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希特勒為何要下令停火?

解強強


在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時候,德國軍隊本可以一舉吃下這龐大規模的英法聯軍。但是希特勒卻在英法聯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中,下令德軍停止追擊,最終英法聯軍順利的撤出了敦刻爾克,離開了西歐大陸。

那麼希特勒在敦刻爾克的戛然而止,默許英法聯軍的撤退,放虎歸山。難道當時的希特勒還另有其他顧慮,或者是追趕而來的德國軍隊吃不掉這一規模龐大的英法聯軍嗎?至於,希特勒為何要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時下令德軍部隊停火,這恐怕還得從敦刻爾克大撤退階段的前前後後開始看起。


敦刻爾克大撤退前後與希特勒的戛然而止

早先的英法聯軍在德國閃擊波蘭之時,當時的英法兩國就一直推行“綏靖政策”,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直到德軍部隊將矛頭轉向直至西歐的時候,德國開始逐步攻佔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一些小國,並繼續向法國進攻之時,才標誌著英法兩國綏靖政策的終結。

雖然在西歐大陸上的小國都紛紛相繼投降之後,還是留下了法國這個陸上強國在負隅頑抗。雖然此時的戰火併沒有波及到英倫三島,但英國政府也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英法聯軍沒有在挪威抵禦住德國軍隊的武力,國民也噓聲一片。對於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思想,英國人民越發反感,最終推舉了丘吉爾作為英國的新任領導者。

丘吉爾上任之後首先拜訪了法國,在得知法國即將戰敗投降的消息之後,這令丘吉爾驚歎不已,但他仍然表示要繼續同德國法西斯戰鬥到底的決心。為此,決定將在法國境內的遠征軍撤回英國國內,以保存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國曾向歐洲大陸派出了10個師的兵力與法國人並肩作戰。直至1940年5月法國戰局開始前,仍有9個師的兵力部署在法國北部邊境。

但此時德國軍隊的主力40個師的兵力已經到達了英吉利海峽沿岸,那麼規模龐大擁有近40萬人的英法聯軍如何安全的在第一時間從法國大陸撤回英國呢?很顯然,擺在丘吉爾面前的是個難題,為此,在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丘吉爾最終下令制定“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也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

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通過30艘渡船、12艘掃雷艦每天從法國沿岸的加萊、布倫和敦刻爾克三個港口撤離10000人,為了保存實力用於今後的反攻,在大撤退中,英國遠征軍所攜帶的一切重型裝備全部被丟棄在法國大陸上,雖然保存了英軍的有生實力,但也迫使英國在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1940年5月26日“發電機計劃”行動執行之前,原先計劃的三個港口中,就已經有兩個港口被德軍佔領,無奈之下的英國渡船和英法聯軍的40萬人就只能擠在敦刻爾克這一個小港口之中。但是對於敦刻爾克來說,該地也並不是異常的平靜。在英法聯軍的身後有德國主力部隊的追擊,而在英法聯軍撤退的敦刻爾克以及航線上還有德國飛機的狂轟爛渣。由於英軍缺少足夠的運輸船,只能在當地徵用船隻,一時間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行動中,除了英國派出的運輸船之外,還有著數量眾多的各式中小型船隻——漁船、遊艇、渡船、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汽艇甚至是搖槳的小帆船。先後共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總計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而此時的英國皇軍也沒有閒著,更是派出了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和26其他艦艇前來執行救援行動。

但是德軍也不是吃素的,僅僅在5月27日,德國空軍就在敦刻爾克投下了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將整個敦刻爾克幾乎夷為平地。由於缺乏小型船舶充當擺渡船,在敦刻爾克撤退的第一天,英軍只撤回了7000多人,與40萬龐大的英法聯軍相比,這微小的數目,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與此同時,英國也派出空軍部隊來掩護在敦刻爾克中撤退的英法聯軍,也給予了整個“發電機行動”幫上大忙。

當然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過程中,除了依靠英國空軍、海軍和英國人民以及英法聯軍的力量之外,最令人費解的就是希特勒的罷兵。當5月24日,古德里安集結好進攻敦刻爾克的坦克群,要對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進行全面掃蕩之時,給予英法聯軍最後一擊之時,希特勒卻命令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停止了三天之久,這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也讓德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英法聯軍快速建立起防線和加緊撤退的步伐。

