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駕崩後,嘉慶如何環環相扣,在十五天時間裡扳倒和珅?

用戶67236050


先拘禁,後抄家,緝拿之後會同審訊,最終使其自盡——這就是和珅倒臺的過程。

不過,為何先帝剛死,新皇就迫不及待地要動他?

很多人都把和珅被殺,歸咎為他貪得太多,說嘉慶繼位後,國庫空虛,殺了他是為了補充國庫。這個原因也許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並不是這個,而是他曾經排擠過嘉慶。

話說滿清自從雍正開始,都學會了提前立嗣的法子,以此來定下未來的皇帝的人選。這種事情根本沒人知道,皇帝寫完後放到大殿裡,誰都不敢看,就連和珅也一直不清楚。隨著他的地位的提升權勢的壯大,他還開始考慮如何長久鞏固地位。

正好這時候乾隆老邁,很多政令都是和珅在做,朝廷人員的任免也是由他來負責,於是他開始大肆在朝中安插自己的親信,甚至還敢排擠未來的嘉慶皇帝。

和珅固然安插了大量自己的親信,但是也讓乾隆高興,因為這樣也就不用擔心皇子們用兵作亂。但是不久和珅又得知一個消息,知道了皇儲是哪一位。於是他趕緊派人送了嘉慶一個玉如意,來表示自己的忠心和功勞。

但是他之前的做法,已經讓嘉慶感覺到了濃濃的羞辱,不過他在登基後,乾隆依然活著,朝中依然被和珅的很多親信把持,所以嘉慶又忍了幾年,一直假裝對他不錯,甚至還多次給了他封賞。

但是,在嘉慶的心裡,一直都記著以前的兩件事:和珅對他的排擠,還有暗中討好他。所以他對和珅的印象極差,早已有了殺意。

過程

乾隆駕崩後,滿朝大臣都前來祭拜,祭拜完後,幾乎所有人都走了,但是和珅和福長安卻被強行留下。其實也不算是強行留下,這兩人都是先帝格外寵信之人,所以就以讓他們守靈的藉口,不許他們離開。

和珅被拘禁後,外面的朝臣就亂了,以前他們聽和珅的話,那是因為和珅說什麼,皇帝基本都答應,可是現在他都出不來了,顯然是遭遇了不測,那自己還要為他賣命嗎?一時間幾乎所有的大臣都選擇了站到嘉慶這邊,就連裝糊塗很久的劉墉此時都站了出來。

和珅初四被拘禁,當天就被奪走了所有的官職,此後的四天時間裡,很多大臣紛紛上書彈劾他,於是嘉慶迅速掌握了他的罪證,於初九這一天將其押到了刑部大獄,並在當天派兵圍了和府,進去大肆查抄,查貨大量的金銀,甚至還有多年來私自扣押的貢品。

抄家坐實了和珅鉅貪的罪名,十一日早朝的時候,當堂宣佈了和珅的罪狀,嚴重的有二十條,當時在朝的眾多大臣紛紛表示應該將其斬首,連劉墉等人也是這個意思,但是嘉慶卻考慮他多年伺候先帝,特賜白綾自盡。

從正月先帝駕崩,到二月十一和珅自盡,嘉慶處置這個鉅貪的行動,確實是極快的。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只是自盡,沒有受到剮刑,甚至都沒被砍頭,如果當年不那樣挑釁嘉慶,也許還能安享晚年。


小小嬴政


嘉慶皇帝,全名愛新覺羅•顒琰,公元1760年出生,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

平心而論,命運還算對這位被人稱為“清龍漢鳳”所生的皇帝頗為垂青,他雖然經過了漫長的等待,但畢竟一帆風順,無驚無險地登上了皇位。他的父親乾隆皇帝,在做了長達60年的皇帝后,終於在公元1795年將帝位內禪,將一個看似強盛實際卻危機四伏的龐大帝國交到了他的手裡。



  大清王朝的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一位太上皇。在乾隆皇帝餘蔭下登極的嘉慶,深知韜光養晦之道,登基後長達4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容忍著太上皇幕後操縱的事實,讓已經退位的父親依舊接受百官朝賀,自己甘心處於陪侍地位。據朝鮮使臣親眼目睹的情況,已是一國之君的嘉慶,“初逢訓政,恭謹無違。”他“侍坐太上皇,上喜則亦喜,笑則亦笑”,“只視上皇之動靜,而一不轉矚”。

