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碧桂園、萬科、融創、綠地、保利、金地、龍湖、中海、新城,你更看好哪一家?

Alibabajack


這排名後面的要怎麼跟前面的比?現在的房地產公司,序列已經很明顯了,2000億,3000億,5000億的不同梯隊。 而且按照目前的形式,也很難再有千億規模的改變。

但現在基本上都要緩一緩,停一下擴張的腳步,把目光聚焦在回款存糧過冬的操作上。已經不再是誰的規模擴大就贏,要看誰的 現金流穩定。沒有穩定的現金流,撐過現在融資緊張的局面,都很難說。

而且,現在各梯隊的都在發展副業。轉型。不是說本業做的好,就能夠活得好。還要看這個公司轉型的方向。做的力度。如果轉型的方向沒找好。前幾年的努力就白費了。也是得不償失。

要綜合來看各家公司的發展。


烽煙下的螢火蟲


第一梯隊萬科、保利、龍湖。本人是萬科業主,標準化產品,質量有保證,小毛病肯定是有的,但從交房到後期維護都有成熟的機制,而且一般以單盤帶動區域發展的能力無人能及。保利和龍湖業內人士選擇很多,物業也都不錯。碧桂園和恆大布局三四線城市的程度恐怖,前者近年來負面新聞太多,後者從產品到營銷就一個字-土。反正業內人士是看不上的。新城做為後起之秀發展迅猛,百億級全面學習(照搬)千億級是大概率事件,畢竟前人走過的路有哪兒有坑都知道。產品質量如何還要待市場反饋。


房地產那些事兒2019


上述房企都是國內排名前二十的品牌開發商,每家的實力都十分強勁。因為每家都有其優缺點,要從綜合角度評價它們還是比較困難。但單從其校招在應屆生心目中的位置(15年校招時周邊同學的感悟)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檔:萬科,龍湖,中海,保利;

第二檔:綠地,新城;

第三檔:恆大,碧桂園。

萬科,在地產校招時,感覺像神一般的存在,畢竟人家是行業老大和標杆,是一眾以地產為求職目標同學的聖地;

龍湖,以其較高的待遇以及完善的管培生培養體系,受到了一眾學子的熱捧;

中海的成本管控是出了名的牛逼,再加上其央企背景,受到學子的青睞;

保利也因其央企背景受到不少同學的喜愛;

綠地和新城,一家來自上海的國企,一家來自江蘇的民企,雖然口碑也十分不錯,但與第一檔批貌似還有點差距;

恆大和碧桂園這兩年賺足了世人的眼球,畢竟現在規模數一數二了,那是相當拉風,但是風評貌似比較一般,而且現在網上對其爭議也不少。


工程人幫


第一梯隊萬科、保利、融創、恆大。

第二梯隊龍湖、綠地、金地、

第三梯隊中海、新城、碧桂園。

這個排名是根據開發商實力及質量保證和業主口碑得來的!

這樣來說吧萬科是“正宗王牌”!

保利是“根正苗紅”,

融創是“蒸蒸日上”,

恆大是“八面玲瓏”

龍湖是“腳踏實地”,

碧桂園是“全速出擊”。。。



大策略機構龍飛


樓主上述提到的公司大多處於國內房開公司前20名,單純的說更看好哪一家?真的有點困難。

以我個人來看,更喜歡把他們細分成幾塊,這裡簡要的談談我的看法:

1、規模效應排比

萬科、恆大、碧桂園三家產品線覆蓋廣,下沉區域多,銷售規模巨大,屬於國內地產開發商的頭部企業。

2、產品質量的管控

萬科、中海、龍湖三家屬於對質量管控嚴格的企業,產品質量、產品的美譽度、產品的標準化都走在國內房開企業的前列。尤其是萬科起到了頭部企業的示範引領,它的很多企業標準被眾多企業參考。

3、國有企業或混合制企業

中海、綠地、保利、金地、萬科這幾家有完全意義上的國企,也有混合所有制企業。對於購房我一項推崇購買國有企業開發的住宅,畢竟購房風險係數小,產品質量從客觀上不允許偷工減料。

4、業內的口頭禪

所有的口頭禪都是每個業內人員的精闢總結,這些口頭禪也充分表明企業的一些做法: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或死,而是,你在恆大派單,我在碧桂園加班,她在萬科轉沙盤。這裡面把國內三個頂級地產企業的企業人面像刻畫的很有意思,有志於從事地產企業的同學也別怕進入這些企業。這些企業能使個人及優秀人才迅速成長,薪水也很具有優勢。

5、其它企業

融創的孫老闆作風激進,詼諧幽默;龍湖的園林景觀美輪美奐;金地的中規中矩;新城就不談了。。。最近它的故事不少。


總結:

上面說了一堆廢話,此段才是重點。買房子買口碑,業主的口口相傳才是最大的招牌;應聘哪個企業,也要分年齡段,新進行業的新人更應該選擇適當有壓力的企業迅速成長,從業多年就看個人意願。


地產雜貨鋪


萬科、綠地、保利應該在這裡家裡面是不錯的。不是說沒有小毛病,但從整體看還是比其他家要好些。

我剛買的房子是金地的,其質量和物業也都不錯,畢竟是專業做房地產的,質量沒啥大問題,物業也覺得比較靠譜。

恆大、碧桂園的房子我沒買過,但是聽同事說不是很好。這兩家房地產企業是目前全國銷售額最大的兩家企業,樓盤遍地都是無論大城市、小城市還是縣城都有二者的身影,在我所在的城市,這兩家在縣城更猛些,並且拿地的面積都很大、都是些大樓盤。但質量由於經過了層層轉包、且工期要求太短太嚴,勢必會帶來些問題。

我一個同事買的恆大的房子,他說廁所漏水都修了三次了,可見其質量並不是很好,很讓人放心。我在的城市碧桂園的樓盤在去年由於質量問題、塔吊倒塌等出了人命,導致好長時間開不了工,最後開工後工期要求更嚴,這就給質量帶來很多隱患。


職場葉綠速


第一是萬科,第二是中海外發展,第三是碧桂園,其它地產公司不用看了。

地產看似一個很容易做的行業,一種誰做誰發財的行業,其實不是,國內任何一個行業,從出現到劇烈競爭,是一個很短的時間,三年前,從萬達宣佈要放棄地產行業開始,地產行業已經是進入到了淘汰階段,而不是想象中誰做誰發財的行業。

以前講招保萬金,現在呢?只有萬科還過的好,招商地產被合併,金地已經沒聲音了,保利看起來還有存在感,但是保利的財務遠不如萬科健康,新一輪地產淘汰賽去年就開始了,財務不穩健的地產公司,將逐漸放緩發展速度,新增業務會落到穩健的公司。

有些地產公司,依靠激進的手段,將規模做得很大,比如恆大,新城,其實這類地產公司風險巨大,最容易斷資金鍊的就是他們,拿地成本高,銷售回籠資金慢,高利率借款經營,十幾倍槓桿經營,很容易翻車。它們就是曇花一現型。

地產行業已經過了黃金期,未來是個行業逐漸集中的發展過程,一二線城市市場屬於萬科,中海外發展以獨特的低槓槓模式,可以找到發展空間,碧桂園會佔領三四五六線城市市場,其它地產公司,要麼止步不前,要麼越來越小,或者改行做其他。


西格瑪的化學


個人看法從各房企綜合方面(品牌、運營、銷售、盈利等)考慮,比較看好恆大,恆大集團是集地產、金融、健康、旅遊及體育為一體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是中國標準化運營的精品地產領導者,持之以恆推行精品地產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將多年開發精品地產的成功經驗迅速複製到全國項目。目前金融、汽車這兩塊發展迅速,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得到社會認可。選擇,萬科的戶型研發是所有房企中最為合理和人性化的企業,保利因為國字輩的關係,其項目往往都會選擇一座城市的南北中軸線作為主要發展路徑,其肩負的使命不用過多闡述。龍湖以高端別墅起家,其園林景觀是一大特色,五維立體景觀只是住過的人才能感受到這種獨一無二的差異化



小馬佩德羅01


恆大、碧桂園、萬科、融創、綠地、保利、金地、龍湖、中海、新城,更看好哪一家?

座標瀋陽,我更看好的你沒提!

第一檔:華潤

第二檔:萬科、中海、保利、龍湖

第三檔:其他全國性的房企(大開),類似於題目提到剩餘房企。

第四檔:地方房企(小開)

個人買房只會在“中華萬保龍”中買,其他的不會碰,尤其是後兩檔的精裝房不能買。

哪家開發商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只不過前兩檔的五家問題少、優點多,二手房溢價率高!

另外,地區不一樣,品牌認知度不一樣。例如,融創在其他城市挺好的,盤也挺大,但是才進我們城市2年左右,還沒有好產品呈現給大家;恆大在南方還可以,在我們城市就是剛需大盤,沒有溢價率,不升值,只能隨市場走,但中介等炒房的很喜歡這盤;還有像哈爾濱據說地產更受歡迎。


騎鯊魚去衝浪


買的綠地2020年底交房,結構都沒有封頂,現在已經停工快一年了,不知道是否能按期交房,如果可以回頭絕對不買綠地期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