至於希特勒為什麼要下這樣一道命令,讓明明一擊處於上風的德軍停滯下來,本可輕鬆殲滅這40萬人的英法聯軍,為何卻停下了腳步,難道是德軍的後方出現了問題,可當時的德軍後方完全是呈現穩如泰山的局勢。

根據後續的資料記載,有人猜測出希特勒當時下達這一命令是為了政治目的,緣由是希特勒並不想得罪英國人,因為他將英國視為其進行全球戰爭的潛在夢遊,其次倘若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全體被俘的話,必定會加深英國與德國之間的仇恨,所以希特勒願意“放虎歸山”,緩解兩國的敵意。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對於這種猜想並不持肯定態度,對於希特勒在敦刻爾克下令罷兵的緣由,我個人認為還是希特勒考慮了敦刻爾克當地的自然環境之下才做出的決定,因為敦刻爾克當地地勢低窪,河渠縱橫,並不適宜坦克作戰。剛好在此時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又主動請纓作戰,利用德國空軍部隊的轟炸機來消滅在敦刻爾克撤退的英法聯軍,但事實上德國空軍在敦刻爾克卻沒有起到顯著的效果,最終致使德軍錯過了封鎖包圍敦刻爾克的最佳時機,當希特勒已經反應過來之後,才派出古德里安出擊,但為時已晚。

最終,英法聯軍在2.8萬餘人陣亡,4萬人被俘的戰況下還是順利的撤出了33.8萬餘人。但伴隨著敦刻爾克大撤退勝利的結局,則是英法聯軍付出了丟棄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500門反坦克炮、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托車、700輛坦克、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的代價。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文|宇澤歷史


宇澤歷史


對於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聯軍的種子部隊全部集聚到了敦刻爾克港口,按照德軍的攻擊力完全可以全殲敦刻爾克的所有軍隊,但是關鍵時刻希特勒卻下令停止攻擊,讓英法聯軍撤退到了英國本土,為英國後來的諾曼底登陸戰役訓練出了上百萬軍隊。

希特勒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策?

一說希特勒輕信了空軍司令戈林對空軍能力的誇大其詞,認為空軍的轟炸可以解決掉30萬英法聯軍;

另一種說法是德軍的坦克經過高強度的衝擊和戰爭,已經是強弩之末,難以再進行大規模的戰役;

最後有人認為希特勒想跟英國談判,不想把事情做絕。

我認為,第一說無法成立,自己的空軍到底有多少實力,多少能力,作為戰爭總設計總指揮的希特勒不可能不掌握,再說,通過空襲消滅30萬軍隊是完全不現實的。最終還是要依靠地面部隊的配合圍剿才能實現全殲或者迫使其投降。

要知道敦刻爾克是港口,如果不在那裡對他們進行最後的絞殺,這30萬人一到海上,以德英海軍實力對比,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逃出生天而望洋興嘆。

對於第二說法,雖然確實有一些道理,德軍的坦克部隊需要休整也是事實,但是一個法國都打下來了,集中力量消滅這三十萬軍隊完全不是問題。而且法國已經投降,德軍在整個歐洲大陸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以希特勒的做事風格,他完全可以集中力量消滅或者是迫降這三十萬大軍。而且說德軍因為坦克戰鬥力不足了完全是瞎說,AB集團軍的主帥古德里安接到這個莫名奇妙的命令曾經仰天長嘆,他是一線指揮,坦克還能不能衝鋒他會不清楚?

對於第三種說法,我覺得也不盡然,既然是想要談判,那就得在戰場上讓對手輸的越多條件越有利,何須再做那個人情?