  公元1799年2月7日,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乾隆皇帝,終於與世長辭,當了整整4年傀儡皇帝的嘉慶,終於正式成為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雌伏已久的皇帝,一接過權力,就將父親的寵臣和珅繩之以法,向朝廷上下顯示了自己的權威。這一年的2月21日,嘉慶迅速宣佈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狀,將其逮捕下獄、抄家治罪。對和珅及其餘黨的懲處,動作迅速,不僅乾淨利索,而且寬嚴適當,成為了嘉慶皇帝政治生涯中不多見的一個大手筆,堪稱他執政歷程中最精彩的一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迅速清算和珅集團,沒收了數額巨大的贓款,嘉慶皇帝不僅暫時解決了國家財政危機,更讓朝廷上下感受到了自己改革吏治的決心。

那麼嘉慶是如何在十五天內扳倒“根深蒂固”的頑臣和珅的呢?

嘉慶決戰和珅

第一天,1799年2月7日,乾隆駕崩,當時在家裝病逼禍的劉墉上書,直言覲見和珅貪贓枉法的罪狀。嘉慶並沒有立馬動和珅,而是首先命和珅為首席治喪大臣,與睿親王一起負責乾隆喪葬大事;其次火速招朱珪回京(朱珪時任廣東巡撫,是嘉慶的教導老師,深得嘉慶信賴,後來被和珅故意掉到安徽,任安徽巡撫,後來在嘉慶助理下升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

第二天,2月8日,嘉慶發聖旨,責怪在南方平定白蓮教起義軍的不力,並一起責罵了和珅,然後趁機罷免了和珅和福長安的軍機大臣的職務。命其不能出宮半步為乾隆守靈,實際則是軟禁了和珅。

第三天,2月9日,和珅被軟禁,群臣粉粉上書和珅,訴訟其種種罪狀。

第四天,2月10日,群臣粉粉討伐和珅,嘉慶見得群臣支持,便下令徹查和珅。

第五天,2月11日,宣佈逮捕和珅入獄,命令劉墉和永璇徹查和珅案。


第六天,2月12日,命令所有上奏文書不得經過軍機處,各大臣也不能向軍機處洩露任何信息,實際是短了軍機處的信息來源,以防和珅殘餘勢力起勢造反。

第七天到第九天,2月13日到15日,劉墉查清和珅罪狀,陳列二十大罪狀(欺君罔上、植黨營私、擅權納賄、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

第十天,2月16日,嘉慶下旨抄和珅家。

第十一天到十二天,2月17日到18日,抄家完畢,搜得白銀八億兩。


第十三天,2月19日,討論關於和珅的最終審判。

第十四天,2月20日,直隸總督胡季堂上書,建議凌遲。

第十五天,2月21日,嘉慶下旨,賜白綾自盡,固倫和孝公主(乾隆第10女,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和劉墉一同建議,雖然和珅罪大惡極,但也為國家出過力,應賜其體面死法。

最後,嘉慶效仿唐太宗玄武門之變後,對於東宮和齊王府既往不咎的做法,對於和珅同黨不與追究,一定程度上也安撫了地方官員,穩定了當時的動盪局面。

你們對於嘉慶迅速扳倒和珅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


暱稱就是暱稱吧


正月初三乾隆駕崩,正月十八和珅自盡。和珅做官多年,在朝堂的關係盤根錯節,扳倒他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認為,十五天只是嘉慶正大光明地對和珅下手的時間,嘉慶扳為了扳倒和珅,不可能是在乾隆駕崩後才開始。

嘉慶為了扳倒和珅做的準備

嘉慶為了吃飽,和珅必須跌倒。康熙緝拿鰲拜,雍正圈禁隆科多,新帝登基清除老臣似乎成為了清朝的一種傳統。但是到了嘉慶這一代,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因為嘉慶雖然是新帝,但是他老子乾隆還沒死,更重要的是乾隆是隻退位不退政,將軍國大權緊緊攥在手中,還曾經說:“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面對乾隆的決定,嘉慶只能夠服從。

乾隆已經是85歲高齡,處理國事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就給了和珅專權的機會。要是乾隆倒了,自己就沒了靠山。和珅為了能夠將來有安身立命的地方,處處打壓嘉慶帝,培養自己的勢力。

為了麻痺和珅,嘉慶表面刻意偽裝自己,不僅教訓那些刻意挑撥兩人關係的臣子,還讓和珅代替自己向乾隆稟奏國事,實則韜光養晦。看到嘉慶對自己如此乖巧,和珅也放鬆了警惕。實際上,嘉慶對和珅專政十分不滿,曾經說過:“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實出於萬不得已。”

十五天內扳倒和珅是嘉慶計劃的收尾工作

扳倒和珅的經過:

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嘉慶任命和珅總理喪葬事宜→正月初四,嘉慶解除和珅軍機大臣的職務,將和珅軟禁在宮中為乾隆守靈→正月初五,官員開始彈劾和珅的種種不法行徑→正月初八,和珅被革除一切官職並且收監、抄家→正月十一,嘉慶公佈和珅的二十條罪狀→正月十六,和珅被判凌遲→正月十八,和珅被賜自盡

誰也不會想到,嘉慶會在國喪期間對和珅下手,扳倒和珅的進程有條不紊,足可可見嘉慶做了多麼充分的準備。


大腳姑娘碎碎念


在十五天時間裡,手法凌厲,寬嚴適度地扳倒和珅,是嘉慶帝王生涯中最為精彩的一筆,甚至可以說這是他作為君王政治家惟一的傑作。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崩於紫禁城養心殿,嘉慶在乾隆死日親政,這意味著他徹底擺脫了“兒皇帝”的困境。

乾隆做太上皇那四年,依舊牢牢把持著實權,和珅依仗乾隆的寵信,並沒有束手就擒,而是進行了諸多“頑抗”。

為了今後能繼續生存下去,立於不敗之地,在乾隆當太上皇的那四年時間裡,針對嘉慶,和珅主要使了這麼“四手”。第一手,緊緊依靠太上皇乾隆,鞏固他作為權相的權威和實力;第二手,抓住可以利用的機會,試圖討好嘉慶,改善與嘉慶的關係;第三手,獻媚的同時,和珅仍不忘尋機限制嘉慶的權勢;第四手,極力防止嘉慶日後對自己進行懲處。

在這一系列的動作中,盡力限制嘉慶,培植任用親信,是和珅處心積慮,下功夫的重點。

嘉慶即位時,他時任廣東巡撫的老師朱珪上了一道表示祝賀的奏章。和珅以朱珪上奏祝賀別有用心為名,到乾隆那裡告狀,但因為理由牽強,乾隆未予理睬。

嘉慶元年,乾隆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嘉慶寫詩向老師表示祝賀。和珅抓住這個機會,又到乾隆那裡告陰狀,說嘉慶藉機籠絡人心,把太上皇對朱珪的恩典,算到了自己身上。

這一次,乾隆起了疑心,生氣了。他問軍機大臣董誥,該如何處理?董誥跪地勸諫:“聖主無過言。”乾隆這才作罷。

但和珅依舊沒有放棄剪除嘉慶臂膀的企圖,經過不斷地對乾隆施加影響,朱珪最終沒能進京,而是從兩廣總督降為了安徽巡撫。

除了處心積慮地打壓朱珪,和珅對嘉慶本人也有暗中監視之舉,他曾將親信吳省蘭派到嘉慶身邊,名義上是幫助嘉慶整理詩稿,實則是監視嘉慶的一舉一動。

嘉慶二年,領班軍機大臣阿桂病逝,和珅只知進,不知退,趁勢又佔據了領班軍機大臣的位置。

因為有這一系列的佈局,加之沒能看透嘉慶表面虛弱下的韜光養晦,和珅一度認為嘉慶親政後,多半不敢動自己。

殊不知,他不僅高看了自己,也輕看了嘉慶,更作繭自縛地忽視了皇權的厲害。

乾隆駕崩當天,嘉慶一方面任命和珅與睿親王等一起總理國喪大事,一方面傳諭他的老師,署理安徽巡撫的朱珪來京供職,這其實是對和珅的牢籠。

正月初四日,也就是親政的第二天,嘉慶發佈上諭,譴責在四川前線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玩嬉冒功,並藉此解除了和珅死黨福長安軍機大臣的職務,與此同時,嘉慶命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擅離。這個動作下去,和珅不僅被剝奪了首輔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的軍政實權,而且與外界的聯繫全部被切斷,實際就是遭到了軟禁。

正月初五日,嘉慶又祭出一個動作,暗中授意給事中王念孫等官員上奏,彈劾和珅弄權舞弊,犯下大罪,這其實是吹動手的號角。

事態發酵兩日後,正月初八日,嘉慶動手了。他先是發佈兩道上諭:一、從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奏報皇上,軍機處不得再抄錄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將上奏的內容事先告知軍機大臣;二、宗室睿親王淳穎、定親王綿恩、儀親王永璇、慶郡王永磷等分別執掌軍政大權。

將朝政完全掌控在手裡後,正月初九日,嘉慶在公佈乾隆遺詔的同時,將和珅、福長安的職務革除,下刑部大獄。並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理等人,即刻查抄和珅家產,並會同審訊。

