前為止,還是體現為四個字“死記硬背”,而任何一門語言都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就是我們常說的語言的思維模式,不同的語言,其思維模式都不同,有些同學會有這樣的感受,面對一個很長的句子時,即使這個句子的單詞都認識,但仍然讀不懂,這就體現了語言學習的本質:

1.\t語言是傳遞信息的工具;

2.\t語言是用“句子”來傳遞信息的

注:上面兩點是語言教學的底層邏輯,而常期被我們的教育者忽視。有疑問的讀者請參閱《結構化英語語法》一書。 那麼詞彙又是作什麼的呢?在結構化英語體系中,單詞、短語和從句都是扮演句子中角色的演員(見下圖)。

例1 I am Alex.

例2 To study Chines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例3 What I know is what you know.

在上面的三個句子,扮演主語的分別是單詞I, 短語To study Chinese和從句What I know ,所以,我們的語法應該就是構成“句子”的法則,不應該把語法分裂為所謂的“詞法”和“句法”。

在下圖中,給大家闡釋了這個邏輯,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在英語中,某些詞在不同的場景中會變形,如book 會變成books; I 會變成me; 這就是下圖中的第三根軸。

我想說的是,在英語的知識體系中,所有的語法都在這三根軸上,而在漢語的語法中,也有這三根軸,我們要學懂英語,就需要理解兩種語言在三根軸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培養出英語思維。 那麼掌握全部的英語語法需要多長時間呢?我只說一個例子吧,我們即將推出英語語法的視頻課(配合《結構化英語法》),總時長不超過10個小時。筆者教一名大學畢業後24年沒用過英語的學生,他掌握語法的時間是不超過4個月,而後他就去教高三學生學語法。 所以,我想再次強調一點,英語學習是簡單的。

在以後的文章中,我會舉語法學習的範例,其中有一個例子是關於時態的教學, 傳統的教學體系中,學生在初一學一般現在時與現在進行時,在初二學一般將來時、一般過時與現在完成時;在初三學過去完成時與過去進行時。這就生生地把一個有體系的時態知識分拆為若干段,這種教學方法違背了語言教學的內在邏輯,在結構化英語的教學體系中,學懂時態只需要一個小時。而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用了數年,而且絕大多數中國學生還沒有學懂時態。 下面有兩句話:

1.\t我們昨天在登山時,湯姆突然說他看完那部電影了。

2.\t我們昨天在登山時,湯姆突然說他前天下午看完那部電影了。

請讀者嘗式翻譯一下,看看兩句語中的時態有無不同。

五、關於詞彙的學習,我們建議大家同樣用結構化的方法,這在我之前發佈的文章有相關的介紹。這裡就不再贅述了,簡單而言,單詞不能一個個地記憶,而要找到不同單詞之間的關聯,對比記憶。參見下圖2和圖3

總結:英語為什麼難學?原因很簡單,是我們教學的方法錯了。

注:我不認為這是學生不努力的原因,英語教學的質量如此之差,這裡面的本質原因在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