雖然歷史上沒有記錄希特勒做這個決策的過程,但是以我猜想,希特勒雖然對猶太人實行了種族滅絕,在進攻蘇聯的時候也手段殘忍,不過其對西歐國家始終還是手下留情了。因為到他失敗的時候,他始終都還在唸叨他要領導自由散漫的西方打敗遵守秩序的東方,否則,西方終究要輸在東方手裡來看,希特勒本身還是把西歐國家看成是德國必將統治和融合的自己人的。

法國投降後,希特勒已經把西歐看作是德國的永久地盤,把西歐人看著是自己的人民了。所以他在得到法國後,心情大好,無意趕盡殺絕,增添西歐內部的仇恨和反抗情緒。

此其一,其二、希特勒對於這三十萬人撤退到英國也沒有怎麼放在心上,他認為整個歐洲大陸都落入了自己彀中,英倫三島那個彈丸之地也不過是砧板上的肉,遲早要吃進口裡。事實上,那個時候希特勒已經在策劃攻打蘇聯了,如果到時候能夠壓迫英國投降,這三十萬人就是德國的生力軍,為攻打蘇聯添磚加瓦。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英國的丘吉爾不是法國的亨利·菲利浦·貝當,打死不投降,還對德國進行海上封鎖,把希特勒的計劃全部打亂了。放走這三十萬軍隊不但沒有成為德軍攻打蘇聯的生力軍,還成了要德軍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謝金澎


我的觀點如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納粹德國黨政軍二元化統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希特勒的命令。一種說法是德國陸軍元帥龍德施泰特向希特勒提議,由於德軍深入敵後,供給不足,恐怕被英法聯軍反包抄,所以應該停下來休整,而作為元首的希特勒礙於德國陸軍的權力,避免自己所領導的黨政與德國陸軍發生矛盾,所以被迫停止了進攻。

(2)保存坦克部隊實力,準備以後的戰爭。因為快速突進的裝甲部隊使步兵落後很遠,沒有步兵的協同和保護,坦克一味地冒進會損失嚴重,且坦克與步兵無法機動聯合作戰,殲滅效果不佳。

(3)敦刻爾克外圍複雜的地勢環境。敦刻爾克有大面積沼澤區,並不適合坦克部隊作戰,強行出戰的話會損失慘重,而且希特勒擔心裝甲部隊受困於敦刻爾克外圍河道縱橫的地帶陷入陣地戰,無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隊的撤退。

(4)德國空軍想掙表現,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這時候向希特勒建議,他的空軍可以從天空封鎖英法盟軍的退路,將他們殲滅在海灘上。可是因為敦刻爾克海灘上連續的雨天霧天,轟炸機難以接近,轟炸效果不佳,導致德國裝甲師開進貽誤了時機。

(5)還有一種說法是希特勒從政治考量,希望留下和美國談判的餘地。





怪咖像風一樣


當時法國號稱地球上陸軍第一,他們知道德國遲早會進攻法國,所以已舉國之力建立了馬其諾防線,他們認為德國進攻一定會通過馬奇諾防線,所以對這個地方投入了大量的人物力,財力修建,而這種略顯呆板的戰略思想,讓德國在希特勒的進攻之下徹底崩潰。



其實早在德國進攻西歐的時候,德國陸軍參謀總部制定出來了一個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計劃,這個計劃跟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進攻法國的“史裡芬”計劃很相像,就是把德軍的主力放在右翼,通過比利時進攻法國,這個計劃並不為希特勒所喜,a集團軍的參謀長曼施坦因也非常討厭這個計劃,他的計劃是要把德軍的進攻矛頭對準中央,而非右翼,把阿登森林作為決定性的戰略突破口,利用強大的德國裝甲部隊對阿登森林進行突擊,但是這個計劃卻被德國陸軍司令布勞希奇拒絕了。



結果沒想到,原本作為計劃的“黃色方案”,居然因為攜帶該計劃的軍官的飛機迫降在比利時而落入了英國和法國的手中,英國和法國自認為得到了,德國的作戰計劃於是按照作戰計劃中的內容進行軍事部署,但是德國這邊早就已經按照曼施坦因的計劃重新進行部署,而這個計劃成功的幫助德國佔領法國這個號稱陸地最強軍的國家淪陷。



1940年5月25號,由於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之下,英法聯軍迅速崩潰,英軍只得撤退到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敦科爾克,其實早在19號,英國就預料到戰爭一定會失敗,所以就制訂了代號為“發動機”的行動,當時 由伯特倫.拉姆齊指揮撤退,計劃從敦刻爾克,布倫和加萊三個港口每天撤退一萬人,20號,德軍主力就到達了英吉利海峽沿岸,英法聯軍的40個師被圍困在敦刻爾克,但是古德里安以沒有接到命令為由休整了兩天,給了英法聯軍很大的喘息機會,22號,英軍對德軍的反擊也一定程度上阻擋了德軍的快速推進。