正月初十日,嘉慶御批“實力查辦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

同樣在正月初十日,初步查抄、審訊後,嘉慶即宣佈和珅二十大罪狀(主要有欺騙君王、扣壓軍報、任用親信、違反祖制、貪汙斂財等),並以此大造必須嚴懲和珅的輿論。

直隸總督胡季堂率先表態,他在奏章中指責和珅喪心病狂、目無君上、禍國殃民、貪黷放蕩,請求將其凌遲處死。

嘉慶當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員討論直隸總督的建言,若有不同意見,可自行上奏朝廷,這實際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見定調,並通報各省督撫,要他們表明態度。

至此,和珅已是待宰肥羊,在劫難逃了,就看嘉慶如何痛下殺手了。

必須承認,在誅殺和珅一事上,嘉慶很老成,很有策略。

正月十八日,在京文武大臣一致奏請將和珅凌遲處死,將同案的福長安斬首。嘉慶諭示,和珅罪有應得,但考慮到他曾任領班軍機大臣,為了朝廷體面,賜他自裁。

對於為何要在大行皇帝大喪期間懲治和珅,嘉慶給出的說法也很講究。嘉慶說,和珅得罪的是先皇,為行孝道,所以要在皇父大喪期間,處治這個先皇的罪臣。

另一可圈可點的是,和珅被誅殺後,嘉慶及時收手,沒有搞株連。和珅的親信,除伊江阿、吳省蘭、吳省欽等人給予處分外,其他由和珅保舉升官者或給予和珅送賄者,概不追究。

嘉慶宣諭:“凡為和珅薦舉及奔走其門者,悉不深究。勉其悛(quan,悔改之意)改,鹹與自新。”

因行動迅捷,寬嚴有度,嘉慶誅殺和珅後,天下人心頗為平靜,朝堂上也未生出波瀾。

但從嘉慶公佈的和珅二十條大罪看,尤其是第一條大罪:在乾隆宣佈皇太子的前一天,和珅曾送嘉慶如意以示擁戴之功,嘉慶絕非雄主。

此罪頂多算是和珅有投機獻媚之舉,其心不能算惡,既沒背叛君王,也沒反對社稷,而嘉慶卻拿來作為開頭第一大罪公佈,為此有人評價說,嘉慶終究是個平庸的皇帝,有手段,卻沒有大的帝王格局。

另一說明嘉慶沒有雄主之資的是,不搞株連,固然對收攏人心、穩定朝局有益處,但一味將之視為個案,也是嘉慶缺乏雄才大略的表現,他沒有借和珅的人頭來革新朝政,更沒有借和珅的人頭來開創新朝新氣象。

至於嘉慶為什麼要急不可耐地誅殺和珅?歷來有幾種說法:一、扳倒和珅,可以緩解嘉慶面臨的財政壓力,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就是這個意思;二、借和珅的人頭來緩解因白蓮教激化的官民矛盾,有殺和珅以謝天下的用意;三、為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和珅的權高震主讓嘉慶不得不親政就誅殺,嘉慶說過的一句話,很能反映這一點——

“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這大概是和珅必死,而且必須速死的根本原因。


黑句本


嘉慶,是一個年號。乾隆的第十五子。名永琰。全名,愛新覺羅·顒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前四年毫無實權。有太上皇。乾隆死後才獨攬大權。



那為什麼乾隆死後,嘉慶會在十五天之內就處死和珅呢。而且最早是要凌遲處死。最後改成三尺白綾。都說搬到和珅,富了嘉慶。但是也不用這麼匆忙啊。也有人說和珅謀反結黨營私。那不不至於十五天就得讓他死啊。我想,肯定是和珅得罪嘉慶了。嘉慶在自己父親乾隆死後,馬不停蹄、一刻不息的也要處死和珅。可能在他的眼裡,和珅死得慢一點他都不痛快。



原因嗎,有幾點。第一,和珅在乾隆一朝。從一個三等輕車都衛到領班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最後富可敵國,功高震主。離不開乾隆皇帝對他的喜愛,也離不開自己多年的經營。他仕途很順,管理布庫時就得到乾隆帝的賞識,兩年後乾隆四十年就被任命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四十一年一月被任命戶部右侍郎。三月任命軍機大臣。四月任命總管內務府大臣。八月調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十一月任命國史館副總裁。十二月任命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起碼。四十二年任命吏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十月兼步兵統領。四十三年受吏部尚書永貴彈劾,降兩級留用察看。還要監督崇文門稅務,總管行營事務。四十四年受命在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


就知道乾隆多喜歡和珅了。和珅越被老子喜歡。有可能當太子的兒子是不是越害怕。和珅進一句言比下面幹多少事情都厲害。和珅慢慢的頭銜越來越多百官巴結得越厲害。開始也不受賄賂。但慢慢的就肆無忌憚了。結黨營私形成了一個勢力。你想想有錢有權。皇帝還喜歡他。他怕誰。那個時候嘉慶還是皇十五子。更不放在眼裡。


隨著和珅大權獨攬。修四庫全書時,把反對他的文人一律誣陷其私藏逆書最為謀反的證據。大興文字獄。另外和珅入翰林院控制了科舉制度。壟斷了朝廷士子。形成買官交易。價高者得。野心膨脹排除異己。嘉慶當太子時,也受到和珅的監視。嘉慶知道被監視還要小心翼翼。



世人只知道和珅。不知道我嘉慶。這種還能留著和珅嗎?所以乾隆一駕崩,嘉慶就開始找和珅的麻煩。馬上宣和珅進宮進見。由於封鎖了消息。和珅不知道乾隆已經駕崩了。還以為乾隆爺找他呢。見拜見卻是嘉慶。嘉慶挑理說和珅怎麼不下跪,不懂禮數。其實嘉慶此時已經當了四年皇帝了。只不過沒有實權。和珅還是恃寵乾隆。說要進見乾隆。嘉慶賜他衣服穿。和珅結果衣服說還是先見太上皇吧。嘉慶就斥責和珅抗旨不尊。和珅就試了衣服。只是袖子長了。嘉慶取笑和珅說你拳頭太小。和珅還是想見乾隆帝。嘉慶就準了。和珅一進去看乾隆已經不動了,才知道乾隆已經駕崩了。這個時候估計也想到了自己的下場了。



嘉慶就開始對付和珅了。首先打掉和珅的反皇集團。讓和珅日夜給先皇守靈。不得離開。第二從和珅身上奪了兵權。第三。讓大臣們彈劾和珅。第四把和珅送入大牢。第五清理舉報和珅一起幹事的人。給其親信致命打擊。最後嘉慶下令處死和珅一家人。嘉慶的妹妹來求情,放過了豐紳殷德。處死了和珅。該案完結。


喜怒無償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89歲的太上皇乾隆帝駕崩了,屍骨未寒,嘉慶帝便以雷霆之勢,對先皇的寵臣和珅家族來了個一鍋端。

嘉慶雖不是一個特有能耐的君主。史家都認為乾隆爺是不是有點看走了眼,那麼多有才有德的皇子,為什麼會偏偏看中了嘉慶。

嘉慶雖不才,但對付和坤卻是拿出了十二分的魄力。乾隆駕崩當夜,嘉慶帝便宣佈讓和珅留在宮中為乾隆守靈,並“不得任自出入”。這名為是盡忠,其實等於把和珅給幽禁起來,斷絕了和珅與外界的聯繫。靠山已倒,和坤失去了話語權和行動自由,明知是陷阱,也必需硬著頭皮往裡跳。此時,他哪敢向往日那樣,在嘉慶面前抖威風,哪敢來個抗旨不遵。心裡只能暗暗叫苦不迭。心想此命將休矣!

大清王朝有一傳統,每次易帝換主,新主都會發動一場對前朝重臣的殘酷清洗運動。比如順治帝對多爾袞抄家掘墓鞭屍,康熙對付鰲拜,雍正對付年羹堯~~92條大罪,一丈白綾,乾隆密謀除掉訥親。

輪到嘉慶也不例外,他將劍鋒直指和珅。他饒不了和坤有兩個原因:一是和坤得寵二十多年,位高權重,黨羽眾多,一向飛揚跋扈,連已經位入儲君之列的十五皇子顒琰(嘉慶),也備受其冷眼與壓制,如不剷除,只怕後患無窮。二是和坤家大業大,家產無數,而國庫卻一窮二白,解決財政危機刻不容緩,和坤就是大清帝國的搖錢樹,他背後的鉅額財富,可能是嘉慶帝動用殺機的真正原因。

俗話說,兵貴神速。嘉慶帝把和珅困在宮中後,在宮外迅速採取行動,乾隆昇天兩天後,便下旨逮捕和珅,三天後抄家,十天後送去三尺白綾,乾隆駕崩不過短短的十五天,和珅便隨之而去了。

讓人覺得不明白的是,嘉慶帝對外公佈和珅的罪狀,竟達二十多項,最致命的並不是貪汙受賄,而是對乾隆的大不敬之罪。一個被先皇寵愛幾十年的紅人,竟然給個十惡不赦的重罪,真是天大的笑話!其實,這又是嘉慶帝高人一籌的策略權術,勢要和珅徹底垮臺,至之死地而後快,意在發洩多年被和大人抑制的怨氣和憤怒!