26號,在敦刻爾克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雖然這次行動使得英法兩國可以撤出了大量的有生部隊,挽救了大量士兵的性命,為日後反攻保存了實力,但是英國派道法國遠征軍的所有重型雙倍都丟棄在了歐洲大陸上,致使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護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當時德國軍隊已經從東南西三個方面向敦客爾克步步緊逼,德軍最近的坦克距離這裡僅僅十英里,但是此時德軍卻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停止前進。當時的德軍將領們非常困惑,明明敦刻爾克就在眼前,但是卻被命令停止前進,而空軍卻在繼續進攻,這個命令在軍事學家看來,是希特勒獨斷專行干涉軍事指揮的一個愚蠢命令。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希特勒作為三軍統帥,必須要從全局著眼,當時,德國利用它的裝甲優勢迅速佔領法國打敗英軍,但是敦刻爾克這個地方遍佈沼澤和低窪,裝甲部隊的速度要遠比步兵部隊靠前,雙方之間的距離太遠,不利於支援,並不適合繼續追擊,很多德國高級指揮官認為,如果派出裝甲部隊會有很大的損耗,沒有必要讓裝甲部隊捲進來遭受損失,而且當時戈林拍著胸脯向希特勒保證,空軍完全可以消滅敦刻爾克的聯軍,既然空軍可以獨立完成,沒有必要讓裝甲部隊冒險進攻,權衡利弊之下,希特勒決定停止進攻敦刻爾克。



正是因為希特勒的這次決定,才讓盟軍保留了大量擁有豐富戰場經驗的老兵,為日後盟軍大反攻打下了基礎。


琅琊利劍


敦克爾克大撤退時,希特勒為何要下令停火?

     1940年5月25日,四十萬英法聯軍被強大的德軍趕到法國北部的英吉利海峽邊的一個叫敦刻爾克的小鎮,此時此刻,四十萬英法聯軍身陷絕境!

      

        往前,一片茫茫大海!

        往後,一群虎狼之師!

海峽對岸是一片生天;海峽背後,由有著“德國坦克之父”的古德里安和有著“沙漠之狐“美譽的隆美爾率領的德軍坦克集群正快速趕來。 

        越過海峽到英國,是這支部隊唯一的生存希望!但是,四十萬人的部隊要渡過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談何容易一一這需要時間!上天會給這四十萬個年輕的生命這寶典的時間嗎?

  

     歷史在這裡出現了一個假設:如果當時的那支德軍的機械化坦克軍團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乘勝追擊,那麼這支被圍困在敦刻爾克這個狹小地帶的英法聯軍肯定是逃脫不了全軍覆沒的命運的。

     

     但是,當時歷史的真實進程卻完全顛覆了人們的正常認知:周為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德軍統帥希特勒卻下達了讓德軍停止追擊的命令!

     

     這是一個令全世界直到今天都感到百思不解的命令!

     這就像一隻狼追趕一隻受傷的山羊來到了懸崖邊,只差最後的一撲就可以一口把這個山羊吞到肚子裡去,但這個時候這匹狼都意外地停了下來,並且蜷縮在一邊休息起來,而那隻羊卻乘著那匹狼打盹的時候,冒著危險從懸崖邊上逃脫了!

     

      歷史本來在那個時刻是朝著有利於希特勒取得勝利的方向前進著,但是,不知為何希特勒本人卻出人意料地摁下了勝利的停止鍵!

     

      關於希特勒為什麼在如此緊要的關頭,下達了這樣一個看起來有些荒唐的命令,歷史學家和許多歷史愛好者多年以來有過諸多分析和揣摩,意見不一,不過大部分的意見都集中在以下這幾個方面。

一、德軍追擊集團已成強弩之末。

     

       德軍向法國發起進攻的時候,德軍的先頭突擊部隊繞開了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德軍的坦克部隊通過閃擊戰很快地就殺到了法國的腹地。

       當時被打得驚慌失措的英法聯軍生怕陷入被德軍包圍的厄運,就開始向法國的北部一路狂奔,德軍則在後面緊緊地追趕。英法聯軍共四十餘萬人,最後被德軍全部壓縮到了法國東北部敦刻爾克這個彈丸之地。