至於抄沒的和珅家產,多達“八百兆”,就是8億兩銀子,清代的一兩白銀,大約相當於人民幣五六十元,算下來,和珅家產總值該有五十億左右人民幣。難怪嘉慶帝一定要痛下殺手,所謂“嘉慶為了吃飽,和珅必須跌倒”。都是貪婪惹的禍。








零度看天下


乾隆晚年一切事情都委給和珅,即使傳位給嘉慶時也一樣,當時和珅被稱為“二皇帝”這明顯是在傾犯皇權。當時嘉慶帝想讓自己的老師朱圭入京為官,也被和珅阻止,嘉慶也只能受著氣。特別是當時川楚一帶白蓮教起來,和珅一夥在那邊掩敗為勝,小勝吹為大勝,也影響了平叛了進展。和珅一那邊冒犯新君的權力,又把地方搞的汙煙瘴氣,由此還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得不殺。 擴展資料: 歷史上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財政原因。誅殺和珅這件事因為過於震驚朝野,就演變成一個成語,叫作“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和珅家族查抄出來的財富,就算扣除被有關官員貪汙的數額,就填補了嘉慶帝國庫的巨大虧空。單單查抄和珅一件事,就讓嘉慶帝的財政寬鬆了好多年。 除此之外,嘉慶帝誅殺和珅,也有借“鉅貪”立威的考慮。康熙大帝的兒子們,奪位戰打得太慘烈太血腥,讓乾隆帝的兒子們看了害怕,因此,為吸取教訓,嘉慶帝在空前長壽的乾隆帝和和珅面前,就得長期表演出一種溫柔和順不足以威脅前朝臣子又有堅定意志足以委之帝國大任的模樣。乾隆帝自然瞭解自己的兒子,眾位大臣可不一定真正瞭解,如果嘉慶帝不殺個把重臣立威,恐怕沒有乾隆時代的重臣會真心重視並服從嘉慶帝。嘉慶帝誅殺和珅的行動,等於向所有乾隆時代的重臣釋放了一個信號:老子可不是好惹的,你們要儘快認清形勢,儘早將滿腔忠心統統移交給我,老老實實給我辦事,否則,和珅的下場就是你們的榜樣,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a隨a意a


讀史以明鑑,知古以鑑今。我是森小七,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嘉慶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個兒子,其實嘉慶開始並不是繼承皇位的第一人選,但是乾隆中意的3個兒子兩個不幸夭折(皇次子永璉 皇七子永琮),一個英年早逝(皇五子永琪),晚年只能矬子裡拔大個選了嘉慶即位。

嘉慶剛即位的前四年是很憋屈的,一切軍政大權都在太上皇乾隆手裡,老爸的寵臣和珅也欺負他,限制他發展自己的政治力量,還去老爸那告他小黑狀,可憐的嘉慶只有皇帝之名,但實際更像一個小心翼翼隨時被考驗的太子。

嘉慶在位25年,並沒有老爸乾隆帝那麼多光環,政績更是被老爸秒殺,最出彩的一件事就是老爸乾隆剛剛駕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響叮噹之勢扳倒了和珅。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英明神武的老爸乾隆去世了,嘉慶傷心之餘也沒忘了收拾討厭的和珅。當天就緊急召喚老師朱珪火速回京開始權力佈局。


初四把白蓮教起義的罪名怪到和珅頭上,撤了和珅、福長安的軍機大臣的職務,並以為先帝守靈的名義把和珅軟禁在宮裡,斷了他倆和外面的聯繫。


初五開始彈劾給和珅定下了數條罪狀 。


初八革除和珅、福長安的一切職務,交給刑部關押,然後讓儀親王永璇、額附拉旺多爾濟、定親王綿恩等人抄了和珅的家。


正月十六直隸總督胡季堂上奏請旨建議把大逆不道 目無君上的和珅立刻凌遲處死。

嘉慶決定把和珅的黨羽連根拔起,當天就批覆說“對於和珅的處理意見大家還有不同意見嗎?有的話儘管提出來就好了,沒關係的”,這時候和珅樹倒猢猻散,哪有不要命的敢站出來為他求情呢,這讓嘉慶很滿意!


壓在心裡多年的怒火終於發洩的差不多了,目的也基本達到了。

這時候嘉慶才發話說:和珅壞事做盡,罪有應得怎麼處置都不過分,但看在他當過首輔大臣,為了國家的體面著想,給他留個全屍,賜他條白綾自盡吧。


就這樣在嘉慶一系列運作下,半個月內就把和珅和他多年積攢的勢力連根拔起了,震懾了文武百官也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雖然嘉慶之後在治理國家上表現得很一般,但在扳倒和珅這件事上確實穩!準!狠!

乾的漂亮!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大家如果喜歡的話請關注和點贊。亦或有不同的觀點也歡迎大家評論指證,感謝大家!



se森小柒ven


嘉慶其實在繼位之初就想殺掉和珅了。為什麼呢?有兩點原因。

第一是因為和珅的貪婪。

和珅很有才幹,但是也很貪婪。據清朝檔案《庸庵全集》中記載,和珅被查抄的部分家產包括:

房屋三千間,田地八千傾,銀鋪四十二處,當鋪七十五處,赤金六萬兩,大金元寶一百個(一千兩一個),小銀元寶五萬六千六百個(一百兩一個),銀錠九百萬個,洋錢五萬八千元。

這只是和珅家產中的一部分,事實上和珅的財產還遠遠不止這些。民間有一種說法叫:和珅一倒,嘉慶吃飽。

對於和珅的貪婪,嘉慶其實一直是心知肚明,只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整治和珅。因為和珅的靠山是嘉慶的父親乾隆,只要乾隆還手握大權,嘉慶就沒有辦法。

第二是因為和珅一直阻礙嘉慶皇帝掌握實權。

乾隆在去世以前,嘉慶已經當了4年的皇帝,但是在這四年的時間裡,嘉慶一直都沒有實權,實權都掌握在乾隆的手中。而和珅在這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嘉慶皇帝心中也深深的明白。

所以,嘉慶其實早已和自己的心腹商量好了對策,只是一直在等乾隆交出實權。

一、示弱迷惑和珅,使其放鬆警惕。

為了迷惑和珅,嘉慶的心腹朱珪上奏彈劾了和珅,他們知道這一次的彈劾並不能扳倒和珅,但是他們只是想要起到迷惑和珅的作用。

事情正如他們所料想的那樣,當彈劾和珅的奏摺送達軍機處時,乾隆皇帝已經沒有力氣在自己批閱作戰,而自然這一份奏摺就被和珅的心腹大臣福長安扣下了。

和珅和他的同黨們扣下了這份奏摺之後,嘉慶皇帝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他甚至主動向和珅示弱。和珅和他的同黨們不知道這是嘉慶皇帝的計策,還得意洋洋的在嘉慶皇帝面前炫耀,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即將來臨。

二、要求和珅給乾隆皇帝守靈,隔斷他與外界的聯繫。

乾隆皇帝去世後,嘉慶在第一時間就給和珅下了一道聖旨,要求和珅必須給乾隆守靈,在守靈期間不得離開半步。

這樣就隔斷了和珅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要知道和珅當時身居要職。朝廷的許多機構都屬於他的管轄範圍之內,而且他還私人擁有1000的精兵。光是這些精兵就可以對皇宮內的嘉慶皇帝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嘉慶皇帝對外下作者要求和珅守靈,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隔斷了和珅與外界的一切聯繫。

三、尋求支援,一擊致命。

成功得穩住了和珅後,嘉慶皇帝開始尋找幫手,以達到一次性扳倒和珅的目的。他找了自己的兩位哥哥,成親王永瑆,儀郡王永璇,以及侄子定親王綿恩,請求他們的幫助。並將和珅手中的一些權利都移交到他們的手裡。

此時還在守靈的和聲,雖然心中有些不安,卻沒有想到嘉慶皇帝會謀劃的這麼周全。而在朝堂上,以大學士劉墉為首 的一批中正之城,開始鼎力支持嘉慶皇帝。

另外一些大臣發現風向不對,於是也接著開始聞風而動。終於在正月初五的早朝,一個名叫王念孫的大臣,第一個把彈劾和珅貪贓枉法的奏摺遞上去,打響了扳倒和珅的第一炮。

一石激起千層浪。緊接著彈劾彈劾和珅貪汙受賄,飛揚跋扈,房屋、車馬逾制等罪行的奏摺接踵而至。許多和珅的黨羽也開始落井下石,僅僅兩天的時間,彈劾和珅的奏摺就已經堆滿了嘉慶的案頭。

嘉慶皇帝見時間已經成熟,就出手了。正月初八,乾隆皇帝加盟後的第五天,嘉慶皇帝下令,逮捕和珅,並宣佈革除和珅的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職務。

正月十八,嘉慶皇帝下詔,賜和珅白念一條,在獄中自盡。

我國曆史上的一代鉅貪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參考文獻:《庸庵全集》《和珅:帝王心腹》

歡迎關注沉香學歷史,每天更新一點歷史知識!