        眼看再前進一步,德國的裝甲集群就可以將這支潰逃的英法聯軍全殲。

        但是,德軍的追擊部隊畢竟是經過千里奔襲而來,抵近敦克爾克的德軍坦克集群的戰車磨損嚴重,出現了大量的故障。部隊的後勤供應也出現了嚴重問題:糧食、彈藥一一特別是燃料供應不上,大批坦克趴窩,坦克的零配件大量短缺,連維修的人手也嚴重不足,許多坦克如同一隻只病虎一樣失去了戰鬥力。再加上德軍的裝甲集群攻擊過快,裝甲部隊與策應的步兵隊伍相互脫節,甚至出現了士兵找不到指揮官的情況。另外,敦刻爾克的沼澤地帶也不利於坦克集群的進攻,嚴重的阻滯了坦克部隊的前進。

     

       可以這樣說,德軍強大的進攻部隊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所以,許多前線部隊的指揮官紛紛向希特勒發出請求,希望暫停進攻,讓部隊整改完成後再行進攻。

      

       我認為德國的元帥們一一包括希特勒本人都會有這樣的看法:他們認為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四十萬英法聯軍已經是一隻被關在籠子裡的困獸,早一點吃掉和晚一點吃掉沒有多大區別,不如讓疲憊的德軍休養生息幾日,讓部隊的武器裝備修理完畢、打散的隊伍重新整編歸隊、武器彈藥補充完的成以後,再向被困在海邊的英法聯軍發起最後的攻擊也不遲。

      

      我想這應該是希特勒在這個歷史關頭,作出暫停進攻命令的一個最具說服力和最合理的解釋。

二、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好大喜功。

      

      當德軍的地面進攻部隊出現了極度疲態的狀況時,德國空軍元帥戈林認為應該是德國強大的空軍出場表演的時候了。

      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德國的陸軍與空軍歷來是矛盾重重的!

        

      戈林向希特勒描述了這樣一個敦刻爾克的戰場景象:四十萬英法聯軍像螞蟻一樣密密麻麻地擁擠在敦刻爾克狹窄的海灘上,他們相互踩踏著,爭先恐後地爬上一艘艘前來救援的英國軍艦,正當他們以為逃脫了死神的魔掌時,這時天空上突然出現了龐大的印著納粹標誌的德軍轟炸機編隊,轟炸機投下的炸彈準確的擊沉了這一艘艘載滿了士兵的艦隻,英吉利海峽很快會將這些艦隻和士兵吞食的無影無蹤。

       於此同時,德軍的戰鬥機飛行員們嚼著口香糖、聽著音樂向滯留在敦刻爾克海灘上的士兵俯衝掃射,沙灘上到處是被子彈擊中的屍體,海水被英法士兵的鮮血染紅了……

       總之,這場戰鬥的結尾工作交給德國空軍就可以解決了!至於陸軍嗎,就讓他們繼續忙著維修坦克和補充彈藥罷了……

       

      戈林十分陶醉於他構想出的這場人類最殘酷的空中大屠殺的場景,他覺得應該由他的空中騎士們來結束這場戰鬥。在他看來,沒有翅膀的德國陸軍只配淪為可笑的看客!

        

      但是,正是由於戈林和他率領的德國空軍好大喜功、積極的要求參加敦刻爾克作戰的舉動,反而給了英法聯軍寶貴的大撤退時間。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德國當時在法國境內尚沒有能夠用於作戰的機場,德國空軍的主力作戰機場大部分位於德法邊界的德國境內。

      德國空軍的轟炸機、戰鬥機從德國機場起飛以後,飛到英吉利海峽上空的時候,德國的戰機油耗已經消耗了一半,再加上戰機返程所需要的燃料消耗,德國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的滯空時間很短,有的甚只有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很多時候德國的轟炸機編隊好像是到敦刻爾克上空來旅遊的遊客一樣,來到敦刻爾克的上空後只能走馬觀花地游上一圈,匆匆忙忙地丟下幾顆炸彈就得馬上返航。

        