沉香輕語


乾隆駕崩後,嘉慶皇帝顒琰在短期內迅速扳倒和珅,至少可以說明三個問題:其一、和珅沒有謀反之心;其二、和珅之死與貪墨無關;其三、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

當年誰對乾隆皇帝最為忠誠的,第一個可能就是和珅,這種“一片忠心”裡也許還包含著“你長壽,我長貪”的私心,所以和珅居然反對乾隆禪位給嘉慶,這就是自己找死了。

只忠於即將退休的現任皇帝,而不知道討好即將接受禪讓的新皇,和珅有那麼蠢嗎?以和珅的聰明和當朝數一數二的能力、權位,卻被嘉慶輕鬆拿下,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這是不是有點侮辱他“乾隆朝第一能臣”的稱號了?這問題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和珅根本就沒有謀反之心。

和珅不可能不知道“正大光明”匾後面那個盒子裡寫的是誰的名字,也不可能不知道那個看起來蔫頭巴腦的顒琰,其實是個蔫蘿蔔辣心,十分不好對付,一旦他掌握生殺大權,那麼自己吃飯的傢伙很可能就要難保。 但是在和珅和其後所有的貪官汙吏眼裡,或者說在其後的所有皇帝和王公大臣眼裡,貪汙幾個億的銀子,根本就不叫個事兒,判斬監候已經是頂級處罰了,性命之憂是完全沒有的——過上幾年風頭過去,只要捨得花錢,即使斬立決都能逃過一死,更何況像和珅這樣出將入相的大人物——即使他關在詔獄裡,也比黔首的生活好一百倍。

在和珅眼裡,顒琰或許會敲山震虎,但絕不會殺雞儆猴,雨過地皮溼之後,“皇恩浩蕩,起復委用也未可知”。

和珅是一個貪官,但置之於死地的卻不是什麼貪罪——《大清律例》中根本就沒有“貪汙”這個罪名,只有個“監守自盜倉庫錢糧”,數量達到四十兩白銀,斬立決。《大清律例》對受賄也有規定:收錢辦事的,八十兩絞死,收了錢不辦事的,一百二十兩絞死。

按照和珅貪汙受賄的數額,應該絞死一千回,再砍一萬次腦袋,但是卻被以其他近乎“莫須有”的罪名“賜自盡”:嘉慶給和珅欽定的二十項大罪,無外乎是馬屁拍到了馬腿上(送如意),坐轎子進神武門(乾隆允許),娶了淘汰宮女(老百姓也能娶),乾隆病了他不著急(冤枉),家有鉅額財產(沒說來源不明)。

有人總結出上下級關係四大鐵,其中就有“一起分過贓”的,另外三條中有一條兒童不宜,咱就不說了。和珅貪汙,是跟乾隆一起分贓,受賄當然也要分一份給乾隆,這不叫分贓,這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進獻”。 乾隆與他爺爺康熙一樣喜歡南巡,但與康熙吃窮了曹寅不同,乾隆南巡不但隊伍龐大花銷驚人,而且到處賞賜,動輒成千上萬兩白銀,但是每次回來都有盈餘——這也多虧了和珅,他事先已經公開向地方官員和鹽商們索取“貢獻”,實際也就是公開的賄賂。

所以和珅貪汙受賄,拿大頭兒的都是顒琰他爹乾隆皇帝,您說有這麼個“貪爹”,顒琰還好意思以貪賄罪名收拾和珅嗎?

最後咱們再來看看歷朝歷代官場上的慣例——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按照《清史稿》和《殛珅志略》的記載,紀曉嵐根本就沒摻和倒和行動——地位低,跟和珅關係好。和珅之所以垮臺,是嘉慶皇帝顒琰授意,御史廣興先打第一拳,劉墉上去踹了一腳,緊跟著儀親王、成親王、七額駙、董誥等人一擁齊上,和珅就被抄家了,大家分房子分金銀,都大賺了一筆。

所以說和珅倒臺,嘉慶並沒有吃飽,清朝也沒有翻身,嘉慶扳倒和珅,也與反貪無關,一幫朝廷大佬向和珅發難,也與忠君愛民無關,那不過是清朝官場上一場狗咬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