       與此同時,為了幫助敦刻爾克被圍困部隊順利渡過英吉利海峽,減少德國戰機對英法聯軍士兵的掃射和轟炸,英國皇家空軍同德國空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英國空軍具有地理上的先天優勢,他們的機場就在英吉利海峽旁邊,起飛後很快就可以來到敦刻爾克上空,所以英軍的戰鬥機在戰鬥時往往有充足的燃料,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在空中巡邏,與德國戰鬥機纏鬥並且追擊德國空軍的轟炸機。他們甚至還可以提前埋伏在德軍轟炸機編隊飛過來的路途中的雲層裡,等到德國空軍笨重的轟炸機編隊飛過來的時候,他們就從上空猛撲下來對德軍的轟炸機展開攻擊。

       在整個敦刻爾克大撤退期間,德國空軍損失慘重,不但沒有達到他們封鎖和絞殺敦刻爾克英法聯軍的目的,反而自身損失慘重,更關鍵的是給英法聯軍的大撤退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戈林和他的德國空軍在這次敦刻爾克的上空的演出無疑是失敗的!

三、希特勒的狂妄自大。

         

        另外,甚至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希特勒之所以沒有將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趕盡殺絕,是因為希特勒自我感覺良好,他狂妄自大的認為,德國拿下法國以後,整個歐洲只剩下了一個躲藏在那座小島上苛延殘喘的英國人。但是,希特勒認為這些英國人早晚會彈盡糧絕,早晚會向他繳械投降……

        

       而這些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近四十萬士兵,最終會成為納粹征服他們的終極目標一一遠在莫斯科的洪水猛獸般的赤色蘇俄的遠征軍中的一部分,所以希特勒“手下留情”了,沒有將這些英法聯軍趕盡殺絕!

       

       關於希特勒為何下達了暫停進攻敦刻爾克被圍困的英法聯軍這道命令的原由,隨著希特勒在柏林的地下室裡一槍結束了自己罪惡的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永遠的成為了一個歷史之謎!

       

       但不管是上述眾多的因素中的哪一條促成希特勒發出了這道命令,都可以說是促成希特勒最終走向失敗的神助攻!

       

      令希特勒與德軍沒想到的是一一甚至是連邱吉爾及英軍參謀本部都沒有想到的是一一希特勒的這道命令給了英法聯軍以一線生機!

       

      正是因為希特勒的這道命令,給了英法聯軍寶貴的撤退時間,而英國人也沒有辜負希特勒的“好意”!

      英國為了拯救海峽對岸的被圍困的四十萬英法聯軍士兵,屏開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跨海大營救!

       

       當時,英國的海岸邊的老百姓們聽說了海峽對岸有著四十萬的英法聯軍兄弟們急需救援時,人們都自發的參加到了這場跨海營救的行動中來。

      

       於是,不管是老人還是婦女少年,也不管駕駛著的是商船、漁船還是遊艇,也不管敵機轟炸、狂風惡浪,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一一那就是把船開到海峽對岸的敦刻爾克去,把在那裡陷入絕境、亟待拯救的士兵運回到英國這一邊來!

       

         原本估計只能搶運三、四萬士兵的七天時間裡,英國人居然運走了三十多萬人!

       

        這真是人類跨海營救史上的奇蹟!

        

        當古德里安和隆美爾率領休整完畢的德軍進攻部隊趕到敦刻爾克時,面對著空蕩蕩的海灘的時候,他們一定會發出驚歎:這麼多被圍困的英法聯軍?難道他們都插上翅膀飛走了嗎?

       估計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後 一定會氣得垂頭喪氣的,並且對著他的元帥們發出神經質般的咆哮聲的!

       

        也許是正義的力量,讓希特勒在暝瞑之中下達這樣一道昏庸的命令,下達了這樣一道拯救了英法聯軍,給日後埋葬納粹帝國、埋葬希特勒自己留下了希望的火種的命令!


鴻蒙盤古


首先,停火是希特勒的命令,但是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

不止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時期,進攻法國計劃進行中如龍泰施耐德,克萊斯特等高級將領不止一次的讓先頭部隊慢點,怕他們閃了腰。

但是閃擊法國之所以成為閃電戰最華麗的一筆正是因為古德里安、隆美爾等人的瘋狂切割突進甚至可以說冒進。

這不難理解,英法聯軍的數量和兵器肯定不少於德軍,德軍因為策略和戰術的勝利獲得了優勢,這樣的巨大的優勢反而使一部分人警惕和擔憂:

曾經強大無比的德意志帝國就是因為被英法拖入持久戰而失敗,而當初的馬恩河戰役讓德軍直接由幻想中的直搗巴黎變成了4年的絞肉機戰爭。

而三個月擊敗西歐第一強國法國可以說是個奇蹟,在這個奇蹟誕生的時候我們同時也要知道德軍除了有先進的戰術戰略外也是在兵行險招:

閃電戰大量使用坦克等機動部隊讓如龍泰施耐德等經歷一戰的老將對裝甲部隊集中使用而脫離步兵集團感到擔心,事實也的確如此,古德里安等裝甲部隊指揮官十分激進,經常拋下步兵和輜重部隊進行突擊,如裝甲7師隆美爾率突擊部隊俘虜過數倍於己的法國部隊,而他的半數以上的坦克還在追逐自己的指揮官!

可以說法國要是能在潰敗後頭腦清醒並在局部組織反擊---就像斯大林格勒潰敗後在哈爾科夫反擊蘇軍的德軍那樣,會有很大可能穩定住局勢---但是英法聯軍已經被打蒙了,氣勢已經沒了,而當時許多德軍先頭部隊側翼都十分危險,並且前後脫節,他們卻沒膽子抓住機會反擊了。

而德國人這邊也蒙了,太順風反而瞻前顧後,一邊懷疑聯軍還有強大的預備隊,另一方面怕自己的裝甲部隊掉進陰溝,又要變成絞肉作戰。因此勒令部隊停止進攻和緩慢前進的命令不停地下達,給了英國人喘息之機---在德國裝甲指揮官們有限的抗命和德國空軍的打擊面前,世界第二大海運大國海軍大國調來了全部的船隻從敦刻爾克撤走了聯軍的希望。

我們不能以上帝視角看問題,當時的德軍參謀部本身就覺得進攻法國曼施坦因提出的計劃不是很穩,在數百萬大軍廝殺的關鍵時刻為了穩定軍隊停下休整也並無不可---畢竟當時大局已定,而德國需要先頭部隊休整,後勤部隊趕上,以及解決各個道路上無數擁擠的軍用車輛的疏通。

畢竟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而於德國在二戰剩餘時間翻的錯相比,這根本不算什麼,只能算正常決定而已,並非什麼昏招。


歷史區的旅法師


德軍對敦刻爾克地區的聯軍狀態是非常關注的,撤退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到的,所以想要欺騙希特勒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我認為英國人和法國人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是採取了詐降欺騙的手段誘使希特勒上當,這是一個可能。因為英法是最終的戰勝國,所以相關的汙點都可以輕易地抹掉。

另一種可能是希特勒預感到征服英國需要消耗英國的海軍力量,所以想要用敦刻爾克的殘兵當誘餌,大量消耗英軍的海軍力量,為下一步征服英國鋪平道路。這個可能性也很大。最終的結果來看,其實希特勒也算是成功了,因為英國的皇家海軍確實損失很大,而解救回去的英國陸軍其實對於德國來說根本就是毫無意義,英法聯軍在實力鼎盛的時候都打不過德軍,更不要說退守英國的殘兵敗將了。而對於過後幾年對英國作戰中至關重要的海軍和空軍來說,敦刻爾克確實大量消耗了英國的國力。如果不是後期美國的加入,英國的戰敗幾乎是不可避免。

所以敦刻爾克大撤退,被英國當成一場勝利,那只是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才是如此,而從戰略戰術來說,英國是失敗的一方,換句話說,如果不是美國參戰,英國在敦刻爾克大量消耗海軍空軍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為一旦後期作戰英國海空軍失敗,那麼不管英國從敦刻爾克撤回去多少軍隊,最終都是不堪一擊。


逆行者79


希特勒根本沒有下令停火,而是令德裝甲師停止追擊,讓轟炸機解決英國人。原因是德空軍司令戈林吹牛比稱空軍就可以幹掉英國人。結果由於當地海灘的沼澤泥地地形減弱了炸彈的破壞力,再加上英軍的頑強抵抗而沒奏效,錯失了圍殲的好機會。


仰望火星


兔子急了也咬人,難保被圍困的英法聯軍不會做背水一戰,也許希特勒覺得這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劃不來,不如放開口子給點希望讓聯軍無心作戰,白撿聯軍遺棄的裝備。


A君咯


窮寇莫追的軍事奇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